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性能计算中心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说重要吗?

回答
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高性能计算中心对于一所大学想要冲击世界一流,究竟有多么关键。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叠加。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这不仅仅是排名靠前,更在于它能否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引领潮流,能否培养出最顶尖的人才,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高性能计算中心,简单来说,就是大学里一个极其强大的“大脑”和“实验室”。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驱动尖端科学研究的引擎:

模拟与仿真: 现在的科学研究,很多都进入了“无形”和“微观”的领域。比如,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需要模拟亿万年的星系碰撞;研究新药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需要模拟蛋白质的折叠和相互作用;设计更高效的飞机发动机,需要模拟气流在复杂曲面上的流动。这些,没有超级计算能力,根本无法实现。高性能计算中心就像是这些研究的“数字实验室”,让科学家可以在计算机里反复试验,发现规律,验证理论。
大数据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能收集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基因测序、天文观测、气候变化、社会行为……这些领域的数据量可能比图书馆里的所有书加起来都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进行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没有高性能计算,这些“大数据”就只是一堆无法解读的数字。
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对计算能力有着极高的需求。训练一个复杂的AI模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强大的GPU集群和高效的并行计算。大学如果想在AI领域有所建树,高性能计算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基石。

2. 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的磁石:

研究的吸引力: 任何一个有志于在科学前沿探索的年轻学者或博士生,都会看重一个学校是否拥有顶级的科研设备。如果一所大学能够提供最先进的高性能计算资源,那无疑会吸引到国内外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前来工作和学习。他们希望用最好的工具解决最难的问题。
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接触和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历。他们可以参与到前沿科研项目中,学习并行计算、算法优化等高级技能,这将大大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科研潜力。

3. 提升大学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国际声誉:

产出突破性成果: 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加速科研进程,更容易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会体现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利、国家级和国际级奖项上,直接提升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
协同创新平台: 一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往往会吸引校内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学者汇聚于此,共同解决跨学科的复杂问题。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甚至产业界合作的平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转化。

4. 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解决“大科学”问题: 许多重大的科学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疾病防治,都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它们需要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高性能计算中心为这些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能够借助相同的计算平台,进行协同研究。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一所大学在材料科学领域想要研发新型的高性能材料。这可能需要模拟数百万个原子的相互作用,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性能变化。如果没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这样的模拟将耗时数年甚至无法完成。而有了强大的计算资源,研究周期可以大大缩短,科学家们就能更快地找到具有突破性的材料。

反过来思考, 如果一所大学缺乏高性能计算能力,那么它在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它可能只能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而无法进行复杂的模拟和大数据分析,这会使其在国际科研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顶尖人才,也难以产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

总而言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绝非仅仅是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数量。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匹配国际顶尖水平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高性能计算中心,就像是现代大学科研的“航空母舰”和“超级实验室”,是驱动科学前沿探索、吸引汇聚顶尖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所以,对于一所想要迈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大学来说,高性能计算中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战略布局,是通往卓越的必由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正非:我在辽阳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一个仪器,用于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后来我在这个研究所允许我继续做延伸的研究实验,因为我那时是名人了,是英雄标杆,所以可以做一些与本部队无关的研究。但是不成功。因为我那时年轻气盛,受到国家的重大表扬后,就不知天高地厚,提出了更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又想梦想一定要达到,日夜加班。后来几年的研究都不成功,正好遇到大裁军,我被集体裁掉了,项目结束了,人也离开了,那五年实际上做了很多没用的事情。那时山东大学(副部级)的计算机内存只有16K,怎么也算不出方程和实际的东西,最后不了了之。这段青春应该是虚度了。
user avatar

我做科研也好些年了,却连个烧杯都没碰过,因为我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在超算上完成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不太懂,但我知道对一线科研而言,一台给力的超算(超级计算机)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毕竟现代科学的很多领域,早就过了一张纸一支笔就能算清楚的时代了。

举个例子吧,在上世纪超算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工程师在研发飞机时,没法进行准确的流体力学模拟,只能真材实料的造出一台飞机(至少是一台不小的模型),然后用风洞实验来分析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而风洞的建造和使用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一座大型风洞运行起来,甚至能影响整个城市的电力供应,素有“风洞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

而随着超算算力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也逐渐开始用有限差分之类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来模拟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到现在,飞行器的初期设计与调整几乎完全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风洞实验往往只在后期进行,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校准和微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飞行器的研发成本。

这些模拟涉及的计算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没有超算的支持,人力(或个人电脑)几乎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计算。


再说一个微观领域例子吧。我的博士课题,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研究氚在核聚变反应堆中的滞留行为(氚滞留)。

