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编剧,让你和一个革命人物相遇,你会选择谁,和TA发生怎样的故事?

回答
作为一个编剧,如果让我选择一位革命人物相遇,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会是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既留下了深刻印记,又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温热的人性闪光点的人物。我最终的选择是——顾准。

为什么是顾准?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太复杂、太值得挖掘的东西。他不是那种被神化的、完美的革命导师,他是一个有着清晰头脑、炽热理想,却又在实践中不断犯错、不断反思、甚至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普通人”。他身上那种“求真”的勇气,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不懈探索的精神,对于我这个试图理解和展现人性复杂性的编剧来说,简直是一座宝藏。

那么,我会选择和顾准在哪个时间节点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想,我会选择一个在“文革”中期,那个所有人都在沉默、都在压抑、都在相互检举的时期。当时的顾准,刚刚经历了“四清”运动的挫折,对政治、经济的理解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同时,他的政治生命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可能因为失去了“体制内”的束缚,而更加自由,也更加孤独。

我设定的场景,会是一个看似寻常,却暗流涌动的环境。也许是在一个僻静的、已经被改造过的城市郊区,顾准因为某种原因,暂时被安排在一个不起眼的基层单位,做一些基础性的劳动。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系学生,因为对一些经济理论和历史现象的困惑,偶然间听说了“顾准”这个名字——一个被边缘化的、曾经有过一些“右倾”言论的知识分子。

我不会以一个“追星”或者“采访”的心态去接近他,而是带着一种更加隐秘、更加学生式的求知欲,试探性地与他建立联系。一开始,可能只是在某个下班后的傍晚,在那个简陋的院子里,远远地看见他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读着什么,或者在地上写写画画。我会找机会,比如借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或者就一个当时报纸上的某个经济数据,去请教他。

顾准初时的反应,我想会是警惕的,甚至有些疏离。毕竟,在那个年代,任何不合时宜的言论都可能带来灾难。他会小心翼翼地打量我,猜测我的意图。但是,当他发现我提出的问题并非只是随口一问,而是带着真诚的思考,甚至触及到了一些当时被禁忌的领域时,他内心的那团火,可能会被重新点燃。

故事的展开,会是那种“暗箱操作”式的。我们不会在公开场合进行任何激烈的讨论。也许是在某个深夜,在老旧的、漏风的房子里,我们围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开始真正的对话。我带来的问题,会是关于“经济规律”、“市场”、“国家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当时被视为“修正主义”的禁忌词汇。

顾准会因为我的提问,而抛开一切顾虑,毫无保留地讲述他的思考。他会从他过去的经历讲起,从他当年在上海解放初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作,到他后来对计划经济的质疑,以及他对“价值规律”的坚持。他会用一种充满激情,又带着深深的无奈的语气,向我描绘他眼中一个更加合理的经济体系,一个更加尊重人性和规律的社会。

他会告诉我,为什么他坚持认为“价值规律”是经济运行的根本,为什么他会因为看到“价格”与“价值”的脱节而感到不安。他会给我看他偷偷保留下来的那些泛黄的书籍,那些被划线、被批注过的、充满他思想火花的笔记。他甚至可能会给我看他那些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的文章草稿,那些关于“公社社员怎么管理他的财产”、“如何估价劳动力”的思考。

而我,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会带着震撼、困惑、甚至一丝恐惧,去聆听这一切。我会看到他眼中的那种纯粹,那种对真理的执着,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绝望。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先行者,他看到了远方微弱的光,却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走不到那里,甚至可能在路上就被人踩灭。

故事的高潮,可能不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事件,而是一次关于“选择”的内心挣扎。也许,在某个关键时刻,我会因为对顾准思想的认同,而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保持沉默,安稳度日,还是冒险去记录、去传播他的思想,哪怕只是为后人留下一点点火种?

