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年了,在家庭聚会中,遇到让孩子放肆吃糖看电视的亲戚,怎么沟通比较好?有哪些让孩子听话的好办法?

回答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是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不过,有时候,这份喜庆里也会夹杂着一点小小的“甜蜜的烦恼”——那就是遇到那些特别疼爱孩子、忍不住想给孩子“放放风”的亲戚。

场景重现:

你正开开心心地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或者在客厅里聊天。这时,二姑妈拿出一大包进口巧克力,笑眯眯地塞给正在写作业(或者玩益智玩具)的孩子,说:“哎呀,过年了,宝贝乖,多吃点,别学习了,这可是难得的放松机会!”

不一会儿,三叔又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动画片,对孩子喊道:“来来来,小家伙,看这个!比你平时看的那些有意思多了,赶紧过来!”

你看着孩子那张写满期待的小脸,心里却有点小纠结。你心里清楚,过量糖分和长时间盯着屏幕对孩子的眼睛和身体都不太好,而且也打乱了你平时为孩子定下的作息和规矩。

如何和亲戚沟通?——“润物细无声”的策略

面对这种情况,直接说“不行,不能吃/看”往往会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能让亲戚觉得你不领情。所以,咱们得讲究点沟通的艺术,用更温和、更巧妙的方式来表达。

1. 提前“铺垫”,防患于未然:

“背景介绍”式沟通: 在聚会开始前,或者在和亲戚们聊家常的时候,你可以很自然地提一下孩子近期的“小目标”或者“小习惯”。比如:“我家孩子最近对XXX(比如阅读、运动)特别上心,我希望他能保持这个好习惯。” 或者“我们家孩子一吃太多糖,晚上就容易兴奋睡不着,影响第二天精神。”
“分享育儿心得”式沟通: 借着过年聊天的机会,可以跟亲戚分享一些你从育儿书籍、讲座里学到的“科学育儿”方法,但注意语气一定要是分享,而不是“教训”。比如:“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视力影响挺大的,尤其是近视高发期,我都会特别注意控制他的时间。”

2. “婉拒+转移”式沟通:

当亲戚递出糖果或者打开电视时,你可以这样说:

面对糖果:
“谢谢姑妈/叔叔,您太疼他了!” (先肯定对方的心意,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他今天已经吃了点XX(比如水果、年糕),胃口刚被填满,现在吃糖怕他晚上肚子不舒服。” (用“害怕XXX”来表达顾虑,而不是直接否定)
“等下我们吃完饭,再让他喝点水,到时候再考虑给点小零食好不好?我这里也有点XX(比如孩子平时爱吃的健康小零食),到时候一起给他。” (给出替代方案,并且说明“未来”的可能性,让对方觉得是被考虑进去了的)
“他最近牙齿在换,医生说要少吃甜的,不然牙齿会不舒服。” (用“医生说”这个理由,往往更有说服力,也比较难被反驳)

面对电视:
“哇,这个动画片看起来不错,我都没注意到!” (表达兴趣,但不要立刻答应)
“宝宝,待会儿还有更精彩的节目哦,比如XX(你提前准备好的全家都能参与的游戏或者活动),咱们先玩那个好不好?电视等一下再看。” (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受控制的事情上)
“今天外面空气好,要不我们带宝贝下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好不容易出来玩,别老对着屏幕。” (提供一个比看电视更有吸引力、更健康的替代方案)
“他眼睛有点干,我刚提醒他休息一会儿,再看眼睛要‘抗议’了。” (用“眼睛”作为理由,通常家长都会理解)

3. “合作+解释”式沟通:

如果你觉得对方特别坚持,你可以尝试用“合作”的态度,同时解释你的育儿原则。

“叔叔,您真是太宠孩子了!我都知道您是好意。这样吧,今天您给他吃一小块,我一会儿就给他刷两次牙,再多喝点水,咱们一起帮他‘中和’一下,行吗?” (将对方的“纵容”转化为一种“我们一起做”)
“爸,我明白您是想让孩子高兴。但是平时我给他安排了固定的作息,主要是为了他的健康和学习。过年大家都开心,咱们就偶尔‘破个例’,给他一点点,好不好?然后我们大人再引导一下,也不会耽误太多。” (承认对方的出发点,然后解释自己的原因,并承诺“控制”)

