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有了东风导弹,还要再继续造航母?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战略思维和国家发展层面的思考。东风导弹,特别是那些能够打到航母的弹道导弹,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杀手锏”。它们在理论上可以有效阻止或打击敌方的航母编队。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投入巨资、耗费大量精力去建造航母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理由,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1. 战场态势,远不止“反航母”这么简单

你提到的东风导弹,特别是“航母杀手”级别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拒止”——让潜在对手知道,如果他们敢把航母开到我们家门口,那代价将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一种威慑,一种防御性的战略部署。

但战场的情况远比这复杂。即便我们能用导弹把敌方航母逼退,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击沉,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拒止”不等于“存在”: 导弹是攻击性的,但航母是“存在”的。航母编队可以在远离我们导弹射程的海域,但仍然能够对周边地区施加影响。比如,它可以进行侦察、情报收集,甚至部署航空力量支援盟友或者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重点在于其“存在”本身带来的影响力)。
区域控制与力量投送: 航母及其编队是海上力量投送的平台。它们能够支持陆地作战,执行封锁、反封锁任务,进行战略巡逻,以及展示国家实力和决心。光靠导弹,你很难在远离本土的海外进行这种“存在感”的塑造和力量投送。
制海权与制空权的延伸: 航母能够搭载先进的舰载机,这些飞机可以在广阔的海域上空执行制空任务,为己方舰队提供保护,也可以进行对地攻击。没有航母,我们的海军航空兵力量在远离陆地机场时,就显得非常有限。东风导弹虽然强大,但它们是“点”上的打击,而航母和舰载机是“面”上的覆盖和控制。

2. 战略主动权与独立作战能力

拥有航母,中国海军就拥有了在远离本土的地区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这关系到国家的战略主动权。

走向深蓝,维护海外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们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多,比如海外的投资、贸易航线、海外的中国公民安全等等。当这些利益受到威胁时,一支拥有航母的蓝水海军,能够更有效、更快速地进行反应和保护,而不仅仅是依靠外交手段或者请求他国支援。
应对多元化的安全挑战: 海上的威胁是多样的,除了潜在的军事对抗,还有海盗、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等。航母编队不仅能打仗,还能执行反海盗巡逻、搜救遇险船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是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的体现。
避免“区域锁定”的风险: 如果我们完全依赖东风导弹来防御,那就意味着我们基本上是在“等”着敌人来,并且只能在敌方进入我们的“打击范围”后才能进行反击。而航母则允许我们主动出击,将力量投送到我们想要到达的区域,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3. 体系化作战与技术发展

航母不是一个孤立的武器,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军事体系的“心脏”。建造航母,本身就推动了中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进步。

舰载机与航空技术: 航母必须搭载舰载机,而舰载机的研发、制造、起降技术(如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是航空工业的尖端领域。有了航母,我们才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培养出一批掌握先进航空技术的专业人才。
舰船设计与制造: 航母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对船舶设计、材料科学、动力系统、电子设备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建造航母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我们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一次大检阅和提升。
编队协同与指挥控制: 航母作战需要与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组成完整的航母战斗群。这需要高度协调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各舰种之间的默契配合。发展航母,就是在构建一个强大、协同的海上作战体系。

4. 国际地位与战略博弈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海军力量,尤其是拥有航空母舰,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展示国力与决心: 航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国家象征,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能力,以及参与全球性事务的决心。
参与国际安全合作: 在一些国际安全行动中,比如联合国维和、亚丁湾反海盗护航等,拥有航母能够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贡献更多的力量。
战略平衡与制衡: 在全球范围内,航母仍然是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拥有航母,有助于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战略平衡,对潜在的冲突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总而言之,东风导弹是“防守反击”的利器,是“拒止”的强大工具。但航母则代表着“主动出击”、“力量投送”和“体系化作战”的能力,是走向深蓝、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两者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你有了一个坚固的盾牌(东风导弹),但你也需要一把锐利的剑(航母)来主动出击,保护你的疆域和利益。

所以,中国发展东风导弹和建造航母,是为了应对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安全需求,是为了实现从区域防御到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转型,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背后,是中国对自身国家安全和发展道路的深思熟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俗的举个栗子

国家有东风和核弹头,那就相当于人人都知道你家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大宝剑。

啊不是,弄错了

应该是这个……


国家有航母,相当于你家有两只恶犬


要说杀人全家,当然是大宝剑一下一个厉害,但是,人家一没杀你父母,二没辱你妻儿,可能就是顺了你两根葱,或者堵在你店门口,不让客人进去。

这时候,你觉得你是当街大保健血溅三尺效果好,还是一声不吭的把狗链子松一扣让人浮想联翩?

又或者,你没事让大狗去他家门口呲个尿,便个臭臭,恶心的他不要不要的,他出来讲道理,你家大狗跟他来个互动,你在一边打哈哈:哎呀,你狗缘真好,它真喜欢你,感动么?