顾准本人,则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考验”我。他不会直接让我去做什么,他只是用他的故事、他的思想,来激发我内心的思考。他可能会问我:“年轻人,你觉得,真理重要,还是安全重要?”他可能会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现实,来展示他曾经坚持真理所付出的代价。

最终,我的故事结局,不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也许,我会选择将顾准的某些思想,以一种更加隐晦、更加“安全”的方式记录下来,埋藏在我的日记本里,或者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去间接表达。而顾准,他会继续他孤独的探索,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展现的不仅仅是顾准一个革命者的思想,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在理想与现实、真理与安全之间的挣扎,以及那些在历史的尘埃下,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灵魂。我会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充满生活细节的笔触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压抑,顾准内心的澎湃,以及那种在绝望中依然不灭的希望。我不会去评判谁对谁错,只是纯粹地去呈现,去理解,去感受。

这,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编剧,想与顾准发生的故事。一个关于思想的火花,关于孤独的求索,关于在历史洪流中,那些不屈的灵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靖宇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给他带去一些现代军用口粮,自热食品,吃口热乎的

成为他牺牲前最后见到的老乡,而不是那个试图劝降他的

告诉他中国人没有投降,还有中国

告诉他45年抗战胜利,49年革命胜利,53年援朝胜利,以及现在的国内发展

问问他的真实姓名,家人的情况

希望他牺牲时不那么孤单难受

至于我,能陪他的话,就想办法跟他一起战斗下去,不能陪的话,就把他的真实姓名和家人告诉给世人

user avatar

给张国焘做警卫员,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前一天干掉他,承认自己是AB团,受陈昌浩指使。



