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瑞士人的性格真的那么奇葩么?

回答
瑞士人的性格,是不是真的那么“奇葩”?这问题,挺有意思。要说奇葩,可能得先界定一下什么是“奇葩”。如果“奇葩”是指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那瑞士人或许在某些方面还真有点儿意思。但如果“奇葩”带有负面色彩,形容怪异、难以理解,那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因为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塑造出的独特气质,而不是什么离谱的怪癖。

要深入聊聊,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

1. 时间观念与效率:严谨到近乎“偏执”

瑞士人对时间的尊重,那绝对是刻在骨子里的。手表嘛,人家本来就做得好,这不仅仅是生产工艺,更是文化渗透。在瑞士,守时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基本的社交礼仪,甚至是法律条文里隐隐透透的约束。约好的事情,哪怕迟到一分钟,都可能被视为不尊重对方。

这种对时间的精准掌控,也体现在他们的工作效率上。瑞士的企业和公共服务,往往以高效著称。你可以看到公共交通总是准点得像秒表一样运行,商店开门闭门的时间也极有规律。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长期的习惯和对规则的普遍认同。对他们来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更别提可能影响到别人的计划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有点太死板,好像机器一样没有弹性。但反过来看,正是这种对时间的尊重和高效率,让他们的生活井井有条,也为他们的国家赢得了“可靠”的声誉。你可以信任一个瑞士人说“我两点钟到”,他十有八九就会在两点钟准时出现,而不是“差不多两点”或者“等会儿”。

2. 尊重规则与秩序:无处不在的“规矩感”

瑞士的“规矩感”确实很强。这不仅体现在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垃圾分类做得一丝不苟,还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绝对的禁忌,很多地方都有明确的安静时段规定。甚至连在人行道上行走,大家也会自觉地靠右,留出左边给对方超车(虽然这种场景不多,但意识是有的)。

这种对规则的遵守,并非源于强制性的恐惧,而是一种内在的认同。他们相信规则是为了让社会更公平、更有效率。而且,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Canton)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治权,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通过协商和投票来解决问题。长期的这种运作模式,培养了他们尊重集体决定、遵守既定程序的习惯。

当然,这种“规矩感”有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够“灵活变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瑞士人可能需要按照既有流程走,而不是随意变通。但这恰恰是他们国家稳定运行的关键。

3. 低调务实与内敛:不爱张扬的“闷骚”

瑞士人通常不会把自己的成功或者幸福挂在嘴边炫耀。他们是典型的实干家,更喜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不是用言语夸大其词。你很难在他们那里听到“我昨天赚了多少钱”、“我家里有多豪华”这样的对话。他们更关心的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我的生活是否稳定舒适”。

这种低调务实,也体现在他们的消费观上。瑞士物价普遍不低,但你很少看到瑞士人疯狂追求奢侈品,他们更注重物品的品质和实用性。一件耐穿好用的衣服,或者质量上乘的工具,比一个虚有其表的名牌Logo更能赢得他们的青睐。

这种内敛的性格,有时候会让外国人觉得他们有点难以接近,甚至有点“冷漠”。他们不太习惯热情洋溢的寒暄或者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但一旦你和他们建立了信任,他们会是非常忠诚和可靠的朋友。他们不轻易表达情感,但内心的情感却是深沉而真挚的。

4. 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看看瑞士的钟表、巧克力、奶酪,你就知道他们对细节的追求到了什么程度。这种“工匠精神”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烹饪一道菜,还是整理花园,亦或是设计一个软件,他们都会力求完美。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细致和有条理。他们会提前预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有时显得有点“杞人忧天”,但却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

5. 政治参与与公民意识:高度的“责任感”

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是出了名的。公民有权对重大议题进行公投。这意味着,瑞士人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他们对公共事务有着高度的关注和参与度。

这种高度的公民意识,让他们对国家的运作和发展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会认真思考每一个议题,即使这个议题看起来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集体参与和责任感,是瑞士这个国家能够保持独立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那么,究竟是“奇葩”还是“独特”?

