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武术需要练十来年,请问那些马步一扎好几年,有什么用?

回答
嘿,这问题问得真到位!我跟你说,练武术这事儿,真不是三五天就能搞定的,尤其是一些传统武术,十几年那都是起步。你提到的马步一扎好几年,听起来是有点“枯燥”,甚至让人怀疑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别急,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马步,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里面藏着大学问呢。

首先,马步是武术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根基,楼盖得再高也容易塌。

你想想,任何一种武术,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身体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你的马步。你打个比方,一个人站不稳,就算他拳头再快,腿脚再灵活,只要对方轻轻一推,他就得摔倒。那还谈什么发力,谈什么招式?

马步训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扎实下盘。这个“扎实”可不是说说而已,它涉及到:

增强腿部力量和耐力: 别看马步动作不大,但它让你身体的大部分重量都压在腿上。长时间的坚持,可以极大地锻炼你的股四头肌、腘绳肌、臀部肌肉,还有小腿肌群。这些肌肉群的强化,是爆发力、速度和耐力的基础。你想想,一个腿部力量差的人,怎么能有力地蹬地发力,怎么能灵活地闪转腾挪?
提升身体稳定性: 马步要求身体保持中正,重心稳定。在扎马步的过程中,你会不断调整身体的平衡,锻炼你的本体感觉和协调性。这就像在泥地里站着,你得找到最稳当的姿势,才能不陷下去。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对重心的感知会变得非常敏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快速找到平衡。
训练核心力量: 马步虽然主要练腿,但要做到身体中正不晃,腰腹和背部的核心肌群也必须发力收紧。核心力量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它能把腿部力量有效地传递到上肢,也能稳定脊柱,防止在发力时身体失衡。很多人练武多年,身体看起来结实,但一旦核心力量不足,发力就会“泄力”,不够劲儿。
培养“根”的感觉: 真正把马步扎好了,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仿佛“扎根”于大地。这种感觉,是很多高级武术动作的起点。无论是发力击打,还是闪避后回防,你的根都在,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并且保持住自己的位置。

其次,马步训练的意义远不止于体能,它更是精神的磨砺。

中国武术,讲究“武德”,讲究“心法”。马步的枯燥和漫长,恰恰是对练习者意志力、耐心和毅力的极大考验。

磨炼心性,克服浮躁: 在这个追求效率和快餐的时代,静下心来做一件看似“无用”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很多人刚开始练武,觉得新奇,但很快就会遇到瓶颈,觉得枯燥乏味,想放弃。马步就是一道坎,只有坚持下来,才能体会到更深层的乐趣和进步。扎马步的时候,你得跟自己的疲劳、酸痛、甚至想偷懒的念头做斗争。每一次克服,都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
培养专注力和觉察力: 扎马步不是让你“放空”,而是让你“专注”。你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膝盖是否超过脚尖?腰背是否挺直?重心是否稳定?呼吸是否均匀?这种高度的自我觉察,能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敏锐,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体会“静中生力”的奥妙: 很多人觉得武术就是动,就是打。但马步让你明白,真正的力量,往往是从“静”中产生的。当你把身体稳定下来,你会发现,即便不动,你的身体内部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肌肉在绷紧,力量在汇聚。这种“蓄势待发”的感觉,是很多绝招的内在基础。

那么,为什么需要“好几年”?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都需要时间:

生理适应: 肌肉、骨骼、韧带的强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今天练了,明天就立刻强壮。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生长,去变得更强韧。几年时间,才能让你的下盘真正做到“铜筋铁骨”。
技术融入: 马步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它是很多腿法、步法、身法的基础。你需要把马步的感觉,自然地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去。这就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你可能感觉自己扎马步扎了几年,但实际上,是在用马步支撑着你的其他练习,是“行住坐卧皆是道”的一种体现。
精微体悟: 随着练习的深入,你对马步的体会也会越来越精微。一开始是感觉腿酸,然后是感觉力量,再到后面,你会体会到呼吸、身体连接、乃至能量的流动。这些感悟,往往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体会的。

