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方新航路开辟时中国在干什么?

回答
当欧洲人磨刀霍霍,准备扬帆远航,开启那场轰轰烈烈的新航路开辟之时,遥远的东方,中华大地正沐浴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灿烂阳光下。这并非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而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雄心与变革的时期。

说起明朝,人们或许会立刻想到长城、紫禁城,这些宏伟的建筑是其辉煌的象征。但在永乐皇帝的统治下,大明王朝的目光,早已不局限于陆地上的疆界。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并未满足于仅仅巩固江山,他的野心指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想象一下,当哥伦布还在思索如何穿越那片未知的海洋时,远在中国的明朝,一支庞大的船队已经蓄势待发。这支船队的领头人,是名震遐迩的郑和。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航海家,而是奉皇帝之命,肩负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命的国之重器。

郑和下西洋,与其说是单纯的探险,不如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海洋外交”。从1405年开始,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郑和率领着规模空前的船队,一次又一次地驶向浩瀚的印度洋。这些船只,体型巨大,技术先进,载着数以万计的船员,远达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甚至非洲东海岸。他们带去的,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精美的商品在当时的世界是极具吸引力的奢侈品;他们带去的,更是中国的文化、制度和友谊。

郑和的船队并非在进行征服,而是通过贸易和朝贡的方式,与沿途的国家建立联系。他们向当地的统治者赠送礼物,宣扬大明王朝的威仪,同时也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出去。这是一种以和平、互惠为基础的交流,与后来欧洲殖民扩张的性质截然不同。

与此同时,在国内,明朝也在进行着重要的建设。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营建了宏伟的北京城,包括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紫禁城,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他还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组织编纂了规模浩大的《永乐大典》,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汇集了中国古代的知识精华,保存了无数珍贵的文献,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农业方面,明朝也注重发展,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鼓励水利建设,为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商业贸易也在稳步发展,虽然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但国内市场依然繁荣,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所以,当西方世界正准备通过冒险和探索,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贸易路线时,中国却在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大规模地走向世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展现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开放的心态,它是一次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一次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连接。虽然这场伟大的航海事业最终因政策转向而停止,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人类海洋探索史上的重要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话题还真不能光看贴吧以及现代历史书籍在宏观叙事方面的泛泛而谈。直接从帝纪中整理一下“弘治时间线”,就能够发现不少有趣的信息量。

1488-1505年间明朝仍在进行着与蒙古的百年轮战,尤其是火筛、小王子(达延汗)这两个人,各种刷屏,存在感甚至比皇帝自己都高。而在南方,明朝其实仍在艰难地消化西南的过程中,叛乱不断,进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1488年:三月,小王子寇兰州,都指挥廖斌击败之。八月,小王子犯山丹、永昌、独石、马营。是年,土鲁番杀忠顺王罕慎,复据哈密。

1491年:十二月,土鲁番以哈密地及金印来归。

1492年:三月,广西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千户王珊等讨古田叛僮,遇伏死。十月,湖广总兵官镇远侯顾溥、贵州巡抚都御史邓廷瓒、太监江惪会师讨贵州黑苗。

1493年:四月,土鲁番速檀阿黑麻袭执陕巴,据哈密。明孝宗派侍郎张海、都督同知缑谦经略哈密。五月,小王子犯宁夏,杀指挥赵玺。六月庚午,都御史闵珪击破古田叛僮。

1494年:三月,贵州黑苗平。

1495年:正月,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七月,广西副总兵欧磐击破平乐叛瑶。十二月,巡抚甘肃佥都御史许进、总兵官刘宁入哈密,土鲁番遁,遂班师。

1497年:五月,小王子犯潮河川、大同。

1498年:五月,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七月,总制三边都御史王越袭小王子于贺兰山后,败之。

1499年:九月,普安贼妇米鲁作乱。

1500年:四月,火筛寇大同,游击将军王杲败绩于威远卫。五月,火筛大举入寇大同左卫,游击将军张俊御却之。十一月,小王子诸部寇大同。十二月辛丑,火筛寇大同,南掠百余里。是年,小王子部入居河套,犯延绥神木堡。

