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策略?

回答
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说白了,就是微信试图把它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连接能力,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智能设备上。从最初的扫码连接,到如今更深层次的设备管理、消息推送,甚至内容和服务联动,这个平台的策略变化,可以说是紧紧围绕着“让微信成为智能生活中的连接器和入口”这个核心目标在演进。

一开始,微信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尝试,更多的是一种“轻连接”。比如,蓝牙音箱、智能灯泡这些,用户通过微信扫码就能配对、控制,感觉很方便,也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原来智能设备还能这么玩”的新鲜感。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门槛低,用户接受度高,微信也借此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让它的触角开始触碰到更多线下场景。

但很快,微信也意识到,光靠扫码连接,只能满足基础的控制需求,距离真正的“智能”和“互联互通”还有很大差距。于是,平台策略就开始向“深度整合”和“生态构建”倾斜。

你可以看到,微信不再满足于仅仅让硬件设备“能被控制”,而是希望通过微信,让这些设备“能说话”、“能互动”,并且能跟微信本身的服务打通。比如说,一些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微信推送电量提醒、安防警报,甚至可以在微信里直接下单购买耗材。这背后,是微信在搭建一个围绕智能硬件的“服务闭环”。用户不只是在控制设备,而是在通过微信,管理自己的智能生活,获取实实在在的服务。

更进一步,微信还开始强调“社交化”和“场景化”。智能硬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融入微信的社交场景中。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一起聚会,家里的智能音箱可以根据大家的喜好播放音乐;或者,你和家人通过智能设备,在微信里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比如智能玩具捕捉到的萌态。这种策略,就是试图把冰冷的硬件,赋予社交的温度,让微信的“连接”属性,在智能硬件上得到更自然的体现。

当然,这个平台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早期可能更偏向于“工具属性”,但现在,你会看到更多关于“内容和服务”的联动。比如,通过智能音箱,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获取新闻资讯、听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甚至完成一些小程序里的服务。这就像是在说,“你的智能设备,不只是一个设备,它还是一个可以访问微信丰富内容和服务的窗口。”

总的来说,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的策略,就是一条从“基础连接”到“深度整合”,再到“生态构建”和“场景赋能”的演进之路。它试图把自己打造成智能生活的中枢,让微信不仅仅是社交工具,更是连接万物、服务生活的智能管家。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抓住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巩固微信在用户数字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当然,这种策略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用户是否买账,以及开发者能否真正借助这个平台,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和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我们配合开发大量智能设备,多数是做外单,微信人家不care

2.如果做国内用户,把微信作为导流工具,用微信公众平台的API即可。看不出把自己大数据存放在微信服务器上有什么好处,目前也看不出腾讯帮你卖硬件的能力和动力。

3.智能家居之类远程控制是刚需,换句话说把这个未来的金矿拱手让出,那公司的CEO一定被门夹了。别的不说,你待价而沽也行啊。等着BAT来抢啊。

4.数据放TC服务器上,这样好了,多省事啊,PC时代QQ还要费一肚劲扫描你机器上的热门软件,现在人家只要看看数据,就可以决定复(shan)制(zhai)哪一个产品了。