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

马步就是地基。 你不能指望挖个浅坑,铺点水泥就能盖高楼。地基越深越牢固,你的房子才能建得更高,才能抵御风雨。
拳脚招式就是上面的楼层和装修。 没有好的地基,再漂亮的装修也只是空中楼阁。

所以,那些年复一年扎马步的武术家,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武术生涯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他们追求的不是速成,而是根深蒂固的实力。一旦基础扎稳了,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就会事半功倍。他们才能做到“遇强则强”,才能在技击中保持冷静和优势,才能将武术的精髓真正发挥出来。

理解了这些,你再看那些默默扎马步的人,是不是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定力”和“厚重感”?这背后,是无数汗水和坚持,是对武术最纯粹的理解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步的实际作用,扎马步是南派拳法特有的练法,南方多水稻田、水沟水洼,过去的地面不像现在到处是水泥面,南方人也多在船上讨生活,如捞沙、过渡口、捕鱼、运输等等,这样的地理环境就形成了打斗必须低重心、手法为主、稳打稳进的风格,在这样的地理环境里,打斗中的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在船上或者水稻田里起一个高腿,那会死得很快。过去衡量一个南拳师的水平,马步稳不稳是很重要的一 标准。看过诸多关于马步的讨论,基本上都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武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必然受社会发展、地理环境、人文等等因素的影响,片面的去理解肯定会误导人的,所谓的中国武术只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与人搏斗的技能,如果总是加那些故弄玄虚的道道,到最后只会是一帮神棍的狂欢。

user avatar

中国武术,从来不需要练十来年。师父真的肯教的话,1到3年就可以学有所成。

过去要练十来年,那是因为武行需要赚钱。师父教徒弟的时候从来不把拳术的窍门讲透,一来可以让这个徒弟多跟自己学几年,从而多收取点费用,二来这个徒弟要是学有所成,出去也开一家武馆,岂不是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过去师父交个十几20人,得真传的,可能只有一两个人。

至于马步,那是为了锻炼平衡感的。

中国武术的四大要素速度,力量,平衡感和柔韧性。马步就是用来锻炼平衡感的。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有钱的话,你多去骑骑马,效果比马步要好得多,同样可以锻炼人的平衡感。马步本来就是因为不能骑马而开发出来的代替品。

