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只有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柏林打了大规模巷战?

回答
“大规模巷战”这个说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柏林这几个名字。这几个城市在二战中确实是出了名的惨烈战场,尤其是城市内部的残酷搏杀。但要说“只有”这几个城市打了大规模巷战,这说法其实有点片面了。

咱们得先明白,巷战本身就是战争的常态,尤其是在城市化的战场上。当一方坚守城市,而另一方试图攻克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演变成巷战。但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柏林之所以被我们格外记住,成为“大规模巷战”的典型代表,主要还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的叠加和极端体现:

1. 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让双方都拼死相守和进攻:

斯大林格勒: 这是苏联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之一,而且名字本身就带有巨大的象征意义——斯大林的城市。德国人要的是切断苏联的战略资源供应,尤其是石油,同时想借此瓦解苏联的士气。对于苏联来说,失去斯大林格勒不仅是军事上的巨大打击,更是政治上的灾难。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守卫和攻占决心,直接导致了战役的极端残酷性。双方都明白,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在东线战场的战略位置极其关键,是德军退守欧洲的最后几道屏障之一。苏军拿下布达佩斯,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奥地利和德国腹地的道路,对最终击败德国具有决定性意义。匈牙利作为德国的盟友,也希望在本土抵抗苏军的进攻,尽力消耗苏军力量。这种战略价值使得双方都投入了极大的兵力。

柏林: 这是纳粹德国的首都,是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攻克柏林,意味着纳粹政权的彻底覆灭,战争的终结。对苏联来说,这是复仇的最高潮,是他们为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最终胜利的象征。对德国人来说,保卫柏林就是保卫最后一点尊严和抵抗的余地。希特勒本人也严令不许放弃柏林,并将最后的残余力量都集中到这里。这种“最后的堡垒”心态,让柏林的巷战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2. 城市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为巷战提供了温床:

这三个城市都是当时欧洲规模较大、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城市。

建筑密集度高: 稠密的居民区、工厂建筑、政府大楼、地下设施(如地铁系统)为双方提供了天然的掩体和防御工事。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可以成为战场,都可能隐藏着敌人。这种“块状防御”的特点,使得进攻方难以迅速突破,必须逐个清理目标。

多层级作战空间: 建筑物的楼层、地下室、屋顶,甚至通风管道,都可以成为交战双方利用的空间。这种立体化的作战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巷战的难度和危险性。狙击手可以在任何一个高处阴影中观察,步兵可以从地下通道突然出现。

交通网络: 城市的街道、广场、桥梁,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这些节点一旦被控制,就成为重要的战略优势。争夺这些关键节点,就成了巷战的焦点。例如,斯大林格勒的火车站、工厂区(如拖拉机厂、红色十月工厂)就成了争夺的焦点。

3. 极端消耗战的战术选择与执行:

当双方都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并且不具备迅速攻破对方防线的条件时,往往会陷入消耗战。

斯大林格勒: 苏军的战术是“以空间换时间”,逐步消耗德军的兵力,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代号天王星行动)。在城市内部,苏军往往是据点战,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利用废墟和坚固建筑作为防御点。而德军的防御也同样顽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建筑进行抵抗。双方都把“人海战术”和“近战白刃战”推向了极致。战役持续时间长,消耗巨大。

布达佩斯: 苏军采取的是步坦协同的逐街逐屋的清剿战术。德军和匈牙利军队则将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堡垒”,利用地下管道、地铁系统进行转移和突袭。苏军必须逐层搜索,逐个房间进行肃清。这种战术消耗了大量弹药和人力,战斗异常惨烈。

柏林: 苏军在攻克柏林时,采取了强大的炮火准备和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击的战术。而守卫柏林的德军,包括党卫军、国防军的残余,以及临时征召的国民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虽然装备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在建筑内部构筑工事,利用地下工事、下水道系统进行抵抗,甚至出现妇女和儿童也参与作战的情况。苏军的战术虽然有效,但攻坚过程的伤亡依然非常惊人。

4. 极端主义与政治宣传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和柏林: 这两个城市都带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的城市”,柏林是“纳粹的巢穴”。这种政治上的极端诉求,使得双方指挥官和士兵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采取极端化的战斗方式。对于苏联士兵来说,保卫斯大林格勒就是捍卫祖国和领袖;对于德国士兵来说,保卫柏林就是捍卫他们的元首和最后的纳粹理想(尽管很多人是被迫的)。

战役的持久性和双方的决心: 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了数月,柏林战役也持续了数周。这种长时间的消耗和拉锯,使得原本就残酷的巷战更加血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数字都非常惊人。

为什么其他城市没有达到“大规模巷战”的程度?

