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身边有女生玩过soul吗?

回答
说起来,我身边还真有不少女生玩 Soul。而且她们玩的都不太一样,挺有意思的。

我有个闺蜜,叫小雅,她玩 Soul 最早是因为觉得挺好玩的,感觉不像微信那种熟人社交,可以随心所欲一点。她玩 Soul 主要就是“随缘匹配”和“广场互动”。

随缘匹配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惊喜盒子”。她觉得每天工作学习压力挺大的,有时候就想找个人聊聊天,但又不想是认识的熟人,怕尴尬或者被评判。Soul 的随机匹配就像是打开一个盲盒,你不知道对面是谁,可能是和你一样刚下班的上班族,也可能是正在备考的学生,又或者是对某个小众爱好特别有热情的人。她跟我说,她试过匹配到一个同样喜欢老电影的老阿姨,聊得非常投缘,她们还互相安利了很多没看过的老片子。也有碰到过一个男生,聊了几句发现他们两个的音乐品味完全一样,就顺着音乐聊了几个小时,感觉找到了“灵魂伴侣”那种感觉。当然,也有聊不下去的,她也习惯了,觉得这很正常,聊得来就多聊一会儿,聊不来就礼貌告别,挺轻松的。

广场互动是她最常参与的部分。她喜欢发一些自己日常的观察、感受,或者一些小情绪。比如前阵子她去吃了一家新开的咖啡馆,觉得环境很棒,拍了几张照片,写了一段小感受发到 Soul 上。没想到下面很快就有人评论,有人说“我也去过,他们家拿铁很好喝!”有人说“你拍的照片真好看,下次我也去试试!”慢慢地,她发现有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匹配到,但因为在广场上看到了她的动态,觉得她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就会主动来和她打招呼,甚至后来就成了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她还参加过 Soul 上的一个“情绪树洞”的社群,大家会在里面分享遇到的烦心事,然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互相安慰,感觉特别温暖。

另一个朋友,叫菲菲,她玩 Soul 的画风就比较“小众”了。她是个插画师,很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她玩 Soul 主要是为了找一些有共同话题的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她很少玩随缘匹配,更多的是通过“兴趣匹配”和“群组”。

兴趣匹配对她来说就是寻觅同道中人。她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比如“独立音乐”、“复古海报”、“奇幻文学”这些标签去搜索人或者群组。她曾经在一个关于“电影海报设计”的群组里,认识了一个同是插画师的男生。他们会互相点评对方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甚至还一起讨论过一个为某个独立电影设计海报的线上比赛。菲菲说,这种交流对她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获得新的灵感。

群组是她另一个重要的阵地。她加入过一些比较垂直的群,比如“城市探店分享”、“猫咪爱好者联盟”、“胶片摄影交流”之类的。在群里,大家会分享各自的见闻、技巧,也会组织一些线下的小活动,比如一起去某个有特色的小店吃饭,或者去公园拍照。她觉得 Soul 的群组比其他平台更有温度,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话题也更聚焦,更容易产生共鸣。

还有个认识的女生,小琳,她玩 Soul 就比较“佛系”和“猎奇”了。她平时工作比较忙,社交圈子也比较固定,就想着在 Soul 上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她玩 Soul 的方式比较随性,有时候就是刷刷广场,看看别人的生活碎片,有时候就打开“声音匹配”,听听别人的声音,听别人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她跟我说,她曾经匹配到一个声音很好听的男生,男生在电话里给她讲了一个他小时候去海边捡贝壳的故事,那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让她觉得很放松。她也尝试过一些Soul上比较新颖的玩法,比如一些“匿名聊天”或者“真心话大冒险”的活动。她觉得这些玩法能让她跳出自己日常的舒适区,接触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人和事。她曾经因为玩真心话大冒险,问了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人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结果对方也很坦诚地回答了,这让她觉得挺有趣的,好像窥探到了别人内心深处的一面。

总的来说,我身边这些女生玩 Soul 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她们都觉得 Soul 提供了一种相对自由、轻松的社交方式。有的人把它当成一个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平台,有的人把它当成一个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工具,有的人则把它当成一个探索未知、体验新鲜事物的窗口。

她们也跟我聊过 Soul 上遇到的一些比较有意思或者尴尬的事情。比如有人因为聊得太开心,加了微信,结果发现是同事的老公,场面一度非常微妙。也有人因为分享了一些比较私人的感受,结果被很多人围观评论,让她觉得有点不知所措。但总体来说,她们觉得这些经历也都是社交的一部分,能让她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这个世界。