回到最初的问题,瑞士人的性格究竟是不是“奇葩”?我想,答案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用一种更宽容、更开放的心态去看,你会发现,他们所谓的“奇葩”之处,很多都是他们文化和历史沉淀下来的独特之处。他们对时间的尊重,是对效率和秩序的追求;他们对规则的遵守,是对公平和和谐社会的认同;他们的低调内敛,是他们务实和真诚的表现;他们对细节的追求,是对品质的坚守;他们高度的公民意识,是对国家未来的责任。

当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可能在别的文化眼中显得“不那么一样”。瑞士人也不例外。他们的某些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确实会与一些更崇尚自由散漫、更注重情感表达的文化产生碰撞。但这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只是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与其说瑞士人“奇葩”,不如说他们“独特”。这种独特,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标签,也是他们国家能够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他们或许不像某些民族那样热情奔放、充满戏剧性,但他们的严谨、务实、可靠,同样构成了另一种令人赞赏的人格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瑞士人绝对奇葩。我以前在瑞银没少被雷。

某同事外派去苏黎世一年,第一个周日因站着撒尿被邻居报警说太吵,这都是小意思。

瑞士人的恶心只有跟他们一起共事、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体会到。这个国家就是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寄生虫,外表美丽安详,但其内部是龌龊、腐败和变态的。

先挖坑,之后填。

--

填坑1: 瑞士保守排外,对于外国人基本就是当《第九区》里的大虾外星人来看。对于外国人,他们会毫不忌讳地检查和干涉你的生活,如果有任何“违例”,立即报警。瑞士人对于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回收,定点定时。还是我这个外派去苏黎世的英国同事的故事。他刚到的第二天邻居就报警了:因为那天是周二,他没有,注意是没有,把可回收垃圾拿出来以便区政府回收。“我tm才到一天”,我同事说,“到了就睡觉,醒来就被警察敲门,哪里有什么垃圾。”

填坑2:我们组里有一个同事是土生土长瑞士人,作为苏黎世居民他十分自豪。苏黎世是个很小的城市,有钱人很多,但生活方式相对没有伦敦这样五光十色。但每天早上在群聊里看到伦敦的同事大谈昨晚的夜生活,他总是表现出”你们不懂生活“的态度。有一次我们问他昨天下班后去做了什么,他无比自豪地说”我去苏黎世湖里游泳了,我家就在湖边“。看到我们没有任何反应,他继续补充道:”我家就在湖边“。最后发现我们实在是无法理解他的自豪之处,他只好进一步解释:”湖边的房子很棒很稀少很受欢迎“。

填坑3:伦敦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我们伦敦的同事也来自世界各地。群聊里不免谈论各地食物和各自认为在伦敦能找到的最地道的家乡菜。这让住在苏黎世的这位土生土长瑞士人难免酸溜溜,只好在群聊里说”苏黎世的餐馆虽然不多,但质量都是最好的“。伦敦这边立即开始反击,列出了世界几大城市米奇林餐馆的数量。伦敦大概是苏黎世的3倍多。然后我这位苏黎世同事灰溜溜地说:”但我们人均米奇林三星数肯定是全世界最高的“。

填坑4:瑞银在瑞士的IT部门工作极其懒散,技术也并没有“swiss made“那样名头响亮。我们经常因为IT出问题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伦敦这边急得一头汗,苏黎世下午三点大家就出去喝酒了。我有一次活生生等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上班问题还未解决,找到他们的负责人,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很忙“。我火冒三丈找到外汇交易的全球总负责人,他立即帮我写了封信,五分钟后,问题解决了。苏黎世这个组的工资是伦敦的同等资历人员的1.5到两倍,后来这个欺软怕硬效率低下的组被我们全部解雇了,在伦敦从新建了一个IT组作为替代。

填坑5:这个是我听到二手的。瑞士人骨子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认为外国人、外族人都是落后、肮脏和不文明的。瑞信的一个印度雇员在苏黎世工作,他的孩子在瑞士出生长大,是一个瑞士的公民。但就因为长着一张印度的脸,有着印度人的肤色,就在学校被老师当众歧视。他说小学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指着他的孩子说,他应该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父母作为一个移民可以忍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但自己的孩子受到这种歧视实在令人发指,他最后举家迁回了伦敦。

填坑6:瑞士人一个无比的虚伪,也十分无耻。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最文明,瞧不起其他国家和其他种族,一方面却为了经济利益而帮助世界上最丑恶、最腐败的一群人。当年纳粹搜刮的黄金在法西斯政府垮台后很多留在了瑞士银行的保险柜里,中西非的独裁者血钻的收入、阿根廷腐败官员的黑色收入、俄罗斯奥利伽的国难财、金正日家族的财富,都受到瑞士政府和法律的保护。瑞银之前还被查出主动帮助各国富商利用瑞士的法律大肆逃税。这些黑色勾当之所以能做起来,是因为瑞士所谓的政治中立和对客户信息保护的法律。瑞士人对这种黑色勾当不仅不反感还很自豪,让我对这个风景如画的国家产生了无比恶心的感觉。

