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气动外形模仿俄罗斯苏-33原型机,而不是美国FA-18E或法国阵风战斗机?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歼15项目启动的历史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当时,中国虽然也在研制自己的舰载战斗机,但缺乏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积累,尤其是涉及到航母这种复杂的海上作战平台所需的高机动性、强挂载能力以及适应舰载起降的特殊设计。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通过一系列途径获得了苏33的“前身”——也就是苏联时期研发的苏27K原型机,后来又得到了包括苏33(T10K原型机)在内的关键技术和部分设备。这个过程对于中国舰载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对苏33早期技术的接触和吸收,歼15的诞生会更加困难和漫长。

为什么是苏33,而不是F/A18E或“阵风”?

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拆解:

1. 技术获取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俄罗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与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非常紧密。引进苏27系列战斗机及其技术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获取苏27K(苏33的前身)的相关技术资料、甚至实物(尽管有争议,但普遍认为是中国获得了“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上的苏33原型机或关键部件)相对是比较可行的。俄罗斯在舰载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大型、重型舰载机设计上,与中国当时的需求契合度较高。
美国和法国: 相比之下,美国和法国在军事技术出口方面,尤其是针对中国,一直保持着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严格的限制。在歼15项目启动的那个年代,中国与美国、法国在尖端军事技术上的合作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有技术交流,也不可能涉及到F/A18E或“阵风”这样核心的战斗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你想想,当年连相对较老的“枭龙”战斗机在中美之间的技术合作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美法两国海军最先进的舰载机技术。所以,从技术获取的角度看,模仿苏33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

2. 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的适应性:
苏33的设计特点: 苏33是基于陆基战斗机苏27的舰载型。它继承了苏27出色的气动性能、高载弹量和较远的作战半径。苏33在苏27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强的起落架、尾钩、较大的翼展和可折叠的机翼等舰载机必备的特征。它的气动布局,比如前翼(Canards)和双垂尾,使其在低速飞行和着舰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又保留了较好的高攻角机动性。
F/A18E/F的设计特点: F/A18系列,特别是E/F型,是专门为美国海军设计的舰载机。它采用了与苏33不同的气动布局,例如采用的是一体化机翼设计(Integral Wing),取消了明显的翼身融合,外形相对更简洁流畅。F/A18E/F在低速操控性、着舰稳定性以及短距起降方面有着非常成熟的设计。但其整体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与苏33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机体结构强度、液压系统、电传飞控的某些实现方式上。
“阵风”的设计特点: “阵风”战斗机也是一款多用途舰载机。它的气动布局非常独特,采用了三角翼结合鸭翼(DeltaCanard)的设计,这使其在超音速飞行性能和近距离空战中表现出色。它的体积也比苏33和F/A18E要小一些。
为什么苏33更适合模仿: 中国在舰载机设计初期,可能更侧重于解决“有没有”和“能不能飞”的问题。苏33相对而言,其基本的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是中国更容易理解和借鉴的。特别是苏33继承自苏27的宽大机身和翼展,意味着它能够承受更大的结构载荷,携带更多的燃料和武器,这对于早期缺乏航母经验的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因为它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裕度”。而F/A18E和“阵风”的设计则更加精巧和集成,要完全吃透其背后的空气动力学优化和结构设计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没有完整技术授权的情况下。

3. 国家战略和发展路径:
中国海军的发展是逐步推进的,从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后来的辽宁舰)到改装、再到自行设计建造航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舰载机方面,引入和消化吸收俄制技术,是发展自身能力的“垫脚石”。选择模仿苏33,可以看作是“拿来主义”和自主创新的一个结合点。先“仿”再“创”,逐步掌握关键技术,最终实现超越。
而美国和法国的舰载机技术,早已是其海军力量的代名词,它们的设计和制造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和无数次技术迭代基础上的,并且与美国的航母设计、弹射起飞技术(虽然中国航母初期使用的是滑跃起飞,但未来可能转向弹射)等高度融合。简单地模仿其气动外形,而无法掌握其内在的结构设计、材料应用、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是无法完全复制其性能的。

