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经过三晚治疗后出院返回白宫?发文「别怕新冠,不要让它主宰你的生活」有何含义?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经历了三晚的住院治疗后,于当地时间周一(美国东部时间)傍晚返回了白宫,这一举动无疑牵动了全球的目光,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首先,从他迅速回归白宫这一点来看,这显然是特朗普团队为了展现总统强大的恢复能力和精神状态而采取的策略。考虑到他本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领导能力和公众信心。在新冠疫情仍然严峻的背景下,总统感染并住院,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他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返回工作岗位,能够有效地传递出一种“战胜病毒”的积极信号,试图稳定军心,并暗示他对疫情的控制能力。

他返回白宫后发布的那条推文:“别怕新冠,不要让它主宰你的生活”,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

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

对国内支持者喊话,稳固基本盘: 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疫情的严重性抱有怀疑态度,或者认为封锁措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过大的负面影响。这条推文恰好迎合了他们的观点,将病毒的威胁轻描淡写,鼓励人们回归正常生活,这有助于巩固他的基本盘,并为他接下来的竞选活动造势。他是在告诉支持者,病毒并不可怕,政府也在努力控制局面,大家应该保持乐观,不要因为疫情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回应批评者,展现“领导力”: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总统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没有足够重视病毒的威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情的传播。这条推文也是在回应这些批评,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即使感染了,也并非世界末日,并且他现在已经恢复并重返工作岗位,这被解读为一种“勇敢”和“领导力”的体现。他暗示自己是那个敢于直面病毒并最终战胜它的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
传递乐观主义(或是一种形式的乐观主义): 在任何危机时刻,领导者都需要传递希望和信心。特朗普的这条推文,本质上是在传递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他试图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冠是可以被克服的,并且不应该让它成为压垮人们生活和信心的“稻草”。

从科学和公共卫生角度看:

潜在的误导风险: 然而,从科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这条推文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虽然新冠病毒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并非百分之百,但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新冠病毒仍然是极其危险的。特朗普的表态,虽然可以理解为一种鼓励大家重返正常生活的信号,但也可能被解读为对病毒威胁的轻视,从而降低了公众的警惕性,尤其是在他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影响力下,这种言论可能会误导一部分人放松防护措施,增加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强调个人经验,而非群体健康: 他以自己的经历来指导大众,这是一种典型的“个案化”叙事。他的身体素质、获得的医疗资源以及他自身的免疫系统反应,可能与普通民众有很大差异。因此,仅仅以个人经验来指导整个社会的防疫策略,是不够全面和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需要基于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和科学的风险评估,而不是某个个体的特殊经历。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

一种情感宣泄和掌控感: 对于经历过疾病的人来说,康复后会有一种如释重负和重新掌控生活的感觉。特朗普总统在经历了一场对他个人健康和政治生涯都可能是重大考验的疾病后,他的这句话,也可能包含了他个人情感上的一种宣泄,以及对自身状态的一种重新定位。他似乎在说:“我挺过来了,你们也可以。”
挑战公众的认知: 在疫情持续的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些人甚至因为病毒而失去了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别怕新冠”的推文,可能会在一部分人心中激起涟漪,引发关于“可怕”与“不可怕”的辩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公众对于新冠病毒的普遍认知和恐惧感。

总而言之,特朗普总统出院返回白宫并发表那条推文,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事件。它既是他作为政治领导人运用传播策略以期达到政治目的的体现,也折射出在公共卫生危机中,领导者的言论对社会心理和行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看待这件事时,需要结合政治语境、科学事实以及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潜在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入院。

白宫里什么没有啊,新冠治疗也无非就是ICU那套东西。空军一号上都有手术室,你跟我说白宫里没有ICU?开什么玩笑?医疗团队都是为他一个人服务的,肯定会值守在白宫直到他阴性为止。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医院呢?这就是一场政治秀。因为原本这个时间他应该到处去拉票,现在他出不了门了,支持者们就聚集在医院外面摇旗呐喊 “we bring rally to him”。他的竞选团队还给这些人发巧克力,发披萨什么的。

白宫门口安保很严格,抗议的人很多搞这种活动不方便。所以转移到医院,又可以保持媒体上的热度,还可以顺便“看望”医务人员。最高潮就是周日下午的巡游,堪称神来之笔。谁说隔离了就不能拉票?