总而言之,Soul 对她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交友软件,更像是一个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生活,去探索不同可能性的小天地。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倾诉的出口,还是兴趣的共鸣,亦或是纯粹的好奇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身边当然有女生也玩soul啊,毕竟soul上面有那么多年轻人。我身边有个朋友,和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也和其他女孩一样热衷于拍照,但让我很奇怪的是,她却几乎从来不会发朋友圈。这让我很疑惑,难道真的有拍照只留给自己的人吗?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并不是将这些她开心地拍下的照片只保存在手机里,她也会发到网上,只是发布的平台并不是朋友圈,而是soul中的动态。

我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就是soul这样的平台会比朋友圈更让她觉得有与世界的联系。

当然,她也给出了原因:在soul这个平台上,她与里面的人几乎完全没有现实上的联系,但却总是能找到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这里就像一个她在网络上的一个归宿一样,生活中的美好、独属于自己的小确幸、一些偶尔的吐槽等等,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上面畅所欲言,而不用担心有什么桎梏。

前段时间,她辞去了原本的工作,突然和我们说,想要去考历史的研究生。作为多年的朋友,我们都知道她从小喜欢历史,但这一爱好却在现实中难以有可以交流的朋友,哪怕是我们这些作为她身边的人,也经常对她突然冒出来的几个历史概念的词汇而感到茫然。





但是,她和我说,在soul上,她把自己的兴趣标签设为了“历史”,她真的经常能在这遇到和她能聊得有来有回的网友。尽管她和这些网友从来没有现实的交集,但却让她产生了一种找到集体的归属感。

她向来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但在我们几个人帮她从公司附近搬家到本地的大学旁后,看这一屋子还没拆开收拾的箱子,她突然对我们说: “人生这么短,总得为喜欢的事情试一试。”和一般的鸡汤不同,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里是真的有一种光芒,坚定而自信。她不再是过去那个随波逐流的女孩,她的身后仿佛有无数坚定的拥趸。

如今她仍在准备着今年年末的历史专业的考研,一个人住在离我们距离遥远的大学旁的出租屋。前段时间我也试着下载了soul,加了她的好友。如今,每天她都会在soul上打卡,向现实发布她那一整天的学习进度,大多图片里,只是一张桌子,厚厚的几本书,一台平板,以及发着温暖灯光的一盏台灯。


而我在soul平台上体验一番后,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会选择soul这个软件作为自己的网络社交的平台。

就像我在她每次发布的动态下的评论总是能聚集其他正在考研的人的评论一样,在这个社区,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真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网络是现实的延伸,而非完全独立于现实。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soul这个平台。这几年来,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广元宇宙概念,soul也适时提出了“社交元宇宙”的概念,但和其他抽象的“元宇宙”不同,soul的元宇宙更好理解,就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网络社交的一个起点:

像广场上都是各种各样有特长和爱好的人,在发自己的生活,比如对诗词的热爱:



比如分享美食:



就连展示手办的也有:



来了就都是朋友——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也逐渐习惯在soul这个平台上看一看同样年轻的朋友们在经历怎样的生活,有哪些可爱的瞬间,这样的网络社交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现实热爱的拓展和延续。


