问题

如何评价考底利耶的《政事论》?

回答
卡提利耶的《政事论》(De Re Publica)是一部古罗马政治哲学著作,尽管其篇幅不如我们后来熟悉的奥古斯丁或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那样系统和详尽,但其影响力和思想的深刻性不容忽视。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

一、 它在罗马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政事论》是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国家本质、最佳政体以及公民责任的深刻思考。在那个时代,罗马正经历着从共和制向帝国制的转型,内部矛盾重重,政治动荡不安。卡提利耶身处其中,他的著作无疑是对当下政治现实的一种回应,也是一种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探求。

与其他罗马思想家相比,比如西塞罗,卡提利耶的著作更侧重于从实际政治经验出发,但同样也带有哲学思辨的色彩。他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罗马的政治发展提供一种指导。可以说,《政事论》是罗马人对自身政治制度进行反思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文献之一。

二、 核心思想与论述:

评价《政事论》,我们不能不提及它的核心思想:

对“共和国”概念的理解: 卡提利耶所说的“共和国”(Res Publica)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国家或政府,更包含了一种“公众事务”、“共同利益”的含义。他强调国家是公民共同体,其存在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共同福祉,而非少数人的私利。这种对共和国的理解,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包括启蒙时代对共和主义的重塑。

对最佳政体的探索: 和许多古代哲学家一样,卡提利耶也探讨了什么是理想的政体。虽然他的论述可能不如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那样分类清晰,但他显然看到了混合政体的优越性。他可能从罗马共和国自身的实践中汲取灵感,认识到单一政体(如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都可能走向极端,而混合了不同政体元素的制度,能够通过相互制约和平衡,达到更稳定的状态。这种对混合政体的推崇,在后世的马基雅维利和孟德斯鸠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

公民的责任与美德: 卡提利耶强调公民在国家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应有的美德。他可能将罗马的传统美德,如节制、勇敢、公正等,视为维系共和国健康运转的关键。他可能也认识到,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感,是共和国长治久安的基石。这种对公民美德的重视,是古代共和国主义的重要特征。

法律与秩序的重要性: 在动荡的时代,卡提利耶无疑会高度重视法律和秩序。他可能会强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法律不仅是约束个体行为的工具,更是连接公民与国家、保障共同利益的纽带。

三、 著作的局限性与争议:

当然,作为一部古代著作,《政事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以及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碎片化与失传: 《政事论》并非以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些片段化的记载和引用。这使得我们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一些论点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完整的逻辑链条和论证过程已经难以考证。

时代局限性: 作为古代罗马的产物,其思想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例如,对奴隶制的态度、对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认知等方面,可能与现代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古代的思想家,但认识到这种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理解其思想。

思想的原创性与继承性: 卡提利耶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政体和公民责任的论述,无疑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家的深刻影响,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评价其著作时,需要区分他是在继承前人的思想,还是在创新和发展。这需要细致的文本分析和跨文化比较。

政治目的的考量: 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卡提利耶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著作可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他可能是在为某个政治派别辩护,或者是在试图影响当时的政治决策。这种情况下,其理论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四、 对后世的影响:

尽管存在局限性,《政事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罗马政治思想的塑造: 它为罗马共和国晚期乃至帝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参照。后来的罗马作家,如西塞罗,在论述政治问题时,或多或少会受到卡提利耶思想的影响。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启示: 尽管它不像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那样系统,但其关于共和国、混合政体、公民美德等核心概念,都为后世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当人们重新发掘古典思想时,卡提利耶的著作可能也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总而言之, 卡提利耶的《政事论》是一部宝贵的古代政治哲学文献。它以一位实践者的视角,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和理论的探索。尽管其形式不尽完整,思想也带有时代的局限,但其对“共和国”概念的界定、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以及对公民责任的强调,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价值。评价它,需要我们将其置于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历史语境中,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对后世政治思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它并非一本冷冰冰的哲学论著,而是一位身处变革时代的罗马政治家,对其所处时代的困境和未来方向的深沉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题目可真是太巨大了。

我认为,类似于我这种没有能力阅读原文,只能从secondhand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中获取信息的人,是没有资格告诉他人该“如何评价”《政事论》之类的著作的。不过,我可以大致地总结一下目前国内外对《政事论》的三种观点,以及我个人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