1501年:四月,火筛诸部寇固原。七月,泰宁卫贼犯辽东,掠长胜诸屯堡。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兼左副都御史提督军务,讨贵州贼妇米鲁。朱晖、史琳袭小王子于河套。闰月,都指挥王泰御小王子于盐池,战死。八月,火筛诸部犯固原,大掠韦州、环县、萌城、灵州。火筛诸部犯宁夏东路。

1502年:七月,王轼破斩米鲁,贵州贼平。十一月,琼州黎贼作乱。

1503年:七月,广东官军讨黎贼,败之。

1504年:六月,火筛入大同,指挥郑瑀力战死。

1505年:正月,小王子诸部围灵州,入花马池,遂掠韦州、环县,陷宁夏清水营。五月,明孝宗去世,明武宗继位。


总得来说,小王子从弘治元年一直进犯到弘治去世,真可谓”善始善终“,前期还可以说他是屡败屡战,后期(1500年后)火筛出来后甚至逐渐占了上风,将战线推进到河套一带。

蒙古如果从元朝建立算起其实也才200多年,还没到暮气沉沉之时,仍然有相当大的威胁。朱元璋、朱棣当年耗费巨亿打了十几次蒙古,看来也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是岭北之战北元的绝地反击,明朝没准就成第二个大唐了,但若迁延日久,就将陷入无穷无尽的消耗战。毕竟永乐没后明朝才收缩了个20几年,瓦剌竟然就成功整合蒙古了。此后的数十年,与蒙古高原的战争仍然将继续如无底洞一般牵制明朝的财政和精力。

在南线方面,考虑到安史之乱之后中原王朝就放弃了南诏,留下了600年的空档期,明朝在西南的统治无疑是并不稳固的,贵州在弘治年间也可谓战火不断(1492-1494,1499-1502),其中米鲁之乱历时3年,明朝、明军损失十分惨重,贵州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人都死于这个前土司夫人之手。