填坑7:为了吸引有钱人,瑞士的个人所得税居然是可以协商的。也就是说为了吸引一个巨富在瑞士的某个坎通(区)定居,这个坎通的政府可以为了这一个富人降低自己境内的个人所得税。这就是瑞士,一个目中无人、排外歧视、欺软怕硬、趋炎附势、助纣为虐、奸猾狡诈的国度。

了解了这个国家的本质,你会觉得苏黎世连空气里都是肮钱的味道。我自从离开瑞银以后就再没去瑞士的动力,滑雪都改去了奥地利或法国。前年去马瑞北雪场需要经停日内瓦,虽然离开了瑞银多年,但看着这个满是腐败机构的城市,真是令人想想都无比反胃。

user avatar

鉴于大家黑MFS黑的这么欢快认真.. 就没人开个【瑞士究竟哪里好】【瑞士人究竟哪里可爱】的问题让我答一下吗!!—— 保证带你们见识到可爱的MFS啊!

=L= 还有... 我们也不会动不动就叫警察的好吗。MFS没有这么神经病,一般来说邻居叫警察之前会亲自去提醒对方,你扰民了如果对方不收敛那只能先礼后兵了。基本上走到叫警察这一步十次能有一次那就算不错了...

答主作为小浪蹄子跟你们算一笔账,我们就拿法定可允许喝啤酒的十六岁当做【喧闹社交活动】的开启点好了——

保守估计就按我每仨星期有一次【喧闹性社交活动】这么算。 按照一年有五十二个星期,那么我人生中起码参与了122次【喧闹】活动。 但其中招来警察的也只有【一次】而已....

一次而已好吗!!真的只有一次而已!!!答主还不是在市内长大的!!市内公寓区居民容忍度还比郊区高多了好吗!!!! 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提警察找上门!警察找上门来也是让你安静下来,他们找上门来也就是让你马上解散活动而已。_(:з」∠)_ 而且不仅是我一个人,随便找几个海鳖二代啊、瑞士本地人问一问,大家经历应该都和答主差不多——招来警察这种事情绝对不会超过五次的。

而且仔细一回忆,唯一遇见警察蜀黍的那次我还是纯洁的十五岁,还根本不到之前提出的【十六岁】范围内。那次因为不到法定年龄却喝了啤酒... 吓的躲到沙发后面去了这种事情我会随便告诉你们嘛...

还有—— 真的没有十点之后不能用冲水马桶这种非人的规定在!真的没有十点之后不能用冲水马桶这种非人的规定在!真的没有十点之后不能用冲水马桶这种非人的规定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而且独门独户的话邻居是不会管你这个的!多事儿的人撑死就管管你家草坪..... 但这种事儿美国人也干德国人也干又不是我们MFS的专利 _(:з」∠)_

如果是公寓,需要遵守的常识也只有晚八/九点之后不演奏乐器!不开吸尘器!!晚十点/十一点之后尽量不淋浴、不开油烟机!!! 哪个邻居因为马桶投诉你,请你站出来好吗!答主无偿替写信给管理投诉回去!还能顺便替你写信送你邻居!不要因为我们不是一个语言区就感到困扰!毕竟人间处处有温暖! 作为一个合格的MFS用法语有条有理的写封信这种事儿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得到!

—— MFS可以背很多锅,但处女座也是有尊严的。

——————————————————————————————

没想到时隔这么久把我炸出来答题的邀请居然是这么一个帖子。

那么让答主亲口告诉你,是的,我们就是这么奇葩。

而且在我们眼里,发这个帖子的加拿大人,才是可爱又可怜的奇行种。

老实说,这篇帖子已经在reddit上看过了,后来在围脖上也被中国亲友AT过。无论看多少次最终的结论还是—— 美洲大陆的特产果然是不靠谱人类啊(南北美都一样)

答案主要组成为: 1. 你们眼中MFS其实还有更奇葩的事儿 2. MFS奇葩的理由

随便例举几个答主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感受。

#事件1

被答主奉为女神的Y女士是位奇女子。

我绞尽脑汁也只能用【风谲云诡】来形容她的前半生,虽然这不太恰当。

那年她毅然放弃大好的话剧演员事业,跟着自己丈夫回到了他的祖国。俩人从NY搬到与伯尔尼距离半小时车程的瑞士小镇U。

现在我要用reddit上的语气来说这件事:

待你头悬梁锥刺股的好不容易掌握了基本德语日常对话,你以为你终于可以和你英语战五渣的邻居寒暄寒暄时。你发现你邻居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说的 * ‘你吃早饭了吗?’ 而只听得懂瑞士方言的 ** 呲糟饭了嚜?’ MFS!

