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已有两例因哮喘发病而去世的社会事件,哮喘自行用药为何会无效?患者还需做好哪些急救准备?

回答
最近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因哮喘发作不幸离世的悲剧,令人痛心。这两起事件无疑将哮喘患者的用药和急救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许多人可能不解,哮喘患者在家自行用药,为何有时会失效,甚至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患者又该如何为突发的哮喘做好充分的准备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哮喘自行用药为何可能无效。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作时气道会发生痉挛、水肿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呼吸困难。我们常说的“缓解药物”,比如沙丁胺醇之类的吸入剂,它们的作用是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让患者重新呼吸顺畅。然而,这种药物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正确使用了吸入装置。很多患者,尤其是初次接触或者长期使用但未被指导正确使用的人,往往存在操作上的误区。比如,吸入药前没有充分摇匀,吸药时嘴唇没有紧紧包住吸嘴,吸药后没有屏住呼吸一段时间,或者吸药时吸力不够,导致药物未能有效送达肺部深处,起不到应有的扩张气管的作用。

其次,药物本身的选择和使用时机也很关键。哮喘发作有轻重之分,对于一些严重的急性发作,仅仅依靠平时的缓解药物可能不足以控制。此外,即使是相同的药物,个体之间吸收和反应的差异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如果患者对哮喘的了解不够深入,将缓解药物当作控制药物长期使用,或者在症状稍有好转就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控制不佳,为一次严重的急性发作埋下隐患。

再者,并发症也是导致自行用药无效的重要原因。有些哮喘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比如严重的感冒、肺炎,甚至是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会加重哮喘的病情,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一旦哮喘发作到一定程度,患者的呼吸会非常困难,缺氧会进一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全身的代谢,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患者又应该做好哪些急救准备呢?

首当其冲的,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是必须的。这不仅仅是吸入剂,更应该包括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具的,能够迅速缓解症状的药物,并且要确保这些药物在有效期内,并且有充足的储备。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确定,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了解不同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比如压力定量气雾剂(MDI)和干粉吸入剂(DPI)的使用区别。

其次,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晰的认识至关重要。患者需要了解自己哮喘的诱因,比如过敏原、感染、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等,并尽量避免这些诱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识别哮喘发作的早期信号。很多时候,哮喘发作并非突如其来,可能先有咳嗽加剧、胸闷感,或者夜间症状加重等前兆。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尽早使用急救药物,可能就能将一场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者,学会简单的自我评估也是一种急救准备。例如,尝试用手指进行肺活量测试,或者留意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语速。如果说话开始变得断断续续,只能说出很短的词语,或者嘴唇、指甲出现青紫,这都意味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更进一步,与家人和身边的人做好沟通和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家人了解你的病情,知道你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以及应该如何帮助你使用急救药物,甚至在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号码(如120)应该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并且让家人知道如何清晰地向接线员描述情况,包括患者的症状、意识状况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

最后,定期复诊和遵医嘱是预防和控制哮喘最根本的手段。许多人往往是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就放松了警惕,不再定期复诊,导致治疗方案不能及时调整,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哮喘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保障生命安全。希望这两起悲剧能引起广泛的重视,让更多的哮喘患者能够重视起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远离哮喘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知道吗?

你静静坐着的时候,大概每分钟呼吸12~20次。

你不知道,因为当你顺畅呼吸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呼吸这回事。

但是哮喘患者知道,大多数人丝毫不在意的呼吸,有时候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他们哮喘发作时,经常数着1、2、3……呼吸。

哮喘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被WHO认为4大顽疾之一,得了哮喘的人,就要终身与魔鬼共同生存。

  • 我们为什么治不好哮喘?
  • 哮喘会遗传吗?
  • ……

关于哮喘的这些问题,我们一次性说清楚。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能做的有很多,但局限性也很大,有太多疾病没有搞清楚,哮喘就是其中之一。

哮喘不能完全治愈,我们不知道哮喘的根本病因。

但是正如上面说到的,现代医学能做的也有很多,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规范用药,哮喘这个恶魔可以被很好控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2020版GINA哮喘指南(中文版)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需要达成达成三点共识:

1、每年世界范围死于哮喘的患者大约25万 。

2、自行用药无效的原因可能来自于药物使用方法错误,药物作用衰减(类似于帕金森的剂末效应)等

3、救护车停下来参与救治可能依然改变不了结局。


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当出现重症哮喘以后(哮喘的严重急性发作),即使经过正规疗,后续依然会出现症状持续恶化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阻塞性改变。

据调查哮喘患者中有5%~10%为重症哮喘 患者,而重症哮喘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这样的意外不受人为意志而转移,像是2013年12月9日,著名艺人柯受良意外身亡,经证实,柯受良是因哮喘发作而导致死亡。1995年5月8日,歌后邓丽君,也怀疑是因哮喘病发死亡的,2016年4月25日,京剧大师梅葆玖,因哮喘导致突发气管痉挛,经抢救无效身亡。


哮喘引起死亡的主要病生理异常是窒息心律失常,但因其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哮喘猝死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特异性超敏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喉、气管水肿和广泛支气管痉挛,使气管阻塞窒息或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2.闭锁肺:表现为哮喘发作程度虽不一定严重但整日持续,使用各种药物都没什么效果。可因广泛痰液堵塞支气管,或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过量,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发生普萘洛尔样的 β2 受体阻滞作用,从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使通气阻滞。

3.致命性心律失常:可由严重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引起,也可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如并发心力衰竭时使用洋地黄,舒张支气管时应用 β2 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氨茶碱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诱发。



有些患者也会存在用药误区,哮喘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控制性药物,一类是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针对气道炎症,需规律使用,一每天1~2次,缓解性药物的作用是解除支气管痉挛,在急性发作早期出现征兆后尽快使用,可减轻甚至避免发作,按需使用。很多患者倾向用缓解性药物,很少用控制性药物,因为“喘”仅仅是疾病的表现,本质上其实是气道炎症。有些哮喘患者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往往症状好转后就自行停药,这个“炎症”如果得不到好的控制,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甚至引发重症哮喘。

重症哮喘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需要早期识别并及时抢救;一旦发生猝死,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同时或相继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进行相应处理,维持脏器功能。当出现视频中这种已经呼吸心跳骤停的,基本没有治疗的希望。

最后回顾一下我院一个治疗成功的病例。

患者20余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喘息不适,每于接触花粉、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后可发作,近20年来咳嗽喘息反复发作,长期口服相关药物后症状可控制,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但一直未行规范化检查及治疗。2017年3月31日于睡眠中咳嗽喘息再次发作,咯较多黄白色黏稠痰,咯痰不利,喘息明显,活动后加重,自服中药后症状缓解不著,4月1日晨出现意识模糊,后进一步转入我院急诊科。

这个患者是一个老病号,对自身症状十分警觉,从呼吸不畅到意识丧失仅仅只有半天,家人发现后迅速转入我院治疗,但也是经历了气管插管、大量激素和抗生素以及反复的支气管镜冲洗,了7天时间才转危为安。

所以,重症哮喘导致死亡并不是救护车停下来就能解决的。

看了别人的说法,这里还是加更一点(2022年3月31日23:20:24)

救护车全车的做法,你可以说他对,也可以说他错,正方反方都是可以说的通的。

这里再补充一下背景:救护车上正拉着一个重病患者被拦下,求助者拦住救护车,要求救护车医务人员出借车载除颤仪。救护车使用的手动除颤器,手动除颤器比 AED 更强大,使用也就复杂很多,需要专门的培训,并不是单独借出 ,而是需要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和手动除颤仪共同「出借」。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他留下来了,如果本该他去送往医院救治的人死了,怎么办?

