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俄罗斯人会抗议俄乌战争?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内对俄乌战争的态度,确实存在复杂的群体分化和多元观点。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部分俄罗斯人对战争持反对或批评立场的原因:



一、政府宣传与意识形态塑造
1. 官方叙事的强化
俄罗斯政府通过媒体、教育系统和公共宣传,将战争描述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反侵略行动”,强调对乌克兰的“历史领土主张”。这种叙事通过电视、报纸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试图将民众动员为支持战争的“爱国者”。

2. 对“西方阴谋论”的渲染
政府长期将乌克兰战争归咎于“西方国家的阴谋”,声称乌克兰是“被美国和北约煽动的代理人战争”,并指责西方通过“颜色革命”试图肢解俄罗斯。这种叙事强化了民众对战争的“正义性”认知。

3. 对“爱国主义”的政治化
政府将战争与“民族主义”绑定,将支持战争视为“爱国行为”,甚至将反对战争的言论污名化为“亲西方”或“叛国”。这种策略在部分民众中形成“从众效应”,但对部分理性群体形成反向压力。



二、经济与民生压力
1. 能源与经济依赖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能源依赖(如天然气出口)在战争后大幅减少,导致经济受损。同时,西方对俄的制裁(如金融封锁、科技禁运)加剧了经济困境,部分民众对战争的“代价”产生质疑。

2. 通货膨胀与生活成本上升
战争导致能源价格飙升、粮食出口受限,以及国际制裁带来的货币贬值,使普通民众生活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人认为战争是“牺牲国家利益”的行为,而非“国家利益的捍卫”。

3. 对“战争经济”的反思
部分民众(尤其是中产阶层)对战争带来的“军费开支”和“资源浪费”产生批评,认为战争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而非改善民生。



三、民族主义与历史争议
1. 对乌克兰民族主义的警惕
部分俄罗斯人担心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运动会威胁到俄罗斯的“文化安全”,认为乌克兰的独立是“去俄罗斯化”的表现。但这种观点在部分群体中被夸大,甚至被用来为战争辩护。

2. 对“俄罗斯世界”概念的分歧
部分俄罗斯人认同“俄罗斯世界”(即东欧和北高加索的俄罗斯文化圈),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世界”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国家。但这种观点在乌克兰问题上被政府政治化,成为战争的“合法性”依据。



四、反对派与知识分子的批评
1. 反对派的舆论空间
尽管俄罗斯政府压制言论自由,但部分反对派(如“俄罗斯民族主义”运动)和知识分子通过地下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如Telegram)表达对战争的批评。他们认为战争是“政治骗局”,而非“国家利益”的捍卫。

2. 对战争“合法性”的质疑
部分知识分子(如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批评战争的“非正义性”,认为战争是“对乌克兰的侵略”,而非“保卫国家”。他们指责政府利用战争掩盖国内经济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

3. 对“战争谎言”的揭露
一些媒体和学者揭露政府对战争的“信息操控”,例如战争初期对乌克兰“被侵略”的描述与事实不符,或对乌克兰人“抵抗”的描述被夸大。这种揭露在部分群体中引发对战争真相的怀疑。



五、国际制裁与地缘政治影响
1. 对西方制裁的不满
俄罗斯国内对西方制裁(如制裁俄银行、限制能源出口)的反应复杂。部分民众认为制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制裁是“对战争的惩罚”,从而对战争产生矛盾态度。

2. 对“地缘政治博弈”的反思
部分知识分子认为,战争是“西方大国在欧亚大陆的博弈”,而非“俄罗斯的正当防卫”。他们认为战争是“国际秩序的崩溃”,而非“国家利益的维护”。



六、社会群体的分化
1. 军人与政府官员的立场
部分军人和政府官员(如前克里姆林宫官员)在战争初期支持政府,但后来因战争的现实(如士兵伤亡、战损)而对战争持批评态度,甚至成为“反战者”。

2. 普通民众的矛盾态度
支持者:认为战争是“爱国行为”,尤其是对“反恐”和“反西方”的立场。
反对者:认为战争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或对“乌克兰人”的不公。
中间派:对战争持中立或批评态度,但因政治环境而不敢公开表达。

