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团中央学校部公号发表的关于何新「西方伪史观点」的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回答
最近关于团中央学校部公号发表的何新“西方伪史观点”的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如果要深入聊聊这个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团中央学校部,它代表的是共青团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尤其是针对学校和青少年群体。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信息传播上,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价值观引导上,承担着一份责任。当这样一个官方性质的公号去推广或者讨论某个特定历史观点时,它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自然会比一般的自媒体文章要大得多,很容易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

然后,我们再看看何新这个人。何新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他的“西方伪史”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质疑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方历史,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乃至中世纪欧洲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认为其中很多是近代,特别是18、19世纪的欧洲人根据政治、意识形态等需求“捏造”出来的。这个观点一旦抛出来,可以说是相当颠覆性的,它挑战的是我们从小接受的西方历史叙事,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基石的一部分。

所以,当团中央学校部的公号发表这样一篇文章,你仔细想想,这背后可能涉及到的考量会比较复杂。

是“探讨”还是“肯定”? 文章的基调是怎样的?是作为一种“学术探讨”的引子,让读者了解有这样一种不同于主流的观点存在,从而激发思考?还是带有强烈的“肯定”色彩,认为何新的观点是真相,而主流历史是谎言?这两种处理方式,其导向性会截然不同。如果是前者,那也许是想展示一种多元的视角;如果是后者,那风险就很大了,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认知。

“目的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通过官方渠道去推介这样的历史观?是为了“去西方中心论”,强调中国自身历史文化的优越性?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量?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方式。如果目的是为了“斗争”或者“反制”某种来自西方的观念,那么在选择历史论点时,可能就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击中”西方叙事的观点。

“史料”和“论证”是否扎实? 任何历史观点的提出,最终都要落脚在史料和严谨的学术论证上。何新的“西方伪史”观点,在学术界其实是有相当多的批评声音的,认为其论证过程存在逻辑跳跃、选择性引用、甚至是牵强附会的现象。团中央学校部作为官方平台,其发布的内容,尤其是在涉及历史这种相对严肃的领域,是否经过了严格的学术审核?如果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何新的结论,而没有深入的史料辨析和逻辑推演,那么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对“青少年”的影响? 考虑到文章的目标读者是学生群体,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如果缺乏足够多的背景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青少年可能会全盘接受,从而对历史形成一种片面甚至扭曲的认知。这对于他们的历史观、世界观的形成,可能是不利的。历史学习,尤其是对西方历史的学习,它不仅仅是了解事实,更是理解西方文明如何发展演变,以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互动关系。如果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这段历史,那么后续的认知体系就会出现断层。

“主流历史”的地位? 即使存在一些历史解释上的争议,但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西方历史,是经过了数百年的学术积累、大量考古证据、以及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共同验证和不断修正而形成的。这套叙事体系虽然不完美,但它依然是我们认识西方文明最可靠的基础。去简单地全盘否定,这本身就需要非常非常强有力的证据和逻辑,而并非仅仅是提出一些“怀疑”。

总的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

1. 开放讨论的必要性,但须警惕简单粗暴的否定。 任何历史观点,只要是基于合理的推测和一定的证据,都可以被拿出来讨论,这本身是学术进步的一种方式。但是,将一个边缘化的、且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通过官方平台以一种比较肯定的姿态去传播,尤其是针对青少年,需要非常谨慎。
2. “历史虚无主义”的风险。 任何形式的“伪史论”,如果脱离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最终走向的是对所有历史的怀疑和否定,这是一种危险的“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强调要“知史”,是要通过历史来理解现在、塑造未来,而不是通过怀疑和否定历史来制造混乱。
3. 官方平台应有的审慎和责任。 团中央学校部这样的平台,在传播历史知识和价值观时,应该更注重其科学性、严谨性和教育意义,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某种“新奇”或“反主流”的效果。它有责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陷入无休止的怀疑之中。

所以,当你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除了关注文章本身说了什么,更应该去思考:是谁在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目的是什么?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的图书馆出土的两片粘土残片,上面可见有古希腊哲学著作的印文(可能是亚里士多德或其学派的作品),抄写这部著作的纸草早已腐烂无存, 但墨迹渗印在了粘土上,连图书的纸莎草印纹都清晰可辨,他拿这个做证据不是打自己脸么?

