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新航母下水,中国需要多少艘航母?

回答
中国新航母的下水,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航母数量需求的广泛讨论。那么,中国究竟需要多少艘航母才算够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中国海军的战略定位、全球战略需求、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航母在现代海战中的核心作用。航母不仅仅是一艘巨大的军舰,它更是一个漂浮的空军基地,能够将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带到远离陆地的地方作战,具备强大的制海、制空和对陆攻击能力。尤其是在远离本土的区域,航母战斗群是投送力量、维护国家利益的“定海神针”。

从国家战略和全球视野来看: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其国家战略必然要求海军能够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保障远洋贸易通道的安全,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海军需要具备在多个区域同时存在并有效行动的能力。

常态化远洋存在与力量投射: 要想在印度洋、太平洋等重要战略区域保持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航母。一艘航母在进行训练、维护、大修时,都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只有一两艘,就难以保证持续的远洋部署。两艘航母可以实现一艘部署、一艘训练或维护的良性循环,但如果要在两个主要战略方向(例如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保持存在,就需要更多。
应对多重威胁与地区冲突: 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增加,潜在的冲突和地区热点也可能增多。如果在某个区域发生军事行动或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但现有航母正在其他区域执行任务,那就会出现力量空白。拥有更多航母可以提供战略上的灵活性和冗余度,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敏感区域,航母的部署是展示决心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维护南海权益、钓鱼岛问题等情境下,航母的存在能够提供强大的威慑和支持。

从航母编队作战效能来看:

一艘航母的战斗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之配套的舰艇、飞机以及后勤保障体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航母战斗群。

航母的运作周期: 航母的部署并非24/7全天候执行任务。它需要有周期性的训练、维护、升级以及人员休整。这就意味着,要维持一支航母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实际需要的航母数量会远大于同时在岗的数量。通常认为,要维持一支航母形成战斗力并进行有效部署,至少需要三艘。一艘用于训练和试验,一艘部署在外,一艘进行维护和升级。
支援能力: 除了攻击型航母,未来可能还需要具备不同功能的航母,例如搭载垂直起降飞机的轻型航母(虽然中国目前公布的都是弹射起飞型),或者承担指挥控制、电子战等任务的特种航母。这些都将影响总体的数量需求。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

建造和维护航母是一项极其烧钱和耗费技术资源的工程。

经济承受能力: 每一艘航母的建造费用都是天文数字,其后期的维护、舰载机的采购与保养、以及航母编队中其他高科技舰艇的配套成本,更是巨大。中国需要平衡航母建设与其他国防现代化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以确保整体国防实力的均衡发展。
技术成熟度与人才培养: 建造航母的技术并非一蹴而就,从设计、建造、舰载机适配,到形成战斗力,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中国在航母领域虽然进步迅速,但仍需不断学习和优化。航母的操控、舰载机的起降、以及复杂的海上编队协同作战,都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与其他国家航母发展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航母数量的需求,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拥有航母经验的国家。

美国: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军事强国,美国拥有11艘现役航母,其中10艘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艘为福特级新型航母。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和战略需求决定了其庞大的航母规模。他们需要在全球多个区域保持航母战斗群的存在,例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并应对各种潜在冲突和危机。11艘航母才能支撑起这种高强度的全球存在和多任务需求。
英国: 英国拥有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但其定位是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准航母”或“两栖攻击舰”,并且目前仅能装备一艘形成战备。这反映了其国力、战略定位和对海空力量投射的需求。
法国: 法国拥有一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这艘航母能够支持其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和力量投射,但其规模和能力与美国航母仍有差距,也反映了法国相对独立的战略需求。

中国可能的目标数量分析:

