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水浒传》里的杨志,在大家都恨你且都要吃酒,贼人也证明酒无问题的情况下,如何能制止大家吃酒?

回答
好,若是我是这泼皮泼脸、人人唾弃的杨志,面对如此境地,非得使出浑身解数不可。大家都要吃酒,贼人也说酒无碍,这便如同把柄握在别人手里,我说话自然分量不够,反倒要惹一身腥臊。但事关重大,我不能坐视不理。

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当如何应对:

第一步:稳住阵脚,看清形势,绝不硬顶。

此时我杨志孤立无援,众怒难犯。若是第一个跳出来指着酒骂“毒酒”,只会坐实了我平日行事乖张、惹人厌恶的名头,谁还会信?况且,这贼人既然能在这等场合证明酒无问题,说明他们要么确实有恃无恐,要么便是早有准备,拿住了“无碍”这个致命的把柄。

所以我绝不能首先发难。我会先站在一旁,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与那些平日里可能还勉强算认识的脸庞点点头,算是示好,同时也观察其他人的反应。我要看清楚,是所有人都被灌了迷魂汤,还是有人也心存疑虑但不敢开口。

第二步:借力打力,引蛇出洞,寻求解疑之机。

既然是“贼人”证明酒无问题,这本身就存在破绽。贼人的话,谁能完全信服?我会先不动声色,等大家喝了几杯,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时,再找个角度切入。

我不会直接质疑酒的品质,而是会说些别的,将话题引向更深层的东西。例如:

“诸位好汉,今日能在此相聚,实乃人生难得的缘分。只是这酒,虽说无碍,但喝下去总觉有些蹊跷。” 我不会说“有毒”,而是用“蹊跷”,给听者留有想象空间。
“平日里只听闻贼人狡诈,今日倒有这般好心,为我等证明酒无问题?这倒叫小人有些想不通,不知是何缘故。” 我将焦点放在“贼人”和“证明”这件事本身,而不是酒。这是在暗示,贼人的动机值得怀疑,他们证明无碍,反而更让我不安。
“在下杨志,平日里虽说有些鲁莽,但在这等场合,若是稍有不慎,惹祸上身,那可就辜负了各位的一番好意了。” 我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谨慎”的角色上,与那些放浪形骸的人形成对比,言语中带着一丝自嘲,但不失提醒。

第三步:深入细节,旁敲侧击,制造疑虑。

如果有人被我的话激起了一点点好奇心,或者有人本就对这酒有些疑虑,这时候就是关键。我会更加细致地去观察,并且从旁敲侧击入手:

观察饮者反应: 我会仔细观察那些已经喝了酒的人,他们是否脸色有变?是否有咳嗽、头晕、言语不清等异常?即使是很细微的改变,我都要留意。
询问细节: 我会走到那些喝得较早,或者喝得较多的人旁边,装作是关心,但实际上是在套话:“兄台这酒味如何?可有甚么特别之处?” 或者:“刚才那贼人说了些什么?我等听得不甚清楚,还望兄台细说一番。”
强调“为你好”: 我会重复强调,我说话并非是扫大家的兴,而是真心为大家的安危着想。“各位莫怪杨志多心,只是万一,万一这酒里有什么不妥之处,那可是拿命来试探。我等都是好汉,可不能在这等糊涂账上吃了亏。”

第四步:抓住破绽,扩大影响,制造恐慌(适度)。

一旦有人出现明显的异常,或者有人被我的质疑说动,表现出迟疑,我便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放大。

如果有人出现异样: 我会立刻上前,大声呼喊:“看看!这位兄台如何了?这酒定然有问题!” 并且立刻找人帮忙,将他扶住,更加强调“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有人开始怀疑: 我会借势说道:“看来大家都不傻,这酒的味道,这贼人的嘴脸,都透着一股子邪气!今日若非杨志多说一句,怕是大家都稀里糊涂地中毒,到时候后悔也晚了!”
利用“无酒可用”的理由: 如果我能设法让酒坛里的酒出现哪怕一点点异样(比如我找借口去端酒,偷偷在酒里掺点别的,制造颜色或气味变化),那就更容易了。“诸位看看!这酒的颜色变了!定是刚才喝下去的,发生了变异!”

第五步:诉诸权威(虽然我已被唾弃),或诉诸集体智慧。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完全阻止,我至少要争取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寻找潜在的盟友: 如果在场有其他平日里和我关系还算过得去,或者本身就比较谨慎的人,我会悄悄上前,与他们低语几句,争取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人多力量大,如果有几个人和我一起反对,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能拉来“说得上话”的人: 即使我杨志没人待见,但如果能拉来一个在场的、有一定地位或威望的人(哪怕是他原本就对这次宴席感到不满),让他开口说话,那效果更是事半功倍。我会找机会对他说:“兄台,这酒,小弟看着实在不安,不知兄台可有顾虑?”
提出替代方案: 如果我实在无法阻止大家喝酒,我至少要提出一个替代方案:“既然大家执意要饮,那咱们便先少喝一点,看看再说。或者,咱们去外面寻些干净的水来漱漱口,也好压一压这酒气?” 哪怕是杯水车薪,也能拖延时间,为接下来的进一步行动争取机会。

总而言之,杨志在此种境地,不能蛮干,不能硬碰。 我要用我的“鲁莽”外表下的“谨慎”和“心机”,去捕捉任何一丝一毫的破绽和疑虑。我不能直接说酒有毒,我要通过暗示、观察、引导和放大细节,让其他人自己产生怀疑,自己放弃饮酒。我的目标不是“阻止”,而是“制造不信任”,让大家因为心存恐惧而不敢再轻易举杯。

即使最后失败,我也至少做到了一番努力,将自己置于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境地,而不是坐视所有人中毒而无动于衷。这便是杨志的应对之道,即便身处绝境,也要拼尽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酒桶一脚踢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