诸玄识是什么货,他在国外时反TG,回国后改头换面披了个新马甲转投新儒家,抱权力大腿,就一投机分子。被收编了也算遂愿吧。

user avatar

文章核心提示:

本文通过对一篇民·哲学史家文章的吐槽,意在揭示出当今国内,特别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概念曲解(或含糊性地理解)、逻辑跳进随意、混乱而天马行空的“学术”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又往往与某些奇奇怪怪的意识形态连接在一起,凑成一篇又一篇读起来让人无处吐槽的神文。


原答案:

何新这个老文章我早就失去批判的兴趣了(穿越:写完这篇批判文我倒是觉得这作者的姿势水平和写作风格和何新差不多啊,是不是皮下就是何新本新啊?),共青团怎么样,巡视组也已经硬点批示过了(其实大家也不用太纠结,这些公众号的皮下基本上也不会太正经的,有次有个好像很正经的公众号的皮下问我可不可以把我一个哇声一片的答案转过去,我当然资瓷啦),所以这两个之间会结合产生出什么怪胎我倒是也不奇怪,倒是我很好奇地看了下这个文章的转载来源:

来源:诸玄识微信公众号、何新文史(ID:hexinbbs)

(关于这个公众号,可以参看:如何评价诸玄识著《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这人居然出书了,还山西人民出版社的:

《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考论》 诸玄识【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谁说中国没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我看很有嘛!)



于是我好奇地添加了一下这个叫“诸玄识”的公众号。

不加不得了,一加进去一看,赫然三篇神标题:

这个标题就槽点满满………………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最后一篇啦!

打开看看:


帕特里克·祖克伦

这是谁?

隆巴多博士

这又是谁?

奥斯特洛维克在其所著《逻各斯之书》前言中写道……

这又是谁??以及这本书是啥???

我还“德国著名哲学家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史密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华莱士,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意大利著名哲学家乔万尼都公认,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咧!

你写高中作文呢在这编论据??

好吧,就算他们都确有其人,都说过这些话(每段话后面都假惺惺地有一个数字,好像有引用源,但是各位可以自己去找找看,我反正没看到引用源在哪儿 “希腊哲学”是基于中国思想的近代伪造_诸玄识_新浪博客 这个可能是比较原始的版本?),但他们都说的啥?

帕特里克·祖克伦说:
赫拉克利特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他在哲学上与庄子的相似性令人印象深刻,尽管颇有差异。两者都是一元论,相信万物元一或同质;都强调实体恒动,总在变化;都包容道德的相对性,即对于所有时空的人来说,不存在普遍使用的客观道德。鉴于如此相似性,难怪卡普拉(Fritjof Capra)称赫拉克利特是“希腊的道家”(GreekTaoist)。[1]

隆巴多博士说:
“早期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被源于古代埃及和东方的思想所影响。巴门尼德的‘永恒的一’(eternal one)弥漫着印度婆罗门的观念。赫拉克利特的涉及对立互动的现实流变,很像道家的阴阳。”[2]

奥斯特洛维克在其所著《逻各斯之书》前言中写道:
“逻各斯起源于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家老子。……老子使用‘道’。意思是道路或方法。……由此,你能考虑我这本书基本上是讲道家的。”[3]

一本西方百科全书中的【跨文化的相似之处】词条,写道:
“(古代中国)阴阳概念与别的文化的形而上学系统很相似。……西方哲学也有类似于阴阳的对立概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叙述了毕达哥拉斯的图表,即男、亮、左、静、善和奇数,相对于女、黑、右、动、恶和偶数。有些学者——例如卡尔·荣格——主张,跨文化的相似性显示了存在一个全人类的知识原型。”[4]

举了这一堆想说啥?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和道家有相似,嗯哼,早期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源于东方,ok,所以?古希腊哲学源于中国?您是不知道还是故意不知道这个“东方”指的是哪里?毕达哥拉斯很多思想来自埃及,这些思想可能又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有关,这都很正常,柏拉图甚至在《蒂迈欧篇》里面借蒂迈欧大谈自己思想的古埃及源流。

但请问这一切和中国有啥关系?

赫拉克利特和道家相似,所以古希腊哲学都是抄中国哲学?