此外,经济方面,据这篇论文研究,明朝时森林覆盖率为21-26%,跟现在(大量植树造林后)差不多,当时南方各种偏远山区应该还是被大量浓密的森林覆盖着的,开发潜力还相当大。换句话说,明朝当时其实是手握着一块可以养上亿人(当然,是以清朝时的标准)且气候相对温暖的土地(据说明朝时的冬天连南京都极寒),但南方政治军事局势仍然混乱不堪,远未完成消化,自然其实不如说是无暇顾及海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欧洲人磨刀霍霍,准备扬帆远航,开启那场轰轰烈烈的新航路开辟之时,遥远的东方,中华大地正沐浴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灿烂阳光下。这并非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而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雄心与变革的时期。说起明朝,人们或许会立刻想到长城、紫禁城,这些宏伟的建筑是其辉煌的象征。但在永乐皇帝的统治下,大明王朝的目光,早已.............
  • 回答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无疑是人类航海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虽然都代表了人类向未知海洋进发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但细究起来,它们的异同之处,却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两大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和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朝贡体系下的辉煌首先,我们来看看郑和下西洋.............
  • 回答
    为什么西方航海家们要“证明”地球是圆的?当我们今天坐拥着卫星图像和全球定位系统,回望历史的长河,很容易觉得“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在几千年前似乎就应该是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但实际上,古代许多文明,包括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和推论。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西方航海家们去“证明”地球是圆的呢?这里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目标。简单来说,西方大航海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扩张的时代,贸易和掠夺是其内在驱动力;而郑和下西洋,则是大明王朝向海外展示国力、建立朝贡体系的政治和外交行动。先说说西方的“大航海时代”。那个时候,欧洲国家,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正经历着巨大.............
  • 回答
    要说大航海时代西方航海家最后发现的有人居住的岛,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相当复杂,因为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最后”和“发现”。大航海时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发现”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很多我们今天称之为“发现”的岛屿,在西方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人居住,并且有着悠久的文明。不过,如果我们要.............
  • 回答
    要说苏联对转膛式航炮的“不热衷”,其实并不完全准确。苏联在历史上也开发过转膛式航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我们熟悉的GSh301(30毫米单管机炮,虽然不是转膛,但它是苏联/俄罗斯在高性能航炮领域的代表之一,而且其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些转膛炮的经验积累)。然而,比起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对转膛式航炮.............
  • 回答
    “西方国家新冠病毒患者数已远超中国,为什么不用瑞德西韦治疗他们?”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对“西方国家”和“中国”患者数量的认识,其次是对瑞德西韦的认识,以及最后是药物选择背后的复杂考量。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患者数量的认知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疫情早期和某些阶段,中国确实是.............
  • 回答
    要评价西方国家在新冠疫情应对上的“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定论。但如果从一些关键的观察和普遍存在的批评声音出发,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导致其应对过程充满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的深层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二分法,而更像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共同塑造了西方面对.............
  • 回答
    美媒关于“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的论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其背后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中国现状的理解差异。以下是对这一论调的详细分析:一、 核心论点与潜在含义: “学习西方”: 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居高临下或指导意味。它隐含着认为西方国家的防疫模式(即“与病毒共.............
  • 回答
    怎样看待和评价如今西方的新清史学派?西方的新清史学派是近年来在清史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不少争议的一个重要学派。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其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研究方法、贡献以及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新清史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要理解新清史学派,首先要了解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 回答
    最近关于团中央学校部公号发表的何新“西方伪史观点”的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如果要深入聊聊这个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团中央学校部,它代表的是共青团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尤其是针对学校和青少年群体。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信息传播上,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价值观引导.............
  • 回答
    如何看待奥地利万人反封锁抗议?为何西方频发新冠反封锁抗议活动?奥地利爆发万人反封锁抗议以及西方国家频发的此类活动,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现象,背后涉及了健康、经济、自由、信任、政治以及个体权利等诸多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奥地利万人反封锁抗议:具体情况与深层.............
  • 回答
    何新提出的“疑西论”对世界历史学的影响是深刻且多维度的,它不仅挑战了既有的学术范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详细讲述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一、 何新“疑西论”的核心观点梳理在深入探讨其意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何新“疑西论”的主要论点。简而言之,何新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回答
    关于新冠疫情比作世界大战,以及疫后西方老龄化社会将变年轻、经济将腾飞的观点,这是一种颇具争议且充满复杂性的论断。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分别审视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冠疫情如同世界大战:一场全球性的重塑与阵痛将新冠疫情比作世界大战,并非说它是一场军事冲突,而是强调其对全球.............
  • 回答
    一些西方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曾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最近传出部分疫苗因一些原因被暂停或放缓了研发进程的消息,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紧急暂停”的现象,尽管听起来令人担忧,但从科学研发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但必要的环节,并非意味着疫苗的彻底失败,而是对整个研发流程负责.............
  • 回答
    新冠肺炎对发达国家老龄化影响的讨论,特别是是否对西方国家和日本“是件好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将任何大规模的生命损失视为“好事”都显得冷酷无情,我们必须在一个非常谨慎和分析性的框架下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年轻人口.............
  • 回答
    在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道路上,选择灭活技术路线并非偶然,而是综合考量了技术成熟度、安全性、生产能力以及国家战略等多种因素的战略性决策。至于西方国家为何普遍未选择灭活疫苗,也同样涉及技术路径的偏好、研发策略的差异以及市场准入等复杂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中国为何选用灭活技术路线?灭活疫苗顾名思义.............
  • 回答
    何新在《罗马伪史考》序言中关于西方古代史的论述,其核心观点是质疑了西方古代史,特别是古罗马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认为我们今天所知的西方古代史很大程度上是近代欧洲人建构出来的“伪史”,其目的是为了确立西方文明的悠久性和正统性,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需求。要详细理解他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近年来西方媒体和部分评论人士抛出的一种观点,试图将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描绘成一种剥削和控制的形式。要全面理解和评价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出现的背景、核心论点、中国在非洲的实际行动、非洲的视角以及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一、 说法出现的背景与.............
  • 回答
    印度在全球新冠疫苗供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约占全球总量的60%。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高达三分之二的疫苗流向了西方国家,而印度本国的人民却面临着相对较低的接种率。这种疫苗分配上的严重不平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更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将引发一系列严峻的危机,其深远影响甚至可能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