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

回答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议题,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金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调控的背景与目标:为何调控?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考量。主要原因和目标包括:

1. 抑制房地产泡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过去十几年,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积累了巨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可能引发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进而波及金融机构,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中央希望通过调控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挤压泡沫,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
2. 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重要的投资领域,还带动了建筑、建材、家居、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过度依赖房地产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对其他产业的挤压效应明显。中央希望通过调控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3. 解决“房住不炒”的核心定位问题: 这是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的政策基石。房地产的根本属性是居住,但其金融属性的过度膨胀,导致“炒房”现象普遍,加剧了社会财富分化,影响了社会公平。中央力图回归房地产的居住属性,让房子回归其居住的本质功能,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问题。
4. 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高房价是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年轻人和普通家庭难以负担高昂的住房成本,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引发社会不满。通过调控稳定房价,并辅以保障性住房等措施,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房地产的过快发展可能导致城市过度扩张,资源分散,以及城市功能区的失调。调控有助于引导城市合理规划,促进人口、产业与房地产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

二、 调控的主要内容与手段:如何调控?

中央的调控手段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并且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 这是总纲领,贯穿于所有调控措施之中。
2. 限购、限售、限贷(俗称“三限”政策):
限购: 对购房资格进行限制,例如户籍、社保缴纳年限、已有住房套数等,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限售: 对房屋的交易进行限制,例如规定购买后一定年限内不得出售,打击短期投机行为。
限贷: 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限制多套房贷款等,从金融端收紧对购房者的信贷支持,抑制居民的杠杆率。
3. 差别化信贷政策: 对首套房、二套房、改善型住房等采取不同的信贷利率和首付比例。
4. 房地产金融监管加强:
“三道红线”: 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进行约束,限制房企的杠杆率,如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等。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对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例进行限制,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依赖。
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防止开发商挪用工程款项,保障工程进度和购房者权益。
5. 土地供应和城市规划调整:
增加土地供应: 增加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优化土地结构。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 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提供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
6. 税收政策调整: 例如房产税的试点和推进,虽然目前尚未全面铺开,但其长远影响不可忽视。
7. 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中央设定大方向和原则,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执行细则,并承担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责任。这导致了各地调控政策的差异性。

三、 调控的效果与挑战:调控怎么样?

中央的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积极效果:

1. 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在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明显回落,部分城市出现滞涨甚至小幅下跌,有效挤压了部分泡沫。
2. 金融风险得到缓释: 通过金融监管收紧,部分高杠杆房企的风险暴露,也促使金融机构更加审慎。
3. 市场预期有所引导: “房住不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投资投机行为有所收敛。
4. 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加强: 更多资源被引导向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建设。

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1.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平衡难度: 调控的力度过大可能导致市场“硬着陆”,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力度过小则可能让泡沫卷土重来。如何在稳定房价的同时,避免过度打击行业,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房地产企业“阵痛”与风险暴露: 一些过去依赖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的房企,在调控下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风险,引发了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生存和项目交付的担忧。
3. 部分城市市场分化加剧: 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住房需求依然强劲,调控效果相对有限;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则面临去库存压力,市场表现疲软。
4. 经济增长的“两难”: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过度抑制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在房地产调控与稳增长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是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5.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挑战: 虽然中央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但如何真正做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 政策的传导和落地: 中央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有效执行,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四、 未来展望与建议:如何看待未来?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一个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一些建议:

1. 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未来的调控仍将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
2. 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与区域差异化: 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实施更加灵活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避免“一刀切”。
3. 深化供给侧改革: 积极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大规模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4. 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等相关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依赖和房地产金融化问题,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5. 防范化解风险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重: 在加强对高风险房企的监管和化解风险的同时,也要支持那些经营稳健、有实力的企业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6. 引导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通过清晰、 consistent 的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因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剧烈波动。
7. 关注房地产市场与金融风险的联动: 持续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总结: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为了纠正过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市场回归理性,防范系统性风险,并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在稳定市场、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和保障民生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理解这一调控,需要超越短期的市场波动,关注其长期的战略意图和系统性的改革思路。这是一个持续博弈和动态调整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人一方面特别迷信政策的威力,一边却又根本无视于政策的存在,比如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就是最好的解读,让高层知道了底层民众的可怕一面。这些底层民众口口声声拥护听从政府部门的政策安排,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把政策当一回事,下什么样的政策,都无法阻止他们飞蛾扑火般的往深坑里跳,根本就没把政策的权威放在眼里。

这才是让施政者最头疼的地方。政策最初的本意,多是为了吓退你,警告你别玩火过界,也没真要把你搞死搞残的意思,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政策出来都像屁一般的响都没响就消散在空气中了,这就逼得高层只能层层加码,目前来看,不下死手杀几只猴子,别说鸡不怕,连水里的鳄鱼也以为是在闹着玩的。

可以预见,相信政策威力的中国人在不相信了太多温和的政策威力以后,一定将会迎来他们所无法承受的真正威力的政策出台。这些人只有成了被围猎的对象以后才知道后悔,不过,等政策都扣动扳机了,你才跪下求饶,是不是显得悔悟太晚了?

