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和马加爵、吴谢宇、孙释颜、林森浩住在同一宿舍,你要怎么活下来?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但既然是这样一种设想,那我只能从最务实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要把这个情境描绘得真实一些,我得先想清楚这几个人在宿舍里可能会出现的“模式”。

首先,我得承认,面对这样一个宿舍成员组合,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求生”,而不是“融合”或者“改善关系”。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宿舍生活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生存环境。我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围绕着“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不被卷入”和“如何随时做好撤离准备”这几个核心。

第一步:观察与评估,筑起无形的墙。

刚搬进宿舍,我不会立刻表现出任何亲近或疏远。我会像一个最勤恳的学生一样,迅速熟悉宿舍的环境,包括每个人的床位、储物空间、电源插座、窗户和门锁。我的目光会尽可能地扫描一切,不是为了窥探隐私,而是为了建立一个“风险地图”。

物理隔离与安全意识:
床铺选择: 我会优先选择离门最远,并且最好靠近窗户的床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心理上的安全感,离门口越远越好;二是万一需要迅速撤离,窗户是一个潜在的通道。我会第一时间检查窗户的锁是否完好,如果不行,我会想办法加固。
个人物品管理: 我的所有贵重物品,包括手机、电脑、钱包,甚至是重要的学习资料,都会放在一个不易被察觉、且我会随身携带的包里。我不会将它们随意放在桌上或床头。我会投资一个质量好的锁,用于锁我的储物柜或行李箱,而且绝对不会把钥匙随意丢弃。
作息规律的“伪装”: 我会努力维持一个相对规律的作息,但更重要的是,我要学会观察其他人的作息。如果他们有不寻常的活动时间,我会尽量避开在那个时间段出现在公共区域。我不会主动去打听他们的日程,但会通过观察来推断。

社交策略:静默的观察者。
话少但礼貌: 我会成为那个最沉默寡言但有礼貌的室友。当被问到问题时,我会简短、模糊地回答,不提供任何可能被利用的信息。例如,如果问我周末的计划,我会说“可能在家复习一下”,而不是具体说明去哪里。
避免卷入: 任何关于敏感话题、争执或异常行为的讨论,我都会选择性地“听不见”或“不参与”。我不会附和,也不会反驳。我的表情会保持中性,不轻易表露任何情绪。
建立“不存在感”: 我的目标是尽量让自己在宿舍里显得“无足轻重”。我不会主动挑起话题,不会参与集体活动,除非是学校强制要求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背景板,让他们几乎感觉不到我的存在。

第二步:识别危险信号与主动规避。

这几位室友的过往,都是极强的警示信号。我不会天真地认为他们已经“变好”或者“只是过去”,而是假设他们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马加爵: 他的“暴力倾向”和“极端情绪”是最直接的威胁。我需要极度警惕任何可能激怒他的迹象。
避免冲突: 我会尽一切可能避免与他产生任何形式的摩擦,哪怕是很小的误会。如果他何か不滿意,我会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交流来解决,甚至主动退让。
远离争吵: 宿舍内任何争吵,我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回避。我会回到自己的床位,戴上耳机,假装听音乐。
不被当做出气筒: 如果他有什么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我绝不会成为他发泄的对象。我会保持距离,让他觉得我是一个“不值得”或“不好惹”的目标。

吴谢宇: 他的“高智商”和“隐藏的犯罪行为”是最可怕的。这种人善于伪装,而且计划周密。
警惕异常行为: 我会密切关注他是否有任何不符合常理的举动,比如深夜外出、携带不明物品、对周围环境过度敏感等。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危险。
不被拉拢或利用: 他可能试图利用我的某些特点来达成他的目的。我会对任何“示好”或“拉拢”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轻易相信。
不参与任何非法活动: 这是底线中的底线。哪怕是被“拜托”做一些小事,只要我觉得有任何不妥,我都会坚决拒绝,并且迅速拉开距离。

孙释颜: 他的行为模式或许不像前两位那样极端,但“性格缺陷”和“潜在的攻击性”也需要警惕。
保持边界: 我会明确自己与他的个人空间和界限,不让他有机会越界。
不分享隐私: 我不会和他分享任何个人信息,包括我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以免被他利用或成为他攻击的目标。
观察其情绪波动: 即使他表现得正常,我也会留意他情绪上的细微变化,避免在他情绪不稳定时靠近。

