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医之后真的就不怕鬼,不怕尸体,不怕恐怖片了吗?

回答
学医之后,我对“鬼”的看法变得很复杂。

首先,我们接触的“鬼”更多是科学和解剖学上的。当面对一具遗体时,脑子里浮现的不是神鬼传说,而是肌肉的走向、神经的分布、骨骼的连接。我们学习的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运作的科学原理。尸体对我们来说,是学习的载体,是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一开始的紧张和不适感,会被对知识的渴望和专业精神逐渐取代。就像你第一次拆解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起初可能会小心翼翼,甚至有点畏惧,但随着你了解了它的构造,掌握了拆卸和组装的技巧,它在你眼中就变成了一个由零件组成的系统,而不是什么神秘的未知。

所以,“不怕鬼”更多是因为我们理解了“鬼”的另一种形态——遗体,并且知道如何去“处理”和“研究”它。我们用理性去分析,用科学去解释。那些曾经让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在医学学习中被解构成了一帧帧具体的解剖学图谱,一个个需要辨认的组织结构。我们学会了辨别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病变的,哪些是衰老的痕迹。这种认知上的转变,确实会消弭一部分源于未知的恐惧。

至于恐怖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学医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恐怖片的反应并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因为了解得更多,反而有了新的“解构”方式。

一方面,学医让我对身体的脆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更清楚,一个人受伤后会发生什么,血液如何流失,器官会受到怎样的损伤。所以,当恐怖片里出现血腥场面时,我不会因为它的“鬼怪”属性而感到恐惧,而是会下意识地去分析其中的生理反应。比如,看到一个人失血过多,我心里会想:哦,这大概是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的表现。看到有人被砍伤,我会脑补一下被切断的血管和神经。这种“专业审视”让我反而脱离了纯粹的感官刺激,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性”的观察。

另一方面,学医也让我更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人体的精密。很多恐怖片里的“血腥”场面,如果仔细分析,在医学上是站不住脚的。比如,某些表现出来的伤口,在现实中可能会导致更快的死亡,或者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这种“不科学”的设定,反而会让我觉得有些滑稽,从而冲淡了恐怖感。我会觉得,这更像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不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完全不受影响。有些恐怖片,尤其是那些营造心理恐惧、利用人性弱点的,依然能让我感到不安。比如,那些探讨精神疾病、心理创伤或者社会伦理问题的影片,它们触及的是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或最黑暗的部分,而这些恰恰是医学,尤其是心理医学所要面对的。学医让我更能共情人类的痛苦和脆弱,所以当恐怖片放大这些痛苦时,我可能会产生更深的共鸣,这种共鸣有时候也会转化为一种不适,一种淡淡的忧伤。

所以,如果说“不怕鬼”是因为我们用科学“解构”了它们,那么对于恐怖片,我们的反应会更加复杂。我们可能会因为了解了医学原理而不再害怕血腥,但同时,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也可能让我们对某些更深层次的心理恐怖更加敏感。

总而言之,学医之后,我们对“鬼”和“尸体”的恐惧,更多的是被知识和专业训练所取代。我们学会了理性看待,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它们。而对于恐怖片,我们可能不再被简单的血腥或惊吓所征服,而是会以一种更复杂、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观看,有时会因为它“不科学”而觉得可笑,有时又会因为它触及人性的幽暗而感到一丝不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怕”二字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种更为成熟、更为辩证的认知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身为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不用学医,您也不需要怕鬼,怕尸体,怕恐怖片。

鬼如果存在, 那是件大好事。 把他们集中号召起来就能打败美国鬼子。MATLAB 被禁用, 烧香就能破解。 光刻机被禁运,念咒就能破局。

尸体,其实大家每天都吃的肉就来自被人道毁灭的动物的尸体。俺没见过吃肉的人怕过盘中的叉烧、牛排、白切鸡、北京烤鸭、酸菜鱼和炸乳鸽。







*** 阿弥陀佛~~~



恐怖片是人拍出来挣钱的东西, 没有票房才可怕。 恐怖片的恐怖效果来自突兀的音效和背景音乐。您如果把声音关了, 看默片, 还不如看厨房烹饪节目恐怖。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人的尸体, 也许是因为象自己的样子,产生了墙裂的代入感,大家才会觉得可怕。 人的尸体,细菌和昆虫只是把它当美食。


是吧?