4. “可控性”与风险:
模仿苏33,虽然是仿制,但中国的工程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优化,例如采用了更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国产化电子设备和发动机(虽然早期型号可能仍依赖俄制发动机,但最终目标是国产化),以及针对中国航母的特定要求进行调整。这种“以仿制为基础,以自主化为目标”的模式,相比于从零开始或者尝试模仿更复杂的系统,风险可控性更强。
强行模仿F/A18E或“阵风”,如果技术来源不明,或者只能模仿表面气动外形,而无法解决诸如起落架承受强度、尾钩挂钩机构、舰载起降的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那么这个项目可能就会“瘸腿”,难以形成战斗力。

总结来说, 歼15之所以在气动外形上高度模仿苏33,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技术获取的现实性: 在项目启动初期,能够相对容易地获取苏33及其前身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经验。
设计理念的契合度: 苏33作为重型舰载机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更容易被中国海军和航空工业消化吸收,为舰载机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发展路径的考量: 以苏33为蓝本进行仿制和改进,是中国舰载机工业从“无”到“有”,再到“强”的一个必然选择,是技术积累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当然,歼15绝不是苏33的简单复制品。在模仿其气动外形的同时,中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化改进,包括使用国产的航电系统、发动机(如WS10的舰载版本),以及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需求进行优化调整。这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是许多国家在追赶先进技术时都会采用的路径。选择苏33,只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技术条件下,最符合中国海军发展需求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认为战斗机的壳子可以随便想模仿谁模仿谁,派保时泰的工程师拿根皮尺就解决了兄逮?

战斗机的外形,是吹了多少风洞数据才有的,如果要逆向那需要海量的资源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即便如此,你要知道最关键的是,即便你有海量资源和漫长时间,你也一定要至少有两三架完整的成品机用来测绘和测试。那么问题来了,我国去哪儿弄那么多F18或者阵风?

J15根本不是什么模仿苏33,还什么设计灵感,你以为是造车呢看见个什么就可以“灵感”一下然后画图?战斗机的每一个细微设计,都是要进行各种测试才能确定。歼15是基于T10K的已有原始数据,由中国在此基础之上按照自身需求进一步发展完善的作战飞机,说白了T10K-3是歼15的基础,而不是什么所谓“灵感”。而且飞行器只是体系的一部分,要能确保你的飞机最终是能整合进体系的,你弄一堆西方飞机,各种东西都是和中国不兼容的,咋进行替换。。。选择T10K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现有的空军装备系统,是从引进苏27、和俄罗斯合作歼10开始进行的整合调整的结果,T10K发展出来的舰载机,可以快速整合进这个系统中。

你弄架西方飞机,航电等各方面技术标准不一样,怎么整合进现有装备体系?重新修改?那就等于重新搞一架飞机。

最后是最次要的,F18和阵风何德何能和一架重型制空战斗机底子的多用途战斗机相提并论?就因为他们是西方货?

