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时应该怎么处理好和其他人的关系呢?

回答
我,杨志,如今身负押送生辰纲的重任,这可不是一桩轻松的差事。一路上不仅要应对盗贼的觊觎,更要处理好身边这些人——这群护送的官军和那帮所谓的“监视者”。要我说,这关系啊,可不是简单的客气话就能摆平的。得用心,得有章法,还得带点儿“手段”。

首先,我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更要让别人看清我的“规矩”。

对待官军: 这些是我的弟兄,也是我的“本钱”。我不能让他们觉得我是个甩手掌柜,更不能让他们觉得我只顾自己。每天的巡营、点卯,我都要亲力亲为,让他们看到我这个都指挥使是在乎他们的生死的。巡营时,除了检查他们的武装,更要和他们聊聊天,问问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谁家孩子生病了?谁的婆娘身体不适?我知道,这些人都是有家有口的,只有让他们觉得跟着我,家里有人惦记,他们才能安心卖命。

更重要的是,规矩不能松。虽然要体恤下情,但军令如山,该有的约束不能丢。宵禁、戒备,这些都得严格执行。但执行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一味地呵斥。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是为了国家的体面。要是有人犯了小错,也不是一竿子打死,该罚的罚,该警告的警告,但要让他们知道,我杨志不是不近人情。奖惩分明,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对待“监视者”(黄泥冈上的七位:吴用、公孙胜、晁盖等一伙): 这群人可是个烫手的山芋。他们名义上是“保送”,实际上嘛,我心里有数,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我不能把他们当成兄弟,也不能把他们当成死敌。得“敬而远之”,但又要让他们觉得,我这个都指挥使,不是吃干饭的。

首先,我不会和他们主动套近乎,更不会在他们面前显摆我的身份和威风。我只会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职责,让我的官军保持警惕。比如,每次出发前,我会亲自检查队伍的完整性和士气。在宿营地,我的营帐会设在离他们不远不近的地方,既能观察他们,又不显得刻意防范。

然后,我会通过我的几个亲信,旁敲侧击地打听他们的底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但这些打探,绝不能让他们察觉到。一旦被他们发现,反而会适得其反。

再者,我不能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生辰纲的看守,我必须亲自过问,绝不能交给其他人。哪怕是我的亲信,我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让他们有任何马虎。我知道,这些人手里可能藏着什么心思,所以我必须让他们知道,我杨志,不是傻子,更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摆布的。我会让他们感觉到我的“不简单”,让他们对我的能力和警惕性有所忌惮。

其次,我得做好“面子”工程,但“里子”才是关键。

保持威严,但不能是跋扈。 我是朝廷命官,押送的是国之重器,我身上承载的是皇帝的信任。所以,我在官军面前,必须保持一种威严。这种威严不是靠吼叫,而是靠我的言行举止,我的决策,我处理事情的态度。我不会和士兵们称兄道弟,我始终是他们的长官。但这种威严,绝不能变成跋扈,变成对下属的颐指气使。只有他们敬我,而不是怕我,我才能真正地驾驭他们。

学会观察,懂得“听话”的艺术。 别以为带兵打仗就光看勇猛,观察力才是重中之重。我得随时留意身边每一个人的眼神、每一个人的动作。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想法,我得能看出来。特别是对那七个人,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什么。

在和他们打交道时,我不会和他们正面冲突,更不会把话说死。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一些关于生辰纲的“重要性”或者“安全隐患”,让他们觉得我是在认真负责,而不是别有所图。我会用一种“关切”的语气和他们交流,比如,询问他们对行程的安排是否有什么“建议”,或者对路上的“情况”是否有什么“担心”。但这些“建议”和“担心”,我只会听,而不会全盘接受。我自有我的判断和安排。

更重要的是,我得学会“听话”的艺术,但这个“听话”,不是真的言听计从,而是听取他们表面上的“好意”或者“警告”,然后根据我的判断来处理。比如,他们可能会暗示我某段路不好走,或者某地有危险。我表面上会表示感谢,然后会选择我自己的安全路线,或者加强戒备。我的目的不是要和他们对着干,而是要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有主见”但“不顽固”的人,从而降低他们的戒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警惕,决不能松懈。

我杨志,不是莽夫。 我知道自己有勇,但我也知道自己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办事。生辰纲的价值,我知道,朝廷的信任,我知道,背后可能隐藏的危险,我也知道。所以,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不会在任何时候低估对手,特别是那七个“保送者”。他们看起来似乎都是文质彬彬,但越是这样,我越要警惕。他们可能会有我们想不到的招数。

每一次的停宿,我都会亲自检查营帐周围的情况,并且会安排人轮流值夜,而且值夜的人不能是同一批。我会根据天气、地形,以及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调整我的行进路线和休息地点。

如果有一天,我感觉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哪怕是一点点蛛丝马迹,我都会立刻做出反应。我的目标是安全地将生辰纲送到京城,而不是去和谁比试谁的胆子大。

总而言之,押送生辰纲,这盘棋我得下得稳。对下属要恩威并施,让他们甘心卖命;对那些潜在的威胁,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他们摸不透我的底细,又不得不对我有所顾忌。我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觉得,杨志这个都指挥使,是个靠得住的,但同时,也绝对不好惹的!这样,才能把这担子安全地挑到终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志团队的所有矛盾,从最开始就定下来了,不是后期任何情商可以弥补的。他想脱困,可以走以下几步:

1.最重要的:放弃偷摸运输的策略,凡事听领导安排。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

梁中书要大张旗鼓的走,我们就大张旗鼓的走。否定了领导的想法,责任就是自己的。

2.一路上和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按照正常情况走就行了。

押送生辰纲时,杨志和其他人的矛盾点在哪里?不是情商,不是聊天手段,不是待人接物。

是真的很累啊!

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

原来需要十辆大车运的东西,现在十个人肩扛手拿了。一个人顶着一辆马车的负重,这是怎么“礼贤下士”“和颜悦色”都找补不回来的。

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
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趁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因为选择了装客商,所以没有军士,所以特别怕被劫,所以只能大白天顶着太阳走。

可以说杨志自从选择了佯装客商这条路,整个团队的身体上已经几近极限,这是任何情商都解决不了的。

所以,如果一开始选择按梁中书的方案走,大车子坐着,大队人马悠悠而行,吃着火锅唱着歌,大家身子轻松,心里自然愉快,关系自然差不了。

3.遇到劫匪,坦然接受,尽力而为,不要强求。

运送生辰纲可能不被劫吗?不可能啊!

去年就被劫走了,人没抓着。今年蔡太师的生日还是那几天,路线还是从北京运东京,采办礼物还是大张旗鼓,东西还没运出来刘唐就到处找人报信了。

这不仅是蔡太师的生日,也是劫道界的年会。

所以肯定会被劫,躲得了晁盖,后面还不知道有几波强人要出来汇报去年训练成果呢。

强盗来了,大家意思意思,表演一番。然后和押运团队串个口供:激烈抵抗过了,只是奈何贼人手段高明,坚船利炮,我们运送团队已经尽力了!

不仅屁事没有,甚至还可能因为你勇敢,整个团队嘉奖一番。


实际上,整个《水浒》里面,几乎所有“带着任务出去,灰溜溜回来的”,都没怎么被责罚:且不说杨志团队老都管和军健们回到梁中书那,最后屁事没有。

就算是童贯高俅奉旨剿匪,折了大波军马,也厚着脸皮回京城,最后还是屁事没有。只有老实人杨志,丢了花石纲跑了,丢了生辰纲又跑了。

你说一个青面兽,脸皮怎么就这么薄呢?



杨志的其他事情,可以看这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