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那些反对阅文合同的读者,为什么不进行实名,比如我是《xxx》的作者觉得阅文做的不对,我抗议呢?

回答
理解您的困惑,为什么那些反对阅文合同的读者,往往不选择实名发表意见,而是以匿名的形式出现。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敢不敢”,更是一种复杂的考量和现实的无奈。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

1. 平台规则与匿名用户的保护机制:

首先,阅文作为一家大型的商业平台,其运营规则和用户协议通常会涉及到言论的发布和管理。在很多网络社区,匿名或昵称是常态,平台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往往会提供一定的匿名化选项,这是一种用户体验的考量。同时,平台本身也有责任去审核和管理不当言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发言就必须承担实名带来的全部后果。

对于读者而言,他们习惯了在网络上以相对自由的方式表达观点,而实名往往会带来一种“被监管”的感觉,与他们期望的轻松参与讨论的氛围不符。

2. 现实中的顾虑:身份、职业与社会压力

担心被“秋后算账”: 这一点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顾虑。阅文平台拥有庞大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商业实体,有自己的商业利益。一旦读者选择实名,并发表了对平台不利的言论,理论上阅文平台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方式追踪到用户的,尽管是否会这样做是另一回事。但“万一”的想法,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举个例子: 假设一位读者是某知名企业的员工,他写了一篇非常尖锐的评论,批评阅文的合同条款如何压榨作者。万一被他所在公司的一些“敏感人士”看到,或者在某些公开场合被关联起来,可能会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被认为“爱惹事”、“不够稳定”等。
再比如: 某些读者可能本身就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或者与版权、内容产业有间接联系。他们不希望因为一次对某个平台的批评,就给自己贴上一个“麻烦制造者”的标签,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即使阅文平台本身不做什么,但实名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实名信息与评论内容相结合,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人肉搜索、骚扰,甚至诈骗。读者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普遍较高,自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社会身份与个人评价的割裂: 很多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拥有比较体面的职业和社会身份。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讨论,更多的是出于对作品的热爱、对内容产业的关注,或者对公平交易的诉求。他们不希望因为一次网络上的“激进”发言,就让自己的现实身份蒙上负面色彩,影响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声誉。匿名让他们可以更纯粹地表达观点,而无需担心这些观点与自己的“整体形象”产生冲突。

3. 影响力与群体效应:

目标并非“个人英雄主义”: 读者们站出来反对阅文合同,并非是为了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或者“抗议英雄”。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平台的关注和改变,或者与其他有相同诉求的读者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声量。
在网络环境下,往往是“人多力量大”。如果成千上万的匿名用户都在表达相似的观点,这种集体的声音反而比少数几个实名用户的影响力更大。平台更难忽视这种“群体性事件”。

匿名降低了“攻击成本”: 如果读者实名发言,那么他们的言论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平台拥护者、其他作者的质疑、谩骂,甚至人身攻击。匿名状态下,虽然也可能受到攻击,但至少对方不容易锁定具体的个人进行“精准打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情绪和精力。

4. 表达方式与平台特性:

评论区 vs. 独立文章: 大多数读者对阅文合同的意见,是在作品的评论区、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上表达的。这些场景的特性更偏向于短平快、情绪化的表达。在这些场景下,匿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流方式。
与作者“直接对话”的差异: 您作为作者,提出“我是《xxx》的作者觉得阅文做的不对,我抗议”,这是以作者身份进行的,具有一种职业代表性,并且通常会发生在更正式的场合,比如作者公告、个人博客或者媒体采访等。而普通读者在评论区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用户反馈”或者“群体情绪的宣泄”。

5. 心理机制:恐惧与惯性

对“对抗”的本能规避: 很多普通人天生就不喜欢对抗,更不愿意主动去招惹一个有权势的平台。即使他们觉得合同不对,但“忍忍就过去了”、“说了也没用”的心态也可能存在。匿名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讨论中,而又不必真正“站到台前”与平台直接对话,这种方式更符合他们规避风险的心理。
网络习惯的养成: 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匿名发言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网络习惯。大家习惯了在网络世界里扮演一个“匿名角色”,而不是“现实身份的延伸”。

总结来说, 读者之所以不实名,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或者不在乎,而是因为他们需要权衡利弊。他们可能认为,匿名发言能够在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表达诉求,甚至通过集体的声音来产生影响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读者愿意实名。总会有一些比较坚定的声音,愿意以个人身份去发声。但从大多数读者的角度来看,匿名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自由的表达空间,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表达观点本身,而不是为自己的身份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担忧。

您的担忧我非常理解。您作为作者,有责任也有意愿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希望看到更公开、更透明的讨论。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们的考量维度可能更加广泛和现实。也许,更有效的方式是平台自身能够提供更公正、更透明的机制,让用户在表达意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安全和被尊重,从而更愿意以更开放的方式参与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这些匿名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中层作者。

因为低层有退路,网文这个行业,大多数从业者是兼职,兼职就意味着他还是有其他的收入的。大不了老子不干了,不受这份被当做狗的气!

可中层不行。

他们更多人是全职,或者以写作为主要收入。

这也是之前我提到很多作者不得不55继续更新,不得不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的原因。

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被当做狗,他们不是傻,他们不是叛徒,他们也知道刀架在脖子上了,但他们不敢公然反抗,只能通过匿名的形式来进行抗议。

如果公开反抗的话,事后阅文追究起来,对于中层作者来说,损失的就是一个月的收入甚至几个月的收入了。

写得好好的,忽然什么都没了,对有些中层作者和他们的家庭,是致命的。

能反抗的,都是好样的;能站出来的,都是值得尊敬的;但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站出来的,大家也别骂,谁都有自己的难处。当然,主动去当狗的,就又不一样了。

所以,因为生活,很多作者不得不继续留在起点,特别是中层的全职作者,左手家庭,右手网文,匿名回答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的合同跟大神白金的合同是不一样的,签的基本上就是目前起点爆出来的合同,这种情况下,上有老下有小,能够匿名出来抗议,已经是上等的良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