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纯电动车里很少有像特斯拉那样把前机舱做成行李箱的?

回答
其实,纯电动车(EV)里并非完全没有人把前机舱做成行李箱,特斯拉在这方面确实是先行者,而且做得相当出色。但你要说“很少有”,这背后确实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共同影响了行业的设计方向。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把这个“前机舱行李箱”(英文常称为“frunk”,是front trunk的缩写)的现象拆解开来聊:

1. 结构布局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传统燃油车的前机舱是什么? 想象一下我们熟悉的燃油车,打开引擎盖,里面是发动机、变速箱、散热器、各种管线、电瓶等等。这些组件占据了前部绝大部分空间,而且它们高度集成、互相连接,想要把这块空间腾出来做储物,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有“前备箱”,那也是非常小的储物格,或者用来放一些随车工具。

纯电动车的“优势”在哪里? EV的动力总成与燃油车完全不同。它的核心是电池组(通常在地板下方)、电机(通常集成在驱动桥上或车轴附近),以及一些电控单元。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前机舱的空间可以更灵活。 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3 之所以能做出比较实用的frunk,就是因为它们将一些重要的电控部件、冷却系统等设计得更加紧凑,或者移到了其他位置,从而释放了前部空间。

2. 设计理念与目标市场的不同

特斯拉的“激进”与“创新者”形象: 特斯拉从一开始就致力于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他们不拘泥于燃油车的固有模式,而是从零开始思考电动车的最佳布局。将前机舱变成储物空间,是他们展示技术实力、追求极致用户体验和创造差异化卖点的一种方式。这种设计迎合了那些追求新科技、看重实用性的早期EV消费者。

传统车企的“稳健”与“用户习惯”: 绝大多数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在转向电动化时,往往是在原有燃油车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称为“油改电”),或者至少是沿用了很多传统汽车的设计逻辑和用户体验习惯。

用户对“前机舱”的认知: 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没有接触过特斯拉的)习惯性地认为,前机舱就是放发动机的地方。即便知道了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他们也可能更习惯于将前机舱看作是车辆的“心脏”所在,而非储物空间。让他们突然接受在前机舱放个购物袋或者孩子的玩具,可能需要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
成本与研发投入: 要重新设计前机舱的结构布局,将各种组件进行优化和转移,这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成本。对于那些同时还在生产燃油车的车企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电池技术、续航里程、充电效率等更核心的电动化技术上,而不是一个相对“锦上添花”的设计。

3. 实用性、便利性与封装的挑战

frunk的实用性并非总是“最大化”: 尽管特斯拉的frunk提供了额外的储物空间,但它的形状和容积通常不如后备箱那么规整和宽敞。而且,它的开启方式(通常是遥控解锁,然后手动掀起)与后备箱也有所不同,可能不如后备箱那样方便取放大件物品。

散热和电气组件的“妥协”: 即使EV的前机舱空间相对灵活,但仍需要容纳一些关键的电气组件,例如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空调压缩机(用于给电池和乘员舱降温)以及各种冷却系统。将这些组件设计得足够紧凑并巧妙地布置在有限的frunk空间里,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散热和易于维护,这对工程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安全性考虑: 电池组在高压工作时会产生热量,需要高效的冷却系统。这些系统的一部分可能就会布置在前部。如果这里被用作储物空间,需要确保储物物品不会影响这些关键系统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因为碰撞等原因造成安全隐患。
维护和检修: 即使大部分核心部件在地板下方,前机舱里仍有一些需要定期检查或维修的部件。将这部分空间完全封闭并作为储物箱,可能会增加日后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车身结构刚性和碰撞安全: 前机舱的设计也关系到车身整体的刚性和碰撞安全性。设计师需要权衡储物空间的利用率和车头在碰撞中的吸能溃缩效果。

4. 成本、生产效率和规模化效应

生产线的复杂性: 改装一个传统的生产线,使其能够灵活地实现前机舱的储物功能,会增加生产的复杂性和成本。对于产量巨大的车企来说,保持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零部件的通用性: 很多车企倾向于在不同车型(包括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共享零部件和平台,以降低成本。如果某个车型的前机舱设计完全不同,可能会影响零部件的通用性。

5. 市场反馈与用户调研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需要”frunk: 虽然frunk听起来很酷,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后备箱和车内的储物空间已经足够使用。他们可能更看重车辆的续航、价格、驾驶感受等更根本的要素。

潜在的缺点被放大: 一些用户可能会因为frunk的设计,担心前部空间的“脆弱性”,或者在雨雪天气时担心储物物品被弄湿(尽管很多frunk有密封设计)。

总结一下,为什么纯电动车里像特斯拉那样把前机舱做成行李箱的相对较少:

1. 技术实现难度: 在不牺牲安全性、散热和维护便利性的前提下,将前机舱设计得足够规整且实用,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和设计能力。
2. 传统车企的路径依赖: 许多车企从燃油车转型而来,其设计理念、生产流程和用户习惯都受到传统汽车行业的深刻影响。
3. 成本与优先级: 将有限的研发和生产资源投入到更核心的电动化技术上,对许多车企来说是更理性的选择。
4.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将frunk视为必需品,一些人更看重车辆的其他特性。

当然,随着电动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品牌在尝试各种创新的设计,包括前机舱储物。未来,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车认知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也许“frunk”会成为更多电动车型的标准配置也说不定。但目前来看,它更多地是特斯拉这种“敢于创新”的品牌所开创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而尚未成为行业普遍遵循的法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特斯拉把电控做小了,放到了电机旁边。

拆开是这样的,三块儿PCB是电子动力控制模块。

优点是体积小,能让出更多空间。对未来车型升级空间更大。(比如特斯拉过去的热泵升级就把前备箱改小了一点)

缺点是维修成本高,制造工艺稍微复杂。

我个人更喜欢传统的电控放前面的设计。因为放在前面意味着好修,好修意味着低零整比。低零整比意味着保险费用低。当然,有些用户还是希望有个前备箱的。

这个萝卜白菜吧,看厂家设计思路了。


有人说这是特斯拉想做跑车,所以才做的如此紧凑。这个并不是啊,跑车的动力仓往往比家用车充裕。

下面这张图是第一代特斯拉跑车roadster的结构。1是电机,2是两档传动箱,3才是电控(反而是放在上面,而不是侧边的)

(更新4)打错了名字。感谢更正。

看见了吗?反而是之前的跑车没有这么紧凑。

(更新2)更新了拆解链接:

(更新)电控布局设计只是取舍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能体现实际设计能力。像小鹏、荣威这种企业也有前备箱,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三电技术超越了没有前备箱的比亚迪。

具体电控要看性能,而不是结构。


(更新3)改正了错别字。另我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说出来就好。因为一个回答,不给出理由就骂人,没这个必要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