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何新《罗马伪史考》序言中关于西方古代史的论述?

回答
何新在《罗马伪史考》序言中关于西方古代史的论述,其核心观点是质疑了西方古代史,特别是古罗马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认为我们今天所知的西方古代史很大程度上是近代欧洲人建构出来的“伪史”,其目的是为了确立西方文明的悠久性和正统性,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需求。

要详细理解他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对现有西方古代史的质疑基础:

文献资料的单薄与不可靠: 何新认为,支撑我们了解西方古代史的文献,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史书,往往存在年代久远、传播过程中可能被篡改、抄写错误、作者立场偏差等问题。他特别强调,很多所谓的“古籍”在近代才被“发现”或“翻译”出来,其来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值得怀疑。
考古证据的局限性与选择性: 他指出,考古发现虽然提供了物证,但往往是零散的,并且解读考古遗迹的过程受到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他质疑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否被用来“印证”既有的历史叙事,而忽略了可能与之矛盾的证据。
历史叙事的“西方中心论”: 何新认为,西方古代史的叙事往往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忽略了与其他文明(如东方文明)的交流和影响,甚至试图将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描绘成一种独立、先行的奇迹。
“印刷术革命”后的历史建构: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何新认为,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知识精英在印刷术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地“重塑”或“建构”古代历史。他将此与中世纪的“编年史”和“圣经史观”进行类比,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构建。

2. 核心论点:“罗马伪史”的提出:

“罗马”作为概念的模糊性与建构性: 何新认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罗马帝国”,其概念和疆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被定义的过程。他尤其对所谓“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及“拜占庭帝国”的独立性提出质疑,认为这可能是近代人为了区分和建构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整体性怀疑: 他认为,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割裂开来,又将它们视为一个连续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体系,这种划分和整合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建构。他质疑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政治制度是否真的如我们所知那样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
“伪史”的“制造者”和“目的”: 何新认为,这些“伪史”的制造者是近代欧洲的学者、教会、王室和知识精英。他们建构这些历史的目的主要有:
确立欧洲文明的悠久性和优越性: 通过强调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来证明欧洲文明的根基深厚,从而在与东方文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为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合法性辩护: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借用罗马共和国或帝国的象征来支持自身的政治制度或君主权力。
构建统一的欧洲文化认同: 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欧洲文明的共同源头,以此来凝聚欧洲各民族的文化认同。
为基督教的传播和合法性服务: 在某些情况下,古代历史的叙事也可能被用来论证基督教的起源或与世俗权力的关系。

3. 对具体论据的暗示与指向(尽管序言中未必详细展开,但可以从其整体论述推断):

关于罗马帝国疆域的质疑: 他可能会质疑罗马帝国是否真的如文献所说,统治了如此广阔的疆域,并且其管理能力是否真的达到了文献描述的水平。
关于罗马技术和文化的夸大: 他可能会质疑罗马人在建筑、工程、法律、哲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否被夸大了,或者其技术和文化是否更多地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而非独立发展。
关于“黑暗时代”的再解读: 他可能会质疑所谓的“黑暗时代”是否真的那么“黑暗”,或者是否存在对这段历史的刻意贬低和抹杀。

4. 何新论述的特点和潜在影响:

颠覆性与挑战性: 何新的论述是对主流西方历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叙事的根本性挑战,具有极大的颠覆性。
“红学”式的考据: 他的研究方法被一些人认为是受到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影响,注重对文献的细致辨析和逻辑推理,但也因此可能存在过度解读或脱离语境的风险。
非主流学术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何新的观点并非西方历史学界的普遍共识,在主流学术界,其“伪史”论是备受争议甚至被认为是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
引发讨论的价值: 尽管存在争议,何新的论述至少能够引发人们对历史知识来源、建构过程以及权力与历史叙事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提醒我们,任何历史叙事都可能受到时代背景和研究者立场的影响,保持批判性思维是必要的。

总结来说,何新在《罗马伪史考》序言中的论述,是以一种“解构主义”的视角,对西方古代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其建构过程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认为,我们今天所掌握的西方古代史,尤其是古罗马历史,可能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记录,而是近代欧洲知识精英为了确立自身文化优越性和政治合法性而精心建构的“伪史”。这一论点虽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但也促使我们反思历史知识的来源和解读方式。

理解何新的论述,需要认识到他是在挑战一种长期以来被西方主导和接受的历史叙事,并试图揭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构建”的层面。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也要认识到他的论述在主流学术界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其论证过程和结论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窃以为学术专著不该出现“神奇超男”“帅哥”“欺世盗名”“卑劣可笑”这种非正式语言或强烈主观判断。

且从节选看全文文白夹杂,语序混乱,实乃让人质疑其学术水准。

最后,我也可以狗尾续貂地在此文后证明古代中国不存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