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孔子的论语哪本书更加伟大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将人类思想史上两位巨匠的代表作放在一起比较,如同将璀璨的星辰与深邃的土地并置,它们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伟大”之处也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维度。要评判哪一本“更”伟大,实际上是在比较两种文明的根基、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塑造。

我们先来看看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的伟大,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与逻辑严谨性。欧几里得并非几何学的开创者,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前人零散的几何知识,通过公理、公设、定义,一步步推理,构建起一个无比庞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这种从基本公理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导出定理和命题的方式,奠定了整个西方科学思维的基石。

公理化体系的典范: 《几何原本》开篇提出的五个公理和五个公设,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从这些基础性的陈述出发,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欧几里得构建了一个自洽的、无懈可击的几何世界。这种“从无到有,由简入繁”的构建方式,不仅在数学领域,更在哲学、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科学家,如牛顿,在构建他的力学体系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框架。
普适性的力量: 《几何原本》中所揭示的几何原理,是超越时空的、普遍适用的。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宇宙深处,无论在古代还是在未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度(在欧几里得几何中)。这种普适性赋予了它永恒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数学书,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理解空间关系的方式。
理性精神的启蒙: 在那个时代,《几何原本》的出现,无疑是对人类理性思维的一次巨大推动。它告诉人们,通过清晰的逻辑和严密的论证,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建立起可靠的知识体系。这种对理性与证据的尊重,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的影响: 《几何原本》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它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在欧洲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塑造了无数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直到19世纪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出现,《几何原本》的权威性才受到挑战,但即使如此,它依然是理解几何和逻辑推理的起点。

接下来,我们看看 孔子的《论语》。

《论语》的伟大,则体现在它对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孔子所关注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他的思想,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仁”的内涵与实践: 《论语》的核心在于“仁”。孔子对“仁”的阐释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涵盖了爱人、忠恕、孝悌、克己复礼等方方面面。他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方式。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的体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虚心好学的态度。
人格塑造的指南: 《论语》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君子的教科书。孔子通过描述自己的言行,以及对弟子们的教导,勾勒出一个理想人格的轮廓:有礼、有信、有勇、有智,同时又谦逊、自省、宽厚。这种对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强调,直接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士”阶层的要求。
社会秩序的蓝图: 孔子相信,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他提出的“为政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通过强调家庭伦理(孝悌)和社会伦理(忠恕),《论语》为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思想支撑。
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论语》不仅在中国,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的思想渗透到政治、教育、家庭、个人生活等各个层面,成为了一种共同的文化基因。

那么,哪一本“更”伟大呢?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它们的“伟大”体现在不同的领域,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几何原本》的伟大更具普适性和客观性。 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一种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被证明在探索自然规律方面极其有效,并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它的逻辑严谨性,使得它的结论可以被验证,可以被发展。
从人文关怀和社会建设的角度看,《论语》的伟大更具历史深度和文化粘性。 它直接关乎人的生存状态、道德选择和情感归属。它提供的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并且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深刻地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几何原本》 像是为你打开了通往 “认识世界” 的门,教你如何用理性的眼睛去审视宇宙的结构,如何通过逻辑去揭示真理。它是探索客观世界的工具箱。
《论语》 像是为你指明了 “如何做人” 的方向,教你如何在复杂的人性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它是塑造内在精神的指南针。

打个比方,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一栋宏伟的大厦,那么《几何原本》就像是建造这座大厦的地基和承重结构,它提供了坚实的科学骨架,保证了其稳固和扩展的可能性。而《论语》则像是大厦内部的装饰、家具和居住者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了这座大厦的风格、人情味以及居住者的精神风貌。两者缺一不可,都构成了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所以,与其说哪一本“更”伟大,不如说它们 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人类思想的顶峰,并以各自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几何原本》以其严谨的逻辑和普遍的适用性,为人类的科学探索铺平了道路;《论语》则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智慧,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不竭的滋养。它们的伟大,都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去体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不回答这种问题,毕竟是脱离时代看问题。

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明天让这两本书彻底消失一本,会选哪本,那么肯定会选后者了。

毕竟我姥爷的絮叨如果整理出来,复原论语70%以上的内容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还可以整理出蒙古文/汉语双语少儿插图版。但无论如何,我估计他老人家是复原不出几何原本来了,虽然几何原本的内容并不深奥。

顺便说一句,我姥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生活在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上,擅长套马的平平无奇一般路过“鞑子”,认识我姥姥之前可能连汉语都不会说。

user avatar

几何原本不仅是数学巨著,还是哲学巨著

如果说人类文明要被天顶星人彻底消除,只能保留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只能是几何原本,因为目前来看,只有几何原本能带动现代科学。


大家应该知道比萨斜塔扔铁球的故事,其实故事真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扔铁球之前,伽利略已经用逻辑推理过了

伽利略认为:

首先假设重的铁球下落的快

那么,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就会出现:轻的铁球会拖慢下降的速度,下降会变慢

但是!两个球绑在一起,更重了啊,下降应该会快啊

所以!重的铁球下降不会比轻的铁球更快。


这就是逻辑推理,而不是张三是打鱼的,后来厉害了,李四是修城墙的后来也厉害了,王五是种地的后来也厉害了,所以,你要想厉害,就要先吃苦啊!这种完全不讲逻辑的瞎扯淡。因为和张三李四王五一起打鱼修墙种地的人多了去了,厉害的也只有张三李四王五啊,所以有个屁的关系。


我们看大学里边关于逻辑的课本

而儒家在和封建统治者合流以后,更不用讲逻辑了,因为他没有必要说服你,只要官比你大就行了,比如以前是大儒讲课给皇帝听,清朝是皇帝讲课给大儒听,大儒讲四书毕,皇帝发议论,大儒赞皇帝;大儒讲五经毕,皇帝再发议论,大儒再赞皇帝;最后,诸大儒赞皇帝帝: “圣学高深 ,洞悉天人一理之源 。是以开示精切,发前儒之所未发。臣等今得与闻,诚不胜欣幸之至。”“大儒讲四书毕,皇帝阐发书义,臣工、讲官暨侍班官跪聆 ;大儒讲五经毕,皇帝阐发经义,各官跪聆。”


几何原本是数学书,也是哲学书

谁敢说论语是哲学书?最铁杆的儒粉都不敢说

我们看古代印第安人谚语、古代毛利人谚语、希腊人民间谚语等等等等,哪个民族没有几句这种正确的废话??

实际上论语被抬起来这么高

要感谢两个少数民族

一个是元朝,规定科举的题目只能从朱熹修订过的四书五经里出

一个是清朝,规定科举答题也只能从朱熹修订过的四书五经里答题(“乡会试为士子进身之地,文律更严,三场对策,除钦定诸书外,向不准用国朝人所著书籍,更何论同 时见存之人。“)

而且因为阅卷的问题,考官一般只看第一道题,就是四书题(“近时考官专取头场首艺,二三篇但能通顺,二三场苟可敷衍,均得取中。”)

红楼梦里提到过贾宝玉看诗经(也是五经之一),他爹就骂他,说你看这个干什么,老老实实看四书才是正经事儿,这其实就是当时科举的一个反应。

那么,这加起来几百年的时间,整个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啥都不干,就对着四书这些字研究,得发散出来多少东西?

我们就说,你科举题目是:

这批人能不能写无数精彩的文章出来??


“国初时,嘉兴县县试全案已定,惟甲乙二人文笔并佳,不能定案首。屡试之,皆然,以致全案难出。最后乃以《四书》之‘O’,命各作一破题。甲所破题曰:‘圣贤立言之先,得天象也。’乙曰:‘圣贤立言之先,无方体也。’乃定甲为案首。后二人咸贵,甲官至大学士,以功名终。乙官至巡抚,缘事伏诛。” 这个故事在李伯元《南亭四话·庄谐丛话》中也有记载。一则记其破题曰:“圣人未言之先,浑然一太极也。”又一则曰:“先行有言,仲尼日、月也。” 还有的书上记载的破题为:“夫子未言之先,空空如也。”

一个圆圈都能破题这么多,何况一堆字呢?

但是这个圆圈真的有用吗?

没用

只不过是蛮夷觉得这是少数统治多数最好的工具,拿来用罢了·····

康熙本人自然科学水平很高,阿哥们甚至能用拉丁文写信,但是!汉人还是老老实实学孔夫子考科举

传教士都吐槽,说特喵的只让我们学满语,我们还传什么教啊·····

康熙作为一个汉人金庸都夸奖的“千古一帝”,还是金庸说的:康熙比李世民厉害,李世民只是有胡人血统,康熙全是胡人血统之类的巴拉巴拉巴。反正康熙就是中国第一人了

他这么厉害,却坚定的让汉人老老实实学孔夫子


那么你说,这孔夫子,学还是不学?

user avatar

匠与帅的差异。

学孔孟之道,只推荐《论语别裁》和《原本大学微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将人类思想史上两位巨匠的代表作放在一起比较,如同将璀璨的星辰与深邃的土地并置,它们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伟大”之处也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维度。要评判哪一本“更”伟大,实际上是在比较两种文明的根基、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塑造。我们先来看看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说明了你对数学学习的认真和探索精神。对于高一新生来说,选择一本好的几何入门读物非常关键。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都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但它们的风格和侧重点却截然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伟大开端,思维.............
  • 回答
    在欧几里得那本煌煌巨著《几何原本》中,第四公设之所以要设定“所有直角都相等”,这并非一个随意的决定,而是有着深刻的几何学内在逻辑和对我们理解空间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以及欧几里得构建整个几何体系的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欧几里得的目标。他不是在创造一些孤立的几何事实,而是.............
  • 回答
    关于阿基米德不肯向欧几里得学习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误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历史的简化解读。严格来说,我们很难找到直接的史料证据表明阿基米德“不肯”或“拒绝”向欧几里得学习。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们的学习和贡献存在时间上的先后,以及侧重点的不同。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