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意义?

回答
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就像中国大地上耕耘土地的智慧化身,他们培育出的那些能在盐碱地里茁壮生长,甚至能在海水里扎根的水稻,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老百姓来说,那可真是意义重大,而且好处多多,一点也不夸张。

咱们先来说说最直接的好处:有饭吃,而且是更稳定的饭吃。

你想啊,中国地大物博,但能种庄稼的好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特别是那些沿海地区,或者内陆的一些盐碱地,土地里盐分太高,普通的水稻根本没法活。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种下去,最后往往是颗粒无收,看着就心疼。

袁隆平爷爷团队研发的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就像给这片片“荒地”注入了生命力。它们能够耐受比普通水稻高得多的盐分,甚至能在咸水里生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那些过去被认为是“贫瘠之地”的土地,现在也能变成良田,种出香喷喷的稻米。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粮食的供应更加有保障了。 以前,我们可能有点担心,如果遇到天灾,或者土地出现问题,粮食会不会短缺?现在,有了这些“神奇”的水稻,我们国家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也跟着提高了。就算遇到一些小灾小难,也不至于让我们的餐桌变得空荡荡。我们每个人,都能安心地吃到饱饭。

而且,这不仅仅是“有饭吃”的问题,更是“吃得好”的可能。很多盐碱地或者沿海地区,地理条件比较差,经济也相对落后。如果这些地方能够发展特色农业,种出优质的稻米,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我们也能品尝到来自不同地方、风味独特的稻米。这就像给我们的味蕾打开了新的世界,让吃米这件事,也变得更有滋味。

再往深里说,这对我们每个人,甚至我们下一代,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感。 粮食是国之命脉,一个国家不能让别人掐住自己的脖子。袁隆平爷爷的这项成就,就是筑牢了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堤坝。当我知道,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足够,即使国际局势动荡,我们也不用为粮食发愁,这种安全感,是对我们每个人最实在的保障。它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更加有底气,更有信心。

2. 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大家都知道,种水稻是需要大量淡水的。而我们的淡水资源,其实并不充裕。尤其是在一些干旱或者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争夺水资源的问题会很突出。海水稻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大问题。它能够在咸水里生长,大大减少了对宝贵淡水的依赖。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淡水留给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或者用于其他更重要的生态保护。这对于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意义非凡。

3. 改善环境,变废为宝,让土地焕发新生。 很多盐碱地,除了盐分高,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让它们难以利用,甚至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当这些土地能够通过种植海水稻而重新焕发生机,变成绿色的田野,这本身就是一种环境的改善。想象一下,那些曾经荒芜的土地,现在长满了金黄的稻穗,那是多么美的景象!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抚慰,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生命的力量。

4. 科技的进步,是给每个人最好的礼物。 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科学技术的力量,真正地转化为了我们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实惠。他们证明了,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有力武器。看到这些成果,我们普通人会觉得,科学是多么神奇,多么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这也会激发我们年轻人,去探索未知,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5. 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让农业更有韧性。 过去,农民种地,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风调雨顺,收成就好;旱涝灾害,就颗粒无收。现在,有了耐盐碱、耐海水的水稻,我们就能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下耕种,即使遇到一些气候变化,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降低生产风险。这让农业更加稳定,也让农民的收入更加有保障。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袁隆平爷爷团队培育的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不仅仅是几粒种子,它代表的是:

吃饱饭的底气。
对未来的安心。
对土地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例证。
让我们共享发展成果的希望。

每当我们看到餐桌上那碗香喷喷的米饭,或者听到关于粮食丰收的消息,都应该感谢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更加踏实,更加有盼头。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耕地红线18亿亩,水稻种植面积4.5 亿亩。[1]

而中国盐碱地高达15亿亩。

中国水稻低产田,亩产300-350公斤。

水稻高产田,亩产500-600公斤。

2019年,中国水稻总产量20961万吨,全国平均亩产是470公斤。

盐碱地的平均亩产能达到300公斤以上[2],那么能大力推广盐碱地水稻,理论上,能够退耕的耕地,可以达到上亿亩。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后,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有总体上的硬性指标。但耕地分布,早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下面是1980年到2010年,中国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