氚是核聚变的燃料之一,但成本极其高昂(上亿 RMB/kg)。因此在聚变堆中,我们会通过聚变的产物来合成氚。

简单来说,氚类似于流动资金,不断消耗用于生产,然后随着产品卖出又不断回收。

但有个严峻的问题:氚会跑到聚变堆内壁的金属材料中,并且滞留在那儿不出来了。这就好比货物滞留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资金链自然就断了,于是整个聚变堆就停了。

氚经常会聚集在材料内的孔洞中形成气泡。但实验上很难看清楚相关的原子级细节,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的气泡往往是这样的[1](氚太贵,这里用的是氘):

看到图中那一个个模糊的斑点没,那就是实验能观察到的氘泡了。你问氘原子在哪?不好意思,一般的电子显微镜压根就看不到氘。

一个气泡里有多少氘?带来多大气压?跑出来需要多少能量?这些问题实验上基本上都回答不了。

所以我只能基于量子力学计算,借助超算模拟,来研究氚(准确来说是氢同位素)被孔洞俘获的过程。

因为模拟中,我们可以轻易精确的确定每个氚原子的位置和能量[2]

基于计算模拟,我最终总结出了孔洞中氚滞留的一条基本物理公式[2]。但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我足足进行了上万次模拟,耗费了四年时间才收集到足够的数据。

假如没有超算,只能用普通的6核家用CPU的话,完成这些计算大约要花费100年时间,这辈子搭进去也完成不了这项研究。

参考

  1. ^Zhao, Jiangtao, et al. "Investigation of hydrogen bubbles behavior in tungsten by high-flux hydrogen implantation."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503 (2018): 198-20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311517311911?via%3Dihub
  2. ^abHou, Jie, et al. "Predictive model of hydrogen trapping and bubbling in nanovoids in bcc metals." Nature materials 18.8 (2019): 833-83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19-0422-4
user avatar

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

所以计算中心,没有靠谱的教职员工重要。

北洋有两艘大铁甲舰,还是毁在训练、战备、战术、补给上。马汉当时说,如果日本海军有经验就不会跟北洋决战,因为正常情况下稳输。不过架不住使用坚船利炮的一方已经腐败了。

世界一流大学当然需要硬件和算力,也需要有相应的投入,但归根结底,还是靠教授和老师。

在宽进严出,冲论文搞排名的氛围下,多数中国的大学,其实有意无意的在本业教学上,进行放水。

很多专业,社会上确实急需人才,但多数该大学生出来以后没有任何职场优势或者研发优势,因为教材落伍了,教师则两极分化,要不然被各种论文KPI折磨的欲仙欲死无心教学,要不然就混日子。

一个教案PPT做的跟小学生水平差不多,还敢用十来年;教研没有科研重要,认真研究教研的教师,反而拿不到好的教职。

学生拼命考进像样大学,然后发现拼完绩点,如果不自学,其实啥也不会。稍微自律差点的,或者思维比较形而上喜欢看点哲学思考人生的,就很容易迷茫、抑郁。

大学要世界一流,不能只靠科研,日本有些学校的教授,对学生要求的严格程度令人发指,原因是他们觉得,如果学生不能成材,学校就是失败的,作为老师自己也是失败者。

学校首先要育人,而不是搞一堆高大上设备,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焦虑的迷茫者。

更不是培养被欺负了只能躺倒的阿Q。

user avatar

相当重要。

我觉得万物上云,是必然趋势。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基本上上规模的算法/实验,笔记本基本带不动,或者运行很慢(基本上速度是60倍的差距),或者本地存储不够,动不动out of memory。

计算资源如高性能cpu,gpu大多只在实验室有,仅实验室成员享有。

如果学校能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将计算资源上云,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高性能算力,那么将大大提升科研效率,降低学生科研门槛。