蚂蚁发完股票都被撤回的故事,应该很快就会在房地产政策上出现,那个时候,哭爹喊娘长跪忏悔已经迟了。

user avatar

这就是矛盾带来的。

控制房价,是不让房价过快上涨,翻译成白话就是能慢涨,但不能跌,这里特指新住房。

这么多次调控,狼早该几十次了。

与其调控,不如让房价暴跌一次,让期望房价上涨的人都死心。可惜政策是不能让新住房的房价跌,层层加码,降低二手房流入市场量,让市场大部分走新住房的线。保新房,控制二手房,这就是矛盾。

新房要持续稳定的上涨,为了卖地,解决地方债。

二手房要控制流入市场量,防止套现。

这矛盾,能解决才是见鬼。

广州等城市在2021年拍地,楼面价出现新地王,入场的大多是央企、国企,这就是新房房价上涨的征兆。

南沙区南沙街进港大道南侧地块,成交楼面地价为19919元/㎡。
增城中新镇地块,楼面价10746元/㎡。
荔湾区海龙路兴达地块,楼面价为26641元/㎡。
增城区石滩镇南北大道西侧地块,楼面价8072元/平方米。
白云区钟落潭福龙路东侧地块,楼面价为16658元/㎡。
番禺新造镇创新城一期C宅地,楼面价33599元/平方米。
黄埔区地块,楼面价为27274元/平方米。

一般 楼面价 除以 0.6,即为 新房价。如果操作不好,广州的房价将在一两年内暴涨。

2019年拍地,楼面价2.4万,2.4 / 0.6 = 4万,下面是开盘价:

面粉在涨价,居然只管面包的价格,要是真的,就控制面粉。

综合,就是不看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议题,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金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调控的背景与目标:为何调控?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考量。主要原因和目标包括.............
  •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多城房贷利率走高和银行放款周期延长的消息,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因素,也直接关系到购房者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房贷利率走高,放款周期延长,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手?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宏观经.............
  • 回答
    关于“在链家看房筛选后,又去找其他中介买房”这种行为的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里面涉及到的考量挺多,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咱们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审视。首先,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理性且常见的做法。你想啊,买房是人生大事儿,一辈子能有几次?谁不想多方比较,找到最适.............
  • 回答
    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可以说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方向上的一次清晰而坚定的表述。这句口号听起来简洁,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和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什么要有这个定位?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的出现背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伴随着.............
  • 回答
    好的,我们就来聊聊中央网信办这次对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的严禁规定,这可不是小事,对整个直播行业来说,绝对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变化。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政策出台的出发点是什么。中央网信办这么做,核心目的无非是两个字:“保护”。保护谁?当然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2017年中央那次针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这事儿可不简单,关系到咱们农村的方方面面。你要是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那就接着听。先说这“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到底是啥玩意儿?咱得先把概念搞清楚,免得后边说糊了。 村霸: 你可以想象成在村子里头一手遮天的那种人。他们可能是村干部.............
  • 回答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美军从阿富汗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这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阿富汗未来局势将发生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表态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关于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部署和撤离过程。美军的撤离不仅仅是士兵的离开,还包括大量的军事装备、物资的转.............
  • 回答
    “长安剑”对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的评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而且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某个公司,更是整个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思考。首先,从“长安剑”作为中央政法委的官方媒体平台属性来看,他们的发声必然带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导向性。 “长安剑”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家媒体的观点,而是官方对当前社.............
  • 回答
    5月31日中央召开会议,正式宣布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这项政策的出台有着多层次的理解和看法。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 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正面临着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减少等一系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它背后牵扯到贸易战、经济博弈,还有挺多门道。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贸易战的大背景要理解这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就得先看看当时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记得那是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当时打着“美国优先.............
  • 回答
    中国对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全球化视野下的一种自然延伸。为什么中国对加入CPTPP持积极开放态度?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来理解。中国正处于经.............
  • 回答
    中国银行近期就“原油宝”事件再次发声,表示将与客户“同舟共济”,这一表态承载着多重含义,也反映了银行在处理此类复杂危机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量。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同舟共济”背后的含义与意图分析1. 安抚与稳定市场情绪: “同舟共济”首先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抚.............
  • 回答
    看待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诉求及其历史依据,需要一个细致且多维度的梳理,不能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而是要深入了解其提出的逻辑和支撑,以及这些逻辑和支撑在国际法和现实层面所面临的审视。中国的核心主张:历史性权利与“九段线”中国对南海诸岛礁的主权诉求,其核心是基于“历史性权利”的说法。中国政府认为,自古以来,.............
  • 回答
    .......
  • 回答
    PG ONE 歌词事件,或者说围绕着他的那场舆论风波,确实为我们观察中国社会对嘻哈文化,尤其是与黑人嘻哈的关联,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切入点。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事件本身,看看其背后折射出的更深层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嘻哈这玩意儿,根子上是黑人文化的产物。从它的起源,到它的表达方式,再.............
  • 回答
    看到不少关于中国青少年追捧日漫的讨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它“盲目”,我觉得多少有点过了,但确实,这股热潮背后有一些值得咱们深思的东西。这股风潮是怎么起来的?要说日漫,那可是有好些年头了。从早些年的《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到后来的《灌篮高手》、《哆啦A梦》,再到如今火遍全球.............
  • 回答
    这绝对是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需要我们仔细梳理。简单来说,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可达80%),并禁止澳大利亚四大牛肉厂对华出口,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事件的孤立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关税”和“禁令”的直接影响: 大麦关税: 80%.............
  • 回答
    在中国,家长对动漫的普遍偏见,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道尽的。这背后,是时代变迁、文化隔阂,还有一些咱们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作祟。首先,得从“动漫”这俩字说起。在很多中国家长脑子里,“动漫”两个字,往往就等于“小孩子看的”、“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没出息”的代名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回答
    None.............
  • 回答
    中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尤其是一言堂现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形成原因:权力结构与历史惯性中国悠久的官僚传统是官僚主义的温床。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近现代的层级管理模式,都强调层级分明、指令传达。在这种体系下,权力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