关键点:

保持微笑和耐心: 你的态度很重要,亲切、真诚的笑容能化解很多尴尬。
尊重长辈,但坚持原则: 育儿是你自己的责任,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底线。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长辈: 这样会让孩子对长辈产生不好的印象,也显得你不懂事。
把“坏人”留给自己: 有时候,你可以扮演那个“不让孩子吃糖/看电视”的“严厉”家长,这样长辈们反而会觉得你“管得严”,但也可能更容易接受你的一些“妥协”的说法。

让孩子听话的好办法(在家庭聚会中):

即使有亲戚“捣乱”,我们也有办法让孩子更好地配合。

1. “约定”策略:
聚会前和孩子“约法三章”: “宝宝,我们今天去奶奶家玩,大家都会给你好吃的,但有些东西妈妈觉得不能吃太多,你可以尝一点点,但不能一下子吃光。还有,看电视的时间,我们也要遵守以前的规定,好不好?”
“奖励机制”: “今天如果你能乖乖听话,不哭不闹,等我们回家,妈妈给你讲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或者“如果你今天能做到XXX,过年假期结束后,我们带你去XXX玩。”

2. “转移注意力”的艺术:
准备“秘密武器”: 随身带一些孩子平时喜欢的、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干、小包装饼干),在亲戚给不合适的零食时,你可以拿出自己的“替代品”。
设计“互动环节”: 准备一些小游戏、猜谜语、或者带孩子去看看家里的新装饰、新玩意儿,让他的注意力从糖果和电视上转移开。
“角色扮演”: “宝贝,我们来扮演一下小侦探,看看家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3. “赋予孩子参与感”:
“我们一起决定”: “宝宝,你想吃这个小饼干,还是等下吃一个橘子?你来选一个,好不好?” (给孩子选择权,但选择范围在你可控的范围内)
“帮妈妈做点事”: “宝宝,能帮妈妈把这些水果洗一下吗?或者帮奶奶拿一下遥控器?” (让孩子觉得被需要,并且有事可做)

4. “榜样力量”:
父母自己做好榜样: 如果你自己也在聚会中控制食量,并且不长时间看手机,孩子自然会模仿。
引导孩子观察“好榜样”: “你看,表哥/表姐他们多乖,没有一直要零食,他们都在陪爷爷奶奶聊天呢。”

5. “适度原则”:
有时候,一点点“破例”也是允许的: 如果亲戚真的非常热情,而且孩子也表现得很想尝试,那么适度地给一点点,同时做好后续的引导(比如多喝水、多刷牙),也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在于“度”。

过年是开心的日子,尽量把不愉快的事情化解在萌芽状态。用爱和智慧去应对,既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戚的关爱,也能坚持自己的育儿原则,这才是过年家庭聚会最美好的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到儿童猥亵的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我邻居就是一个家里管零食管得特别严的小姑娘。


当时我妈喜欢给我买虾条,我出来玩的时候拿着吃,我把虾条给她她不要,她说她妈不让她要别人的东西。

当时我的虾条掉到了地上,她竟然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而响叮当之势,把它捡了起来,塞到嘴里。

吃完了以后还要问我她嘴上有没有渣子,她妈要是看到她在外面吃东西会打她。



我当时很震惊,我说你要想吃,我这里还有,你可以抓一把走。

她说不行的,我妈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

我说那掉地上的东西你就能吃了?这么脏!

