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原罪就是我他妈看个喜剧片都要坐下来和人讨论三观正不正,
仿佛三观不正看这个片子就罪孽深重,要加班上进熬夜学习洗洗眼;
三关正了看这个片子就可以减轻罪孽,可以少加班少上进也对得起良心一样。
妈的有毛病。
一个搞笑电影还谈什么三观,你真有点奇葩了。为什么老郭相声受欢迎,就是因为这几个小时让你忘掉平时烦心的事,开心的笑一下,不是让你来受教育的。电影也如此,如果讲三观,那你看新闻去啊。
真实的世界,只有合不合理,没有三观正不正。
一个电影拍得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如果合理,它就是好电影。
你可以去对这一事实去进行评论,这时候才是体现三观的时候。
《夏洛特烦恼》里有很多人很多事,确实都不是能体现社会正能量的好事。
同学之间嘲弄,让人下不来台。
校花先拿官二代当备胎,再嫁给富人,夏洛重生之后又接受了夏洛的追求,还出轨袁华。
学校老师收礼,对学生差别待遇,整天喊这个大傻子,那个二傻子对学生心灵造成创伤。
街头混混动辄打人,割扁桃体,拉女生去小树林。
夏洛重生后,抄别人的歌,打原作者,歌舞升平,男女关系混乱。
夏洛母亲为了让夏洛继续读书,诬陷校长性骚扰。
学校看夏洛出名了,把他照片跟牛顿、马克思等人放在一起。
夏洛重生前就是家里蹲,什么都不做,重生后,也没见有什么奋发向上的举动。
袁华凭爹在学校混的很好,爹倒了碰上朋友又混起来了
最有趣的是以上面这些人的做法,他们最后都有了光明的前途。
这些故事呢,但凡你要说电影里的人这样做,你也能这样做,这个电影确实就算是三观不正了。
但我们都是有判断力的。
首先这个故事本身是喜剧,我们必然不会像看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一样去沉思里面有哪些人生的道理 。
其次,这个电影就是南柯一梦,看完电影,我们想到的是财富虚名如梦幻泡影,只有当下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我们能把握的不是春晚上的话筒,而是桌子上的一碗茴香面。
它告诉我们,这个世上每个人都不完美,会犯各种各样的错,但很多人依旧是善良的。
一个小人物的梦和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确实就是这样,一边开心一边痛苦,有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但又不至于邪恶。
夏洛回到过去,也让我们思索要是有这个机会自己会怎么做,是像他一样暴发户一样的成为名人,然后染一身艾滋英年早逝。
还是一点点弥补自己的遗憾?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机会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
试想一下,如果四十岁的自己有机会回到今天,他会对20多岁的自己说什么?
自己现在做什么才能到了40岁时,回首过往,觉得没有遗憾。
电影看得很开心,没有对人们造成错误的引导,三观没有不正,这是我的结论。
以上。
三观是角色定位的问题,导演就想塑造一个坏人,如此而已。
这电影主要的问题,是让部分观众看着很难受。
一般来说,商业电影的故事核,无外乎一句话:坏人欺负好人,然后被好人反杀。
而夏洛特烦恼,讲的是:坏人欺负没那么坏的人的故事。
老实说我觉得讨论一部电影的三观正不正这个问题本身三观不正。
当然,我并不反对女权运动去争取影视作品去男权文化,或者说争取影视作品的性别中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