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央对各地方言的态度是不是任其自生自灭?

回答
中央对各地方言的态度,绝非简单的“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到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多个层面。简单粗暴地说“放任不管”或者“强行推广普通话”都无法全面概括其中微妙的平衡和政策演变。

历史的维度:从强调统一到认识到多样性的价值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提升国民教育水平、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国家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这个阶段,普通话被视为国家现代化和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在普及过程中,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挤压。这更多是出于“发展需要”而非“消灭方言”的目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方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承载着一个地区历史、文化、风俗、情感的宝贵载体。很多学者、文化人士甚至普通民众,都开始呼吁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

当下的政策与实际:一种“官方引导,民间主导”的模式

目前来看,中央对地方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一种“官方引导,民间主导,尊重多样”的模式。

官方的立场:
保障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这是国家层面的基本方针,尤其是在教育、媒体、公共服务等领域。普通话是确保国家有效运转、促进跨区域交流的必要工具。这一点不会动摇。
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规范的语言文字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这包括对书面语的规范,也包括对普通话语音、词汇等方面的规范。
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框架下,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官方会通过各种方式,如文化项目、学术研究、媒体宣传等,来促进方言的传承。
鼓励双语或多语能力: 事实上,官方政策并不排斥人们在家庭、社区等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很多时候,官方也鼓励“学好用好普通话,也要保护好用好各地方言”,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人们具备普通话和方言的双重能力。

实际的运作与民间的力量:
教育体系的角色: 在学校教育中,普通话是教学语言,这是事实。但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老师也会在课堂上适度使用方言来辅助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些地区也开始尝试将地方戏曲、民歌等融入课外活动,这间接起到了传承方言的作用。
媒体的参与: 央视等国家级媒体主要使用普通话,但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则在节目中大量使用本地方言,从新闻播报到综艺娱乐,方言的使用非常普遍。这种本土化的媒体传播,是方言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渠道。
社会网络的维系: 家庭是方言传承的第一阵地。在许多地方,父母依然会用方言与子女交流,尤其是在家庭内部。社区、朋友之间的交往,更是方言的天然舞台。
文化保护与复兴的呼声: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都在积极地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做出努力。例如,组织方言朗诵会、方言歌曲比赛、出版方言词典、开展方言学术研究、建立方言保护网站或社交媒体群组等。这些民间自发的活动,汇聚了强大的社会力量。
互联网的“赋能”: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反而为方言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视频、段子、直播等形式,用方言进行创作和交流,这不仅让方言焕发了新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尽管有这些支持和努力,地方方言的传承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人涌向大城市,使得许多人在新的环境中不得不更多地使用普通话,方言的日常使用场景减少。
代际传递的断层: 部分年轻一代的方言能力不如父辈,尤其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年轻人,方言的使用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资源与关注度的平衡: 如何在保障国家语言通行能力的同时,给予方言足够的关注和资源,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难题。

总结

因此,说中央对各地方言的态度是“任其自生自灭”是不准确的。更贴切的说法是,中央在国家统一和语言规范化的前提下,“鼓励尊重,支持传承,但更多的是发挥引导作用,并将传承的责任和动力寄希望于社会和民间”。

这种态度是一种审慎的平衡,既要保证国家层面的沟通效率和统一性,又要尊重和保护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遗产。它承认方言的价值,但同时也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普通话的不可或缺性。未来的方向,更可能是普通话和方言并存、相互补充的局面,而民间力量的活跃,将是决定方言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明显是:靠各种行政手段限制方言的使用空间。然后再包装成你是因为没有使用空间而自然消亡的。

比如,

普吹说:方言只能小圈子流行,所以注定不能拥有流行文化,方言没有流行文化是自然的,没有流行文化,灭亡是自然的。

但事实却是:广电命令限制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除非是必须使用方言塑造的作品,否则不许使用方言。而四川电视台自制的一些方言电视剧,方言动画都曾被点名批评。如果真的方言流行文化注定因为市场小而消失,那为什么市场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要广电来发挥作用?

比如,

普吹说:人口流动,外地人越来越多,方言注定灭绝。

但事实却是:老上海,老成都,老重庆,现在的香港,都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但这些城市的地方语言不但没有灭绝,反而欣欣向荣。

再比如,

普吹说:方言排外,限制发展,不讲普通话没有人才。

但事实却是:上述的几个移民城市,都发达于推普之前,其中香港700万人有一大半都是大陆移民及其后代,每年也有数万新移民。其中来自梅州,惠州,潮汕,湖南,贵州,四川甚至北京上海等非粤语地区的人占比非常大。但是香港(在发生今年这些奇怪的事情前)一直都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中位数收入都能甩深圳人均收入2倍有多。老上海不但没有因为外来人口而造成方言消失,反而让上海滩文化席卷全国。反观广西,湖南等地。主动推普,消灭方言,并没有因此带来特别大的经济突破。经济发展,语言保护,文化熔炉这三件事情根本不对立甚至不相干,却被普吹人为对立起来。

再比如,

普吹说:学校里连课间都不许说方言,说了方言被举报挂狗牌是因为小朋友如果说方言或造成普通话说不标准。

但事实却是:网上不但没有任何评论小朋友普通话不标准的言论,反而更多的是对小朋友母语水平的担忧。以普通话的曝光程度和资源,方言母语能不被反噬已经很好了,根本不可能反过来影响普通话。