第一类观点:《政事论》是古代印度的天才之作,是最早的现实主义政治巨著,是最早的经济学巨著,是最早的管理学巨著,是最早的城市学巨著,饱含古印度神秘智慧和人生哲理,愚蠢的现代人难以望其项背,从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如何治国理政,如何经天纬地,更能帮助想要成为一位成功人士的你,如何发家致富,如何在商场上获得狼性文化,如何运作你的超级企业,甚至还能教会你如何应对从考试到相亲人生难题,如何塑造考底利耶式现实主义人格,如何塑造有利可图的人际关系,如何健身节食,甚至帮助你应对老母猪产仔等突发情况,等等。

此类观点常见于在印度(及西方)泛滥的各类“考底利耶教你如何做生意”等机场书店成功学书籍和营销号中。

第二类观点:《政事论》是一本古代孔雀帝国首相婆罗门遮那基耶(又名考底利耶)写下的国家治理操作手册。摩羯陀完全按照该手册进行运作而成为雄霸次大陆的超级帝国。因此,尽管现代印度和政事论的时代相差两千年,印度也应该根据《政事论》进行统治和治理,特别是需要重拾其现实主义传统,以此重获辉煌;而一部分外国人也认为,《政事论》传统从未中断过,现代印度的政治和外交不能说完全按照《政事论》来运作,至少也是受到《政事论》的深远影响的,因此从《政事论》角度研究印度的政策生成逻辑和实际运作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由于各种原因这类想法目前相当有市场。

实际上,尽管政事论也自吹自己易学易懂,但如果你真的曾经读过《政事论》就能意识到,现实主义指的主要是超越其道德主义的态度和理念,如果有人觉得这部超级长长长长的著作可以用作真正的治国手册,那就和觉得《爱经》能真的指导性生活差不多。诚然,《政事论》非常详细和复杂,涵盖了从法律到经济到官僚管理到口粮分配种种方面,细化到令人乍舌的地步(例如连各种酒和家畜的饲料配方都翔实记载了一波,也包括如何鉴别嫌疑犯和死因的方法),但就和诸多此类“论”(sastra,这词原意就是“教你怎样做”)著作类似,书中其实有相当大的篇幅用于印度人从古至今都非常喜爱的分类细化规则写作,这类写作表面上看是周详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和一一列出应对对策,但很大程度上是闭门造车虚空输出。例如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曼荼罗国王圈(Rajamandala)理论,它的理念实际上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远交近攻”或“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并且依据这个模型来列举不同情境下应该采取的对策。这一观念确实非常现实主义然而在论及实操方面时,该书其实将大量精力放在列举“要素有ABCDEFG”“每个要素还有正负强弱评级”“有要素ABCD的是敌人”“要素CDFG”是盟友“有AB和EF的敌人的盟友的敌人我们如何分类和应对”“有CD的敌人的盟友的敌人是盟友还是敌人我们如何分类应对”“强CD弱EF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又算是什么性质我们如何应对”,等等,最终描绘出一个大概只有在银河帝国内部混战时才可能真的出现的复杂到极点的抽象曼荼罗模型:

而它给予的建议大都是这种类型,即A-2情景下B-2这种人一定会做C-5类行为,你只要用D-12~19型方法去应对即可(包括它特别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择手段”部分),但由于模型实在太过复杂,我觉得如果真有国王照此行事在翻书对号入座找到应对之策前可能就已经被人破门而入弄死了。

换而言之,《政事论》提出的是现实的问题,给出的是现实的理念,但到具体操作这一步并不见得非常现实。拿着这“手册”去现实里寻找一一应对的情况,那恐怕是会让人失望的。这种古代印度作者所热爱的列举式规则写作方式被我一位朋友形象生动地形容为印式《报菜名》,它与其说是在考虑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真实情况和应对方法,倒不如说是考验作者大开脑洞细化规则和穷举能力的一种智力游戏(尽管我觉得确实可以感受到当时印度古代知识分子沉迷于此类写作时那种连续虚空输出的嗨爆感)。这点就连古代印度人自己都吐槽:

(以上来自七世纪波腊伐宫廷诗人檀丁的小说《十王子传》)