她说我妈没说掉地上的东西吃了要挨打,反正没有被她发现就行。


我们楼下有一个现在想想很怪的人,

一个乐呵呵的中年男人,据说当年还没有对象。他跟这个女孩关系特别好。


他会教小孩子怎么按摩。我这个邻居就跟他学过怎么按大腿。


日常就是有一些小孩子会跟着他玩,给他按大腿给他揉揉腰什么的,然后他就会给这些小孩发零食。

我们家是严禁这种问题的,家里零食管够,但是不能跟大人要,大人给了也不许拿,非要给的话一定得是自己父母点头同意了才能拿,小孩子之间互换零食可以的。

所以我一直都是远远地看一看。


有一天我跟我这个邻居一起玩的时候,她说姐姐你知道吗?那个叔叔腿中间有一个软软的东西。大人的JJ比小孩的要大得多。

我说怎么着,你偷看他撒尿了呀,她说上次我给他按摩大腿,他让我往中间按一下,他给我买虾条吃,而且不会告诉我妈妈。你也不要告诉我妈妈啊。



当年我也小,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反正这个事就过去了,我也知道她吃虾条很受控制,挺可怜的。

我跟她说你要想吃虾条了,你喊我,我家里有,我带出来吃,我妈妈允许我给小朋友分享的,不告诉你妈妈。

我们找一块干净的纸,我故意把虾条掉到纸上,你拿来吃,就是你捡来的虾条,不是我给你的了,还干净。

我不要你给我按大腿,你陪我玩就行了,我们是好朋友呀。


她拉着我的手说你真好,比我妈对我都好。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妈妈就好了。



再后来这个女孩读书不太行。是我们院里面很少连高中都没好好上过的小孩,直接去上中专了。

然后很快就谈恋爱,不断的换男朋友。

男朋友都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青年,在我们院一提到她就说她家教不好。

她爸爸都愁得白了头发,但是女儿这么大了,已经管不住了。



其实这个女孩子长大以后一米七几皮肤很白,咱们就不说五官长得怎样吧,

皮肤白头发长个子高的女孩,再怎么丑都难看不到哪儿去。


所以在我们灰头土脸上高中的时候,她打扮得很社会很时髦,而且她家里人只能靠经济管制来妄想控制她。

但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年轻女孩来说,只要她想,她怎么可能缺钱呢?当她的父母管不动她的时候,也就是她放飞自我的时候。




小的时候她爸妈管她零食管得那么紧,的确是为她好,怕她因为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饭。不然她还长不了那么大的大高个。

小孩子吃零食的确对身体也不好,但是小孩子嘴馋呀。

然后小孩子会攀比呀,心里会不平衡呀——凭什么我们都是小孩,你就有虾条吃,我妈就不给我买。

凭什么你只许我吃一颗糖,而别的叔叔允许我吃一把糖?


但是完全正确的事情真的能让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开心和满足吗?


你们猜,这个女孩子如果现在来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她会觉得捡别人掉在地上的虾条吃来钻家规的空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她会觉得为了那两口零食,被一个老光棍猥亵,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你家长如果不能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所有的时间都拿来监控她,保护她的安全,那么你的这个枷锁很有可能成为她的痛苦。


反正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虾条的原因是我吃不完一整包虾条,吃到一半就开始觉得腻了。


小孩之间明明有零食社交,人活着也不一定全部都是为了长身体,还有很多社交上面的快乐,如果全部被所谓正确的事情剥夺这些快乐,人生是缺失的。


小的时候亏欠的东西,等他长大了,有能力的时候会加倍的补回来。



我作为一个小孩我知道:你让我连续吃3块糖的话,我就齁到嗓子冒烟儿了。我自己都不想吃了。

能咋?偶尔一天让他吃过瘾能咋?


比起某一顿正餐吃不下,我更担心我的孩子会落下不安全感,落下匮乏感,在跟别人的待遇比较里得到自己不自由这种结论。


偶尔一天的放纵不致命也不会坏了规矩。

我们做父母不要那么非黑即白。

在完全放纵和完全管制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灰色地带叫做随大流。



这个女孩后来跟人跑了,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了,我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大家提到这个女孩都感到惋惜说这闺女白养了。

我们老家那边有一句特别恶毒的话叫嘴馋b贱。字面意思。

所以她爸妈也特别怕她嘴馋,所以把她管得那么紧,可是到底管不住。

嗯,养得那么精细,规矩这么重,到底是白养了。


我小时候的最爱

现在喜欢这个,我觉得农心比亲亲脆一点。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