3. 年轻人与中产阶层的反战情绪
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对战争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产生反感,认为战争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而非“国家利益的捍卫”。



七、历史与文化因素
1. 对“苏联解体”的反思
部分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的独立是“苏联解体的延续”,而战争是“对苏联遗产的破坏”。这种观点在部分群体中成为对战争的批评理由。

2. 对“俄罗斯历史”的再解读
部分历史学者和文化群体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历史主权”是基于“历史事实”,而非“政治虚构”。但这种观点在战争中被政府用来强化战争的“正当性”。



八、国际舆论与信息战
1. 对西方媒体的不信任
部分俄罗斯人认为西方媒体在战争中“偏袒乌克兰”,从而对战争的“真相”产生怀疑,进而对战争持批评态度。

2. 对“信息战”的反向反击
俄罗斯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战争的“正义性”,但部分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认为这种信息战是“欺骗”,从而对战争持怀疑态度。



结论:多元立场的复杂性
俄罗斯国内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并非单一,而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部分民众支持战争,认为其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而另一部分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部分军人和中产阶层)则因战争的现实后果、政府的宣传操控或国际局势的复杂性而持批评态度。这种分化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在民族主义、国家主权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94——2005年,俄乌亲善

2005年,乌克兰颜色革命,亲西方派上台。

2010年,俄国扶持亲俄派的亚努科维奇上位。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美好


2013年,在俄国威胁利诱下,亚努科维奇向俄国一边倒。

2014年,由于经济、社会危机+一边倒引爆的不满,第二次颜色革命爆发,亚努科维奇仓皇出逃。

——新乌克兰当局内斗、反俄、沙康、扶持法西斯民团,国家机器和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之中,引起乌克兰泛左和俄族的强烈不满

如果普京作为俄帝掌舵人真的有担当有魄力,进可再现布拉格之春,扶持亚努科维奇重返基辅;退可出兵乌东,将俄语区自古以来。然而


2014-2015年

莫斯科先是采取观望态度

当皇俄、民布、亲俄纳粹在乌克兰俄族聚居揭竿而起后(起事范围远不止2022.2.21承认的两个“人民共和国”),普京借机夺取克里米亚

待内战双方两败俱伤,又大举出兵顿巴斯,控制两个残存的“人民共和国”并清洗可能做大的皇俄

——很好,看起来每一步都占了便宜


2019年

泽连斯基上台后,对乌克兰的政治、军事进行整顿,加强了团结,经济也有所恢复

顿巴斯在莫斯科盘剥控制下民不聊生中

2020年

尽管俄帝此前出兵干涉乌克兰内战,但亲俄派在乌克兰政坛仍有一定实力,乃至喜剧演员也带有对俄妥协色彩的情况下,莫斯科对着基辅又是一通外交输出威胁利诱,要求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现状,成功把乌克兰从政府到民间推向北约和欧盟

2021年

普京采纳皇俄史观,宣布要对乌克兰自古以来

2022年

特别军事行动展开,至今历时三周,乌克兰事变尚未解决


so,就这媲美裕仁的战略操作,还不兴人吐槽+反对下?

一句“色厉内荏、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义”送给普仁

user avatar

首先,个人了解支持俄罗斯开打的人还是更多一些,俄罗斯人的帝国民族主义情绪比我国还是高很多的。

其次,反对开战也是很合理的事情,毕竟俄罗斯就算打赢了占了半个乌克兰,也无法解决多数俄罗斯人最迫切的需求:收入和工作岗位。

俄罗斯不是没向满足这个需求努力过,借着2001-2008年能源价格大涨,俄罗斯算是攒齐了一些家底,GDP 居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4800亿美元。普京雄心勃勃的提出《2020 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目标是2020年实现人均年收入增至3万美元、劳动生产率提高2-3倍、人均寿命达到75岁的目标。主要聚焦节能、核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等五大高技术领域。但这一波努力随着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刚出门就跌到了(格鲁吉亚那事影响很小)。

后面都是以这个构想为基础再细化的折腾,翻来覆去没啥进展。

到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利用外资那条路彻底断了。俄罗斯又把进口替代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计划变危为机,利用西方封锁反过来催熟本国的替代产业集群。但大干4年后,除了在化工、食品加工、石化行业取得一定进展以外,其他行业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普京这会也得承认,进口替代只是暂时为之。又一轮经济发展计划黄了。