当然了,现在也有一种观点,即这种列举游戏并不是《政事论》的核心,而是后人附加的部分。

因此,你要说当代的、现代的印度在外交内政方面是从《政事论》中寻求了智慧,按照相同的逻辑进行思考和决策,比如现在印度外交政策灵感都来自于国王圈理论,我觉得是扯淡。确实,你观察印度政要发言,引用《政事论》是经常之事,但这可能是有古老文明传统国家的一个通病,即完全以现代政治理念、现代政治逻辑和现代决策机构作出的决策,总是需要去寻找古代智慧中的依据或切合点来增加自身的合法性,并同时彰显文明本身传统的博大精深。本身这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政事论》中确实有很多非常具有智慧的段落,例如它列举了很多钓鱼执法手段去测试臣民忠诚度,例如煽动叛乱、用美色勾引臣下等,但它也发出警告,不要把国王和王后也作为测试忠诚的对象,不要对原本忠诚的人搞错了度,导致本来并不腐败的人变得腐败,因为很多时候人变坏只需要一个契机,而人一旦变坏是很难回头的。但是,当代人之所以觉得这些话语具有智慧,并不是因为它真的能对当代人有所启迪或教导,而只是因为当代人的早已约定俗成的观念(“不要考验人性”)和这些观念能够不谋而合而已。

其实真正的问题就在于目前印度有人是真的认为一部两千年的著作比现代国家的体制和政治原则更有价值、更值得参考,必要的话真的能拿来作为治国手册,这样印度在外交内政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考底利耶得到解决(此类观点代表:被台湾人吹爆的某《七河之地》作者,某印度青年历史创作家。印人党也喜爱扯虎皮做大旗,但这和现实主义无关,只和他们“祖宗的武功秘籍是永恒真理”的理念有关)而与此同时,印度国外的研究者也有真有人觉得现代印度的战略思维和现实主义传统一脉相承自于考底利耶时代,因此研究透了《政事论》就能知道现在的印度如何行事。对于这样的想法,我持保留态度。

第三类观点:《政事论》是一本反映了古代印度特定阶段和特定思想流派政治理念和政治思想的古籍。就和许多类似古籍一样,它的层次复杂,如今的学者不能断言作者考底利耶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更无法断言考底利耶是还是不是《指环印》中月护王的传奇婆罗门宰相贾那吉耶。唯一能确定的是,《政事论》是总结了某个特定思想传统的汇编成果,它可能有一个最古老的核心部分,但后人在此部分上添加了许多他们自己的看法,并且对全文进行了重新编辑。要将那最古老的部分精炼出来,需要做非常艰难的文本工作。而在此之前,必须将这个理念铭记在心,即《政事论》的思想并不完全统一,最早的汇编者可能是真的治国理政者,但后来给它添了诸多有的没的内容的人显然不是,因此也不能将其作为一本真实的国家治理手册来看待。而作为规范性而非描述性文本,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考底利耶(或其追随者们)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而不是一个国家在当时确实是按此治理的。它的优点在于,在其对国家情况展开分析的时候,相比起在它之前和之后的许多著作,它并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完全)道德主义的,也不是理想主义的,它的根基和出发点都是“artha”,换而言之,如何追求世俗的、现实的、物质的利益(所以翻译成《利论》其实更正确)。因此,《政事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不是道德寓言和宗教训诂。它不会认为,一个国王只要品德高尚心怀慈悲并且高度虔诚就能带着全体国民一起升天,它坚持国王需要刚柔并济,暴力、战争和诡计都是保护国家和王权的必要手段,但暴力和惩罚必须张弛有度,这并不是道德要求,而是因为滥用强制力会招致反效果。它对王权进行辩护,并不是因为王权神授,而是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最高权威的存在,人类会陷入完全没有法律和道德规制的弱肉强食状态,也就是和国王圈同样出名的“大鱼吃小鱼”理论。鉴于其他的治国术政事论文本都已经失传,考底利耶《政事论》在保留这些思想传统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

此外,尽管它只是规范性文本(因此它的文本中为了普适性特意不将它的模型国家和任何一个现实国家挂钩),但从字里行间你其实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部分真实情况。例如,因为它讲的就是一个中小国家要如何实现富强并成为帝国称霸,从它提出的战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次大陆北部相当动荡,存在政治形态高度异质的国家类型(既有中央集权的王权国家、又有部族共和“大会(sabha)制”国家)、大小不一的区域国家、跨区域政治和频繁的吞并战争的存在,这些使得有效灵活的外交策略成为必须;因为它讲了许多城市和商业管理的要诀,因此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城市生活和商业社会兴盛的情况,使得王权必须找到有效管理它们的办法,在直接干涉、垂直治理和为社会实体留出自治空间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远程商业和流动性强的部分群体是常见之事,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人口普查也是必须的;同样地,和后来许多婆罗门单方面意淫的婆罗门之法高于王法文献不同,《政事论》展现出来的社会画面是婆罗门依附于拥有暴力机构的国家,政府权威要高于宗教和道德权威,王权和神权会相互制约,但国王并不会真的温顺地按照婆罗门的道德规训和其设计的以宗教正确为最终目的体系去治国。因此,包括前面提到的国王圈理论,研究也只会追溯产生这种“国王圈”理念所反映的当时次大陆北部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态和尔虞我诈的战略环境,并不会严肃地跟着原作去探讨“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的敌人又算是什么性质我们如何应对”的问题。以下引用自Patrick Olivelle:

“论”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过去的信息,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将它们理解为对人类如何正确从事形形色色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理性化思考,而不是描述历史上人类真实作为的尝试。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牢记这一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政事论》中收集到有关实际历史、习俗和观念的有效信息,因为他们是利用了现实世界的专业知识和观察来提供他们的规范性愿景。

这种阅读方法并不仅仅只限于《政事论》,也可以用于古代印度的许多著作中。比如说,你可以看到许多法论型文献中大谈特谈学生睡了老师的年轻老婆会招致什么样的惩罚(可能是神罚也可能是人罚),这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并不是这样的惩罚在古代印度能够执行并且曾经真的一本正经执行过,而是学生睡了老师的年轻老婆这个现象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政事论》是研究古代印度特定政治和经济思想传统的重要参考书籍;作为史料方面的价值尽管存在意见分歧,但依然是值得讨论的。我个人支持这种观点。

此外,我觉得要评价《政事论》,最好还是自己去看看这本书(虽然很长很长很长,但是由于前述的分类穷举法,我觉得喜欢和规则类书籍较劲的人应该会觉得本书充满趣味XD)英文版本有Kangle上世纪60年代的精校本,三卷,包括了整理不同版本得到的原文、评论、英文翻译和研究,也称KA本,archive可得。后来印度和西方陆陆续续又出了很多的翻译版本,Patrick Olivelle的翻译(《 King, Governance, and Law in Ancient India 》)对此书的历史背景、其作为手册的“可操作性”和其背后理念的分析很值得参考,也是我之前看的版本。对于其原作者和文本演化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TR Trautmann的《Kautilya and the Arthaśāstra: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utorship and evolution of the text 》(他认为,因为多作者且跨时代,政事论是不能用作史料使用的,当然他的观点也不是人人认同(包括中文译本作者朱成明老师lol),后来其实他自己也做了让步)。这些书都可以直接在archive或者Zlibrary上找到电子版本。中文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去年刚出《利论》,由朱成明老师根据KA本翻译,相对于那个部头来说并不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卡提利耶的《政事论》(De Re Publica)是一部古罗马政治哲学著作,尽管其篇幅不如我们后来熟悉的奥古斯丁或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那样系统和详尽,但其影响力和思想的深刻性不容忽视。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一、 它在罗马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政事论》是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位杰出政治.............
  • 回答
    关于“希波格拉底”是“岐伯”的音译这一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探讨价值的观点。然而,从语言学、历史学以及医学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更倾向于是一种民间流传的猜测或牵强的附会。为了详细地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分析:一、 语言学层面:音译的可能性分.............
  • 回答
    江宁婆婆(微博认证“北京微博名人”)与苏底(知乎ID“张钟麟”)之间的微博论战,可以说是近年网络上一起备受关注的“科普”与“质疑”的对决。这场论战的核心围绕着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要评价这场论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其背景、过程、核心争论点、双方的论证方式以及这场论战.............
  • 回答
    关于微博博主@苏底对@洁洁良的“洗地”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不少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要评价这种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包括: 事件背景: 首先要清楚,@洁洁良是谁?她做了什么事情?“洁洁良”这个ID在互联网上曾经有过非常负面的形象,主要源于她早期在微博上发表的一些涉及辱华、美化日本侵略历.............
  • 回答
    余承东关于“一亿像素的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传感器”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相机参数对比,而是涉及到手机摄影的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首先,理解核心概念: 像素(Pixel):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点。像素越多,理论上能捕捉的细节越多。 像素密度(Pixe.............
  • 回答
    《原神》魔神任务第二章第四幕「回响渊底的安魂曲」——一场关于真相与救赎的深沉奏鸣作为稻妻篇的终章,也是稻妻魔神任务的集大成之作,「回响渊底的安魂曲」无疑是游戏剧情中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它承载了太多稻妻篇积攒的情绪,将一个民族的苦难、牺牲与最终的解放,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方式呈现在玩家面前。叙事的高潮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起关于八食堂偷拍裙底的事件。这事儿发生在校园里,本身就足够让人关注了,再加上涉及到“偷拍”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恶劣行为,自然会激起大家的热议。事件本身和传播根据当时流传的信息,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一位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读的女生在八食堂用餐时,发现自己被一名男生偷拍了裙.............
  • 回答