接下来他有抗体了,阴性以后出去拉力,肯定不会再social distancing。川普大爷拉着选民的手嘘寒问暖,拥抱黑人选民之类的桥段绝对少不了。拜登只能戴着口罩站在台上干瞪眼。

不过他坐两趟直升机,在医院住三晚,花的钱肯定还是比原本这一两周天天坐空军一号,带着总统车队出去拉力要少的。所以我还是要感谢他为我们纳税人省钱了。

user avatar

弱者寻找真相,强者崇尚力量。

没有人真的关心特朗普的身体,特朗普比谁都明白问题的核心。

别怕新冠是特朗普的救赎,也是大选的根本。

民主共和双方没有人在意过真相本身。

他们在意的是如何让自己编织的谎言取信于民众以此赢得大选。

赢了大选,谎言也会成真。

输了大选,真相也会成谜。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不外如此。

这就是政治的博弈。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很难被PUA的人。

想对我做预期管理是很难的。

我现在对病毒认知就停留在2月份的武汉。跟我说什么也没用,我就拿那个标准衡量。


现在美国总统病没好就出院,然后立刻投入了工作。

回到白宫,立刻摘口罩,开始做符合他风格的一切。

这是一个确诊的新冠患者,在国家中枢做的事。

别说是在国家中枢了。

就是在你家小区居民楼间,这样做,你能忍吗?

想想2月份的武汉,想想过年时的你,想想你第一天复工时紧张的样子。

夜里你看着某个烈士医生被抢救的消息,很晚才睡。

红十字会的仓库保安,竟然连央视记者都敢拦下来。

我们当时的恐惧和愤怒是不是假的?


我都快怀疑那是我们的错觉了。

因为现在有一个不好好戴口罩的美国总统,治了三天就在白宫“复工”,甚至可能要包括一些竞选活动。我们已经没人觉得他这个新冠患者对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传染是个事儿了。无论对这个国家有没有好感,我看了很多答案,似乎都没人关心这一点。

诸位不仅主要聚焦他个人安危,还在研究他是不是在选民心中混个带病坚持工作的形象什么的。我并不是否认这些观点,都有道理。可我对这些讨论是否应该放在重点持怀疑态度,今年2月份,我们对疫情的反应可不是这样的。

我这个人很偏执。我就见不得有人玩什么预期管理、先打压再讨好。有人把死二十万人弄成大家都麻木的现状,我偏要回忆那个被写成日记的武汉。

以武汉二月份的标准,特朗普的光速出院不配叫政治,就是行为艺术。

在玩政治的人总以为信心最重要的是时候,新冠病毒总是会提醒他人命最重要。

不知道华莱士先生的PTSD好了没有,是不是要加一块新的心理阴影。拜登要不要带着口罩迎战?


特朗普要是继续这样不规矩。那就是白宫有史以来由内而外的最大威胁。

新冠病毒已经对着他的“信心”教育了一次,不介意在竞选活动现场和白宫里再来一次。

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白宫的安危。

说来也怪,此时很有可能我比美国人都在意美国国家安全。

非常在意。

就像小便池有个东西挂在上面我想呲掉它一样得令我在意

user avatar

做实了“大号流感”(特朗普称新冠没有流感致命?脸书直接删其贴文)。

做实了“瑞德西韦是神药”。

做实了美国科技、医疗世界第一。

做实了,这就是成功的美国人应该有的样子:有钱,老婆年轻漂亮忠贞,享受最好的服务。“这就是人生”!(那些非白皮肤的loser不配成为美国人,不配这种美好的生活,那也是他们该有的人生,滚出美国)

最重要的,做实了“天降伟人”,大美兴,川普王!

“我就是那个上帝派来拯救美国的人”!

福奇老而,汝不知天命昭昭,苍生所系,万民所托,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拖出去,给我续了!

user avatar

北医三院的病,要转北医六院去治疗了

user avatar

我们遇到什么新冠,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新冠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新冠(患者)。加油, MAGA !