后面来个《科技发展战略》,太过离谱,俄罗斯国内也没人信了。

就这样,普京先后三轮发展经济计划全部失败,美国都没有进行过任何干扰,俄罗斯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于是,虽然俄罗斯目前依然拥有世界前列的教育体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领域都有充足的人才。但俄罗斯学者在这些领域的论文仅占世界份额的 1% ,在该领域的公司也只有 17 家,美国超过 2000 家,中国超过 1000 家。这些产业支撑基础的超级计算机数量,在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强中,俄罗斯仅有 3 台,中国有 227 台,美国有 118 台。俄罗斯研发投入占GDP 的比例为 1.13% ,也就是中国欧盟比例的一半,更别提和美国比(以上数据是2019年的,20-21年数据受疫情影响很大,参考性不如19年)

打乌克兰,对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益处。

只有先完成内部改革,让那些寡头们把钱投入到俄罗斯国内而非去孝敬欧美老爷,才能给俄罗斯重振带来一线机会。

user avatar

俄罗斯年年抗议都有,不奇怪:

各种抗议都有。从纳瓦尔尼,到养老金问题,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很正常。

先说一个民调组织

既然列瓦达都被列为外国代理人了,不能说这机构是为普京说话的吧,那我们看看“外国代理人”列瓦达中心的说法

6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和北约国家是乌克兰东部升级的始作俑者,14%的受访者认为乌克兰。2021年11月,一半(50%)的受访者称美国和北约国家是升级的始作俑者。
在调查期间,45%的受访者认为乌克兰东部的紧张局势可能会演变成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36%的人认为战争的可能性不太可能,13%的人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2021年12月,39%(比2022年2月低6个百分点)认为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

本调查于2022年3月4日发布。

这类的调查,只要去翻一翻,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说“外国代理人”列瓦达就是这种结果,俄罗斯的民调机构能看么?

至于下面那位叫“周末”的小朋友写的

通篇充斥着“我以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已经虚假到我都不忍看的地步。

因为一般为北约东扩而辩护的,说的是北约当年没有承诺不东扩。

而认为北约不会威胁俄罗斯得到,是美国大使馆的说法。

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第三. 美国就没想过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我们看看事实,事实,就是峰会文件,包括慕尼黑峰会文件和北约峰会文件,看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不要动不动就是“我觉得”“我以为”,难道你是北约秘书长?

先看2008年北约峰会文件,这次峰会于4月2日到4月4日召开,地点为布加勒斯特。

这次不出意外的是,北约又要扩大了,包括了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其中一个议题是俄罗斯和北约的紧张关系。

4月2日纪要:

其中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谈到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说不能让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因为会挑衅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都在俄罗斯边境上,都是前苏联国家。

也就是说德国外交部长是非常清楚的,明白的知道,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会挑衅俄罗斯,且北约有了让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的议程。

4月3日纪要

当天普京抵达布加勒斯特参加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

4月4日纪要

普京邀请罗马尼亚总统访问俄罗斯,普京和小布什就6日的索契会议进行会晤,并且和默克尔,潘基文等人做了会谈。

俄罗斯和北约签订一项协议,允许非军事装备,食品,燃料,和运输车辆从俄罗斯过境到阿富汗。

峰会结束后

波兰对北约峰会感到满意,因为波兰对北约支持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感到满意。

俄罗斯对北约决定不邀请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感到高兴。

看清楚2008年4月的北约峰会,这时候,普京和北约关系非常好,好到可以允许北约的从俄罗斯过境。


然后北京奥运会召开,8月8日,格鲁吉亚进攻南奥赛梯,普京星夜回国,俄格战争爆发。

我能对萨卡什维利说什么?普京能对萨卡什维利说什么?