到时候是不是一样要处理他,还要对后人警示:勿节外生枝?所以,我个人倾向于“符合流程”,起码这次他把锅背了,工作还能保得住,而如果是他自己妄做决定,那谁也不会去保他。



再补充说明一下发现症状后的处理措施:

1. 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尽量保持冷静。

2. 如随身携带药物,可尝试使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吸氧。

3. 使用药物后没有好转,请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4. 如果救护车10分钟没有到达同时症状没有改善,请重复步骤2。

5.. 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到来。



[1]Roxana Mincheva,Linda Ekerljung,Apostolos Bossios,等.重 症哮喘的高患病率:一项大型随机人群研究[J].中华临床免 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8,12(5):575-582.DOI:10.3969/ j.issn.1673-8705.2018.05.014.

user avatar

哮喘自行用药无效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哮喘这个病是因为各种原因(常见的是过敏)导致气道收缩,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等表现。

这种气道收缩可以用药物来进行扩张,短效的急救药,比如沙丁胺醇;长效的控制药,比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这些药物都是去让气道重新扩张开来的。

哮喘在早期有个特点,就是用药就好,就像我们捏拳头,早期是捏得不紧,轻轻就掰开了。

这个特点也常常让患者掉以轻心,也是我遇到的哮喘患者最常见的停药理由之一:我明明已经好了,为什么要用药?

但实际上,这种短暂的康复并没有好,而且停药后反复还会导致越来越重。

而严重到一定程度的哮喘是要人命的,也是普通治疗无法起效的。因为这时候就像死死捏住的拳头,很难掰开。

比如邓丽君就是因为哮喘离世。

全球 2019 年估计有 2.62 亿人患有哮喘,并造成 461000 人死亡。[1]

哮喘与哮喘可不一样

哮喘有三个状态: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最后一个与正常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1年以上没有症状了。但前两者都没有脱离危险。

急性发作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慢性持续期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中度及以上的急性发作期,部分控制及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期均有可能出现普通药物治疗无法起效的情况,原因是:

此时哮喘患者的气道严重收缩,普通的吸入药物已经无法扩张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憋气。

患者常常死于窒息,以及缺氧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所以他的急救根本是解决憋气问题(静脉用激素、吸氧,部分药物雾化),其他是辅助了。

患者需要做好哪些急救准备?

哮喘患者在家里的急救准备,一般都是沙丁胺醇这类急救药物,以及控制不下来就尽快要到医院急诊科输液了。

而不得不说疫情非常影响急诊科,我们急诊科常常受影响。这是一位支持开放的人也承认,开放的地方很多急救被影响了。

不过这位知友可能没意识到,慢性病并不完全是靠自己买药能控制的,急诊科对于慢性病患者也非常重要,不止是哮喘患者用得到急诊科。

国内还有一个问题,急诊科由于常年接触急症,容易出现死亡,是医患矛盾相对尖锐的地方,因为只要死人了医生无论有错没错都容易出事。因此大多医生也不愿意去急诊科,一直是非常缺人的状态。

哮喘患者更重要的是平时就得注意,尽量不要到急救这一步,要规律用药。

因为哪怕没有疫情的时候,全球2019年也有46万人因为哮喘死亡了,哮喘发作起来很急的,有时真的来不及。

我之前发了一个视频,讲了哮喘居家应该如何预防,这里我贴下文字版:

哮喘患者居家注意事项

(1)远离厨房这个危险之地,油烟可能加重哮喘

(2)不要自己整理棉被、地毯等,尘螨是常见过敏原

(3)戒烟

(4)预防感冒

(5)避免过度劳累

(6)适量运动,有的患儿得了哮喘后,家长就不让运动,这是不对的,但是运动也要把握好方法,做短程、轻至中度的运动,比如步行、网球、羽毛球。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①和医生商量,基于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运动频率,一般一周2-3次,每次1小时左右即可;

②以呼吸运动锻炼为基础,运动必须是循序渐进的;

③运动前请做好热身运动,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④运动时,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如喘息、咳嗽、气促、胸部紧迫感,请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吸入沙丁胺醇;

⑤运动后,请保留足够的放松时间,如跑完步,再慢走一段距离;

⑥如果天气比较冷,室内锻炼或围巾在你的鼻子和嘴;

⑦如果您患有过敏性哮喘,请在花粉计数或空气污染计数高时避免在户外运动;

⑧如果有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请不要运动。

参考

  1.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sthma
user avatar

哮喘啊,只要不是新冠,那就没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