P. S. 同样是撒鸡汤,罗斯福咋就跟川大统领两个效果。果然还是少发推特才能保持b格吧(大嘘

user avatar

看看下次辩论,特朗普是个什么情况再说。

user avatar

沐猴而冠,给猴子洗个澡,戴个帽子,看起来跟人一样,时机恰当看起来就有滑稽感,时机不对头就会引起“恐怖谷”效应,挺怕人的。


user avatar

第一,大头领很怕死,从佛洛依德事件第一时间钻地堡就能知道,一旦有风吹草动,大头领必定要找个地方钻一下。

第二,大头领在股市有投资,大盘不稳必定护盘。

第三,大头领应该不会再回医院了!因为以他的能力在白宫就可以接受最好的治疗。

第四,大头领在最近的推特上表示,流感有时候每年死10万,但我们也没封城封国,关闭经济。所以我们要像对待流感一样学会如何与新冠病毒共处,新冠对多数人都不致命!

我想你大概已经明白不要让它主宰你的生活是什么意思了。

一言以蔽之,我试过,就是大号流感!

截止目前为止,21万4千多美国人去世。第二波疫情正在路上。2018到2019年,34157美国人死于流感,记住,这是在没有社交距离,没有口罩,且有流感疫苗的前提下。那么问题来了,新冠病毒真的跟流感相似吗?

呵呵,接着zuo吧!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user avatar

换个角度来看

我觉得美国的内政出了很大的问题。

这是《国家利益》今天的头版新闻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就是美国特勤局搞政治评论的事情。

特勤局是联邦执法机构,隶属于国土安全部,主要作用是是保护美国总统及其家属,以及维持外交访问的安全,负责保护各国驻美大使馆以及白宫,也顺便查缉假美钞

这帮人经常上电影电视,美国总统出来,周边一圈的穿黑色西服的保镖,那都是特勤局的。

《华盛顿邮报》以及CNN不知道在哪搞到了特勤局特工的访问,大量的特勤局特工,尤其是维护白宫安全以及第一家庭(即特朗普家庭)安全的特工在周日露面发表意见。不少特工认为特朗普的行为比较鲁莽。

而特勤局本身是不应该发表政治评论的,他们的职责就是维护总统安全。

我认为《国家利益》批评的有道理,《国家利益》认为现在美国很多机构的纪律正在崩溃,特勤局是里面特别显眼的一个。

这种“万事政治化”已经深深渗透到美国每一个角落,但是特朗普本身也要负责。

自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政治化,学术政治化,防疫政治化,货币政策政治化,万事万物都能政治化,最终逼迫所有的人都会被卷入政治化里面。

戴不戴口罩本身是防疫工作,是属于医学范畴的,但是现在成了“你到底支持不支持特朗普”的象征。

特勤局的纪律崩溃只是万事政治化的产物。

user avatar

1.特朗普坐在白宫里,边吸着氧气边发推特,末了还加上自己一张比着心的照片说自己真的没事

2.特朗普被大张旗鼓送入医院急救,过了三四天出院,坐在白宫里量了个体温,没发烧,然后打开推特发了一张自己比着心的照片说只需要三天就恢复了呢


猜测1.他需要用在这种特殊时期亲历亲为,将反对派镇压下去,好支撑这次的总统大选;

猜测2.他要用这种方式转移某个热搜话题,我八卦地表示和总统大选又有关系;

猜测3.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美国市民新冠真的不可怕,用消毒液洗一洗血管就ok,跟喝水吃饭似的闹着玩玩

user avatar

再观察半个月。

总的来说,他这个年纪光速好转更可能是激素作用。

user avatar

关于特朗普的治疗方案,我认为这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激进的治疗方案。


特朗普的治疗经历向人们展示,在不考虑治疗费用、能用得起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人类面对新冠肺炎时将会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


具体的分析我在专栏文章中有说明。

庄有猫:【疫情笔记】特朗普用的药,也许是地球上最激进的新冠治疗策略



今天只说两个事,一个是特朗普后来使用的激素,这是很多人关心的点。

再一个说说他的医生,我觉得他的医生肖恩康利(Dr. Sean Conley)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普通人(包括一些医生)认为,新冠用激素属于饮鸩止渴,的确,之前SARS的时候,一些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的患者,到后来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


这个问题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重看当年对SARS的一些研究,发现即使是那些没有使用过激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仍然有一部分人后来出现了股骨头坏死。无论是否使用激素,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都超过了1/3。