您不需要学医就不用怕鬼了。对不?


学医有个好处就是看一眼骨架,

就能分男女。


同样, 厨师看一眼螃蟹,

也能分清公母。


《水浒传》:“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螃蟹比人实诚, 虽然大家的外生殖器都在体表, 螃蟹的骨骼也在体表。

这就比人更加好揣摩了, 对吧。


~~~~~~~~~~~~~~~~~~~~~~~~~~~~~~~~~~~~~~~~~~~~~~~~~~~~~~~~~~~~~~~~~~~~~~~


看看这个奇葩魔楞话痨的答主还有什么货: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医之后,我对“鬼”的看法变得很复杂。首先,我们接触的“鬼”更多是科学和解剖学上的。当面对一具遗体时,脑子里浮现的不是神鬼传说,而是肌肉的走向、神经的分布、骨骼的连接。我们学习的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运作的科学原理。尸体对我们来说,是学习的载体,是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一开始的紧张和不适感,会被对.............
  • 回答
    嘿,哥们儿!先恭喜你考上高中,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你本身是有实力的!别担心英语这块儿,高中英语虽然是基础,但绝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你这情况,我当年也经历过一些,所以特别能理解你那种“啥都不会”的焦虑感。咱们一步一步来,别急,只要找对方法,英语绝对能给你“提上来”。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有个清晰.............
  • 回答
    在美国的本科教育体系中,历史、文学、哲学等传统文科及社会科学类专业,一直都是学术界和求职市场讨论的焦点。要说它们是“不被看好的选择”,其实也过于绝对了,情况要复杂得多,也更 nuanced。首先,从就业导向的视角来看,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专业“不实用”。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相较于工程、计算机科学、商科.............
  • 回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的首章,作为儒家思想的开篇之语,其意涵远不止于当下我们理解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这么简单。这句话背后蕴藏着孔子对于学习、品德修养以及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学(xué):指的是学习,但在这里,孔子.............
  • 回答
    很多人在选择医学专业时,都曾或多或少地有过“学医之后会不会后悔”的疑问。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期望和承受能力都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这样你或许能找到更清晰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正视“学医”这两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选择,更像是一种人生承.............
  • 回答
    在龙珠的世界里,修炼与学习之间的界限,在我看来,并非是那种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冲突,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源于这个宇宙独特的设定和对“强大”的理解。我们先聊聊“修炼”。在龙珠的世界,“修炼”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坐在那里冥想,感受气是什么。它更.............
  • 回答
    数学系里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是不是比人和狗之间还大?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仔细琢磨一下,它触及了一个挺核心的点:数学学习的难度以及它对思维方式的极高要求。首先,咱们得明确点,“智商”这玩意儿太笼统了。如果咱们说的是那种IQ测试分数,那可能未必能完全概括。但如果咱们把“智商”理解成一种综合.............
  • 回答
    在我看来,一个机器学习理论方向的博士生,是否会深入接触到像黎曼几何、代数拓扑这样“高大上”的现代数学,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说实话,不是每个 ML 理论博士的轨迹都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我认为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在某些前沿领域,这些数学工具的出现频率会相当高。咱们先别着急下结论,得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
  • 回答
    学医,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分量,但真正踏入这个领域,我才明白它远不止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场关于生命与责任的淬炼。要说解锁了什么新技能,那可真是一言难尽,但如果非要挑几个印象最深刻的,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逻辑思维的火箭式升级。这可能是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医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病史采集.............