    人民日报在同一天发表这两篇文章,《闭嘴吧,阴谋论!让科学说话…》和《疑点重重!起底美国去年被关生物研究基地》,无疑构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要评价这种做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篇文章各自的立场、论证方式以及它们在整体传播语境中的可能意图。首先,我们来看看《闭嘴吧,阴谋论!让科.............
  • 回答
    关于《考不好没关系》中,家长为了工作赚钱而一个月只见一次孩子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心疼的议题。在评价这种现象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说“好”或“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和多重影响。首先,我们要看到家长的出发点。很多时候,家长选择这样做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对孩子未来的责任感.............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饱受记不住单词之苦的学生党,我跟不少背单词 App 打过交道。考虫单词嘛,用过一段时间,整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有优点也有一些小缺点吧,可以跟你详细说说。优点方面,我感觉考虫单词最突出的是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首先,它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帮助大家真正“用起来”单词,而不仅仅是死记硬.............
  • 回答
    德马库斯·考辛斯,这位曾经叱咤NBA、率领国王和鹈鹕队一路披荆斩棘的顶级中锋,如今以一份一年无保障合同加盟休斯顿火箭队,这无疑是本赛季最令人关注的转会之一。要评价这次加盟对火箭实力能有多大补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考辛斯本身的“金字招牌”和过往实力不容忽视。巅峰时期的考辛斯,那绝对.............
  • 回答
    国考阿里邮政局:2万人争夺一个岗位?这背后的“万里挑一”究竟是怎么回事?最近,一则关于国考西藏阿里邮政局招聘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传,最终报名人数高达2万人,而招聘岗位只有一个。这一个数字,无疑让人惊叹,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万里挑一”的讨论。那么,这个消息是真的吗?这2万人争夺一个岗位,又有.............
  • 回答
    关于“公务员禁考令”,即体制内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这一做法,以及它是否会推动遴选的公正与普及,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和目的,然后分析其潜在的利弊,并最终审视其对遴选制度可能产生的影响。政策背景与目的:为何会推行“禁考令”?从宏观层面来看,推行.............
  • 回答
    2021 年浙江省考,就像一个在考试季尾声登场的“压轴大戏”,在无数考生心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如果让我来评价,那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从试卷本身的“硬实力”来看,2021 年的浙江省考,特别是行测部分,我觉得可以用“稳中求变,难度适中偏上”来概括。 数量关系: 这部分依旧是不少考生的“拦路虎.............
  • 回答
    2021年国考行测,一场“温柔的颠覆”,考完让人五味杂陈2021年的国考行测,至今想来,感觉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温柔的颠覆”。它没有像前几年那样,突然在某个模块上给出个“炸弹”让你措手不及,反而是从头到尾,都在悄悄地调整着它的“玩法”,让习惯了套路、熟练了技巧的考生,在熟悉中感受到一丝陌生,在轻松中.............
  • 回答
    2022年上海春考英语:一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考题2022年的上海春考英语,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实战演习”。它没有辜负“春考”的定位,在延续上海卷一贯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又在一些环节上悄悄地布下了“惊喜”,让人在复盘时不禁感叹,这份考卷.............
  • 回答
    KAWS x UNIQLO 2019夏季联名: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狂欢2019年的那个夏天,对于潮流爱好者和KAWS的忠实粉丝来说,无疑是令人血脉贲张的。KAWS与UNIQLO的最后一次联名系列发售,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服装销售活动,更像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文化狂欢。时至今日,人们提起这个系列,依然会感慨万千.............
  • 回答
    社会车辆故意阻碍学员考科三,这事儿,我听着都替考生捏把汗,也替那些尽职尽责的教练心疼。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缺德带冒烟,损人不利己,得遭天打五雷轰!咱就拿科三考试来说吧,那路况多复杂,车流人流多密集,对一个新手来说,简直是噩梦。学员们好不容易熬过理论和场地,到了实际道路,本来就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大.............
  • 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证明题考原题的现象,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学术圈里,甚至学生中间都有不少议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数学分析这门课的地位。它绝对是数学专业学生打基础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数学分析学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后续的学习能走多远,能有多扎实.............
  • 回答
    关于何新先生的《希腊伪史考》,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评价起来也需要非常细致。简单来说,这本书在学界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但主流学术界对它的观点普遍持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何新先生在《希腊伪史考》中,最主要的论点可以概括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古希腊文明”及其历史,很大程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