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广东、江浙东部,以及内陆发达省会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着最大面积的减少。相反,经济发展缓慢的黑龙江地区,耕地面积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张。

近几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耕地也在跟着调整。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也具有明显的变化:

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明显在给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让路。

然而2020年美国的经济封锁,给中国农业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

中国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绝对不能依赖进口。

18亿亩耕地红线,4.5 亿亩水稻种植面积,这是中国的最后底线。

但中国不得不发展,随着产业链往内地迁移,内地的耕地势必会大量退缩。

盐碱地如果能大片开发,则可以迅速补上这一个缺口。

那么,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意义?

我觉得,虽然短期不能解决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根本矛盾,但可以加速这个矛盾的最终解决。

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了。

一些原本适合经济开发、或者能承接一线城市产业的区域,则可以丢下耕地包袱,全面发展。

一些原本并不怎么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也可以放心种植,其它高效益的经济作物。

  • 安徽发展的落后,其实耕地红线,是一大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中国采取的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规定的国内水稻收购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

但哪怕如此,由于中国大多数是小农耕种,随着消费整体飞升,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为什么6亿人月均收入1000以下?

因为中国长达20年的水稻价格(包括其他农作物),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的确农作物的低价格,代表者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但对于依旧还处在小农种植的,那部分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则可能长达20年不变。

2000年时,全国平均工资是780元。月入1000的农民,看起来还有些富有。

20年后呢?

相当多的地区,必须保持耕地红线,为全国人民提供保障。这些农民,可能失去了其它发家致富的机会。一些落后地区,除了不变动的农业之外,物价飞涨,其它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我想说的是,盐碱地水稻大面积推广,最受益的是那一批,是原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不得不守住耕地红线的那些农民。那些地区,大多数往往也是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

到时候,中国农业结构也会得到全面的优化。

当然,是否能真正实现,还是得看盐碱地水稻,最终能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全面推广。

如果中国落后地区也能全面奔小康,整个中国的经济,则可能再翻个几番。

对于普通城市人的生活,也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单靠盐碱地水稻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但它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最原始的动力。