结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对中国航母的数量需求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基础数量:三到四艘。 这是保障能够在中国周边海域,例如西太平洋,形成一个相对常态化的航母存在,并维持一定的训练和维护需求。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一到两艘航母处于部署或准备状态。
区域战略覆盖:五到六艘。 如果中国要进一步拓展其战略触角,例如在印度洋地区保持持续存在,或者应对多个潜在冲突方向,那么五到六艘航母会是一个更现实的目标。这样可以同时支持两个独立的区域部署,并且有冗余来应对突发情况。
全球性海军强国目标:八到十二艘。 如果中国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能够全球性部署并维持强大军事影响力的国家,那么航母的数量可能会接近甚至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航母本身,也意味着配套的舰艇、飞机、港口设施以及全球军事基地的支持。

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新下水的“福建舰”,中国航母技术在不断进步,特别是“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使得其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和机型选择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更接近于美国现役航母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在航母技术上正朝着更先进、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因此,中国对航母的数量需求,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它会随着中国国家战略的演进、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短期内,拥有“三航母”或“四航母”的格局,能够基本满足在亚太区域形成有效力量投射的需求。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全球角色的变化,一个拥有五到六艘,甚至更多航母的中国海军,将更能支撑其作为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

总而言之,中国需要多少艘航母,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国家战略、军事需求、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综合权衡的结果。中国航母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在向真正的蓝水海军迈进,其未来航母数量的增长,也将是这一转型过程的重要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江南生产线确实存在的话。

按一艘航母船台周期四年计算。

在002完工后。

正常节奏是每两年下水一艘。按服役周期50年计算,未来中国航母数量是25艘。

因为航母生产线这玩意不是说想停就能停的,每停一天都是巨大的浪费。设备闲置,工人工资都是一大笔钱。美苏造航母都是一艘下水,下一艘立刻开工。

英法的间歇式造航母,每次都要浪费一大笔钱添置设备雇佣工人。搞得戴高乐造价直逼尼米兹。英国航母折腾好多年还没下水。

所以说今后航母就是两年一艘或者四年一艘的节奏。

我的感觉是:

无论你对星辰大海态度如何。

星辰大海,恐怕不只是民间的意淫。

因为至少在航母数量上,我第一次看到了不以美国为目标的气魄。。。。。。。。

最大美粉?那只是刚上路的时候。。。。。。。


最后解释一下我对航母数量问题的看法:

1:要不就造4艘以下,用来保护次要利益。同时显示对美国的尊重。这种情况下,搞两条生产线简直是美谍行为。

2:要不就造15艘以上。如果考虑到美国会跟进增加航母数量,那么就得20艘以上。原因很简单,既然要打,就要打赢,输得好看些跟惨败没有区别。而在打赢这个问题上,7-8艘和0艘没区别,都是输。

3:四以上十五以下的任何数字都没有意义。既刺激到美国,打起来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

user avatar

得看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A、控制近海1000千米地区

不需要航母,只要足够的核潜艇+反舰导弹+第五代战机就可以,大力发展区域拒止体系,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B、控制西太平洋地区、南海地区以及拥有在马六甲投送兵力的能力

需求6~7艘航母,这里指的都是排水量八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美国核动力航母极限情况下也就能出动7到8艘,撑死9艘不能再多,即使是海战的情况下,一般2倍的兵力才能保证绝对优势,9艘航母一起来打群架的情况下,6艘航母+靠近本土的优势还是挡得住的。

完全可以将中国本土作战力量往外延伸5000千米左右,这也是中国空军不依靠海外基地的极限覆盖范围了,再远的话空军战略力量覆盖不过去,没有空军掩护,海军是很危险的。

但这个也就控制西太平洋,印度和东南亚,基本上可以保证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了。

C、全球争霸

需求12艘以上航母,随时可以出动8艘以上航母执行作战任务,并且要不低于20个海外大型军事基地,保证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部署。

目前来看,中国已经做到了A,正在努力发展B,建国133年成功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就肯定能做到C了。

至于为什么说建国133年才是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我国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不动摇,而我国建国第33年才提出了特色社会主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