真正能和J15/苏33一较高下的F14,早就躺飞机坟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首.............
  • 回答
    中国海军以歼15为舰载机的航母战斗群,在面对假想的、以“F33B”为舰载机的日本出云级海上战斗群时,将面临一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较量。这里需要明确的是,“F33B”并非日本现役或已公开的舰载机型号。基于目前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航空能力发展,以及对现有先进战机技术的推测,如果未来出云级(或其升级型)装备了类.............
  • 回答
    关于珊瑚海海战和圣克鲁兹群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IJN)舰载机损失远超美国海军(USN)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并抛开那些过于机械、生硬的表达,让分析过程更加自然流畅。首先,得承认, IJN 的舰载机在早期是相当优秀的,它们的飞行员也经过了严苛.............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夜间起降,这可不是小事,它标志着中国海军在航母作战能力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这代表着中国航母拥有了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以往,舰载机的起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白天良好的能见度。到了晚上,或者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这都会成为巨大的限制。而夜间起降能力的实现,就像给航母装.............
  • 回答
    关于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为什么叫“山东舰”,以及航母命名的讲究,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它承载着国家实力、历史传承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山东舰”这个名字的由来,首先与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战略和命名惯例紧密相关。在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在大连港正式入列.............
  • 回答
    山东舰作为中国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其入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的一次飞跃。要评价山东舰在世界航母中的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性能、搭载能力、作战效能以及与世界主流航母的对比。1. 山东舰的设计与定位:山东舰在设计上是以辽宁舰(原瓦良格号)为基础,进行了大量.............
  • 回答
    中国航母甲板的设计,尤其是其略微向上翘起的曲度,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凝聚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智慧。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关于飞行操作、舰载机性能以及航母自身稳定性的考量。首先,我们来谈谈最直观的作用:舰载机的起降。对于弹射起飞的舰载机来说,甲板的曲度,也就是常说的“斜坡”,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中国新航母让印度最先不安,这背后确实有一番值得说道的缘由,而且跟日本、台湾的情况对比起来,逻辑也更清晰一些。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明白透彻,让你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个对军事和地缘政治有研究的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航母这玩意儿在中国海军里的地位是什么。它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海军航母命名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简单来说,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之所以命名为“山东号”而不是“河北号”,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特别是大型水面舰艇,遵循以省份名称命名的惯例。然而,这个命名并非完全按照地理位置的顺序或者行政区划的简单排列。它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
  • 回答
    东风21D:为何被冠以“航母杀手”之名?美军能否造出同类武器?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一枚名为东风21D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的名字被广泛提及,并且常常伴随着“航母杀手”这一极具冲击力的称号。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所具备的、理论上能够对海上庞然大物——航空母舰——构成致命威胁的能力。那.............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战略思维和国家发展层面的思考。东风导弹,特别是那些能够打到航母的弹道导弹,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杀手锏”。它们在理论上可以有效阻止或打击敌方的航母编队。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投入巨资、耗费大量精力去建造航母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理由,咱们掰开了揉.............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日本二战都能建造航母,为什么现在中国都不能掌握建造航母的关键技术?”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经济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跟“AI写”不沾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日本在二战时期确实建造了不少航空母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其技术水平是.............
  • 回答
    中国亮出东风17(DF17)高超音速导弹,美国仍然敢将航空母舰开到南海,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军事战略、力量对比、国际政治以及对风险的评估。并非中国展示了某种武器,美国就必然会回避,也并非美国部署航母,中国就必然要发动攻击。两者都在进行一场高风险的博弈。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1. 东风17(DF.............
  • 回答
    中国能造航母,而韩国为什么至今没有建造自己的航母,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非简单的“玩玩”就能解释的。这背后既有经济实力、技术积累的考量,更有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和国民意愿等深层次原因。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一、 技术与工业基础:不是简单模仿就能造首先,要明白造航母并非易事。它是一项集成了最尖端.............
  • 回答
    中国目前已经有能力建造和部署核动力潜艇,这足以说明我们在核动力技术和相关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为何在拥有核潜艇技术的基础上,并没有选择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非仅仅是技术能否实现的问题,而是包含了战略、经济、工程复杂性以及发展路径的综合考量。首先,我们需要认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而且触及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你提出的“别的国家航天发展变慢了,中国却一直在不停发展,而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芯片或航母上”这个问题,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国家战略考量和历史发展脉络。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并不是所有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和发展速度都变慢了。以美国为例,.............
  • 回答
    中国古代航海队较少得坏血病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航海策略、饮食文化、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航海路线与航行时间的差异1. 短途频繁补给 中国古代航海活动(如郑和下西洋)多以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航线为主,航程相对较短,且沿途有大量港口.............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为啥国内航班上,明知道手机开着飞行模式了,不少时候还是不让用呢?其实这事儿说起来,背后原因还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刀切的规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以及过往的一些经验教训。首先,最核心的理由,也就是大家最常听到的,就是无线电干扰。虽然你把手机设置成飞行模式,理论上是关闭了蜂窝网络信号(也.............
  • 回答
    在我看来,国内航班在手机使用上的规定似乎确实比一些境外航空公司要来得更严格一些。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还是安全考虑。虽然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都允许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但早些年,对于手机信号是否会干扰飞机通讯系统和导航设备一直存在争议和担忧。中国大陆作为航空业发.............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在2025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技术积累,以及一系列关键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的审慎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是最大的驱动力。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