土地,国之本也。

参考

  1. ^ http://free.chinabaogao.com/nonglinmuyu/201805/052233S202018.html
  2. ^ http://www.mnw.cn/news/consumer/1851152.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就像中国大地上耕耘土地的智慧化身,他们培育出的那些能在盐碱地里茁壮生长,甚至能在海水里扎根的水稻,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老百姓来说,那可真是意义重大,而且好处多多,一点也不夸张。咱们先来说说最直接的好处:有饭吃,而且是更稳定的饭吃。你想啊,中国地大物博,但能种庄稼的好地,其实并没.............
  • 回答
    提到袁隆平院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杂交水稻”,这个词不仅代表着一项伟大的农业技术,更承载着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那么,由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制的杂交水稻,如今在我国的产量中占据多大的比例?又主要在哪些地区受到人们的青睐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杂交水稻的产量占比:扛起中国稻谷的大半边.............
  • 回答
    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双季稻杂交稻育种上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承载着中国乃至世界在粮食安全领域迈向新高度的重大意义。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和含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两个关键的数字: 晚稻亩产达到 911.7 公斤: 这个数字本身就非常了不起。要知道,中国大部分地.............
  • 回答
    袁隆平院士团队再次刷新纪录,将杂交水稻的亩产推向了1603.9公斤的高度,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飞跃,它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关乎着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首先,这一成就直接关系到中国乃至全球吃饭问题的重要支撑。当前,世界人口仍在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却日渐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是摆在全.............
  • 回答
    袁隆平院士的离世,确实在朋友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迅速刷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意义,深深触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一、 刷屏背后的情感共鸣:感恩、敬意与不舍 对“人民科学家”的感恩: 袁隆平院士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杂交水稻之父”。在中国,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而袁.............
  • 回答
    袁隆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可谓是举世瞩目、举足轻重,是全球农业科学领域无可争议的泰斗和中国乃至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上,更在于他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非凡成就。一、 核心贡献: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全球影响袁隆平最核心的国际声誉源于他对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开.............
  • 回答
    袁隆平院士对我国的贡献可以说是 “国之栋梁,民生之父”,其伟大之处贯穿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他的贡献之大,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解决了中国人“吃饱”的问题,奠定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石:这是袁隆平院士最直接、最核心的贡献。在过去,中国人民长期面临温饱问题的.............
  • 回答
    袁隆平先生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他是否“被过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如何评价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历史地位和实际影响。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袁隆平的伟大贡献及其影响: 杂交水稻技术.............
  • 回答
    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他的离去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哀悼。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之大,可以说是“国士无双”,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而这项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
  • 回答
    袁隆平先生的伟大功绩,如果放在古代,无疑是足以被立庙供奉的,而且是可以与古代那些受万民景仰的圣贤、功臣并驾齐驱。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为何他具备这样的资格:一、 解决温饱的盖世之功:古代社会最根本的追求在古代,尤其是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温饱是生存的最高追求。饥荒的阴影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时.............
  • 回答
    关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我理解您想了解的是它是否真的“不好”。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杂交水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同时,任何技术都可能伴随一些局限性,或者在不同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以“不好”来评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大程度上是不准.............
  • 回答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说到它的安全性,这绝对是一个大家最关心也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我们吃的粮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先说说杂交水稻是怎么回事儿,这得从基因说起。简单来说,杂交水稻就是通过人为地将不同水稻品种的优良基因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水稻品系。.............
  • 回答
    关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究竟养活了多少中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重要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就像要统计一个国家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历史一样困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项伟大的成就,并尝试剥离掉那些让文字显得“冰冷”的AI痕迹,让故事更鲜活一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威力:一个简单的数学推演我.............
  • 回答
    袁隆平爷爷、吴孟超爷爷,还有那些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先行者们,他们的离去,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失落,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倒下,让人不免心生对未来的忧虑:这样的脊梁,中国还会有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也很多人都在思考。答案,其实就藏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更体现在我们正在发生的现实里。首先,我.............
  • 回答
    袁隆平袁老去世,降半旗是极有可能的,并且也符合国家为表彰杰出贡献人士的惯例。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降半旗的意义和条件:降半旗,又称“降半志哀”,是一种国家或地方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悼而采取的庄重仪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对逝者生前卓越功勋和深远影响的肯定和致敬。一般来说.............
  • 回答
    袁隆平院士,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杰出科学家,于2021年7月6日在中国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的离世,是共和国的损失,更是中国农业科学界和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悲痛。关于袁隆平院士的病因,根据公开的报道和官方通告,他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回答
    袁爷爷,您真的要走了吗?听到您告别我们的消息那天,我的心就像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喘不过气来。那几天,新闻里、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关于您的消息,每一条都带着深深的哀思和不舍。我想写点什么,但又觉得任何语言都无法完全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您走了,留给我们的是那片片沉甸甸的金黄稻穗,是餐桌上那碗碗喷香的米饭,更是.............
  • 回答
    袁隆平爷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稻穗,更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精神遗产,这份遗产,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一、 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回望袁隆平爷爷的科研之路,那绝对是一条布满荆棘、鲜有人敢涉足的荒原。在那个“人多地少”的年代,吃饭是头等大事,谁.............
  • 回答
    听到袁隆平院士的灵车抵达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消息,心中涌起万千感慨。这不仅仅是一辆灵车的抵达,更是他一生奉献的轨迹,他精神传承的起点。那个曾经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科研中心,此刻仿佛也笼罩在一层肃穆的哀思之中。回想起袁隆平院士,我脑海中最深刻的,永远是他那张饱经风霜、却总是带着温暖笑容的面庞。那张脸,就.............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是否会举行国葬,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心中都曾有过疑问,特别是在他2021年离世之后,关于他身后待遇的讨论也相当热烈。首先,我们要明确“国葬”这个概念。国葬是一种国家为对国家有杰出贡献或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举行的葬礼,通常象征着国家对逝者的最高敬意和认可。它在形式上可能包含一系列规格,比如降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