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行政思维过多干扰科学运营了,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决策,由技术、预案、规范来决定怎么做。
还记得甘肃马拉松事件吗?貌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郑州:在一个安全系数应该很大的环境中死亡12人(失温+缺氧);
2. 白银:异常天气原因。
郑州:异常天气原因。
3. 白银:选手没有得到及时救援。
郑州:乘客是否得到及时救援有不同说法。
4. 白银:出事附近打卡点没有补给(人员撤离)。
郑州:出事关键位置防水门无人值守。
5. 白银:预案混乱,设施不全。
郑州:预案具体情况不详,设计有漏洞。
6. 白银:异常发生后没有及时停赛(多方请示无人担责)。
郑州:异常发生后没有及时停运(压力下不敢停运)。
6. 白银:大批选手原地等待救援造成灾难。
郑州:大量乘客返回车厢等待救援造成灾难。
现在郑州地铁最受诟病的是停运停驶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白银和郑州处理方式上都体现了行政思维方式干扰专业决策的问题,异常天气是主因,但决策方式很关键,作为运营单位,一定要把技术、标准、规范、预案因素作为最重要的决策条件,要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现代社会活动组织日趋复杂,过分依赖人为经验和行政指挥无法应对复杂的突发事件,预案就是熔断开关,是红线,一旦被触发不能轻易被干扰,如果上级施压,那么走正常流程,谁拍板谁负责,简单说就是当熔断条件触发时先处置,谁要重启再下指令(承担责任)走流程,而不是当熔断条件触发先各处申请再处置。
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地铁停运导致大量乘客走上街头发生意外(也许会超过12人),地铁运营部门可能还得背锅,但这是无奈的事,先把你分内的事做好,其实,地铁停运时如何疏导城市人流,那是市政层面的预案,现代化城市管理就应该是这样各司其职,环环相扣,而不能把所有压力都压在某一个单位上。
补充下我们的相关规定哦
(一)对于地面及高架线路,风力波及区段风力达7级时列车运行速度不应超过60km/h,风力达8级时列车运行速度不应超过25km/h,风力达9级及以上时应停运。
(二)遇雾、霾、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瞭望困难时,地面及高架线路列车应开启前照灯,限速运行,适时鸣笛。当瞭望距离不足100米、50米、30米时,列车运行速度分别不应超过50km/h、30km/h、15km/h;瞭望距离不足5米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驾驶员无法看清信号机显示、道岔位置时,应停车确认,严禁臆测行车。
(三)因降雨、内涝等造成车站进水,严重影响客运服务的,行车调度人员可根据车站申请发布封站命令,组织列车越站。线路积水超过轨面时,列车不得通过。
另外,高架和地面车站如下图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即使是停运的时间段内,也一直有安排人员下线路巡视,为随时恢复运营做准备的。
—————————————————————————
职业相关
上海地铁一员
在上海,很多人都觉得地铁动不动就会停运,“贪生怕死”,在台风天造成了大家出行不便。
18年的安比:
19年的利奇马:
21年的烟花
这次的烟花从25日下午开始,所有的受影响大的线路和区段,以及所有的高架车站和地面车站,非常迅速的就停止运营了,直到26日18点所有线路才恢复运营。
中途被清客下车的乘客很多就聚集在车站不肯离开或是不理解停运的,解释工作和退票工作都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所有员工,每到夏季都明白任何台风只要来,都有可能暂停运营。我们看得到高架区段吹进来的树木断枝,我们看得到高架地面车站积水漏水情况,我们也知道上海地铁的目标一直是安全平稳运营。
安全才是永远的第一位!
对于郑州地铁的行为不予置评,但是在上海地铁,停运真的是一个普遍且迅速的决策。希望所有地铁都能做到“贪生怕死”,希望大家都能出行平安吧。
说实话,几百人同时被淹,当时只要稍微出点其他幺蛾子,可能就史上最惨烈人间悲剧,就差点点,这几百人都回不了家。
不管天灾如何,郑州地铁这次响应速度应该是有问题的。至于多大,还需要更详细的调查和资料之后才能知晓,就暂不猜忌。
从主观来说,地铁方是为了尽量让大量乘客回家,但由于不停运,让乘客造成错误认知,会认为反正地铁都没停那肯定安全。
所以很多视频里,地铁都进水了,但仍有乘客上下。但地下,无论如何都没地面上安全,所以,这是间接致乘客于风险之中。
这里感谢 @Silence 提供了一些地铁知识,了解到地铁实际运营过程中,是否停运,确实要遵守一定规范、标准、机制。
他经过极端推演,可能存在缺乏应急机制,比如5号线当时有没有达到停运标准;其次倒灌后,由于没面对过这种暴雨,有没有低估进水的速度,在站外观察警戒水位有没有疏忽大意等。
当然,这只是根据对地铁的认识程度所做的,在最坏,最极端情况下的一种推演,不一定符合事实。
最后,普通民众之所以质疑和呼吁,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城市都有地铁,如果碰上意外,是这样的处置方式,那受损的都可能是自己。
没人会故意去批评地铁方或者攻击其他(带节奏除外),都是希望事故后,能认真总结教训,反馈经验,修改和完善相对应的公共安全应急标准,尽可能避免下次出现类似事故。
再次,这是经过建议修改后的答案。
涉及大量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领域,就应该无限责任制,用压力督促相关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否则像日本似的,重大灾难下每个环节都“遵照流程”,然后共同把事情耽误的不可收拾,那还了得?
