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样才能比较容易的背下《诗经》?

回答
想把《诗经》背下来,其实没有所谓的“捷径”,但有一些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把这个看似艰巨的任务变得更像是“享受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下面我来跟你聊聊,怎么让《诗经》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你脑海里鲜活的图景和情感。

一、 从“心”入手: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诗经》之所以流传千古,在于它的真情实感,它记录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劳作、祭祀……如果你只是机械地背诵,很难长久记住,更谈不上体会它的妙处。

找个“引路人”: 别一开始就挑战全本。《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最贴近生活,情感也最直白,很多读起来很像是我们今天的流行歌词。建议从《国风》入手,比如《关雎》、《桃夭》、《蒹葭》这些比较著名的篇章。你会发现,它们的故事性和画面感很强,更容易引起你的共鸣。
理解每首诗的“故事”: 别只看字面意思。找一本好的注释本,或者听一些讲解视频、音频。了解诗的创作背景、诗人(如果有)、描写的场景、人物的情感。比如《氓》,就是一位女子对薄情郎的控诉,读懂了她的冤屈和心酸,那句子自然就有了力量,也更容易记住。
抓住“关键词”和“意象”: 每首诗都有几个核心的词汇和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白露为霜”)。这些词语往往是诗歌的灵魂,抓住了它们,就能串起整首诗的意思。想象一下这些意象的画面,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灼热盛开的桃花?

二、 “声”入骨髓:让声音带着你记忆

《诗经》是诗歌,首先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用声音来帮助记忆,这是最自然、也最有效的方法。

朗读,反复朗读: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别怕声音不好听,重点是让诗句在你的口腔里流淌。一开始可以对照着念,慢慢地,你会发现某些句子自然而然地就脱口而出了。
尝试“复述”: 读完一遍,合上书,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遍。这能帮你巩固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哪里没记住。
加入“节奏”和“韵律”: 《诗经》很多篇章是有比较明显的节奏和押韵的。试着找出其中的韵脚,体会它的音乐美。你可以找一些古琴弹唱的《诗经》版本来听,感受一下古人是如何吟唱这些诗句的。有时候,音乐本身就能帮你记住歌词。
录下自己的声音: 尝试录下自己朗读的《诗经》,然后反复听。有时候,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会更容易发现记忆的盲点。

三、 “形”影不离:让视觉化帮你记忆

当文字能够“站”起来,“动”起来,记忆就会变得更加生动。

脑海里“演电影”: 读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的时候,脑海里能不能浮现出一个人正在斧头砍树的样子?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的沧桑?试着把诗句变成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里播放。
配上“图画”或“视频”: 如果你喜欢画画,可以尝试为诗句配上插画。如果找不到现成的,可以搜搜网上有没有根据《诗经》创作的动画短片或者MV,视觉化的内容对记忆很有帮助。
制作“联想卡片”: 准备一些小卡片,一面写诗句,另一面写下诗句对应的画面、故事梗概或者关键意象。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复习。

四、 “习”以为常:让“碎片化”时间发挥最大效用

背诵《诗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

“少量多次”原则: 不要指望一天背十首。每天背一两句,或者一小段,然后坚持下去。积少成多,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
利用“碎片时间”: 上下班路上,排队等候时,甚至是午休的片刻,都可以拿出来背几句。手机里的录音、卡片,都能成为你的好帮手。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背会了就试试讲给家人朋友听,或者写在社交媒体上。强迫自己“输出”的过程,是检验和巩固记忆的最好方式。
“重复”是记忆之母: 即使已经背下来了,也别轻易放下。定期复习,就像给你的记忆“打蜡”,让它更加光亮持久。

五、 “趣”味盎然:让背诵变成一种享受

如果把背《诗经》当成任务,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试着去发现它本身的乐趣。

找到“同好”: 如果身边有同样喜欢《诗经》的朋友,可以一起互相鼓励,甚至一起朗诵。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记忆方法,会更有动力。
结合“古籍”和“文化”: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开始背诵它,也意味着你开始深入了解中国的古老文化、历史和哲学。这种“附加值”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挑战”自己,但要“玩”起来: 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这个月背下《周南》”,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去达成。但关键是,享受这个过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总的来说,背《诗经》是一个“理解——朗读——记忆——复习”的循环过程。 把每个诗篇都当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种真挚的情感来对待,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用声音去“喂养”你的记忆,用画面去“点亮”你的脑海,用坚持去“雕刻”你的知识。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读,你会发现《诗经》的美,自然会像种子一样,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片属于你自己的诗海。祝你早日拥有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再次作为从小会背《诗经》的来答一下:

我在某篇回答中提到过,至多三个月可以背完《诗经》,所以不必畏难。《诗经》每篇长短不一,有的好背,有的难背。下文我根据《诗经》每篇的情况和我的经验,为大家列一个计划表。

背完之后如何继续深入学习《诗经》,可参看我的这篇回答:

目录
一.《诗经》概览
二.计划表
三.背完之后

一.《诗经》概览


先简单介绍一下《诗经》整体情况,做个大致了解:

《诗经》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共305篇诗。


其中《风》有十五个部分,通常称为《十五国风》,分别为:

《周南》11篇
《召(shào)南》14篇
《邶(bèi)风》19篇
《鄘(yōng)风》10篇
《卫风》10篇
《王风》10篇
《郑风》21篇
《齐风》11篇
《魏风》7篇
《唐风》12篇
《秦风》10篇
《陈风》10篇
《桧(guì)风》4篇
《曹风》4篇
《豳(bīn)风》7篇

共计160篇。


《小雅》按每10首一切,可以切为7个部分(最后一部分14首)。每部分用这部分的第一首诗题目命名,比如《小雅》第一首为《鹿鸣》,那么第一个「10首」就叫《鹿鸣之什》,分别为:

《鹿鸣之什》10篇
《南有嘉鱼之什》10篇
《鸿雁之什》10篇
《节南山之什》10篇
《谷风之什》10篇
《甫田之什》10篇
《鱼藻之什》14篇

共74篇。


《大雅》也每10首一切,分为3部分:

《文王之什》10篇
《生民之什》10篇
《荡之什》11篇

共31篇。


《颂》分为三大部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按10首一切,又分为三部分:

《周颂·清庙之什》10篇
《周颂·臣工之什》10篇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1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二.计划表


下面详细列一个计划表,计划共计80天

首先是《风》部分,计划总共34天:

说明:

1.《邶·谷风》是碰到的第一首长诗,而且没有重章叠唱,较为难背,身边不少人背《诗经》都因为这首诗卡住,而没有坚持下去。所以单列出来用一天背。

2.《秦·小戎》是第二个坎,长倒不长,生僻字很多,需要多朗读。

3.《豳·七月》是第三个坎,需要反复读,反复背。《豳·东山》亦是。


其次《小雅》,计划23天:

说明:

1.《小雅》前面部分与《风》类似,多重章叠唱,好背。进入《节南山之什》后出现大量长篇,是一个坎。

2.后面《楚茨》和《宾之初筵》较难背,故单列出来。


《大雅》,共15天:

说明:

1.《荡之什》出现超长篇,也不好背,印象里挺折磨人的。


《颂》,共8天:

说明:

1.《周颂》部分虽然每篇短,但文字古奥,也没有什么规律,所以其实也不太好背。


背诵方面,我说一下我的个人经验:

我一般是早上背,个人感觉早上记忆力好。背的时候大声朗读,通过声音去记忆,不必先去看翻译。我记忆力还行,一般读三遍就差不多记住了。每天背新的前,复习前一天背的。

晚上睡觉前把今天背的背一遍,再把第二天需要背的内容读几遍,熟悉文本,对次日的记忆效果非常好。

背《诗经》需要反复复习,不然背了前面忘后面是非常痛苦的。我一般是每日复习七天前背诵的内容,比如这周一复习上周一背的内容。

《诗经》背完后,需要再整体复习数遍。我是每天复习「计划表」里两日的背诵量,这算是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每天复习「计划表」里四日的背诵量,以此类推。一年后、两年后也需要常看、常复习,才会记得牢固。寄欲一次背完终身不忘,有点难,至少我是做不到的。


三.背完之后

背完后,我一直是建议研究《诗经》的押韵现象。《诗经》(绝大部分)是韵文,所以既是研究上古音的绝佳机会,更是复习《诗经》、熟悉《诗经》的好方法。

如何研究押韵现象,包括后续如何学习《诗经》,可参看我的这篇答案:

我的学习路线和 @百越闲人 不同,我是先会背《诗经》,再入的音韵学的坑。


当然,最重要的依然是:

坚持

身边有不少被我「感召」背《诗经》的同学,都放弃在半路上了(常见折损点:《邶·谷风》)。

决心好下,坚持维难。^_^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