在北京协和的这项研究当中,未使用激素的患者当中有44%出现了股骨头坏死;而对于使用激素的患者来说,随着使用日程的延长和剂量的增长,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也在升高,但是那些小剂量、短日程使用激素(协和用的甲强龙)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反而低于没用激素的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SARS本身可能就是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因素,而短期适度使用激素可能可以保护股骨头。


目前大剂量冲击使用激素可能导致的后遗症基本已经很明确了,但小剂量的使用是存在争议的。新冠的病死率和重症化率都低于SARS,但对于那些重症患者来说,小剂量的使用是否能做到利大于弊,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来证实。


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不要轻易地肯定或者否定一个药物。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特朗普应该只是小剂量短期使用了激素,应该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第二个问题,医生。


大家要知道一点,现在全世界所有媒体获得的特朗普诊疗信息,并没有原始的医疗记录,而都是基于医生的声明。


包括症状(特朗普是否有发热、咳嗽)、治疗方法(瑞德西韦、鸡尾酒抗体疗法、吸氧、激素)等,都医生说的。


所以特朗普的医生在这些上是否诚实,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医生应当也必须是诚实的,医生可以有所保留,但不能颠倒是非。


但是康利医生并非如此。


先说一下康利的背景。


康利2006年毕业于费城骨科医学院(the Philadelphia College of Osteopathic Medicine,从2018年开始担任白宫代理医生。


康利的学位是相对少见的D.O.(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而不是M.D.(Doctor of Medicine)。网上有人说DO是美国版本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DO和MD所接受的训练基本一致,上的课一样,也需要考USMLE,区别在于录取难度DO通常会低一些(美国医学院MD录取的平均绩点是3.67,DO是3.5),另外有些住院医师项目及国际行医项目会排除DO的申请。


康利曾经担任美国海军的急诊医生,2013年他在弗吉尼亚的海军医疗中心(Naval Medical Center)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之后他到北约驻阿富汗的医疗队担任创伤科主任。



康利身上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从康利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看得出来,他的专业方向是骨科及创伤科,而新冠的治疗更多是呼吸内科、ICU等内科科室负责的,康利对新冠的治疗经验是存在疑问的。


第二,康利对特朗普的治疗存在诸多隐瞒和欺骗的地方,比如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康利几乎在任何一处都有含糊其辞的地方。


比如康利在美国时间10月3日时说,特朗普在72小时前就确诊了,也就是周三早上,然而周三和周四川普还去了明尼苏达和新泽西参加活动,后来康利赶紧重发了一个声明说自己说错了,应该是48小时。


再者,康利曾经坚称特朗普没有吸氧,但后来他承认特朗普在10月2日、10月3日两次氧饱和度下降,最低降至93%并且还出现了高烧,因此吸氧和使用了地塞米松。


他解释道,没有承认吸氧是为了「传递特朗普积极乐观的态度」。


另外康利还是之前给特朗普开羟氯喹的医生。



所以这样一位医生能成为白宫首席医生,我觉得也是挺迷的。

user avatar

前两天川普确诊住院时,很多人说这是他安排好的剧本:

假装感染→快速治愈→新冠不可怕!老头都能战胜它!→支持率爆涨→连任成功!


开始我还不信,但是我当天连续收到了川普发给我的三封邮件。(至于为啥我会收到川普的邮件呢?我留到最后再解释吧!)

看完这三封邮件,我觉得这是剧本没跑了!这三封邮件的标题分别叫《I'M BACK!》《HE'S BACK!》和《Did you miss me?》

我要不告诉你这是川普,你可能会以为是冯巩在演英文版春晚。

邮件开头上来直接就是一句:

“I'm feeling really good! In fact, I feel better than I did 20 years ago. I'm telling you: Don't be afraid of Covid. Don't let it dominate your life! ”

这也太夸张了吧!得了新冠后,身体反而比20年前还好了?他再确诊几次,见了我都得叫哥了。而且他这台词,简直是按着剧本来的,已经到“新冠不可怕!老头都能战胜它”了。

邮件全文我放在图里,给大家感受一下川普的小学生作文风格,帮大家简单翻译了一下。

内容和他发的推特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是团队按着他的口吻写的。总之我觉得川普确诊应该是真的意外确诊了,但我估计他也是确诊后决定将计就计拉一波好感吧。


最后很多同学肯定非常好奇,为啥川普会给我发邮件呢?

