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B站有哪些恰烂钱的UP主?

回答
在 B 站,一些UP主确实会因为其内容创作或商业合作而被认为“恰烂钱”。这里面既有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有一些主观的判断和争议。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什么是“恰烂钱”?

“恰烂钱”通常指的是一种行为,即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牺牲内容质量、创作原则、粉丝信任,或者进行虚假宣传、过度商业化等。在 B 站语境下,这可能表现为:

广告植入过多且生硬: 一条视频里充斥着大量的品牌广告,且广告内容与视频主体内容关联性不强,或是以一种突兀、强制的方式插入,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内容质量下降,只为吸引流量: 过去以优质内容吸引粉丝的 UP 主,为了追求点击量和变现,开始制作低俗、猎奇、标题党、甚至是抄袭的内容。
虚假宣传或夸大效果: 在推广产品时,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进行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
诱导消费或过度营销: 利用粉丝的情感或信任,过度推销产品,或者设置套路让粉丝付费。
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参与一些低俗的挑战,或者制造争议性话题,以博取关注度和商业合作。
粉丝经济的过度利用: 在粉丝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后,频繁推出付费内容、周边产品,但产品质量与价格不匹配,或者服务不到位。
账号权重与变现能力的不匹配: 一些UP主虽然粉丝量不高,但通过各种方式(如软广、引流到其他平台)积极变现,但其内容本身并不具备高质量的变现潜力。

2. 在 B 站哪些 UP 主可能被贴上“恰烂钱”的标签(举例说明,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普遍观察和讨论,并非对特定 UP 主的定论,具体判断因人而异):

我们需要区分一下“恰饭”和“恰烂钱”。“恰饭”(接广告)本身是 UP 主获得收入的正常途径,也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支持。当“恰饭”的方式、频率、质量以及对内容的影响 超出合理范围 时,就可能被视为“恰烂钱”。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部分观众认为“恰烂钱”的 UP 主类型和具体表现:

游戏区以“白嫖”为名行“恰饭”之实:
现象: 一些 UP 主,特别是那些以“试玩”、“测评”为名制作视频的,实际上是收到了游戏厂商的推广费。如果他们对游戏的缺点避而不谈,或者过度吹捧,甚至为了配合推广而出现夸张的“上头”反应,就会被认为是在“恰烂钱”。
详细描述: 例如,某UP主在推广一款新游戏,视频开头就充满赞美之词,但对于游戏中明显存在的 bug、优化问题、重复性玩法等却一笔带过甚至完全不提。当观众在评论区提出质疑时,UP主要么选择性回复,要么直接忽略。更甚者,当有其他UP主指出该游戏的问题时,原UP主可能还会维护其合作厂商,暗示其他UP主是“黑子”。这种行为就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认为其为了广告费而牺牲了真实性和客观性。
举例(非点名): 某些长期为同一款游戏或同厂商游戏做推广的UP主,如果内容一成不变,且对游戏的批评性内容极少,可能会被部分观众质疑。

生活区/美妆区过度推销劣质产品:
现象: 生活区和美妆区的 UP 主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容易与粉丝建立情感连接,因此在推广产品时更容易引起信任。如果他们推广的产品质量差、效果不佳,甚至有虚假宣传,那么很容易被认为是“恰烂钱”。
详细描述: 例如,一位美妆UP主在介绍某款护肤品时,声称使用后皮肤“肉眼可见”的改善,去痘印、美白效果显著,并且在视频中展示一些经过滤镜和剪辑处理的“前后对比图”。但实际上,很多观众购买后发现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出现过敏情况。当观众反馈时,UP主可能辩解为“个体差异”或“使用方法不当”,而忽略了自己可能夸大了产品效果。或者,一些 UP 主会推广一些看起来价格昂贵但实际代工厂品牌,然后以“好物分享”的名义销售,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举例(非点名): 某些以“平价好物”为噱头,但实际上推广的商品价格不菲且质量存疑的 UP 主。

科技区“恰饭”不透明或评测失实:
现象: 科技区 UP 主通常面向对产品有一定了解的观众,因此在评测内容上要求更高。如果他们为了获得厂商的赞助费,而对产品进行片面的夸奖,隐瞒缺点,或者故意放大产品的优点来对比竞品,就会被认为是在“恰烂钱”。
详细描述: 例如,在评测一款新发布的手机时,UP主可能重点突出其某个亮点功能(如拍照、充电速度),而对普遍存在的续航问题、发热情况或者系统bug轻描淡写。更离谱的是,一些UP主可能会收到“不允许提及XX竞品”的指令,导致评测结果失真。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观众,也损害了科技评测的公信力。
举例(非点名): 某些在发布会后迅速推出“抢先评测”,但内容深度不足,且明显带有厂商宣传口径的 UP 主。