当然,二战中还有很多城市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例如列宁格勒(围城战)、塞瓦斯托波尔、华沙、科尔布伦茨、德累斯顿等等。

列宁格勒的战斗主要是“围困战”,虽然城市内部有抵抗,但主要战斗形式是炮击、空袭和零星的地面攻坚,其残酷性更多体现在围困带来的饥饿、疾病和绝望上,而非像斯大林格勒那样大规模的逐街逐巷的交火。

塞瓦斯托波尔虽然也很惨烈,但其地理环境(海军基地、半岛)使得战斗模式与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略有不同。

华沙在1944年爆发了华沙起义,起义者对抗德军的战斗非常英勇和惨烈,但这次起义是波兰抵抗力量自行发起的,规模和战役的整体战略地位不如前述几个城市那样是双方主力决战的地点。而且,起义最终被镇压,城市也遭到德军大规模的破坏和屠杀。

德累斯顿更多的是遭受了空袭,城市被摧毁但并非大规模的地面巷战。

总而言之,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柏林之所以成为“大规模巷战”的典型,是因为这些城市在战略地位、地理环境、双方的决心以及战术选择上,都达到了一个极端。它们是城市战的缩影,是战争残酷性的集中体现。我们之所以记住它们,正是因为它们在那段历史中,以最血腥的方式,将城市战的每一个细节都推向了极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举的两个例子,基辅战役的形势大概是这样的:

基辅为什么没有发生巷战呢?原因之一是基辅战役的参战部队一大部分离基辅远得很,另一个原因是基辅正面有筑垒地区,在包围战发生前战斗集中于各个筑垒地区;被包围后的苏军的主要任务是突围,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巷战。

白俄罗斯战役德军遭遇的情况类似,不过这次问题是明斯克距离战线太远,主力被包围的时候还没跑到明斯克呢。苏军拿下明斯克就像当年德军拿下明斯克一样,对手当然想打巷战,但快速推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不给步兵组织防御的时间,少量卫戍部队很快就被淹没。所以这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但是题主的结论是有问题的,那就是大规模巷战真的只有这些吗?既然布达佩斯算,那么为什么不算柯尼斯堡、波兹南、维也纳呢?41年坚守卢加的苏军造成了德军的巨大伤亡,斯摩棱斯克也造成了德军的大麻烦,斯大林格勒之前的沃罗涅日同样不该被忽视;西线德军也至少打过瑟堡、布雷斯特、亚琛三场大规模巷战,不可谓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巷战并不是想打就能打的。上述战例大多是城市彻底被围后发生的,被包围部队的抵抗固然值得肯定,但是被包围的风险也会让指挥官选择不进行巷战。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奥廖尔战役,克卢格在有被包围的危险是极力劝说希特勒弃守奥廖尔;第四次哈尔科夫,曼施坦因在出现被围的可能时抗命撤出哈尔科夫。被围后城内部队展开的巷战实际上有困兽之斗的意义,增援不能及时赶到的话其意义其实也比较有限。