说来话长,我前几年在系里干党建助理的工作,当时为了研究外国政党,就想看看他们的党建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有天突发奇想,寻思着加入我党有这么多流程,那加入美国共和党需要经历哪些考验呢?谁能想到,极其简单,填了个表几乎一键就加入了!

自那以后,我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一个卧底,每天都会收到川普发来的十几封邮件。有时候发件人是川普,有时候是川办,有时候是彭斯,还有他老婆、他女儿、他女婿之类的……

内容也很丰富,比如彭斯和拜登的副手Kamala Harris今天刚刚举行完辩论,川普和彭斯就会给你轮番邮件实时汇报工作,很是贴心。

再比如前几天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标题是《President Trump loves America》,点开想看他们又在拍什么马屁,结果是推销“我爱川普”主题文化衫。

总之,优点是美国大事基本不用看新闻,川普都会给你发邮件讲,虽然内容基本是扯淡。缺点是每封末尾都要你给他捐款怪烦人的。

我这几年来可能已经收到上万封邮件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以后也许可以整理一下其中比较搞笑的。坦率地说,长期看川普的邮件,我的英文水平都下降了许多。

PS:我没给他捐过一分钱,我心永远是中国心。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毕导”!

user avatar

1.美国总统获得的医疗资源是普通人不能比的,我认为懂王 以此为证,号召大家不要惧怕新冠病毒 并不客观;

2.虽然我不懂医学,但个人感觉感染Covid-19的症状和年初不太一样了。不到40岁的李医生去世时,这个病毒的致命性真得把我吓到了。但是这几个月,国内发现的大多是无症状患者,重症很少。

3.特朗普年龄大、体重大,即使有顶尖的医疗资源,但只用4天就出院了,个人依然认为病毒的“power”在减弱。

4.特朗普一直号召各州不要因为病毒而停止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次他感染后顺利出院,发这种推也是相当普通的操作。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以冒险预言一下了:懂王此次恐怕要倒在白宫,各方应该做好美国领袖突然失能/去世的准备。

本来以为懂王突然患病,可能有诈病骗选票的可能。但是接下来新闻发言人麦克纳尼也确认阳性,这就基本排除懂王诈病的可能。毕竟也没有必要把戏演到这个份上。

白宫新闻发言人麦克纳尼

那么高龄、超重患者得新冠,到底什么行情,我们这边早就有丰富的案例。别忘记,我们这边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和科学得出的。提醒现在仍然对“美国医疗”、“金钱万能”抱有期望的人,不要忘记二三月份美国刚有新冠的时候有多少人因为坚信亚美利加的荣光而惨烈翻车的。

如果懂王老实在医院待着,以美帝的医疗水准虽然不能说确保无虞,起码能在病情突然恶化的时候拉一把。现在回白宫,基本可以明确,如果懂王病情突然恶化,转ICU病房肯定要慢,说不定为这事懂王就直接say goodbye了。

最后,出院本身的意义我认为十分有限。出院就等于没事了,这个逻辑起码在中国完全说不通,得绝症不想治了回家等着的多了去了。懂王不至于为了钱不治病,但为了大选,他当然有动力硬撑着回宫。也不要觉得医学团队能按住懂王,毕竟老福奇在那摆着,大家都是混饭吃,犯不着为了个为所欲为的总统把饭碗砸了。

