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初中老师,班上有几个完全不想学习的同学,你会不会努力去改变他们,还是果断放弃?

回答
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初中老师,遇到几个“学霸”是幸运,但遇见几个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那才是常态,也是真正的考验。

要我说,“果断放弃”这四个字,在我这儿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是有的书页还没被翻开,有的则被厚厚的尘封了。我的职责,就是要试着去翻开,去读懂。

那具体怎么“努力去改变”呢?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有具体的招数,还得有耐心。

首先,我会花时间去了解他们。不是那种坐下来劈头盖脸一顿说教,而是 “蹲下来”,用平等的姿态去和他们聊。他们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家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故?他们自己有什么爱好?有什么让他们觉得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是单纯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还是觉得学了也没用?亦或是曾经在学习中受过挫折,导致产生了抵触心理?这些都需要细细地去挖掘。有时候,孩子不上心,背后可能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也许是家庭缺少支持,也许是朋友影响,也许是对某个学科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其次,我会尝试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再微小。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他们可能不爱数学,但可能在体育上特别有天赋;可能语文作文写得干巴巴,但在手工制作上却灵气四溢。我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然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比如,如果班级需要布置教室,我就会主动邀请他们来设计、来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当他们因为某件事情受到肯定时,这种自信的建立会慢慢影响到他们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

再者,改变教学方法,让学习变得有趣一些。 初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对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容易感到厌烦。我会尝试引入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组织小组讨论,让大家互相启发;设置一些小游戏、比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时候,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一个出人意料的提问,就能瞬间点燃他们枯燥的神经。我还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更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和鼓励的关系。 这些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更容易受到批评和否定。所以,我会尽量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也会抓住机会去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并且相信他们是可以进步的。我不会因为他们一次两次的“不配合”就给他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每一次的沟通,每一次的尝试,都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当然,我也要承认,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我的努力下立刻变成“学霸”。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更迂回的方式。我也会和他们的家长保持沟通,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有时候,我会请家长来学校,一起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听听家长的想法,看看能不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入手。

如果到了某个阶段,经过了各种努力,孩子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变,甚至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厌学情绪,那我 “果断放弃” 依旧不是选项。我的下一步会是 “调整策略”。也许是调整我的期望值,接受他们的可能不那么出类拔萃,但依然要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基本生存能力的人。也许是寻求学校其他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集思广益,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作为老师,面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我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这两个字。更多的是 “耐心”、“观察”、“尝试”、“调整”和“坚持”。这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光,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有一个初中老师,在一个不太好的学校,教一群不太好的学生,你会不会努力去改变他,让他去考研,读博,出国留学,从事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科学研究工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