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我们应该就此感谢美国,感谢执行投掷原子弹任务的美国士兵吗?

回答
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关于这场灾难性的事件,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对此感谢美国及其士兵,存在着复杂且深刻的分歧。

从“加速投降”的角度来看, 很多历史学家和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原子弹的使用是避免了一场更加血腥的地面入侵。当时的观点是,如果盟军登陆日本本土,将面临日军顽强的抵抗,伤亡将是天文数字。美国政府在做出这一决定时,也是基于对战争成本的评估,认为原子弹的快速杀伤力可以迫使日本投降,从而拯救更多的生命,包括盟军士兵和可能被卷入战火的日本平民。

具体来说,在德国投降后,太平洋战场依然胶着。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士兵们被教导要“玉碎”,不惜一切代价战斗到底。即使在盟军已经取得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内部对于是否投降也存在巨大的分歧。原子弹的出现,尤其是长崎那颗,给日本最高领导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不仅展示了美国压倒性的军事实力,更预示着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日本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毁灭。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配合苏联对日宣战,共同构成了压垮日本决策层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和近四年的太平洋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子弹的使用确实“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然而,我们是否应该“感谢”这一点,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感谢”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对于那些在原子弹爆炸中失去亲人、家园被毁、遭受辐射病折磨的日本平民来说,他们很难对投掷原子弹的行为产生任何感激之情。对于许多经历了战争残酷的人们来说,战争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其次,历史的“如果”永远是难以回答的。 我们无法确定,如果没有原子弹,地面入侵是否真的会造成比原子弹爆炸更大的伤亡。也有观点认为,除了原子弹,其他因素,例如苏联的参战,以及盟军持续的封锁和轰炸,同样对日本的投降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有人推测,日本内部的政治力量,在看到战争的不可逆转后,或许会找到其他方式结束战争。

第三,对执行任务士兵的“感谢”也需要辩证看待。 这些士兵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他们按照命令行事。在战争期间,他们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参与过二战的士兵,即使在战后也饱受战争创伤的困扰。他们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服务。从这个角度,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处境是应该的。

但是,将“感谢”与原子弹本身的效果等同起来,可能会模糊了对原子弹作为一种极端武器的批判。原子弹的出现,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新的毁灭性时代。它的使用,以及其对平民造成的无差别伤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黑暗时刻。

总结来说:

从客观结果来看, 原子弹的使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可能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和由此可能产生的更多伤亡。
从情感和道德角度来看, 很难用“感谢”来概括。原子弹的毁灭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给无数无辜的平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对于执行任务的士兵, 理解和同情他们的战争经历是重要的,但将这种理解直接转化为对原子弹使用的“感谢”,则需要更审慎的思考。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美国政府当时所面临的决策困境,认识到原子弹使用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并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所有生命,包括执行命令的士兵。但将这场人类悲剧中的某个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感谢”,可能过于片面,也未能触及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理解历史,需要我们面对所有层面的真相,包括光明与黑暗,也包括那些难以言喻的痛苦与牺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罗•提贝茨说这句话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无所谓感谢不感谢。提贝茨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促使他立志当飞行员的是小时候乘坐民用飞机的经历,这个民用飞机是他爹租的,他爹是推销员跑业务,要用飞机从天上往下撒彩纸糖果,宣传来捡的人买他们公司的东西。这是一个童话一样的场面,经历这个场面的小孩提贝茨最后向广岛投下了原子弹。这个事情不值得高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提贝茨扔“小男孩”的飞机命名成艾诺娜盖伊,这是他母亲的名字,也是自我中心的另一个证据:我要执行一个非常NB的任务,飞机上刷上我妈的名儿,让她老人家也露露脸。他还在二战期间回美国本土担任过新机试飞员(43年初),应该是真的热爱飞行本身,而不是寄托自己的什么仇恨。

另外,我说他自我中心是在夸他,好莱坞电影喜欢赋予飞行员的一种刻板印象就是没有家国大义,只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实现包括装逼睡美女在内的个人价值战斗,顺手就保卫了国家,当然也无惧于在这个过程中抛了头颅洒了热血。这没什么不好,很潇洒,提贝茨是一个优秀的刻板印象飞行员。