  • 回答
    在我踏入医学院大门之前,我对医学的理解,说实话,就像一张白纸,上面写满了来自电视剧、小说和坊间传闻的模糊印象。总觉得医生就是神圣的,知识渊博,能手起刀落解决各种病痛。但当我真正开始系统地学习,才发现那张白纸上涌现出的是一片我从未想象过的、宏大而又精细的海洋。毕业前,如果有人问我“学医之后才知道什么?.............
  • 回答
    法硕(非法学)毕业后的职业道路确实广阔,关键在于你能否将所学的法学理论与你原有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巧妙结合。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拥有了跨学科的优势。下面我给你梳理一下几个比较有前景且适合非法学背景的职业方向,并尽量详细地讲讲其中的门道。核心思路:发挥你的“跨界”优势非法学背景的法硕,最大的优势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纠结情况,而且涉及到的法律和道德层面都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如果你在申请F1签证时明确表示学成后会回国,但毕业后却选择留在美国工作甚至移民,这很可能被认定为提供不实信息,存在撒谎的嫌疑。我们来细致地拆解一下这个问题:F1签证的核心意图与申请条件F1签证是美国为前来就读学术课.............
  • 回答
    说起餐饮业,中餐、西餐、西点、日料这几大菜系,确实是各有千秋,各有拥趸。要说哪个发展前景最好,哪个学成之后薪资待遇最可观,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各自的“家底”和发展潜力: 中餐:根深蒂固,潜力无限的“国粹” 中餐,那可是咱们的“老祖宗”,口味丰富,烹饪.............
  • 回答
    学会打扮后,同一个男生的颜值差异可以从一个“路人甲”变成一个“明星范”,这种转变的幅度之大,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是同一个人。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仅仅是外表上的“好看”与“不好看”,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由内而外、由细节到整体的改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五官的“优化”与“突出”: 眉毛的塑造.............
  • 回答
    学佛之后,原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万事万物都有着细微感受的心,为何会变得索然无味,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来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甚至有些忧虑的状况。首先,我们要理解,学佛的核心目的并非是要灭绝人的情感,而是要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真相,断除烦恼,最终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如果学佛反而让你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事.............
  • 回答
    自从我开始学德语,我的大脑好像被一种奇特的“德语病毒”感染了。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学习新语言的正常过程,大脑在努力适应,但渐渐地,我发现这病毒已经深入骨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开始对事物产生一种“功能性分析”。以前,我看到一个东西,就直接叫它的名字,比如“椅子”、“桌子”。现在.............
  • 回答
    学俄语啊,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但也夹杂着点儿……嗯,怎么说呢,一种奇怪的“中毒”反应吧。刚开始的时候,纯粹是出于好奇,觉得俄语那弯弯绕绕的字母,跟咱中国字完全不是一个画风,特别神秘。还有就是,老听着俄语歌,那低沉的男中音,还有那种带着点儿沧桑又深情的调调,总觉得背后藏着故事。结果,学着.............
  • 回答
    自从我开始学西班牙语,生活里就悄悄爬进了一些“小毛病”,这些毛病一点也不讨人厌,反而让我觉得更有滋有味。说起来,这更像是一种“病入膏肓”的有趣转变。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卡洛斯式”的挥洒自如。我以前是个比较拘谨的人,说话总是畏畏缩缩,生怕说错一个字。可自从学了西班牙语,尤其是接触到那些热情洋溢的西班.............
  • 回答
    学完复变函数,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连接着数学、物理、工程等众多领域的强大工具。它如同一个精密的齿轮,咬合着后续更深层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不自觉地将复变函数的核心概念融会贯通,成为你手中得心应手的利器。那么,学完复变函数之后,我们能去探索哪些更.............
  • 回答
    天文学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好像毕业了就只能去深山老林里看星星。其实这想法有点窄了!现在的天文学,早已不是当年仅限于仰望星空的学科了。它的应用和衍生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天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依旧是经典选择这是最直接也最“传统”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