在俄格战争爆发后,北约和俄罗斯一度关系不佳,到2010年,俄罗斯试图修复和北约关系。

在2010年,北约峰会召开,北约和俄罗斯在导弹防御方面再次进行合作,俄罗斯在里斯本会谈的时候,允许更多的北约物资通过俄罗斯来加强阿富汗行动的支持,不但如此,双方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为阿富汗部队维护直升机。

这是当年的报道:

然后2011年,阿拉伯之春轰轰烈烈。

北约要弄死卡扎菲,当时的总统梅德韦杰夫居然投了弃权票,直接导致北约能够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这是卡扎菲死亡的转折点。

这次弃权票在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文件,请自行查阅。

到2012年的北约峰会,如图

注意这段:

俄罗斯希望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即导弹防御系统不会威胁到其战略威慑力,但该北约拒绝了,美国坚称该系统旨在应对伊朗的导弹威胁。
北约还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建立一个共同的反导弹系统的要求


算了不想写了,写道这里,我还能说什么?

什么时候,发生在那,谁和谁会谈了,结果是什么,材料来源,我全给你找齐了。

如图所示,北约说在东欧搞导弹防御系统,防的是伊朗。

俄罗斯说,好啊,那我们也加入嘛。

北约说,那不行。

如图所示,如果真的从伊朗发射导弹,看看地方

得经过土耳其,过黑海,过乌克兰,才能打到波兰。

所以美国人说,在东欧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是防伊朗的。

是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是对俄罗斯没有威胁的。

user avatar

岛上来电了,我来回答了。

1,俄罗斯人不理解普京,不孝顺。

俄罗斯第一电视台新闻频道,应该跟我们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是一个档次的吧。这个英勇的反战主持人叫玛丽娜·奥夫扬尼科娃(Marina Ovsyannikova),是该国有电视台的编辑。很遗憾,到今天为止,她仍然是失踪状态。现在你在俄罗斯只要举牌子,不管牌子上写的什么字,都会被抓捕。监狱里的政治犯一天比一天多,罪名都是“把特别军事行动说成战争和侵略“。这跟当年蒋光头抓捕闻一多、李公朴,扣押张澜、黄炎培有什么区别?一个靠军队、警察、宪兵、特务维持的法西斯政府能赢吗,我看未必。

别忘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当年镇压反战游行群众的下场——身死国灭族诛!


如图所示(侵删)

2,东方某国的黄俄们理解普京,对他可孝顺了。

如图所示



看看这帮人舔的,我估计对自己的父亲他们都没这么舔过吧,连“地球伟人”这个词语都用上了,不得让人笑死啊?


user avatar

因为普京依靠钻宪法的空子和各种特殊手段,已经连任四届总统两任总理。然而当年承诺的20年还一个伟大的俄罗斯完全没有实现。俄罗斯经济凋敝,发展缓慢,国内民众对他有很多不满。为了转嫁国内矛盾,普京需要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支持。所以普京就打了他觉得十拿九稳的一仗,在没有充分准备和动员的情况下,搞了一次军事冒险。

说白了,普京打这一仗,就是为他自己打的,俄罗斯人并不理解也不支持。战前一天对莫斯科民众的采访,大部分老百姓都觉得不可能发生战争。开战以后,各地老百姓也都爆发激烈的反战游行,这种刚开战即反战的情况在战斗民族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网上说的什么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开战、新纳粹逼迫俄罗斯开战,都是扯淡。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北约不是俄罗斯的威胁。