估计八成他只能说:不敢动,不敢动……

论大宝剑,家里有狗的,谁还没个宝剑菜刀?人人都有的东西,拼命时候谁怕你?

这时候,大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就彰显出来了。

别人的狗过来了,拿大宝剑那是不合适的,也让人笑话,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也养个大狗或者掉毛的狮子啥的……


以上!

user avatar

东风导弹是小李飞刀,专门负责一击致命。航母是打狗混法,看哪不爽就一顿乱棍。

东风导弹只有引而不发的时候才最有价值,航母是压到你面前的时候就最有价值。

东风导弹没法对付泼皮无赖。航母专治各种不服。

所以用法不同,啥都得有。

user avatar

因为你有我也得有,而且全都得有。

我们确实拥有了DF17这种短时间内无解的杀手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优势是永续的,无限的,事实上,其它国家也在想办法获取自己的乘波体武器和研究反制乘波体武器的手段。

比如日本,日本防卫省的采购,技术和后勤局在最新版本的《研究开发愿景》中提出了日本自主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两型构想,一型是超高速滑翔弹(HVGP),也就是乘波体武器,一型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HCM),二者都将采用卫星加惯性导航和射频成像末端制导技术,研发目标是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探测海上隐身目标,也有可能配备红外导引头,其中超音速滑翔弹将以固体燃料火箭作助推器,在高空实现滑翔器和助推器分离后滑翔器直击目标,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则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比普通巡航导弹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日本预计为这两款武器配备不同的战斗部以应对不同目标,例如能够击穿航母甲板的反航母战斗部,还有用于大面积杀伤的多重爆炸预制破片穿甲战斗部,以及对地战斗部,日本预计在2024年到2028年推出这两款武器的早期研发型号,预计2030年列装部署。

俄罗斯也列装并部署了先锋陆基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和匕首机载高超音速空地导弹,但由于技术老化严重,这两款武器很大程度上高度依赖苏联遗产,例如先锋陆基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也是一款乘波体武器,但它的助推器还是苏联时代的SS19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而匕首则干脆依赖米格31战机为其提供初段加速,导弹本身的发射工作起始于中段,相当于米格31给导弹做助推器。而预计到美国也将很快掌握并部署高超音速武器,俄罗斯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反制高超音速武器上,现在俄罗斯的初步计划是让米格31战机携带新型远程空空导弹对地方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实施拦截,据说将以K-77M作为方案基础实施进一步改进,并携带分导式弹头,改进后将符合由米格31携带并足以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要求。

美国方面,在2020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中,被19年大阅时惊艳亮相的DF17严重刺激到的国会山老爷们,给空军的两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提供了5.76亿美元的经费,给陆军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的经费也涨到了3.9亿美元,抠门的老爷们还破天荒的掏出了1亿美元给国防部专门建立一个高超音速武器过渡办公室,预计要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并实施高超音速综合科学和技术路径图,还要在高校中建立高超音速技术促进联盟,大搞产学研结合。2021财年,美国空军的高超音速武器常规预算将从2020财年的2.01亿美元涨到3.82亿美元,其中高超音速常规打击武器项目由于预算超标,在今年3月完成关键设计审核后正式下马,但据说其性能超出了设计指标,红了眼的国会老爷们逼着空军现在竭力推进另一个空射快速反应武器项目(ARRW),据说其尺寸很小,使用乘波体结构设计,可以由改进并增加外挂点的B1轰炸机携带六枚,预计将由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列装,在2022年形成战斗力。美国空军也在和DARPA合作进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概念研究,洛克达因将负责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开发工作。

另外,DARPA也从2018年开始了针对乘波体武器的拦截研究,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叫“滑翔破坏器”的乘波体武器拦截装置项目,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订了一份1300万美元的关键技术验证合同,从去年到现在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微缩尺寸推进系统的点火试验。美国导弹防御局也从2018年提交的21个高超音速武器拦截方案中选定了5个展开概念完善,其中有洛马公司的女武神和飞镖系统,雷神的标准-3和鹰式,波音公司的高超音速拦截弹丸项目以及雷声公司的定向能武器方案(可能是激光),今年1月,导弹防御局还为名为区域滑翔段武器系统的项目进行样品征集方案。美国太空发展局也没闲着,有油不揩是傻子,搞了一个通过部署卫星来快速识别并跟踪高超音速武器运行轨迹的计划,据说要借助云计算来实施快速数据处理,虽然目前看起来基本上还是个画饼项目,但如果饼成了,那效能不可小视。

你看,不论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都在全力以赴的未雨绸缪,那我们又怎么有资格为自己好不容易取得的这么一点点优势而傲慢自大,止步不前呢?他们都在为补齐高超音速武器的短板而不懈不休,我们又怎能对远洋作战力量投射的短板视而不见呢?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甲杖之路有始无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