*Hast du schon gefrühstückt? (Hochdeutsch)

** Hesch du scho z'morge gha? (Bernerdialekt)

基本上感受过瑞士德语的人都能体会到我说的这个感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有的话,答主已用中文给你们意会一下。

然后答主再来一个友情的转折:

最后你发现那个英语战五渣德语普通话都一股土腔的邻居,不仅是意大利语中的战斗机,还是法语作家中的莫里哀。

——唔。Y女士来瑞士定居尚在八十年代中期。请大家不要对瑞士人的英语有偏见,也请大家不要对瑞士非城区的英语有期望。

#事件2

为了这个我还特意翻了围脖找到了当年的截图。

—— 我是一个为了娱乐连亲哥都能出卖的人。

p.S: 根据聊天记录中的另一位 @

程莹

推荐,配合歌曲【打靶归来】阅读效果更佳。





你英勇的制服了一名在公共场所背着冲锋枪的可疑男子,却被警察拘留并且告知这是一个男性公民可以随便扛着枪浪的国家?MFS!

【你忍着服完了一年的兵役,结果被告知每年还要去打一次靶,打靶不去?罚款!打的没有去年好胡乱糊弄?罚款! MFS!】


#事件三


这个夏天,我感到我的密友圈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危机。

因为我们的好朋友(曾经的交换生)K君忽悠了他一家四口趁着暑假来瑞士游玩,并且用岛国人温柔又委婉的方式请我们一群人和他家人一起去欣赏少女峰的美景。

对此,R默默的点了一根烟,忧郁地说:

【我跟她(指)去过纳米比亚玩过Safari, 我跟他(指)那爬上了Machu Picchu摸过秘鲁土著的腹肌,我跟你爬过长城看过兵马俑... 我还要花那么多钱跟你们这群【消音——】坐破冰船去北极... 我自认这世界上除了南极我没有没踏足过的大洲了... 然而... 然而我发现..别说少女峰了就算是洛桑我都没去过... 】

—— 其实R这番话触到了大多MFS的痛处。

度个假去马尔代夫圣托里尼这都不值一提,假扮俩月的爱斯基摩坐着雪橇什么的也 不稀奇。但一个可能玩遍全世界的MFS,也许连自己国家都没逛全......


#事件四

事件三没能引发我的危机,感谢国内亲属我起码是玩过一遍瑞士知名景点的人。但引发我人生最大危机感之一的事儿是之前提过的【爬长城看兵马俑】

那年我脑子进了水,才会同意回国的时候顺便带着这群祸害去感受文明古国的大好河山。然后在距离回国一星期前,我意识到了我之前从来没意识到的问题:

1. 我们之中,除了我没一个人吃辣。

2. 我们之中,有个素食主义者和一个海鲜过敏者。

3. 我们之中的肉食主义者,只承认牛肉,鸡肉和炸鱼条为肉类。

4. 我们之中最有追求的肉食主义者,除了鸡肉他只接受特定部位的牛肉以及一切部位的牛羔肉,拒绝筋多和肥膘多的部位... 以及任何带肉馅的食品。

5. 我们之中另外一位吃鱼的肉食主义者,可以接受刺身,但不能接受鱼刺和鱼头。

万念俱灰的我向国内的表弟求助。被封为家中饕餮的表弟云淡风轻的安慰我

【没事儿,我觉得你们还可以吃麦当劳】

老实说那时候我觉得我即将面对一个生无可恋的暑假。

Jup, my MFS friends.

#事件五

年轻人消遣和交流感情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最有效,最容易突破国界以及语言障碍的感情交流工具叫做酒精。

那晚上我们带着年轻可爱的K君去莱茵河边儿喝小酒。

一般来说,酒精不但会突破语言障碍,也会减少人类所感到的【束缚性】...也就是德语中的Hemmung。K君也是酒精上头,他豪气冲天的打算离经叛道一把——

他颤颤的掀起了盖子,打算把自己手里的酒瓶子扔到路边那种非固定可推出可收回的Container垃圾桶里面...

