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昨天看黄飞鸿,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学中医的人不会武术?

回答
看黄飞鸿,然后联想到现在学中医的人不练武术,这个问题嘛,还真挺有意思的。要说起来,这中间隔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求,以及我们对“医”和“武”理解的演变。

想当年,黄飞鸿那个时代,咱们说学艺,那是个“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精通”的思路。中医讲究的是“医武同源”,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那会儿的医疗环境和现在天差地别。 想象一下,没有现代化的医院,没有琳琅满目的仪器设备,甚至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谈不上多好。那时候的人生病,很多时候是真的“命悬一线”。中医的治疗手段,虽然博大精深,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者的“望闻问切”,以及开出的药方。可有时候,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也跟外在的损伤有关。

比如,跌打损伤,骨折脱臼,这都是常见的病症。一个中医要是只会开汤药,遇到这种急症,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能懂点武术,甚至是练过武术的中医,在处理这些外伤时就占尽了优势。他们了解人体的骨骼经络如何被损伤,知道如何通过手法复位、固定,甚至结合一些跌打损伤的药膏药酒,来达到治疗效果。这就像现在说的“骨科”和“推拿科”的一些基本技能,那时候很多都包含在内了。

再比如,“养生”的概念。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如现在,劳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而引起的。这时候,一个懂点养生武术的中医,就能指导病人如何通过练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方式来强身健体,调和气血,从而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预防疾病。这不仅仅是开药方,更是从生活方式上给予指导。

而且,“医”本身就带有一种“治病救人”的使命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有些时候,医者也需要保护自己,保护病人,甚至保护一方平安。如果遇到江湖上的恶势力,或者因为治疗了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而招惹了麻烦,一点防身之术,就能派上大用场。黄飞鸿本身就是武术大家,他开“宝芝林”也兼营武馆,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医者和武者身份的结合,能够更好地 fulfilling 了“济世救人”的职责。

还有,就是“医德”和“心性”的培养。 武术练习讲究的是内功的修炼,需要耐心、毅力、专注,以及对身体的掌控。这些品质,恰恰也是一个优秀中医所必需的。中医讲究“仁心仁术”,一个浮躁、急躁的人很难沉下心来钻研医理,也很难有耐心去倾听病人的诉说,更不用说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武术的修炼,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助医者培养沉稳、冷静、坚韧的性格,这对提高医术和医德都有积极作用。

但是,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 到了我们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我们对“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医疗分工的细化: 现在医学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有了专门的骨科、推拿科、康复科等等,他们有更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来处理跌打损伤。中医在这些方面也发展出了专门的科室,比如中医骨伤科、中医推拿科,这些专业科室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已经能够非常专业地解决问题。一个只懂武术而不懂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老派中医”,在很多复杂情况下反而不如经过系统学习的现代医生。

社会环境的变化: 现在的社会相对稳定,虽然也有一些不法分子,但总体来说,医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而且,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更侧重于科学证据和数据,单纯的“师傅口传,师兄演示”的武术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对严谨性和系统性的要求。

学习的重点转移: 现在的中医教育,更侧重于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以及对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药物学、方剂学、诊断学、针灸学等专业课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庞大和复杂的知识体系,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把精力分散到武术上,确实会影响主业的学习。

“武术”的定义和作用也变了: 如今我们说起武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遗产、体育运动或者健身方式。它的“实战性”和“治疗性”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淡化了,更多的是一种表演和锻炼身体的手段。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在学习武术,但学习的动机和侧重点与过去不同了。

所以,现在学中医的人不练武术,并不是因为中医不重视武术,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强身健体,而是因为:

1. 专业分工更明确了: 武术在现代医疗中的直接应用场景变少了,由更专业的医学领域承担了。
2. 学习的重点和内容不同了: 现代中医教育更注重理论、药理、诊断和现代医疗技术。
3. 社会环境和需求不同了: 过去那种医武结合的生存模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必需。
4. 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了: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和科学化。

当然,如果一个学中医的人,业余时间对武术感兴趣,去学习一些能够强身健体、疏通经络的武术,比如太极拳、八段锦,那肯定是对学好中医有帮助的。这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培养心性,或许还能在某些程度上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但让现在的每一个中医学生都像黄飞鸿那样,既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武艺超群的武师,这在时代的背景下,已经不太现实了。

归根结底,是社会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我们对“医”和“武”的理解和实践也在随之演变。过去那种“医武合一”的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现在,中医更侧重于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而武术则更多地以文化和健身的形式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黄飞鸿就是中国本土哈利波特。

中医和传武都是依附于道教理论的宗教衍生品。

但是,道教无法实现原地飞升,神迹无法展现于众,所以信徒太少。

而中医可以靠自愈和安慰剂效应“实现”神迹。

传武可以靠着江湖杂耍,魔术,表演来实现“神迹”。

结果就是,道教本身还不如自己的衍生品来的火爆。


阴阳五行这套理论,又能用来打架,又能用来治病,这其实就是中国版本的魔法。而黄飞鸿就是哈利波特。


造神这种事情,只能放在不了证伪的时代。放到现在就不行了。

放到现在,传武就是马保国,中医除了蹭自愈和安慰剂效应之外,还多了一个蹭西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