user avatar

可能是因为新台币上的孙中山比普京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内对俄乌战争的态度,确实存在复杂的群体分化和多元观点。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部分俄罗斯人对战争持反对或批评立场的原因: 一、政府宣传与意识形态塑造1. 官方叙事的强化 俄罗斯政府通过媒体、教育系统和公共宣传,将战争描述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反侵略行动”,强调对乌克兰的“历史领土主.............
  • 回答
    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好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情感等多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想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历史渊源与情感连接: “老大哥”的记忆与革命情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曾是紧密的盟友,苏联在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帮.............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舆论确实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态势,其中支持俄罗斯的观点也并不少见。要理解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支持者归结为反对战争本身,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对错的道德判断,更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信息传播以及个体价值观碰撞的复杂议.............
  • 回答
    俄乌战争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确实会有人用它来编段子,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单纯的“抖机灵”或者对苦难的漠视,而是多种心理防御机制、认知模式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心理防御机制:对抗无力感和焦虑的利器战争,尤其是像俄乌战争这样充满暴力、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事件.............
  • 回答
    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利,是基于对战局的观察、对双方资源和实力的对比,以及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从 前线观察 说起。 战线僵持与进展缓慢: 从最初俄罗斯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的“闪电战”设想,到后来被迫收缩战.............
  • 回答
    俄罗斯军事相比苏联时期是否退步了,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显而易见的现实情况和对比。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力求以一种更贴近个人观察和分析的方式来呈现,而非生硬的AI语调。一、 规模与人力:从“人海”到“精兵”.............
  • 回答
    关于“中国陆军世界第一”的说法,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和关注国际安全的人群中。但要理解这个说法的形成和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同时也要看看俄罗斯陆军的地位。首先,为什么会有“中国陆军世界第一”的说法?这背后通常是基于几个核心的考量,而且这些考量是相对而言的,并不.............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去纳粹化”的理由和乌克兰西部地区新纳粹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以下将尝试详细解释:普京为何将此次行动定义为“去纳粹化”?普京将俄乌冲突定义为“去纳粹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和宣传策略:1. 历史记忆的利用: 二战的反法西斯叙事: 俄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突然宣布加入北约,那场面估计会够热闹的。首先,最直接、最强烈的反应肯定是来自俄罗斯。毕竟,蒙古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虽然现在两国关系还算温和,但一旦蒙古国加入一个被俄罗斯视为潜在敌对军事同盟的组织,那对俄.............
  • 回答
    欧美对俄罗斯银行实施SWIFT系统禁令,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制裁措施。其严重程度以及后续发展,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SWIFT系统禁令的严重影响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
  • 回答
    中印边境冲突的潜在收益与俄罗斯的立场中印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主要大国,其关系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一旦两国真的爆发军事冲突,中国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尽管这些好处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并且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此类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角色,特别是其是否会再次“背后插刀”向印度出售军火.............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风暴,其影响之深远、之广泛,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制裁与反制裁,更是一系列结构性、系统性的冲击,将重塑未来俄罗斯经济的格局和走向。首先,制裁的长期累积效应将是俄罗斯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 以西方国家为首施加的严厉制裁,涵盖了金融、能.............
  • 回答
    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制裁,其根本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最终迫使其改变某些政策,尤其是关于乌克兰的行动。这些制裁是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其影响也同样复杂且深远。制裁对俄罗斯的直接影响: 金融与经济层面: 资产冻结与银行限制: 对.............
  • 回答
    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名字常常与“石油富国”联系在一起。的确,两国都坐拥巨量的石油储量,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国。然而,当我们审视两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时,会发现沙特阿拉伯的百姓普遍比俄罗斯的百姓要富裕得多。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的石油多”就能解释的,而是涉及深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
  • 回答
    俄乌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安全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俄罗斯输掉了这场战争,其后果将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可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可能的后果: 一、 对俄罗斯自身的影响:1. 政治层面: 国内政治动荡与权力重组: 一场明确的失败,尤其.............
  • 回答
    请注意,根据现有信息,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开始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您提到的“2月16号”可能是一个假设性的日期。以下内容将基于一个假设,即在“2月16号”这一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详细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如果2月16号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不仅重塑.............
  • 回答
    俄罗斯和北约(NATO)之间是否会因为乌克兰而直接爆发军事冲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不确定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政治意愿、国际法以及历史恩怨等。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利弊影响。 俄罗斯与北约因乌克兰直接开战的可能性:核心因素与立场: 俄罗斯的.............
  • 回答
    俄乌冲突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欧洲乃至全球。要准确判断“会不会打起来”以及目前的局势如何影响各方,需要梳理复杂的地缘政治脉络和各方博弈。俄乌局势的现状与复杂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局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与“不打”的问题。可以说,冲突早已在很多层面上发生并持续着。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
  • 回答
    如果伊朗被分裂成两个小国家,这对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合法性与稳定性的基础可能动摇。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与伊朗这个地区大国之间的战略伙.............
  • 回答
    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人民共和国”独立,以及后续采取的军事行动,对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都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俄罗斯的影响: 地缘政治上的孤立与制裁升级: 国际谴责与外交孤立: 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传统盟友)谴责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