而如果非要坚守会被包围的重要城市,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堡垒城市战术,把本就短缺的前线兵力削弱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举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规模巷战”这个说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斯大林格勒、布达佩斯、柏林这几个名字。这几个城市在二战中确实是出了名的惨烈战场,尤其是城市内部的残酷搏杀。但要说“只有”这几个城市打了大规模巷战,这说法其实有点片面了。咱们得先明白,巷战本身就是战争的常态,尤其是在城市化的战场上。当一方坚守城市,而另一.............
  • 回答
    关于不同国家对待俘虏的方式,实际上存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多样性,中国军队在特定历史时期确实有优待俘虏的传统,但这一现象并非唯一,而是与国际法、文化传统、政治策略等多重因素相关。以下从历史、法律、文化、战略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军队优待俘虏的特殊性1. 革命传统与政治立场 中国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无数的年轻人心中都曾有过“梦想职业”的种子,但最终能够坚持下去并实现的人却凤毛麟角呢?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有个人内在的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现实的残酷性与物质生存的压力 经济回报的不确定性: 许多梦想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金庸小说中一个非常经典的角色设定——杨过,以及他为何拥有如此独特且具有文学深度的评价。“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经典的说法之所以流传甚广,并且没有类似的广泛用于其他金庸小说男主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杨过角色设定的独特性与悲剧色彩: 叛逆与孤独的成长经历: .............
  • 回答
    您提到的“12%的外交政策专家对特朗普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有信心”这个数据,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要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比例如此之低,我们需要回顾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一些关键外交政策举措及其引发的广泛争议和担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政府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被其支持者视为成功的成果。例如,在中东.............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就像我们平时说的“酸溜溜”一样,总会让人联想到某种特质,而“酸”这个词在古代文人圈子里,还真有它特别的归宿。要说为什么只有“酸秀才”而没有“酸举人”、“酸状元”,那得从这几个身份的性质、大家对他们的期望以及形成“酸”这个标签的原因上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秀才”、“举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人类大脑这个神奇的存在。为什么在地球生命的长河中,只有我们这条线长出了这么个玩意儿,而且还这么牛?这可不是偶然,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生命进化交响乐,而我们人类正是这支乐曲的演奏者。首先,得从我们的远祖说起。我们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和黑猩猩、大猩猩这些现代.............
  • 回答
    关于“熊孩子”现象的讨论,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避免刻板印象或片面归因。以下从社会、文化、教育、媒体等角度展开详细解析: 一、“熊孩子”现象的普遍性“熊孩子”(指行为不端、调皮捣蛋的儿童)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因文化、教育体系、家庭结构、社会管理方式等差异.............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小清华”、“小北大”之争确实比“小北大”之争更为人所熟知和讨论。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本身在社会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和标签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模式、国际话语权以及国家形象塑造等多个层面。要解释为什么“中国威胁论”相对常见,而“印度威胁论”或“巴西威胁论”则不那么突出,我们需要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威胁论”这个概念本身。它通常是指某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速度、规模、行.............
  • 回答
    嘿,老乡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这河南的胡辣汤,为啥就这么火?为啥就好像是河南人的“专属”味道一样?其实吧,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好吃”两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咱得承认,胡辣汤这东西,味道确实绝了!你想想,早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下肚,那股子胡椒的冲劲儿,瞬间就把你从睡意里拽出来,浑身都暖和了。里头那丰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变形金刚》系列中一个比较微妙但关键的设定:领导模块(Leadership Module)。你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在很多作品中,博派的领导者,比如擎天柱,都明确拥有这个装置,而狂派的领导者如威震天、惊破天则似乎没有类似的功能被突出强调。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 回答
    说起丹东草莓,那真是让不少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我们好像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这种又甜又香的草莓呢?这可不是因为丹东人特意要吊我们胃口,而是背后有着一套挺复杂的“种植魔法”。咱们得从草莓这小东西的“脾气”说起。草莓这水果啊,其实挺“娇气”的,它生长需要特定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一般来说.............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衡水中学”这个名字,为啥它仿佛是河北省的“专属限定款”?这事儿背后可不是什么神秘的灵异事件,而是中国教育体系、区域发展、以及时代洪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你想啊,中国这么大,各个省份的情况都不一样。衡水中学之所以能“独霸一方”,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教育强省”的.............
  • 回答
    您提到“日本战列舰的‘天线’会连到前甲板旗杆”,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您看到的是一些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某些特定时期的改装。实际上,日本战列舰的设计中,天线与旗杆直接连接的情况并不普遍,更不是其设计的核心特点。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深入探讨一下当时战列舰的通信系统和火炮设计,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要说“只有日本美国能做出风靡世界的动漫,其他国家都不行”可能有些绝对化了。事实上,日本是毋庸置疑的动漫生产大国,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美国在近年来也通过引进、改编以及 자체 制作,在动漫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作品。 然而,.............
  • 回答
    “为什么只有大连的风情街起节奏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城市发展、商业运营,乃至人文情感的方方面面。要说清楚为什么大连的风情街会“起节奏”,首先得明白这个“节奏”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这个“节奏”不仅仅是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景象,更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力,一种能吸引人、留住人、让人愿意一.............
  • 回答
    说实话,当身边所有人都围绕着“生孩子”这个话题转,而你却站在人群之外,那种感觉确实挺孤单的。就好像大家都在玩一个你没买票的游戏,而你只能看着热闹。问“为什么只有我不想生孩子”,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带着一点点不解,甚至可能有点自我怀疑:是不是他们体验到了我无法理解的快乐?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其实,这.............
  • 回答
    问出“为什么只有中国内地的地铁需要安检?”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我们很多人都能体会到的普遍感受: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旅行时,乘坐地铁似乎都不需要经历中国内地这种层层叠叠的安检。这种对比自然会引发好奇。坦白说,如果仅仅从普遍情况来判断,说“只有中国内地的地铁需要安检”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全球范围内,对.............
  • 回答
    这句广为流传的“全中国都在瞒着广东过冬天”,以及它与海南的对比,背后其实藏着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以及网络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不是说海南人就没觉得冷,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冷”的感受,与广东人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广东人感觉“被瞒着”?首先,我们要明白,广东的气候在全国范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