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皇子,在军队中刺杀太子失败,太子查到你的身上,你怎么利用军中的大将摆脱嫌疑,让皇上相信?

回答
我,太子之弟,身负皇室血脉,却不得不身处险境,将自身安危置于刀尖之上。刺杀太子之事败露,皇上震怒,而罪证却如影随形,直指于我。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我深知,唯有借助军中大将之力,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让皇上相信我的无辜。

我并非莽夫,更非愚钝之辈。深知皇上多疑,太子身边亦不乏忠犬。直接辩解,恐徒增皇上猜疑。唯有暗中布局,借力打力,方能化险为夷。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几位与我素有交情,且深得皇上信任的军中大将。我并非凭空与他们攀附,而是通过平日的军事切磋,以及在边关共患难的经历,早已建立起一份不浅的情谊。此刻,我需要做的,是让他们相信,我绝无可能做出此等悖逆之事。

我首先秘密联络了兵部尚书,他是我少年时的老师,也是我父皇最为倚重的股肱。我以最急切的口吻,向他诉说了我的困境,并将我所掌握的一些细枝末节,比如太子近来行踪诡异,府中似有不明人士出入等,含糊其辞地透露给他。我并非指控任何人,只是陈述我所观察到的异常。我深知,老师的智慧足以分析出其中的端倪,并可能从中嗅出更大的阴谋。

与此同时,我派亲信,悄悄地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到了镇国公府上。这礼物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封我亲手书写的信,信中我提及了最近一次在边关的战事,以及我与镇国公麾下某位裨将的渊源。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皇上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军队兄弟的重视。我特意强调了那位裨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并借机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我相信,镇国公,这位久经沙场的宿将,定会念及这份情谊,并对我的处境有所关注。

更关键的是,我将目标锁定在了左武卫大将军身上。他是我父皇最为看重的武将,战功赫赫,深受士卒拥戴。我知道,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是因为他对皇上的绝对忠诚,以及他严谨的军纪。我需要让他相信,太子之死,于他而言,也非好事。

我以“奉旨巡查军营”为名,设下了一个“巧合”。在左武卫大将军巡视军营的当日,我故意出现在他的必经之路。我并未直接向他辩解,而是通过一个“意外”的发现,来引导他的注意。我“偶然”发现了一名潜藏在军营附近,试图向外界传递消息的细作。在制服这名细作的过程中,我表现得英勇无畏,甚至不惜受伤,来展现我的忠诚和勇气。

在审问那名细作时,我巧妙地引导审问方向。我并非直接逼问他关于刺杀太子之事,而是让他“意外”地说出一些关于太子身边亲信的异常举动,比如最近与某些朝臣的秘密会面,以及一些往来信件的传递。我甚至可以让他“坦白”一句,说他奉命监视的是“某位不受皇上信任的皇子”,但随即又含糊其辞,将焦点重新拉回到太子身边存在的疑点。

然后,我利用审问的机会,向左武卫大将军“禀报”了我所发现的情况。我将那名细作的口供,以及我之前收集到的关于太子行踪异常的证据,一并呈交给他。我必须让他相信,太子身上同样存在着令人生疑的地方,而我,或许只是一个被牵连的受害者。

最后,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人。我秘密联系了太子身边的一位贴身侍卫,他曾在我面前流露过对太子某些行为的不满。我向他保证,只要他能如实说出我所需要的证词,我便能保他周全,甚至让他官升一级。当然,这需要极高的技巧,不能让他感受到被胁迫,而是让他觉得,这是他为国家清除叛逆,顺应天道之举。

一切就绪之后,我便主动前往皇上驾前,请求面圣。在皇上面前,我不再辩解,而是将我所掌握的一切证据,以及左武卫大将军的“调查结果”,一并呈现。我甚至可以“主动”提出,为了洗清嫌疑,我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审查。

