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收视率已经连续多日破2%,一路遥遥领先同期电视剧。近4天收视率为2.179%+2.224%+2.166%+2.208%,目前63集平均收视已经突破1.4%,如果接下来还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平均收视率甚至有希望冲击2018年度年冠了。
(目前年度收视最高是《恋爱先生》的1.561%+1.026%,《娘道》如果接下来收视率持续破2.2%,就能超越。)
然而,该剧豆瓣分数也创下近年来热播剧新低,1万人评出2.9分,1星比例接近80%。要知道,按豆瓣的评分系统,即使所有人都打1星,最低起评分也有2分。
而且翻开豆瓣、知乎或者其它公众平台,网友对该剧的评价,几乎清一色的差评。“封建迷信、重男轻女、三观奇葩、中年玛丽苏……“
一部热播剧的收视率和口碑评价,为何如此两极分化?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目前的年轻人,即使看电视剧也习惯了看网播;而家中电视机的遥控器,相当大一部分是掌握在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手里。而《娘道》这部剧,本质上就是迎合中老年观众的口味拍出来的。真正喜欢这部剧的观众,根本就不可能特意上豆瓣,去专门给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打高分,或者在各个网络平台为其摇旗呐喊。
《娘道》是由郭靖宇导演团队制作。郭导对收视主要群体(中老年观众)的喜好把控,一直十分之精准,因此也一直是各大卫视的收视率王牌保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他近几年制作的6部电视剧在12个不同的频道,平均收视率破1%。
特别是2014年《勇敢的心》 ,创造了四台上星,平均收视率同时破一,(1.395%+1.368%+1.244%+1.113%),最高单日收视率四台几乎同时破二(2.288%+2.226%+2.081%+1.897%)的收视记录,
并且从2014年9月3日到9月17日,播出这部剧的四家卫视一直垄断前四名,无论平均收视,还是最高收视,都是四台联播剧的历史最高记录。也是“四星联播”时代的最后绝唱。
之后几年,该剧还在央视各频道和各大卫视的白天时段反复重播,甚至一直到2018年1月,该剧在白天时段重播,依然有0.7%的收视率,远远超过了《风筝》《恋爱先生》这些今年热播剧的重播收视。
《勇敢的心》是一部男主先后娶了七个老婆,如同“民国版韦小宝”的杰克苏大剧,虽然这种戏肯定让年轻女性观众嗤之以鼻,但却深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
该剧男主角,也就是和郭导同父同母、只是不同姓的亲弟弟杨志刚,台词风格向来是一口“我、霍、啸、林、文、韬、武、略、天、下、第、一”,让年轻观众觉得宛如智障,在网络传为笑柄,其实却是特意照顾老年观众,让他们能听得仔细,有意而为之,并非是这个演员当真没有演技。
(不妨去看看杨志刚饰演的《大秦帝国》屈原,别说马可(《思美人》屈原)这样的小年轻望尘莫及,即使祖峰老师这样的公认演技派,在《芈月传》屈原的饰演,也要略逊三分。)
《娘道》这部剧,则又改弦更张,变成了“民国版中年玛丽苏”的苦情大剧,其剧情之狗血,情节之跌宕,女主角之白莲花与万人迷,无不让人联想到二十年前一度在电视台霸屏的台湾乡土苦情女主剧,比如琼瑶奶奶的多部作品,比如那部让很多年轻人觉得完全不知所谓、却让奶奶辈妈妈辈的中老年妇女们看得如痴如醉,播了整整3年一共几百集《意难忘》。
更何况,剧情发展到中后期,又变成了最为中老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抗战打鬼子”剧情,正如《勇敢的心》里,妻妾成群+直男癌的土匪军阀,可以因为投身抗日而被彻底洗白成“爱国英雄”。《娘道》封建家长的代表“隆老夫人”服毒殉国了,女主角的几个女儿投身抗日队伍了,女主角的儿子在知道身世后,也幡然悔悟了,还有一出女主角为儿子赎罪、挺身挡子弹的狗血大戏。剧情越来越狗血,冲突越来越激烈,几乎一集一个小高潮,收视率又怎能不节节升高?