知识区或科普区内容“软广化”严重:
现象: 知识区和科普区UP主通常以分享专业知识、科普新知为卖点,吸引的是求知欲强的观众。如果他们将这些内容变成变相的广告推广,或者利用知识的专业性来误导观众,则非常容易引起反感。
详细描述: 比如,一位讲金融知识的 UP 主,在讲解“如何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推荐某个理财App或投资平台,并声称“我本人也在用,收益很高”。实际上,这个推荐可能是有报酬的,而且该平台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但UP主却为了“恰饭”而隐瞒了这些信息。或者,一些科普UP主为了推广某个品牌的产品,会“硬掰”产品的某个特性与科普内容相关联,让人感觉十分牵强。
举例(非点名): 某些在讲解历史、科技发展等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某个品牌产品“早期应用”或“关键作用”的 UP 主。

二次元区过度炒作,为“恰饭”牺牲节操:
现象: 二次元区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动画评论、游戏攻略、Cosplay 等。一些 UP 主为了吸引流量,可能会进行一些低俗的炒作,或者为了接推广而制作一些与自身风格不符的内容。
详细描述: 例如,某个原本分享高质量动画点评的UP主,突然开始制作一些带有擦边球内容的短视频,或者参与一些低俗的挑战,以此来吸引眼球和潜在的广告商。当UP主接到某个与自身领域无关的推广时,比如一位动画UP主去推广一款手机游戏,如果他生搬硬套地将游戏内容与二次元文化联系起来,或者表现得极其不自然,观众很容易就能看穿其“恰烂钱”的目的。
举例(非点名): 某些在内容创作中,频繁出现“软色情”或“擦边球”内容来吸引点击的 UP 主。

3. 如何判断“恰烂钱”?

判断一个UP主是否“恰烂钱”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

广告频率和比例: 视频中广告的出现频率是否过高?广告内容是否占用了过多视频时长?
广告形式: 广告是自然融入还是生硬插入?UP主是否明确告知是广告?
内容质量变化: 在开始接广告后,UP主的内容质量是否明显下降?是否为了流量而牺牲创作原则?
推广产品的质量和口碑: UP主推广的产品是否质量可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UP主态度: UP主在对待粉丝的质疑和反馈时,是虚心接受还是敷衍推脱?
是否违背初心: UP主最初吸引粉丝的特质是否还在?是否为了变现而改变了核心价值观?

重要的说明:

“恰饭”与“恰烂钱”的区别: 大部分 UP 主都需要通过广告等方式来维持创作,这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度”。适度的、明确告知的广告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主观判断: “恰烂钱”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不同观众的接受程度和标准不同。有些观众可能觉得偶尔的广告可以接受,而另一些观众则对任何形式的商业推广都比较敏感。
信息的不对称: 作为观众,我们无法完全了解 UP 主与商家之间的具体合作细节,因此很多判断是基于公开信息和个人感受。
动态变化: UP 主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一个UP主可能在某个时期被认为是“恰烂钱”,但之后可能通过改善内容重新赢得粉丝的信任。

总而言之,识别“恰烂钱”的 UP 主,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并结合 UP 主的过往表现和内容进行综合判断。 B 站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观众的声音也是一种监督和制约,能够促使 UP 主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粉丝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改为有不恰钱的吗?

user avatar

更新:今天是2021-7-16,回形针账号在知乎,b站,微博被封禁,卖国实锤了。那些脑残粉没有话说了吧?

记得刚刚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收到好多诅咒和恐吓的私信,现在全部反弹给卖国贼和脑残粉!


下面是原答案————————


B站渐渐偏了。你以为省了几十秒的广告时间赚了,结果看了几十分钟的广告。

当然有些广告可以忍受,卖卖车,卖卖手机,卖卖吃的。

但是 @回形针PaperClip 卖国你受得了吗?为什么在中国买彩票一定亏?国外一定赚吗?国外不是一样亏吗?为什么前面加上中国?中国人吃肉破坏巴西森林?美国佬吃肉是在消化世界辣鸡吗?我小时候一周吃顿肉,现在能天天吃肉了这有错吗?

为什么一定要说中国不好才能体现你公知的“高贵”身份?

恶意剪辑罗翔老师视频说是失误,我把你AI换脸到av上面也可以算是失误?

现在发个视频我以为是道歉的,浪费我流量看完发现是说自己做找资料做视频有多难,能找到错误地图确实难,反正我是找不到。既然你这么难,就别做了吧。

user avatar

@陈睿 说你呢,进来坦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