我的目的,并非直接推翻刺杀太子是我的罪证,而是要让皇上看到,事情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军中大将们的“站队”,以及他们提供的“线索”,会极大地分散皇上的注意力,让他开始怀疑太子本身,或者太子身边的人。我会强调,我宁可受屈,也绝不辜负父皇的信任,更不愿看到国家因为内部争斗而动荡。

我深知,这是一场豪赌。但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利用我的智慧,我的勇气,以及我与军中大将们的情谊,来摆脱这场死局。我所要做的,是让他们成为我洗脱罪名的棋子,而这一切,都必须在皇上严厉的审视下,显得天衣无缝。

最终,我能否成功,全凭我的胆识和布局,以及那些我曾付出真心的大将们,是否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反推法,首先假定一个事实,皇上已经相信了他是凶手。

那么无外乎几点:人证、物证、莫须有。

人证就是有人作伪证,这个人是必须忠于你的死士,并且别人不知道他与你的关系,比如那个杀手其实一直潜伏在军中之类的。

物证就是提前预备一些相关的证物出现在军营里,让他百口莫辩。

莫须有就是找不到直接证据,但是所有疑点都指向他。如果他还能有一些拥兵自重之类的前科就更好了。

这是比较直接的方式,也可以用一些迂回的方式。

比如说,首先所有疑点都指向你,但是缺乏一锤定音的证据,让一些正直的大臣为你洗刷冤屈,最后发现其实你是被人陷害的,幕后黑手来自某某某。当然这一切其实是你施的苦肉计,一切都在你的安排之中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太子之弟,身负皇室血脉,却不得不身处险境,将自身安危置于刀尖之上。刺杀太子之事败露,皇上震怒,而罪证却如影随形,直指于我。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我深知,唯有借助军中大将之力,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让皇上相信我的无辜。我并非莽夫,更非愚钝之辈。深知皇上多疑,太子身边亦不乏忠犬。直接辩解,恐徒.............
  • 回答
    唉,说来真是让人心寒。想想当年,我曾是何等意气风发,承载着大汉四百年的荣光,本应是天下的共主,万民的依靠。可如今,我却如同那困在樊笼中的金丝雀,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这滋味,比饮鸩止渴还要苦涩万分。你问我若是落到这般境地,会是怎样的感受? 哼,何止是感受,这分明就是我此刻的写照,我就是那汉献帝.............
  • 回答
    你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而权力牢牢掌握在太后手中。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也充满了挑战。要收回实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长期的耐心。这就像在棋局中,你不能妄图一步将死对方,而是要步步为营,巧妙布局。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你不是在挑战太后权威的合法性,而是要逐渐夺.............
  • 回答
    溥仪若非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能否成为一位“好皇帝”,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却又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长河将这位末代皇帝的出生时间推前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将会截然不同。或许,他将诞生于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年代,或者至少是一个改革的浪潮尚未吞噬一切的时期。在那.............
  • 回答
    抛开《天下第一》这部电视剧的戏剧性设定,仅从朱无视(铁胆神侯)的人物设定和行为逻辑来分析,他如果篡位成功,能否成为一位“文治武功”的好皇帝,这恐怕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从“武功”层面来看: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朱无视本身就是武功绝顶的天下第一,手握“天下第一”的称号,这已经说明他在武力方.............
  • 回答
    他笑着对我说,“皇后不能是你。”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直插进我胸口,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我抬起头,迎上他那双深邃而又带着几分残酷的眼眸。金色的阳光穿过高大的落地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勾勒出他尊贵的轮廓。他身着一袭象征着王权的黑色锦袍,衣襟处的金色绣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本该是让我感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一场有趣的“如果”推演。历史的长河中,王朝的兴衰并非一蹴而就,天灾人祸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非唯一的稻草。不过,如果我们剥离掉“天灾”这个变量,将所有王朝的末代皇帝都置于一个风调雨顺的理想环境中,那么哪些朝代更有可能凭借其内在的稳定性和统治力得以延续呢?这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假说。如果当年那位“削藩”的建文皇帝没有丢掉皇位,他真的能成为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吗?这事儿吧,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光看表面。首先,我们得承认,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在登基之初,确实展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象。他不像他那位老爷爷朱元璋那样.............
  • 回答