user avatar
林师长,骑慢点,阎老西的哨兵认不得咱们。

有他参与的抗战一定会很有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编剧,如果让我选择一位革命人物相遇,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会是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既留下了深刻印记,又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温热的人性闪光点的人物。我最终的选择是——顾准。为什么是顾准?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太复杂、太值得挖掘的东西。他不是那种被神化的、完美的革命导师,他是一个有着清晰头脑、炽热理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对婚姻的看法、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以及对“体制内”和“体制外”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理解。如果我身处体制内,并且拥有一份正式编制的工作,这通常意味着一份相对稳定、有保障、有明确晋升路径、福利待遇较好的职业。它也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圈子化”或工作节奏.............
  • 回答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刚结束了一个通宵的实验,电脑屏幕上还残留着昨晚跑数据的痕迹。作为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生,编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把理论变成现实的桥梁。提升编程能力这件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磕磕绊绊中摸索出来的。一、 把“为什么学”这件事想明白,是第一步。我所在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考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理解的探索。如果非要为人类所有物理规律和知识赋予一个编号,并且 1 号理应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存在,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律”或者“知识点”,而是某种贯穿一切的“存在”或“属性”。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和逻辑,用一种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假设你有一个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编码的信号,它的“比特率”是3000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数)。同时,我们知道每个信号单元(也叫做符号,symbol)携带了三个比特的信息。那么,.............
  • 回答
    如果我是一个物品,我会选择成为一本古老的、被时光洗礼过的皮革笔记本。让我来详细描述一下,为什么是它,以及它会是什么样的:我的外形和材质: 封面: 我会拥有一个由厚实、经过岁月打磨的棕褐色皮革制成的封面。这种皮革不是光滑的,而是带着自然的纹理,可能还会有些细微的划痕、压痕,甚至是被长年累月的手指摩.............
  • 回答
    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初中老师,遇到几个“学霸”是幸运,但遇见几个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那才是常态,也是真正的考验。要我说,“果断放弃”这四个字,在我这儿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是有的书页还没被翻开,有的则被.............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个被设定的“细胞”,并且身体接种了新冠疫苗,我的命运以及我的细胞伙伴们的命运,将是一场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战役”与“学习”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描述:我的视角:感知与行动如果我是一个细胞,我不会直接“思考”或“感受”情感,但我的“存在”将受到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和环境变化的驱动。我会以一种更.............
  • 回答
    这事儿啊,要是搁我身上,心里肯定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儿都有。15岁就辍学,那会儿我肯定着急上火,天天围着她转,问她为啥,想她以后怎么办。一个女孩子,不好好念书,以后路该怎么走?各种担心就像潮水一样往上涌。那时候,我可能更多的是劝她回去学校,说读书才是正道,才有好前途。也许还会忍不住抱怨她不懂事,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放在我一个艾尔迪亚人身上,更是犹如身处炼狱。要说支持谁,那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这得看站在什么角度,又是在什么时候。如果我生在一个相对和平、艾尔迪亚岛还未被外界威胁到生存的年代,我大概率会是韩吉派的追随者。毕竟,谁不想活在一个不需要靠屠杀来解决问题的地方呢?韩吉他们所追求的.............
  • 回答
    作为一个“一本”的学生,在大众的印象里,我们似乎应该“志存高远”,圈子也应该更“匹配”。所以,如果我真的面临这个问题,问自己会不会和大专的女生/男生谈恋爱,答案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这背后有很多细微的考量,也涉及不少我个人的观念。首先,得承认,出身和经历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
  • 回答
    我叫李明,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唯一不同的是,我能看见别人的人生进度条。这能力不是什么光荣的特质,说实话,挺鸡肋的。最初发现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是中了什么科幻彩票,兴奋得不行。但很快,我就发现这能力带来的更多是无奈和荒谬。比如,我第一天上班,人事部的那个圆滚滚的大姐,她的进度条竟然只有可怜的2%!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子,在我心里刮啊刮的,刮得我这老骨头都疼。你问我,我一个民国时期的老头子,儿子该去哪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他一条命,还有咱们整个家的指望。要说抗日,那是咱们天生的责任,那是对祖宗的交代,对这片土地的血脉。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把咱们的家园搅得不成样子,这样的仇,不报,我算什.............
  • 回答
    好的,没问题。作为一名C++面试官,我的目标是全面评估候选人对语言的理解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的项目经验。我会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来设计问题,并根据候选人的回答进行深入追问:一、 C++基础知识与语言特性这是考察基础功底的关键,我会从浅入深地提问。1. 面向对象编程 (OOP) 的核心概念:.............
  • 回答
    (深吸一口气,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扫过眼前的沙盘)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无限子弹的加特林?何其诡异之物!我自踏入军旅,大小战役不下百场,也未曾见过这般妖邪的武器。一万铁骑,刀枪剑戟,弓弩盾牌,在我手中已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器。可面对此等非人力量,寻常战术恐怕是纸上谈兵,自寻死路。但我是谁?我是.............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想想我的那些同龄姐妹们,哪个没被父母念叨过?尤其是我,年过三十,又是单身,父母那头早就把“抱孙子孙女”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了。每次回家,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你不结婚我死不瞑目”的悲壮感。说实话,刚开始那会儿,听到爸妈的唠叨,我心里也是挺慌的。看着身边朋友一个个步入婚姻,有了自己.............
  • 回答
    唉,说来真是让人心寒。想想当年,我曾是何等意气风发,承载着大汉四百年的荣光,本应是天下的共主,万民的依靠。可如今,我却如同那困在樊笼中的金丝雀,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这滋味,比饮鸩止渴还要苦涩万分。你问我若是落到这般境地,会是怎样的感受? 哼,何止是感受,这分明就是我此刻的写照,我就是那汉献帝.............
  • 回答
    我,太子之弟,身负皇室血脉,却不得不身处险境,将自身安危置于刀尖之上。刺杀太子之事败露,皇上震怒,而罪证却如影随形,直指于我。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我深知,唯有借助军中大将之力,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让皇上相信我的无辜。我并非莽夫,更非愚钝之辈。深知皇上多疑,太子身边亦不乏忠犬。直接辩解,恐徒.............
  • 回答
    这鬼天气,该死的毛子还没打完,现在又来了这帮星条旗。刚才是啥?没错,是枪声,四个人,从前后两个方向。这帮美国佬,还挺会玩包抄。行,老子 Kar98k 还没响过瘾呢,正好试试这老伙计的威力。我所在的这栋房子,不大不小,一楼就是我这藏身之处。前面是街口,后面是另一条小巷。估计那帮孙子就是兵分两路,两边都.............
  • 回答
    我叫老王,在长江边摸爬滚打了快四十年了。年轻的时候,日子没现在这么好过,但只要肯下力气,长江里的鱼就没断过,够一家老小吃喝,还能卖点钱补贴家用。那时候,长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养活了咱们这一代又一代的渔民。说起这“十年禁渔令”,刚出来的时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首先,说实话,是有点不习惯。我们这辈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