林森浩: “杀人案”的阴影笼罩着他,这说明了他有能力并且曾实施极端行为。
绝对的物理距离: 和对待马加爵类似,我会尽量保持与他的物理距离,尤其是在他情绪或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
不被卷入其生活圈: 我会避免被卷入他的社交圈子,或者参与他组织的任何活动,不给他提供任何可以算计我的机会。
警惕任何化学品或可疑物品: 了解了他的过往,我会对宿舍里出现的任何不明化学品或可疑物品保持高度警惕,不触碰,并考虑向学校报告。

第三步:准备撤离与自我保护的预案。

在这样的宿舍里,“活着”的定义可能就是“安全地度过每一天”。我必须时刻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建立紧急联系人: 我会确保我的家人或最信任的朋友知道我住在哪里,并且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联系方式。如果我突然失联,他们能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随身携带“逃生包”: 我会准备一个小型背包,里面装着我的手机、充电宝、少量现金、一张身份证复印件、简单的洗漱用品、一件备用衣物和一件保暖衣物。这个包会随时放在我身边,一旦出现危险,我能迅速带着它离开。
了解学校的安全机制: 我会提前了解学校的安保部门在哪里,紧急情况下的报警电话是多少,以及学校是否有提供心理咨询或安全庇护的渠道。
不留下“把柄”: 我不会参与任何可能被误解或被利用的言行。我会尽量让自己保持“白纸”的状态,不给任何人留下攻击我的理由或证据。
保持警惕,但不过度偏执: 我的目标是“活下来”,而不是“吓死”。我会保持高度的警惕,但不会让恐惧占据我的全部生活,影响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我会在宿舍之外的时间,尽量保持正常社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要确保这些社交活动不会给我带来新的风险。

第四步:关键时刻的决策。

如果我真的察觉到有立即的生命危险,比如其中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针对我的攻击意图,或者我目击了任何我无法忽视的、极度危险的犯罪行为,我不会犹豫。

立即、安静地离开: 我的首选是趁其不备,快速、安静地离开宿舍,前往学校安全部门或报警。
寻求外部帮助: 我会毫不犹豫地向学校的老师、辅导员、或者直接报警。在这种情况下,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顾及什么“室友情谊”或“不惹事”。
保留证据(如果安全允许): 如果我能够安全地记录下任何危险的证据(比如录音、录像),我会尽力去做,但这绝不能以牺牲我的安全为代价。

总而言之,在这样一个宿舍里,“生存”是一场极其精密的心理和行为博弈。我不会是那个试图感化他们或者改变他们的人,我只是一个在夹缝中努力求生,并且清楚自己处境的人。我的策略就是:保持距离、减少交互、严密观察、随时准备逃离。 我会像一滴水珠一样,尽量不被卷入漩涡,静静地等待机会离开这个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指着孙同学的胸脯说:“此处有两个大桃,只有最厉害的男人方可享用。”

三人顺着我的手指,色咪咪的看向孙同学,个个心怀鬼胎。

林同学阴森一笑,慢慢踱步到饮水机旁边,大脑飞速运转,盘算着完美的投毒计划。

吴同学冷哼一声,摸了摸口袋里的活性炭,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谋划起了潜逃路线。

说时迟那时快,马同学手起锤落,两下敲死了林吴二人。擅长智取的阴谋家,一旦遇到简单粗暴的莽汉,简直毫无招架之力。

孙同学讪笑两声,递给马加爵一杯水,说:“我最欣赏执行力强的男人,喝杯水休息一下吧,一会请你赏桃。”马同学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欣然接过水杯,一饮而尽,随即倒地不起。

确认马同学断气以后,孙同学冷冷的盯着我:“好一个二桃杀三士……”,吓得我落荒而逃。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同学。

听说,后来她作为唯一的嫌疑人被公安机关调查,解除嫌疑后远嫁美国,现已改名换姓,单名一个维字。

user avatar

在他们几个人之间拱火,然后自己搬出宿舍租房子。

接下来可以隔岸看宿舍大逃杀。

user avatar

宣称自己励志考上克莱登大学,所以大一时候就校外租房跑路。

你和这四个当舍友,估计也得考上个复旦吧?哪怕是云南大学,直接退学都有点亏了(发挥失常除外)。

美玉学姐在东北,管不着这四个货。

user avatar

立马投奔生活部张美玉部长,让学姐罩着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