放心接入微信服务器的产品,只有一种可能,产品还初期阶段,正等着腾讯投钱呢。

------------------------------------------------------------------------------

PS:某位TC出来创业者搞了一个微信项目,都挂掉了做其它了,但是后来这个挂掉的项目被微信推为典型,没想到不少人来投资,于是他把钱搞其它项目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说白了,就是微信试图把它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连接能力,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智能设备上。从最初的扫码连接,到如今更深层次的设备管理、消息推送,甚至内容和服务联动,这个平台的策略变化,可以说是紧紧围绕着“让微信成为智能生活中的连接器和入口”这个核心目标在演进。一开始,微信在智能硬.............
  • 回答
    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_知乎赛季”是一款基于知识问答的游戏小程序,结合了知乎平台的优质内容和“头脑王者”的竞技玩法。整体而言,这款小程序的设计和运营都体现出了一些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亮点分析:1. 内容深度与广度: 知乎内容背书: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知识分.............
  • 回答
    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什么 95 后不喜欢广州》是一篇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它触及了许多人对城市生活、发展机遇以及代际差异的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出发点和核心观点: 出发点: 文章可能旨在探讨当代年轻人群体(特别是 95 后)在选择居住地时,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看法.............
  • 回答
    微信公众号“民族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因为这个名称本身就指向了中国当下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详细地展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内容取向、发布信息、目标受众以及潜在的影响力。首先,从内容定位来看,“民族教育”这个名字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关注点在于“民族”与“教育”的结合。在中国,提及“民族.............
  • 回答
    微信公众号“利维坦”发布的《未来还需要男人吗》以及《留给男人的时间不多了》这两篇文章,以及其评论区引发的讨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剖析的社会现象。这两篇文章,尤其是《未来还需要男人吗》,以一种颇具煽动性的标题,触及了当下社会性别议题中一个极其敏感和争议的点,迅速引爆了舆论。首先,我们来聊聊文章本身.............
  • 回答
    关于微信公众号“上海房地产研究”发布的文章《不能继续助长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其内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文章的核心论点与出发点:从标题“不能继续助长部分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来看,作者显然对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态度感到担忧,认为存在一种“好逸恶劳”的.............
  • 回答
    《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 800W 的学区房》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其受欢迎程度和引发的情绪波动,足以说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极具冲击力,直接点明了社会现实中“拼娃”和“学区房”的巨大压力。800万这个数字,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
  • 回答
    微信朋友圈里那篇标题醒目的《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确实抓住了很多人,尤其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痛点。这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共鸣,甚至成为一个话题,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它触及了社会现实与个体期望的巨大落差。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
  • 回答
    微信文章《为什么年轻人都在逃离电力行业?》这篇文章,抛出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直接点出了当前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人对传统行业的疏远。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看看它是否切中了要害,以及有哪些角度可以深挖。首先,文章提出的“逃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煽动性。 这立刻抓住了.............
  • 回答
    微信公众号“herstorien”在《女性在网上发声的意义》一文中,对“虚假新闻的支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需要明确的是,如果该文真的存在支持“虚假新闻”的言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论点。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虚假新闻”和“女性在网上发声”这两个概念。 .............
  • 回答
    微信8.0,这个版本号本身就带着一股“大更新”的意味,发布后确实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怎么说呢,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次“表情包与功能大爆炸”的混合体。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那个“一飞冲天”的全屏状态。 之前我们熟悉的微信,启动或发送消息,顶多就是个小动画。但8.0来了,你.............
  • 回答
    微信文章《吉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哪里去了?高校图书馆的财政状况真的越来越糟糕?》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与财政状况的现实困境。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恰恰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许多图书馆从业者和用户都有所感触的痛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提出的核心观点、论证方式以.............
  • 回答
    微信文章《发了7篇顶级论文后,他还是放弃了科研》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尤其是那些仍在科研道路上摸索的人。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接地气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在常人看来“成功”的科研者,为何会选择离开这个他曾经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领域。文章的切入点和叙事方式是其成功之处。 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
  • 回答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横空出世,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功能的上线,更像是一颗投入中国互联网平静水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对数字生活和商业模式的认知。在那个时间点,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市场环境。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疯狂地争夺用户在线上的每一个环节。APP Store里的应用早已琳琅.............
  • 回答
    微信要推自家输入法的消息,这事儿啊,怎么说呢,有点意思,又有点意料之中。首先,这绝对是一步棋,而且不是随便走的一步棋。 微信在国内社交领域一家独大,用户群体之庞大,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信息传递场景。你想想,从家庭群里的家长里短,到工作群里的项目推进,再到朋友之间的日常闲聊,甚至支付、看公众号文.............
  • 回答
    微信朋友圈强行置顶视频号直播,这个事儿,说实话,真是让人挺膈应的。以前朋友圈好歹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想看谁的,不想看谁的,自己控制。现在倒好,突然蹦出来一个“视频号直播”,还不给你关,就这么明晃晃地杵在你眼前,你说烦不烦?1. 霸占“C位”,打乱你的浏览节奏你想想,你打开微信,本来是想随便刷刷看看朋.............
  • 回答
    要评价微信公众号《文史宴》,得从它几个核心的方面来聊聊,才能说得比较透彻。首先,内容质量是这个公众号的立身之本。我个人觉得,《文史宴》在历史和文化内容的挖掘与呈现上,做得是相当不错的。 选题角度: 他们不太会去碰那些已经被扒烂了的热门史料,而是更喜欢从一些相对冷门但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切入。比如,某.............
  • 回答
    要评价微信朋友圈里关于“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这类文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勾勒出一幅令人关注的景象的。首先,从文章的出发点和核心论点来看,这类文章通常是想揭示或反映当前校外培训行业,尤其是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在市场上的“疯狂”表现。这里的“疯狂”可能体现在几个层.............
  • 回答
    微信 2.0 for Mac,我跟你讲,这玩意儿刚出来那会儿,简直是 Mac 用户的一场“及时雨”,尤其对于我这种一天到晚离不开微信的人来说。以前 Mac 版微信,说实话,就是个套着 Mac 外壳的 Windows 版本,用起来总觉得不太对劲,卡顿、不流畅、功能阉割,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 2.0 出.............
  • 回答
    “地球知识局”,这名字一听就带点历史的厚重感和探索未知的神秘感,挺吸引人的。它在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普及”领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也比较稳定的存在了。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内容生产和选题能力。“地球知识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那种“万物皆可聊”的劲头。从某个国家的地理风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