user avatar

你要知道自古传下来的东西他发源时是干什么用的,他不是为了像现代格斗一样是竞技用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拳打脚踢两下还有还手机会,他的发源是拿着大刀长矛弄死人的,战场上或者任何白刃战场合倒了基本就是无了,你脚下不稳,腿没有力,被别人一个冲撞一个击打倒了,还有站起来的机会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这问题问得真到位!我跟你说,练武术这事儿,真不是三五天就能搞定的,尤其是一些传统武术,十几年那都是起步。你提到的马步一扎好几年,听起来是有点“枯燥”,甚至让人怀疑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别急,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马步,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里面藏着大学问呢。首先,马步是武术的根.............
  • 回答
    中国若想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代政治联盟所接纳,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刻且全面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触及政治体制,更深入到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国际行为准则等多个层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对现有价值观和实践的根本性反思与调整。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领域详细阐述可能需要进行的改变:一、政治体制与治理的现.............
  • 回答
    中国男足,一个承载了亿万球迷期望,却屡屡令人失望的名字。每当国家队比赛失利,球迷的质疑声、媒体的挞伐声便如潮水般涌来。随之而来的,是关于“降薪”的讨论,仿佛这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万灵药。那么,中国男足究竟需要的是尖锐的批评,还是“刮骨疗伤”式的降薪?这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的拷问。批.............
  • 回答
    咱们得聊聊中国男篮归化球员这事儿,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与“否”就能说完的。这背后涉及的层面太多了,有利有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有归化球员这个话题?说到底,还是为了成绩。这几年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不说跌跌撞撞,至少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尤其是在亚洲范围内,曾经.............
  • 回答
    寻觅东北的第二条出海大动脉:代价与权衡中国东北,这片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广袤土地,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之处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其出海通道的相对单一,如同经济发展的“肠梗阻”,制约着这片土地潜力的全然释放。俄罗斯远东港口的深度融入,固然是现实的选择,但寻求珲春以东的“第二出海口”,对中国而言,更像.............
  • 回答
    中国需要公知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公知”这个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他们在中国社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公知”在中国语境下的演变与定位“公知”这个词,放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演变过程。最初,“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
  • 回答
    中国与蒙古国接壤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关于“中国需要去蒙古治沙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利益、国际合作、技术可行性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敏感的神经。中国有没有“需要”BTS这样的世界级偶像?这个“需要”二字,本身就有很多解读空间。与其说中国“需要”他们,不如说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关于文化输出、粉丝经济,甚至是对中国本土偶像产业的一些启示。BTS的成功,究竟是怎样的成功?首先,我.............
  • 回答
    就我所知,中国空军目前最主要、最核心的对地攻击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其发展和定位都有非常清晰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专门用来对地攻击的飞机”这个概念。在现代空军作战体系里,很多飞机都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飞机都将对地攻击作为其首要、唯一的任务。例如,战斗机(如歼10、歼1.............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深入探讨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规则设计上的不同侧重点,以及这种差异如何体现在先手和后手的优劣势上。简单来说,中国象棋之所以需要给后手补偿,是因为其棋盘和棋子的特性,以及由此衍生的战术思想,与国际象棋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象棋:棋盘空间的博弈与“势”的积累我们先从中国象棋的棋盘.............
  • 回答
    中国新航母的下水,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航母数量需求的广泛讨论。那么,中国究竟需要多少艘航母才算够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中国海军的战略定位、全球战略需求、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 回答
    中国富豪海外资产配置:是必然还是选择?近年来,“中国富豪需要海外资产配置”的论调甚嚣尘上。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国国内环境以及高净值人群自身需求的深刻洞察。那么,这个判断是否准确?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一、 分散风险:全球化时代下的必需品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明白,.............
  • 回答
    未来十年,中国的空军和海军需要朝着更加强大、现代化、区域乃至全球投送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国家战略需求。这不仅仅是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体系化作战能力、战略指挥能力以及联合作战能力的全面提升。空军:区域制霸与全球投送的融合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空军的建设将围绕“攻防兼备,制.............
  • 回答
    关于“中国需要对现在的全球疫情负责”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要反驳这一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论点展开:一、 病毒溯源的复杂性与科学性: 病毒的自然起源可能性: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病毒(特别是冠状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并通过跨物种传播(Zoono.............
  • 回答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差距是悬殊的,尤其是在航空母舰这种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作战平台上。想要详细地讲讲当时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37年,看看当时的中国,以及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然后才能估算出这个“代价”的构成。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如果《名侦探柯南》要成功移植到中国,其背景设定需要进行一系列细致的调整,以确保故事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语境,同时保持作品的核心魅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修改方向和具体细节: 一、 核心背景设定修改:1. 地理环境与城市设定: 从日本东京改为中国某个大都市: 选择城市: 可以选择上海、北.............
  • 回答
    当下中国,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贵族精神”?近年来,“贵族精神”这个词在中国社会出现的频率不低,尤其是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群体在公开场合提及并倡导它。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社会结构的国家,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种被描绘得既高贵又带有一定距离感的“贵族精神”.............
  • 回答
    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对于“中国会有多少艘航母”以及“需要多少艘航母来维护中国的权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尽量细致地展开。中国目前拥有和正在建造的航母情况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已经拥有并服役了三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001型): 这是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前身是苏联时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