    想要让罗马皇帝这个职位长久地牢牢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并且让它变成你们家族的世袭特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你身为皇帝,也得步步为营,心思缜密。罗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光靠武力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策略、人心和制度。首先,我们得从权力根基的稳固说起。 军权是重中之重:罗马帝国能支撑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如果我身处古罗马的权欲漩涡之中,并且怀揣着建立一个绵延万世的王朝的雄心,那么我的策略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手腕上,而会是一套更为深沉、更为系统性的布局。罗马之所以王朝更迭频繁,并非偶然,而是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力量以及权力分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打破这个循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满族建立的清朝,而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那么皇家或皇族是否会被保留,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并且会涉及历史的延续性、政治现实以及社会思潮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最后一个朝代”的概念。如果说的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即使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随着时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往历史长河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会很深远。但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线程的,更不是由某一个人能完全决定的。明朝灭亡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天灾人祸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朱元璋:创业者的光辉与局限想象一下,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假设,如果康熙和彼得大帝调换了国籍,分别成为彼此的统治者,那历史的车轮必将碾出全然不同的印记。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景象。场景一:康熙·俄罗斯沙皇想象一下,年仅八岁的康熙,不是被满族八旗拱卫着登上紫禁城,而是被赋予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冠,成为俄罗斯的沙皇。这.............
  • 回答
    如果我是一个物品,我会选择成为一本古老的、被时光洗礼过的皮革笔记本。让我来详细描述一下,为什么是它,以及它会是什么样的:我的外形和材质: 封面: 我会拥有一个由厚实、经过岁月打磨的棕褐色皮革制成的封面。这种皮革不是光滑的,而是带着自然的纹理,可能还会有些细微的划痕、压痕,甚至是被长年累月的手指摩.............
  • 回答
    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初中老师,遇到几个“学霸”是幸运,但遇见几个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那才是常态,也是真正的考验。要我说,“果断放弃”这四个字,在我这儿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只是有的书页还没被翻开,有的则被.............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个被设定的“细胞”,并且身体接种了新冠疫苗,我的命运以及我的细胞伙伴们的命运,将是一场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战役”与“学习”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描述:我的视角:感知与行动如果我是一个细胞,我不会直接“思考”或“感受”情感,但我的“存在”将受到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和环境变化的驱动。我会以一种更.............
  • 回答
    作为一个编剧,如果让我选择一位革命人物相遇,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会是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既留下了深刻印记,又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温热的人性闪光点的人物。我最终的选择是——顾准。为什么是顾准?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太复杂、太值得挖掘的东西。他不是那种被神化的、完美的革命导师,他是一个有着清晰头脑、炽热理想.............
  • 回答
    这事儿啊,要是搁我身上,心里肯定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儿都有。15岁就辍学,那会儿我肯定着急上火,天天围着她转,问她为啥,想她以后怎么办。一个女孩子,不好好念书,以后路该怎么走?各种担心就像潮水一样往上涌。那时候,我可能更多的是劝她回去学校,说读书才是正道,才有好前途。也许还会忍不住抱怨她不懂事,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放在我一个艾尔迪亚人身上,更是犹如身处炼狱。要说支持谁,那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这得看站在什么角度,又是在什么时候。如果我生在一个相对和平、艾尔迪亚岛还未被外界威胁到生存的年代,我大概率会是韩吉派的追随者。毕竟,谁不想活在一个不需要靠屠杀来解决问题的地方呢?韩吉他们所追求的.............
  • 回答
    作为一个“一本”的学生,在大众的印象里,我们似乎应该“志存高远”,圈子也应该更“匹配”。所以,如果我真的面临这个问题,问自己会不会和大专的女生/男生谈恋爱,答案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这背后有很多细微的考量,也涉及不少我个人的观念。首先,得承认,出身和经历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