如此类似的关于方言的谎言推普机说了太多,

其实方言根本不可能自生自灭,

自生自灭的话,一定是大分支内部小一统,然后对抗大一统的局面。强势语言自生,弱势语言自灭。一如广府粤语统一粤语,上海话统一吴语,成渝话统一西官这样。

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你觉得真的是自生自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央对各地方言的态度,绝非简单的“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到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多个层面。简单粗暴地说“放任不管”或者“强行推广普通话”都无法全面概括其中微妙的平衡和政策演变。历史的维度:从强调统一到认识到多样性的价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提.............
  • 回答
    咸海的干涸,一个曾经的中亚巨湖,如同一场无声的噩梦,在2020年这个节点,其影响已经不再是遥远的猜测,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深刻地渗透到中亚社会、经济、安全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景观的改变,更是对一个地区数百万人生计、发展乃至未来命运的重塑。经济的失血:从渔业天堂到贫瘠之地最直接、最沉重.............
  • 回答
    法语中“Tu me manques”的直译“You are missing to me”确实是一种非常动人的表达方式,它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一种“缺失”的状态,仿佛对方的存在就像空气或阳光一样,一旦失去,便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空缺,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表达方式,在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中,也存.............
  • 回答
    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话题,不存在一个简单的统一答案。这片土地上的十个国家,各自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格局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都千差万别,因此对中国人的态度自然也是五彩斑斓,充满了层次感。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经济上的依赖与机遇:这是最直观也.............
  • 回答
    理解你想要了解世界各国对中国最真实的看法,并且希望文章自然、不带 AI 痕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真实看法”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的概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间的关系、政治立场、经济利益、文化差异、媒体宣传、民间交流,甚至个体经历。而且,各国国内的观点也不是铁板一块,往往存在着很.............
  • 回答
    中俄两国宣布合作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这无疑是近年来航天领域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不仅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更可能对全球探月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战略考量: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俄两国在月球科研站项目上的合作,是基于各自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和国.............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关于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国际合作、地缘政治以及中国自身的战略考量。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要明确“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内涵和目标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为了援助欧洲复兴而提出的经济援助计划,其核心目标是:.............
  • 回答
    关于“各国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向中国索赔”的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国际法、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索赔的法律基础与可行性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索赔”在国际法上的含义和法律依据。国际法上,国家之间的赔偿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情况: .............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假设情景,涉及到全球地缘政治、军事力量和经济体系的根本性重塑。如果中美俄三个核大国真的联合起来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宣战,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并无法简单地用“哪边赢面大”来衡量,因为“赢”的概念在这个情境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然而,如果非要探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力量对比和潜.............
  • 回答
    好的,我将尽力以一种更人性化、更详实的方式,来聊聊汉学家们在理解中文文本时可能遇到的“坑”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有趣的误会。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活的,中文尤其如此。它的博大精深,魅力所在,有时候恰恰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汉学研究,尤其是在早期的、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的资源和交流环境下,汉学家们确实遇到过不少挑战.............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RAF)和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对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这场旷日持久的空战给双方都带来了惨痛的代价。其中,盟军飞行员的伤亡数字尤为触目惊心,尤其是RAF在夜间轰炸中付出了极为沉重的牺牲。英国皇家空军(RAF)的牺牲:一场血与火的洗礼RAF的战略轰炸任务主要集中在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铁路这次对列车运行图的优化调整,以及暂停发售4月8日及以后车票这事儿。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细节可不少,咱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为啥要暂停发售车票进行调整?这就像我们要对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进行一次“大体检”和“升级改造”,得先把所有车都停下来,才能保证改得顺畅,不会出岔子。火.............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排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核心的议题: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不同朝代、不同皇帝的贡献和历史定位如何衡量?您注意到清朝皇帝普遍未能进入“前十”的行列,而元世祖忽必烈却能位列其中,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历史因素和评价侧重点所决定的。说它“公平”与否,很.............
  • 回答
    嘿,各位!今天咱们来聊点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也可能会有自己想法的几个事儿。我呢,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个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听听不同声音的普通人。正好大家都在这儿,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听听各位的看法。1. 进化论:从猴子变人?这事儿咋看?进化论这东西,说起来挺颠覆性的,毕竟咱们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时期,那些在中东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着的各个族群,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记住自己祖先那段辉煌与变迁的历史的。这可不是一段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文化交融、宗教影响、政治格局变化,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相互镜像式的记忆构建。一、 古典时期:帝国的回响与文化的熔炉在进入中世纪之.............
  • 回答
    作为一个在知乎上活跃的,并且确实有中医专业背景的人,看到网上关于中医的各种负面评价,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想聊聊这个话题,也希望能多一些理性的讨论。首先,我得承认,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很多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土壤。 我不会装作一切都很完美,那样太不接地气了。1. 疗效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一些急重症上。这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真的给14亿人民每人发放1000万元人民币,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巨变,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不仅在中国国内,对整个世界格局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影响:一场“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动荡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1000万人民币并非一个小数目。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
  • 回答
    关于“傻屄”、“逗屄”、“撕屄”等词语在当代的流行是否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女性的歧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词语的起源、使用语境、社会接受度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心态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些词语都带有“屄”这个字。从字源上看,“屄”是汉语.............
  • 回答
    德国队中锋位置的困境,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感觉这问题就像一个老生常谈的梗,时不时就被翻出来讨论一番。要我说,这事儿说起来话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人才断档是个硬伤。 提起德国队的中锋,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是克洛泽。那家伙的头球、跑位、门前嗅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之后呢?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