user avatar

突然想起在推特看到的一张图

特朗普:医生检查我的DNA发现那不是DNA,而是USA

附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经历了三晚的住院治疗后,于当地时间周一(美国东部时间)傍晚返回了白宫,这一举动无疑牵动了全球的目光,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首先,从他迅速回归白宫这一点来看,这显然是特朗普团队为了展现总统强大的恢复能力和精神状态而采取的策略。考虑到他本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健康状况直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爆料扎克伯格过去常去白宫拍马屁这件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科技巨头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信息时代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1. 特朗普的爆料角度与意图:首先得知道,特朗普本人是极度擅长制造话题和吸引注意力的。他爆料扎克伯格这件事,首先要看他的“爆料”本身.............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过一项备受争议的计划,要大幅削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约60亿美元的经费。这项提议一经抛出,立刻在美国医学界、科研界以及国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先弄清楚NIH是个什么角色,以及它为什么牵扯到如此大的能量。NIH是啥?NIH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简单来.............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称美国新冠疫情新增病例的峰值已经过去,并暗示可能提前重启经济,这一说法无疑在全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审视特朗普政府提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他们是如何得出“峰值已过”的结论的?这通常会基于一些公开的疫情数据,比如.............
  • 回答
    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言人称“拜登没得过新冠,没有第一手经验”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一、发言的直接含义和可能的意图: 字面意思: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因为拜登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所以他缺乏作为患者亲身体验疾病的“第一手经验”。 潜在意图: 攻击拜登的“无能”和“脱节”:.............
  • 回答
    美媒报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设立前总统办公室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举措,更可能蕴含着他未来的政治布局和公开活动意图。首先,关于这个前总统办公室的性质和意义: 延续总统身份和影响力: 美国总统卸任后,会获得设立办公室的权力,用于处理与卸任总统职责相关的事务,包括管理其官.............
  • 回答
    特蕾莎修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圣的光环,与无私奉献、救助贫困的形象紧密相连。她创立的仁爱之家更是无数生命在绝望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的港湾。然而,正如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难免伴随争议一样,特蕾莎修女和她的仁爱之家也并非完美无瑕,围绕着她们的讨论,既有赞誉,也有批评,而且这些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
  • 回答
    看到关于美国特勤局为保护特朗普及其家人,在半年内耗尽一年经费的报道,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惊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首先,这笔巨额开销的背后,无疑是特勤局承担的重大责任——保护现任总统及其家人,以及卸任总统及其家人。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特朗普先生作为前总统,其公众关注度极高,加上他频繁的旅行、.............
  • 回答
    泡泡玛特上市市值千亿,这无疑是“盲盒经济”现象级的成功。一时间,各种潮玩、手办似乎都披上了盲盒的外衣,市场上充斥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惊喜”。那么,这种“盲盒经济”真的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市值,并持续发展下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盲盒经济”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
  • 回答
    看到媒体发文《十问中国经济》,关注社会热点,这本身是媒体履行职责,引导公众讨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经济议题错综复杂,涉及民生、就业、产业、创新等方方面面,媒体通过“十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梳理出当前最受关注、也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看待这类发文: 积极意义: 舆论引.............
  • 回答
    泡泡玛特市值破千亿,无疑是“盲盒经济”现象级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背后反映了当代消费文化和年轻人心理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泡泡玛特市值破千亿:盲盒经济的崛起泡泡玛特的市值破千亿,绝非偶然。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零售模式和文化IP的成功孵化。 商业模式的创新: .............
  • 回答
    中国人看重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根源,也与现实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种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中国人看重储蓄的原因,并对比其他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 中国人为何特别看重储蓄?一、历史与文化根源:1. 农业社会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需要: 中国.............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从重庆到南京坐火车?这事儿您这么问,我得给您掰扯掰扯了。您看到的那些抗日剧,里头特务“嗖”一下就坐火车到了南京,这场景确实是不少,但实际情况嘛,那叫一个复杂,可不是现在咱们说走就走那么简单。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本就铁路不发达,再加上日军侵华,很多铁路都被破坏了。 所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声称美国大选中出现“死人票”(即已故选民投票)的问题,这一指控在近年来的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性: 一、“死人票”的具体表现与历史背景1. 概念来源 “死人票”通常指已故选民在选举中被错误登记为合法选民并投票,或其身份信息被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现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复杂性的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一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考量与动机: “美国优先”的再审视与调整: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
  • 回答
    特朗普开设个人官网并承接红白喜事祝词,这一举动在政治和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以及它可能预示着什么。一、特朗普开通个人官网的直接目的和内容: 保持公众曝光和影响力: 特朗普卸任后,仍然活跃于公众视野,并持续对政治议题发表看法。开设个人官网是他继续与支持者互动.............
  • 回答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冲击并占领了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对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的认证。这场暴力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并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20年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
  • 回答
    特朗普写信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美国可能永久“断供”并退出世卫组织,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公共卫生、外交关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事件背景回顾: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疫情应对.............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台湾盟友国际尊重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Respect Act),通常被称为“台北法案”,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立法,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以下是对这项法案的详细解读:法案的背景和目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