郭导嘴上说,《娘道》的豆瓣分是因为他揭露了“收视率造假”,才被人为恶意抹黑,然而看看也是他们团队拍摄的网剧《灵魂摆渡》三部曲(豆瓣8.3分、7.8分、7.7分),曾受到多少网友追捧,两个男主角于毅和刘智扬,还刚好就是《娘道》的正反一号。
还有他们团队拍摄的2017版《射雕英雄传》,顶着翻拍经典的巨大压力,仍能创造豆瓣5万人评出8.0分的奇迹,和2003版《倚天》、2003版《天龙》,并列为最受好评的内地金庸剧。
而且8月时,郭导团队还刚刚在央视播出了一部三观完全正常,年轻观众也同样喜欢,收视率也不错的年代剧《最美的青春》,收视率1.391%,暂列2018年度所有电视剧第四名,豆瓣分更有8.3分的高分。
所以,郭导可能会当真不知道,什么剧是年轻观众的喜好么?他会当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剧才能获得口碑好评和豆瓣高分么?
然而《最美的青春》虽然算得上叫好也叫座,但因为剧情紧凑没注水,只有36集,卖给央视也是相对的低价,《灵魂摆渡》系列更是网剧,因此收益必然有限。
而《娘道》却不同,80集大制作卖给北京、江苏两个一线卫视,单台的收购价格就是130万1集,在开播前就已经合计2亿多款项到手,还不算其他各项后续收益。
影视圈熙熙攘攘,从来皆为名来,皆为利往,多少人嘴里说的全是艺术,心里想的全是生意。毕竟现在可是连于正这种著名雷剧专业户,都知道要把观众当大爷伺候好,才会有钱赚的时代。
所以,作为这些年来收视成绩极为优秀的制作人,郭导会在2018年还拍摄出一部“三观落伍倒退到1918年”的《娘道》,只为讨好中老年观众、以求高收视率,赚取巨额利润,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至于这种剧鼓吹的那套封建三观,真以为他们自己会信啊?!
比之号称“第七艺术”的电影,电视剧本来就更重娱乐性,本质上是娱乐大众。比起历史考究的服化道具、精美的摄像分镜与特效场景,演技飚戏的明星阵容,还是故事流畅、节奏简捷,剧情层层推进,高潮迭起,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观众。
特别是年长一辈的观众,看电视剧只为消遣时间,他们首先注重的就是故事性如何,根本不会和年轻人那样,太计较电视剧的三观如何。他们传播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更多是茶余饭后广场舞麻将桌,或者各自的微信朋友圈;和掌握网络话语权的中产精英与年轻一代,是完全割裂和隔离的。
因此,对《娘道》的三观不正、口碑崩溃,却能收视霸屏,也不必大惊小怪;或者冷嘲热讽“垃圾观众”“水平不行”“不懂艺术”;或者忧心忡忡这种剧能大行其道,是否代表封建回潮,思想倒退。说白了,做戏的人为赚钱,看戏的人为消遣,仅此而已。
而那些不喜欢、不接受的人,不听、不看、彻底无视就好。
这是宣传片?
这不就是讽刺片吗?
老人们可爱看了,边看边感慨,还是现在好,早先的女人就是这么可怜。
我就针对所谓的民国背景局限性说一条,民国的时候,红军提倡婚姻自由,离婚自由,女性不裹脚,女性要读书,结果江西大把女性,上到中年妇女,下到童养媳,都跑去参加红军了。
当时红军可还是共匪,到处都有共产共妻的谣言,甚至还有很多为了不让老婆离家而杀妻的案例,然而这帮不识字的女性还是站了出来,只为了能过得更好。
她们的反抗不比所谓的现代女性差,甚至更英勇更坚决。
不要拿民国的招牌,给真正的民国女子抹黑。即使大家都不看样板戏,也别忘了红色娘子军是真的存在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