然后之前还醉的不行的N姑娘猛的扑了上去——

【不行!!!! 那个只能装贴有垃圾回收贴的垃圾袋!!!!!】

—— 答主特意给你们上个图。这已经是每个MFS从小到大被教育出来的本能了



————————我是MFS的分割线————————

每个MFS都有一种让外人看起来夜郎自大的国家认同。来自热情奔放的国家的人抱怨MFS一开始太冷漠太自敛。法国和亚洲人倒经常觉得MFS说话做事儿直接讨厌不留情面,而很多德国人嫌乡巴佬们太虚伪又迂回。

总之MFS在大家的眼中好像一直脱不开那一点固执又自傲又排外的乡巴佬形象。

从我们有(对比之下)最棒的民主制度到瑞士产的肉都比国外产的好吃,反正我们就是好。

好吧,不用以为,事实就是这样。汝等欧盟成员吃的进口瑞士牛肉,都是我们屠宰剩下的非精品肉。哼。

如果说MFS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特征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对自己的国家和自己周围的MFS们带着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Swiss made一定是有保证的。

Swiss product一定是上乘的。

Swiss people一定是值得信任的。

—— 啊? 什么? 出问题了? 噢那都是外国人的错。外来移民太多社会风气日下人心不古啊啧啧。

而大家在这里调侃的秩序狂热症,只不过是让人们可以无条件信任、和睦相处的的基础保障而已。

应该说,reddit的帖主感受到的就是MFS最顽固的那一部分。然而假设有一天他真的融入了MFS的世界,他大概就会和我的傲娇老爹一样。

我家太上皇,他一旦坐在驾驶盘前就散发出一种【路上除我之外皆傻叉】的气场。藐视众生、开车时候经常受到低智商人类的挑衅。每次开车出境时间只要超过一个小时,他在入境之后就会发出一声舒心的叹息。

——不,并不是瑞士的傻×少一点,而是瑞士的傻×比较有规矩一点。

嗯。这就是MFS的力量。

顺带吐槽一下reddit帖的帖主:

——被吐槽的公寓内星期天不能洗衣服这个【休息日规定】起源于因为底层住户也想要个没有隆隆隆公用洗衣机/烘干机打扰的一天。(虽然现在隔音基本相当好完全听不到) 至于晚上九十点之后不弹乐器公寓内不开油烟机不吸地十二点之后不淋浴这些规定,也是为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引爆无数笑点的【农作物以及整体美感的提升的必然关系】其实是这个加拿大人根本没搞懂,申请公寓的花园和你私家花园不一样,并非是私有财产。这种东西多半有专门的Hauswart来打理的。而且你考虑过你作为一个外国人住了两年就退租让人家公司怎么面对你留下的一堆农作物了嘛?扶额。想要种农作物可以专门去租地好吗。

—— 睡到中午去爬山的,你是打算认真的爬山呢还是随便溜达一圈,假设是前者,你想过自己天黑怎么下山吗。你知道在瑞士死亡率最高的运动就是登山吗?

—— 请英美旅客不要低估阿尔卑斯山脉而大大咧咧穿着一双阿迪或者匡威去浪。爱惜生命。出动Riga是很贵的。#我真的不是在忽悠,已经不止一次的见过这种无忧无虑的老美了!#

—— 你同事喷你并不是因为你去煎熏肉而多半是因为你居然在公司茶水间开火... 祖宗啊你知道这玩意儿多大的味儿嘛

—— 欧洲人没有美帝人的【政治正确】觉悟性,那是很正常的。假设你到了阿尔卑斯山脉内的某个小镇,进了酒吧门你说不定以为这是极度右倾分子聚会场所。当然我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你要听得懂他们的德语口音。

—— 老实说,他们对一个【外国人】的称呼就如此伤心,果然他们还是因为没感受过瑞士人内部的互嘲。(具体请参考伯尔尼vs弗莱堡。巴塞尔vs苏黎世。瓦莱vs全瑞士,全瑞士vs圣加伦...)

嘛。如果非要总结一下MFS的习性的话。

【有钱,任性,不约】

—— 当然以上三条的实践是在法律和社会约定允许的行为下。

【和谐社会,你我有责】是一种不需要口号而直接贯彻到生活里的态度。


p.S: 拿着面值一千的瑞郎去买东西的人,一定是阿拉伯人。而且一般商店找不开。 1000法郎的价值明显是针对银行业。诸位不要误导。

p.p.S: 瑞士人的排外多数是针对immigrants而不是游客。而且乡村政治右倾程度高于城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