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东西可以放在车上既可以随手拿到防身又不占地方又不违法?

回答
在车上找既能随手拿到、防身、又不占地方又合法的东西,这确实是个挺实用的问题。毕竟,谁也不希望出门在外遇到麻烦,但真遇到了,有点准备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便利性、有效性、隐蔽性和合法性。

一、 视觉和心理上的威慑:

强光手电筒: 这个绝对是个宝藏。首先,它本身就有个金属外壳,握在手里挺有分量的,必要的时候也能当个简易的敲击工具。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战术手电筒的光照强度非常大,亮度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流明。在黑暗中突然打开这么强的光,可以直接晃瞎对方的眼睛,造成短暂的失明和眩晕。这种突发状况足以让你争取到宝贵的几秒钟时间,逃离或者寻求帮助。而且,手电筒平时也能用,不占地方,放个储物格里或者车门储物袋里都非常方便。现在很多带充电功能的,也不用担心电池问题。选择那种带“爆闪”模式的就更好了,一键切换,效果拔群。
高音警报器/防狼哨: 这个主要是利用声音来制造混乱和吸引注意。一旦有人意图不轨,你立刻吹响警报器或防狼哨,那尖锐刺耳的声音能在瞬间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让袭击者因为暴露而退缩。同时,这种声音也能制造一种恐慌感,让你自己也更有底气。很多车上都有备用的警报器,或者你可以自己买一个体积很小的便携式警报器。它体积小,而且非常便宜,放哪儿都不碍事。

二、 物理上的短暂阻碍和反击:

结实的雨伞(尤其是带金属伞柄的):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雨伞也能用来防身。选择那种伞骨多、伞面结实、伞柄比较粗且带有金属材质的雨伞。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以用伞柄去格挡对方的攻击,甚至是用伞柄的尖端去攻击对方的要害,比如眼睛、喉咙、腹部等。伞面也可以用来阻挡视线,为你争取时间。而且,雨伞是很多人车里都有的随身物品,就算没有,买一把质量好的也不贵,而且日常也用得上。关键是,它看起来就是一把普通的雨伞,不会引起怀疑。
带锁孔的金属钥匙串(挂件): 有些设计比较巧妙的钥匙串,比如带有金属锁孔造型的挂件,或者一些硬质的金属小饰品,它们的手感和重量都比较好。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以抓着钥匙串,让钥匙尖露出来,作为一种简易的防卫工具。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当你被近距离纠缠,对方试图抢夺你的包或者让你无法顺利启动车辆时,用它去进行一些防御性的反击。它体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要注意,这类东西一定不能是过于锋利的,否则就可能违法了。
硬质的水杯/保温杯(带盖子): 和雨伞类似,一个质量好的保温杯,尤其是那种全金属的,硬度很高。你可以用它来砸击,也可以用它来格挡。在极端情况下,打开盖子后的杯口也可以有一定的攻击性。关键是要选那种材质坚硬、不易变形的。它也是日常用品,放车里很正常。

三、 合法性的考量和重点提醒:

这里强调一下,所有提到的物品,关键在于使用方式和目的。

不能是管制器具: 绝对不能是那种被法律禁止的管制刀具、甩棍、电击枪、辣椒水等。这些东西一旦被查到或者用于防卫,你反而会惹上大麻烦。
不能有杀伤力: 即使是上面提到的雨伞或保温杯,也不能是经过改造的,使其具有了超出常规的杀伤力。它们应该保持其原本的用途,只是在极端情况下被作为“就地取材”的防卫工具。
防卫不等于挑衅: 这些东西是为了让你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能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而不是用来主动挑衅或攻击他人。合法防卫的界限在于“正当防卫”,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四、 如何“随手拿到”:

这部分很关键。东西再好,平时藏得太深也发挥不了作用。

驾驶座附近: 比如中央储物盒、座椅侧边的储物袋、甚至是驾驶座的下方(但要确保不影响驾驶操作)。
副驾驶位: 副驾驶的手套箱或者门边的储物袋也是不错的选择。
车门储物格: 这是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之一,很多车门上都有专门放水杯或者杂物的储物格。

举个例子来说明场景:

假设你在晚上停车后,在走到车子附近时,有人试图靠近你,鬼鬼祟祟地想要抢你的包或者对你进行骚扰。

1. 首先,你可能会下意识地握紧随身携带的、平时就放在口袋或挂在包上的结实钥匙串,让金属挂件露出来。 这样一来,对方能感觉到你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反抗能力的人。
2. 如果对方依然步步紧逼,你就可以迅速掏出放在车门储物格里的强光手电筒,对准对方眼睛按下“爆闪”按钮。 强烈的闪光会让对方瞬间失去视觉,感觉刺痛和眩晕,这给了你一个逃脱的黄金几秒钟。
3. 或者,如果对方已经近身,你迅速打开车门,一把抓起放在副驾驶座位旁、平时就备着的一把结实雨伞,用力撑开,或者直接用伞柄进行格挡或敲击。 雨伞的阻挡也能让你拉开距离。

最重要的一点: 任何防身物品都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保持警惕,了解周围环境,以及学会如何避免危险和寻求帮助。 如果情况允许,第一时间报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装备再好,也不如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8690175005597696

这玩意,西安疫情期间,在家实在无聊,自己做的。拆了一个充电宝,把里面的18650电池扣出来了,然后又把里面的充电模块也扣下来了。连上一个高压模块,加上一截pvc水管。其他的开关以及电量显示器什么都是从外甥玩坏的玩具上拆下来的,攒把攒把就整出来了,就是不知道以后放车里威力刑不刑。反正听电弧的啪啪声还是挺有威慑力的,这玩意杵上去不会造成永久伤害,但是绝对能让人喝一壶。

因为天然气灶里的电池没电了,打不着火了。这两天刚好用上,免得我用打火机杵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869261240375296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