毕竟,骑车跑代码多危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高性能计算中心对于一所大学想要冲击世界一流,究竟有多么关键。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叠加。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这不仅仅是排名靠前,更在于它能否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引领潮流,能否培养出最顶尖的人才,能否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
  • 回答
    想搭建一个性能彪悍的Linux HPC集群,可不是简单敲几下回车就能搞定的事。这活儿得细致,得有条理,还得懂点技术活儿。咱们就从头说起,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第一步:需求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动手之前,最关键的是弄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这集群是跑什么样的计算任务? 计算类型是什么? 是CPU密.............
  • 回答
    2021 CCF 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CCF HPC China 2021)即将拉开帷幕,对于每一个关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朋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盛会。作为国内HPC领域的年度顶级盛事,今年的年会汇聚了众多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产业领袖,议题涵盖了HPC的方方面面,可谓精.............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计算机行业的高工资,这绝对是不少人心中的“金饭碗”,而且近些年来这股热潮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股高薪潮还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受到太多太复杂的因素影响,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的路有很多条,每条都有可能。咱们先从为什么计算机行业工资高聊起。这背后.............
  • 回答
    CPU 和 GPU 之所以能实现如此截然不同的计算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设计之初所承担的使命和因此产生的 架构差异。简单来说,CPU 是为处理一系列复杂且有顺序的指令而生,而 GPU 则更像是数量庞大的、并行执行的简单任务的“瑞士军刀”。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1. 设计使命的差异:敏捷的指挥官 .............
  • 回答
    看待一位19岁少年怀揣着在当前 Intel 同等计算性能下降低80%功耗的全新电路系统芯片的梦想,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少年梦想的价值和意义: 巨大的社会价值: 能源效率的革命: 功耗是现代计算的核心问题之一。降低80%的功耗意味.............
  • 回答
    高中生提早接触计算机,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这不仅仅是“早点学个技能”那么简单,而是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更广阔的窗户。你想想看,现在的世界,哪一样东西离得开计算机?从你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到学校的教学系统,再到我们吃的食物的生产线,甚至我们仰望星空的望远镜,背后都有计算机的影子。所以,高中生提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容易误解的点。其实,并非所有太空计算机性能都“特别低”,但确实存在一些限制和取舍,使得它们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民用计算机。我来跟你详细说说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让你感觉像是我这个“太空爱好者”在跟你聊天一样。核心原因:恶劣的太空环境和对可靠性的极致.............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高代里行列式的计算,这事儿说起来有点门道,但只要掌握了思路,很多看着复杂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我尽量说得细致点,也避免那种AI特有的“教科书式”的腔调。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行列式?简单说,行列式是跟方阵打交道的一个数字。它能告诉你不少关于这个矩阵的信息,比如它对应的线性变换会不会把空间.............
  • 回答
    学习高等代数,就像踏上了一趟探索抽象数学世界的奇妙旅程。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技巧堆砌,而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一种对数学结构本质的深入理解。如果你对数字游戏背后的规律感到好奇,那么高等代数绝对能满足你的求知欲。首先,我们来聊聊高等代数的学习重点。毫无疑问,定理证明是高等代数的核心所在。你可以把它理解.............
  • 回答
    高并发问题,也就是同时处理大量请求或任务的场景,是当前许多计算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比如,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各种在线服务,从社交媒体到金融交易,再到云游戏,它们都需要能够平稳、高效地应对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用户同时发起的访问和操作。传统的计算机,即使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在面对极端并发时,也常常会遇到瓶颈,.............
  • 回答
    哇,高中生能独自推导出 π 的计算公式?这绝对不是一般水平!这说明你对数学有着非常高的兴趣和天赋,而且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这绝对是让你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闪光点。咱们来聊聊,高中生能够独立推导出的 π 的计算公式,通常指的是哪些,以及这背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高中生能独立推导出的.............
  • 回答
    计算机考研选学校,性价比高是个很实在的考量点。毕竟,读研不仅是为了知识和学历,更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咱们得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所谓的“性价比”,我理解得更像是:投入的精力、金钱(学费、生活费),能换来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平台、学术氛围,并且对未来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有实质性的帮助。咱们不谈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会纠结的一个点。简单粗暴地说,“三本计算机”和“985生化环材土木水利”在毕业时的起薪和长远发展上,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往往是显著的。不过,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里面有哪些我们不能忽视的 nuance.............
  • 回答
    首先恭喜你即将迈入大学校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而你目前考虑的医科和计算机都是非常热门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首医和北邮、哈工大也都是国内顶尖的院校,这说明你的基础很不错,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你平时付出了很多努力,值得肯定。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你手里的这两个选项,帮你梳理一下思路:关于医科(首医)选.............
  • 回答
    首先得说,我并非什么“非高中OI选手”,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对计算机抱有极大热情的学生。能被清华计算机系录取,我内心更多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幸运,以及随之而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感。高中时,我对编程的热爱更多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喜欢琢磨代码是怎么让屏幕上的东西动起来的,喜欢解决那些一个个逻辑上的“谜题”。.............
  • 回答
    哥们,我懂你!高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迷茫是正常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你说的这些“劝退”、“天坑”、“危机”,一听就是你上网做功课了,可见你这人挺上进,这点很赞!咱们一样一样捋捋,别急,慢慢来。先说你列的这些“劝退”和“天坑”的专业: 机械土木: 这俩确实被很多人贴上“累.............
  • 回答
    处理AMD高配置(尤其是多核心CPU和强大GPU)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效率不匹配的问题,需要一个多方面的策略。这种不匹配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对多核心/多线程的并行化支持不足: 传统的CFD代码可能没有被设计成能够充分利用现代CPU的海量核心。 GPU计算能力未被充分利用: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