别尬黑,曹大佐说了,降雨量太大,和基建无关,帽子姐也表示赞同
既然没有问题,都不需要反思,谈何失误?谈何追责?
他的粉丝更说了:
甚至在主流舆论中,地铁范围内没有伤亡
那自然也少有人为死难者共情了
甚至还希望别人在车厢里,仿佛本来就在车里同胞就都很安全
责任?什么责任?地铁作为基建,怎么会有责任呢?
我极少挂别人的言论出来,但这次不得不挂了
我无意于攻讦这些人,因为没有意义。
我的目的就是让能看见这个问题的人了解到,在主流爱国大V和不可说者把控下的舆论中,政府是无责的,伤者和遇难者们无法得到这些大量声音的支持,客观中立和倡导反思只会被盲流网暴,更不要说要求追责了。
他们难以被宏大叙事感染的多数群体共情,因为他们并不能让人感动,更不能成为“财富密码”,难有意见领袖为其发声。
在当今舆论环境中,他们能得到的声音,居然只有时常被诬为“收拜登钱了”的中立者,乃至所谓反对者,以及包括我在内的乐子人了。
所以,希望有发声意愿的人尽量发声,不要被网络暴力所吓倒,陷入沉默的螺旋。
或许很微小,但我们的键盘如果能在网络上为苦难者出一份力,也不错。
给鲜花加护栏的这个行为真的是蠢,
蠢的不可救药,简直就是火上浇油的行为。
现在已经有国外恶势力在利用地铁事故这件事做文章了,
郑州地铁这是怕对方的素材不够实锤吗?
中国政府是个伟大的政府,河南人民是勤劳的人民。
但郑州地铁却很表现得无耻!
这次事故涉及的技术规范、施工标准、应急预案、联络机制、运营组织,防洪准备,组织救援等等 相关的详细问题,我打算等国家官方报告出来以后再吐槽,这次先不提。相信国家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交代,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应有的处罚。
我只想先问问郑州地铁作为国企,在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故之后,却依旧是以一种狂妄的态度去面对广大人民群众?
你为什么要推卸责任,欺瞒群众,却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有失误?
什么叫做:
对于市民而言,地铁是恶劣天气下,回家的唯一希望。我们一直在撑,一直在撑,直到下午六点,实在撑不住了。
普通市民没有危机意识,你作为运营管理方就一点不担心乘客的安危?
难道你忘了什么叫做“安全大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居然还有脸把责任推卸给那些受灾后急于回家的普通民众!
在已经出现伤亡以后,居然还这么说,你有什么面目对面对那些再也回不了家的人?!
什么叫做:
是否停运由地铁公司的运营分公司决定,但是也需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
这是欺负普通老百姓不懂运营规则,不了解地铁的运营管理流程吗?
我承认应急预案里确实有停运流程,可这个紧急停运流程真的需要那么久吗?
退一万步讲,当时情况混乱,流程走很慢,停运的批复一直批下不来。
那么,我就想问问了,作为运营方,整个线路的停运无权决定,
为什么不设置区间停运,先临时停运进水区间?
难道你平时出现个故障,需要停运某个区间进行设备维修或车辆救援的时候都需要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获批之后才可以吗?
这个也需要那么长的批复时间吗?
退一万步讲,站台扣车会不会?
为什么非要让车停在区间等通知?
另外我还想问问,现在到底是谁在操纵舆论,打压民心。
只要有敢质疑郑州地铁的,立马就扣上个大帽子
你居然质疑政府,质疑国家,歧视河南人民。
还各种为郑州地铁洗白,说什么:
天灾难违,郑州地铁为了让大家能回家已经尽力全力,不能太苛求。
这个话你敢去对遇难者家属说吗?打不死你。
郑州地铁 5 号线「 7.20 事件」情况公布:遇难者增至 14 人,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此文更新了,国家对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必须质疑啊。
水再快也不至于说一分钟涨两米,又不是洪水,只是暴雨。
地铁的人如果被及时通知,迅速组织一下,早一点手拉手一起逆着强劲的水流上楼梯,残疾人女人老人孩子尽量在中间,前锋和后卫位置老爷们儿主动顶着点儿,没啥事的本来。
连狮子和野牛群都在遇到危险时候组这个队形,那地铁负责人当时不组织大家及时逃生,当然有责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