最后多举一个例子,提贝茨的身后事按他自己的遗言处理。他在遗嘱中明确提出:自己死后不设任何坟墓,遗体火化,骨灰直接洒进英吉利海峡,原因就是懒得看到原子弹的反对者支持者在他坟前骂街打滚。当然最后也是这么操作的。这哥们活得潇洒,走得潇洒,我非常佩服。我想如果他真的在瓦尔哈拉,看到这个问题也只会呵呵一下不会喷题主的,但他真没说过这句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关于这场灾难性的事件,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对此感谢美国及其士兵,存在着复杂且深刻的分歧。从“加速投降”的角度来看, 很多历史学家和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原子弹的使用是避免了一场更加血腥的地面入侵。当时的观点是,如果盟军登陆日本本土,将面.............
  • 回答
    太平洋战争的硝烟散尽,曾经的对手美国与日本,却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结成了令人颇感意外的“兄弟情”。美国毫不留情地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几乎将日本的战争意志彻底摧毁,这样的伤痛,按理说足以让一个民族对投掷者产生刻骨铭心的仇恨。然而,事实却是,日本不仅接受了战败,还心甘情愿地在美国的庇护和引导下,走.............
  • 回答
    美国在二战末期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广岛的“小男孩”和长崎的“胖子”)而非三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战略考量、实际操作限制、政治因素以及对日本投降意愿的判断。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主要战略目标与背景: 加速日本投降,避免美军伤亡: 这是最直接和首要的原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 回答
    你提到的“日本人一点儿也不恨美国人”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它可能忽视了日本人心中复杂的情感光谱。投下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极其沉重的一页,它对日本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从这个角度来说,怨恨的情绪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一辈日本国民心中。然而,为什么整体上看,日本社会并没有表.............
  • 回答
    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两次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时刻之一,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城市化为废墟,并对幸存者及其后代造成了深远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要理解为何战后日本整体上并未对美国产生强烈的、压倒性的“恨”,需要深入剖析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而不仅仅是停.............
  • 回答
    1945年夏,太平洋战场已接近尾声,但日本法西斯帝国顽固抵抗的决心依旧,丝毫没有投降的迹象。在欧洲战场结束后,美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了对日作战上。当时,盟军参谋部预估,如果强行登陆日本本土,将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无论是在士兵伤亡还是在平民伤亡方面,都可能是一场难以想象的浩劫。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总统杜.............
  • 回答
    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后,之所以对日本进行补给,并非出于单纯的同情或援助,而是出于深远的战略考量和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精心布局。这其中包含了多重目的,而且这些目的往往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紧迫的目的,便是稳定日本社会,防止出现大规模的混乱和动荡。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加上长期战争造成的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直接回答“会不会晚些结束”其实过于简单化了。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这个“假如”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尤其是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对日本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甚至是压倒性的作用。日本当时虽然军力损耗严重,但本土的军国主.............
  • 回答
    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的打击绝不仅仅是那两颗改变历史的原子弹。事实上,早在原子弹问世之前,日本就已在美国密集的战略轰炸、海上封锁和军事行动下焦头烂额。可以说,原子弹只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美国早已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让日本喘不过气的网。战略轰炸:从“火攻”到“无差别”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
  • 回答
    1945年夏天,原子弹的蘑菇云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升起,那场景至今仍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心悸的画面之一。这场残酷的战争以原子弹的投放画上了句号,但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生死仇敌,变成了如今紧密的盟友。要理解这种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进程和两国之间复杂而.............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日本民众是否“仇恨”美国的问题,这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心理以及现实政治等诸多复杂因素。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毁灭性打击,给日本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创伤。广岛和长崎的瞬间化为废墟,数.............
  • 回答
    如果美国在核弹问世后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而是选择隐瞒核技术并成功维持其秘密,世界历史的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二战结束的进程与伤亡 战争持续时间延长:若美国未使用核武器,日本可能继续抵抗,导致战争持续至1946年。美国可能通过海陆空联合进攻(如登陆九州)迫使.............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关于日本在被投下原子弹时是否“知道”美国空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 普遍民众的认知 层面来说,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日本在战争后期,尤其是1945年上半年,已经长期处于美国空袭的阴影之下。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城市都遭受过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造成了巨.............
  • 回答
    如果日本在二战末期,在遭受原子弹袭击之后,依然拒绝美国的军事占领,那么历史的车轮很可能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滚去,那将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的未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天皇和政府在那个时刻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加上苏联对满洲的军事行动,已经让日本失去了继续战争的能力和意志。.............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军事、政治、战略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明确目标选择的几个核心考量: 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能力: 美国需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迫使其投降.............
  • 回答
    关于日本最终选择投降的根本原因,历史学家们一直存在着讨论,但普遍的共识是,这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而非单一事件所能完全解释。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它们并非凭空而起,而是建立在战争长期消耗、日本国内积重难返的局势之上。我们先来回顾.............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换做是我,在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又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时,大概也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可以先“亮个肌肉”,让对方尝尝甜头(或者说苦头),看看能不能省去后续的伤亡。但历史的发展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美国在二战末期选择直接投下原子弹,而不是通过演习来展示威力,这背后有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末期历史中最令人痛苦也最复杂的一环,关于美国是否“正当”使用原子弹以及日本坚持抵抗的后果,从来就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也注定会引发激烈的争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背景、各方的考量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回到1945年夏天那个异常艰难的时刻。太平洋战争已经.............
  • 回答
    如果日本在长崎原子弹轰炸后仍旧拒绝投降,历史的车轮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加残酷和充满未知的深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是当时所有决策者心中都盘旋着的噩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推演可能发生的走向:一、 更残酷的军事行动升级: 本土登陆的残酷准备与执行: 美国已经制定了代号为“奥林匹克行动”(Op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