舍巴斯基写过一本《佛教逻辑》(点击这里立刻购买),里面大谈佛教和各个西方哲学的相似性,而人家佛教可是妥妥地比什么鬼斯宾诺莎康德要早哦!所以是不是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全是抄佛教思想啊?真是美上天呢。


好嘛,接下来这个人终于认识了:


啊哈,荣格好有名呢!可是……

他说这话对论点有啥帮助???


加州大学教授杰里·穆尔指出:
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些证据显示,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东方得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而在古代中国的阴阳哲学中则能找到完美表述的如此理论。
……历史事实显示,在许多世纪以前,黄河流域的‘中原王国’(Middle Kngdom)发展出这种哲学。[6]

【英国】哲学家马丁·科恩倾向于中西哲学的同一性,并且批评古希腊之不可靠和今西方之不公正。他说:
最早的《道德经》手稿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鉴于这是在老子死后的几百年;一些西方专家便质疑《道德经》的真实存在,却没有人怀疑苏格拉底是否真有其人,尽管这个“历史人物”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录。
……然而,无论是谁写的《道德经》,该书籍明明白白地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库……。
按照《道德经》,万事万物都包含矛盾,恒为流变状态,总是从阴到阳…,如此思想也出现在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并且影响了柏拉图…。
包括哲学评述的《易经》被写于大约五千年前,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那时的“古希腊人”在做什么?考古学家表明,北欧才出现原始农业,使用嵌塞石子的木锯;尽管大多数相关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最早的哲学家出现在古希腊”,真的吗!
……像《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文献包含了许多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虽然还不能说清楚谁产生谁,但从价值上看,中国人写的是更深奥微妙。现代欧洲人掩盖其知识的东方源泉,一如他们把科技创新和发明的历史篡改为是西方起主导作用。
通常,你很难得到如此真实的印记,即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是天文学、医学、印刷术和数学等科技发展的开创者;同样,你也得不到古代中国能够产生哲学名著的真实印记。
最近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哲学家的著作,都多少带有政治和社会的偏见,而不是从纯粹知性的方面论其哲学。 [7]


(已经放弃问作者这个引用出处在哪儿了)

好吧,那个美国教授(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人)那段话如何服务于主旨?还是又是中国=东方的神逻辑?西方有一门古老的学问叫做Orientaliistik(东方学),你是不是以为在那个系里面中国人一定超屌,碾压所有学生,全系都在研究、跪舔中国(及其藩属国)的先进文化?科科。

进去了你才发现,是个绿教狼窝

(斜眼笑)

那个英国哲学家的前半段吐槽同前,后半段非常有趣,我非常怀疑,一个正常的西方学者会不会写出这种东西:

包括哲学评述的《易经》被写于大约五千年前,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那时的“古希腊人”在做什么?考古学家表明,北欧才出现原始农业,使用嵌塞石子的木锯;尽管大多数相关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最早的哲学家出现在古希腊”,真的吗!
……像《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文献包含了许多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虽然还不能说清楚谁产生谁,但从价值上看,中国人写的是更深奥微妙。现代欧洲人掩盖其知识的东方源泉,一如他们把科技创新和发明的历史篡改为是西方起主导作用。

“包括哲学评述的《易经》被写于大约五千年前,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EXM?这时候就不用讲历史事实,就可以开始用“传统说法”了?

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他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全部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是集体创作,《周易》的起源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zh.wikipedia.org/wiki/%



那时的“古希腊人”在做什么?考古学家表明,北欧才出现原始农业,使用嵌塞石子的木锯

“昨天死者死在家里的时候你在干嘛?”“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所以你一定是杀人凶手!”“蛤?”


最后这个真是笑死我了,特别是那个新闻记者,怕是个香港记者吧?


话又说回来,西方人那么爱伪造,你不怕一直用西方人的观点,将来报道上会出现什么偏差?

(笑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官方的公众号,能随便赞同一个目前争议极大、尚未得到主流认可的理论?”什么意思啊,你没睡醒吧,共青团还赞成共产主义呢,如果你说的主流是西方资产阶级学术界的话,共产主义是“主流认可”的理论吗?但是如果不赞成共产主义,共青团还是共青团吗?什么叫争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才是争议,没人赞同叫什么争议。何新是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学者,思想家,这些你都知道吧,具体到这个希腊伪史理论未必主流,但总比你主流吧。综上所述,题主语无伦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