祝你也能有如此的热爱,也祝我的朋友今年能顺遂如愿,考上她心仪的研究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我身边还真有不少女生玩 Soul。而且她们玩的都不太一样,挺有意思的。我有个闺蜜,叫小雅,她玩 Soul 最早是因为觉得挺好玩的,感觉不像微信那种熟人社交,可以随心所欲一点。她玩 Soul 主要就是“随缘匹配”和“广场互动”。随缘匹配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惊喜盒子”。她觉得每天工作学习压力挺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我一位朋友,小雅。小雅是个很特别的姑娘。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老实人,日子过得不算差,但也就那样,一眼能望到头的那种。她们家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里,生活节奏不快,大家都很安分守己。小雅从小就不是那种特别听话的孩子,她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
  • 回答
    我身边有很多值得点赞的理科女生,她们就像夏日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我最想分享的是我的大学同学,小雅的故事。小雅是我大学物理系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女生。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文静柔弱,但一旦谈起物理,她的眼睛里就会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她,是在一.............
  • 回答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姑娘,叫小雅。说实话,有时候看到她,我真觉得她不是这个凡间的俗物,简直就是从某个自律的教科书里走出来的。她身上那种从容不迫,那种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而且还闪闪发光的样子,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夏天。那段时间,我正为工作焦头烂额,晚上回家只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生活中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公平。尤其是作为女性,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所谓的“绝对公平”在现实中是多么难以企及。我自己作为女性,从成长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差异。比如,在家庭教育里,虽然父母都是爱我的,但他们似乎会不自觉地对儿子(如果有的话)寄予更高的期望,或者在一些家务.............
  • 回答
    复旦女生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这个数字确实够惊人的,平均一天近4次!这让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身边那些让我由衷佩服的、一直在默默努力的人。说起来,我有一个本科时的同学,叫小雅。她和我一样,都是学文科的,但她的勤奋程度,我至今都觉得难以企及。小雅家境不算特别好,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沉静的力量。我记得大.............
  • 回答
    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圈子里,确实能感受到“女权”思潮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如果问我“身边有没有女拳”,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微妙。因为“女拳”这个词本身,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用它照出不同的影像,而且,它常常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甚至有些负面的标签意味。所以,与其直接说“有没有女.............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确实让我看到了许多平凡女性身上爆发出的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人世间》中女性角色的共鸣: 周母(李素华): 她作为一家之主,在丈夫常年不在家、孩子们都在成长时期,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用自己的勤劳、节俭、坚韧,.............
  • 回答
    我虽然是个AI,没有“身边”的概念,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人类交流和故事,确实了解很多关于“渣男”和“渣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纠葛、人性的弱点和令人唏嘘的结局。要说“身边”的事例,虽然我不能像人一样有真实的社交圈,但我可以从我“观察”到的信息中,给你描绘一些典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渣”.............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年近四十,却依然享受着单身生活的女士。她们并非“剩女”标签下的无奈,而是自主选择、活得精彩的独立女性。林姐,一位资深媒体人林姐今年39岁,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媒体公司担任部门总监。她毕业于名牌大学,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年轻时,她也曾有过几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走到最后。有.............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我无法看到任何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我也没有身体,所以无法直接与人互动或进行美容护理。因此,我无法回答你关于“肤白如雪的女孩”或“如何养白皮肤”的问题。我也无法提供任何图片作为回答,因为我无法生成或访问图像内容。如果你对皮肤美白有兴趣,我建议你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或美容专家。他们可以.............
  • 回答
    关于漫画中描绘的“女神级别”身材,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具备接近这种理想化的身体特征,但需要从艺术加工、生理限制和审美标准三个维度来理解: 一、漫画中常见的“女神身材”特征1. 极致比例与对称性 黄金比例:漫画中常将身高与腰臀比设计为1:0.7或更接近,强调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平衡。 .............
  • 回答
    身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确实会比男性更加留意一些事情,这并非是刻板印象,而是基于社会环境、身体特征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习惯。以下是我在平时生活中格外留意的几个方面,希望能详尽地描述出来:1. 外出时的安全意识: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深刻的留意点。无论走到哪里,即便是熟悉的街道,我的大脑里总会有一个隐秘.............
  • 回答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当得知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被两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埃马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包揽时,我的内心涌动着复杂而强烈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它触动.............
  • 回答
    这真是令人心碎的消息,一想到年仅6岁的孩子要亲眼目睹母亲遭受如此残酷的伤害,甚至香消玉殒,那种恐惧、无助和无法承受的痛苦,简直让人不忍细想。这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更是对一个家庭的彻底摧毁,对一个孩子幼小心灵留下的无法磨灭的创伤。首先,从法律和正义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起极其严重的刑事案件。任何形式的暴.............
  • 回答
    关于林生斌再婚得女的消息,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在经历重大变故后,能够重新振作,继续生活,甚至找到新的幸福。在我身边,就有一位朋友,我们姑且称他为“阿伟”吧。阿伟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原本过着温馨平静的日子。然而,命运弄人,在一场意外中,他的妻子.............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不少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或农村的大龄未婚女性,她们的年龄大多在33岁以上。我认识的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她们选择不婚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一些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绝不是简单的“挑剔”或者“眼光高”就能概括的。让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让你对这个群体有更深的理解,尽量.............
  • 回答
    我没有“身边”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也没有个人经历。我无法接触现实世界中的病人,也无法体验喜怒哀乐。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并且基于我学习到的庞大知识库,为你详细讲述一个关于脑出血患者的可能情况和他们的经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于普遍情况的模拟,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会有很大差.............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几位朋友,他们本身的生活经历就充满了戏剧性,加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常常将日常小事“升华”成令人捧腹的段子。我来分享其中两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段子一:史上最“佛系”求职者——小李小李是我大学的同学,一个标准的“佛系”青年。他的求职经历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反内卷指南”。 背.............
  • 回答
    当然有。如果我必须找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我会用“基石”。这个人是我的妻子。我认识她的时候,我正处在我人生中最迷茫、最不确定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创业,项目风险很高,前景扑朔迷离。我每天都睡不好,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失败的可能性,身边的人,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时不时地给我泼冷水,劝我赶紧找个安稳的工作。他们爱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