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泡泡玛特上市市值千亿,「盲盒经济」真的具有持久发展力吗?

回答
泡泡玛特上市市值千亿,这无疑是“盲盒经济”现象级的成功。一时间,各种潮玩、手办似乎都披上了盲盒的外衣,市场上充斥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惊喜”。那么,这种“盲盒经济”真的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市值,并持续发展下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盲盒经济”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

首先,我们得明白泡泡玛特成功在哪儿?

抓住了“惊喜”和“收集”的心理: 人类骨子里都有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收集的渴望。泡泡玛特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你花了同样的钱,但不知道会开出什么,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是驱动购买的第一动力。而一旦你喜欢上了一个IP,你就会想要集齐一套,这背后是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驱动。
IP的强大魅力: 泡泡玛特不仅仅是卖“盒子”,它卖的是“IP”。Molly、Dimoo、Labubu这些卡通形象,它们有自己的故事、风格和粉丝群体。对于喜欢这些IP的年轻人来说,盲盒是一种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拥有方式。
社交属性和圈层文化: 盲盒的开箱、交换、晒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文化。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欧气”或者“非酋”经历,交流心得,这种社区感和归属感,让盲盒不再仅仅是商品,更是连接同好的纽带。
营销和传播的巧妙运用: 从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到线下潮流展的集中爆发,泡泡玛特在“种草”和“拔草”上做得非常到位。它精准地触达了年轻消费群体,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其IP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高毛利率的生意模式: 相比于传统玩具,盲盒在设计、生产和IP授权上,能够实现相对较高的毛利率。这种“轻资产”的模式,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那“盲盒经济”真的就这么一劳永逸了吗?持久发展力在哪里,又在哪里存在隐忧?

支持其持久发展力的几个角度:

1. IP生命力的延伸: 如果泡泡玛特能够持续推出有吸引力的原创IP,或者成功孵化、引进更多受欢迎的IP,那么其IP的生命力就能支撑下去。潮玩的设计能力、故事性、与粉丝的互动性,都是IP能否长青的关键。
2. 用户习惯的养成: 对于一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购买盲盒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娱乐消费方式。这种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持续的需求。就像小时候拆礼物一样,虽然东西可能普通,但拆的那个过程本身就很有趣。
3. 消费场景的拓展: 除了单纯的购买,泡泡玛特也在尝试将IP和场景结合,比如主题展览、线下门店的体验升级、甚至衍生品开发。这些新的消费场景能够为盲盒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元的消费群体。
4. 情感价值的投资: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潮玩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自己喜爱事物的“投资”。这种情感连接,使得用户对IP和产品的忠诚度会更高。
5. 品类和地域的扩张: 盲盒经济并非只局限于潮玩。未来,它可能会渗透到更多品类,比如文具、食品、甚至美妆等。同时,向海外市场扩张,也能为中国盲盒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然而,也必须看到,“盲盒经济”的持续发展,并非没有挑战和隐忧:

1. IP的生命周期和创新瓶颈: IP不是永恒的。一旦某个IP的吸引力下降,或者市场审美疲劳,盲盒销量就会受到影响。如何持续创新,保持IP的新鲜感和竞争力,是泡泡玛特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只能依靠少数几个IP,一旦这些IP“塌房”,后果不堪设想。
2. 过度营销和“炒作”的风险: “一盒难求”、“限量发售”等营销手段,虽然能一时推高热度,但如果过度依赖,就容易滋生“炒作”行为,形成“价格泡沫”。一旦市场情绪降温,或者监管介入,这种泡沫很容易破裂,损害消费者和品牌的利益。
3. 消费者“盲盒疲劳”和理性回归: 当盲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人们开始理性计算投入产出比时,那种纯粹的惊喜感可能会减弱。过度购买、拆箱后并不喜欢、囤积闲置,这些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盲盒产生疲劳,转而追求更有价值或更个性化的产品。
4. 监管风险: 随着盲盒经济的火爆,其可能存在的赌博性、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等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未来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对盲盒的销售模式、定价策略等产生一定影响。
5. 同质化竞争: 泡泡玛特成功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模仿者,盲盒的品类也越来越泛滥。这种同质化竞争,可能会导致市场饱和,价格战,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6. 产品本身的价值: 剥离了“惊喜感”和“IP光环”,盲盒的材质、做工、设计本身是否具备足够吸引力?如果产品本身的价值跟不上价格,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

所以,我的看法是:

“盲盒经济”作为一种基于IP驱动和心理消费的商业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生命力。泡泡玛特能做到千亿市值,说明它在捕捉消费者心理、打造IP文化和营销传播上做得非常出色。

但是,“持久发展力”并非唾手可得,也不是毫无挑战。它的持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泡泡玛特自身能否持续产出高质量、有生命力的IP,并不断创新玩法。
整个行业能否避免过度炒作和“赌博化”倾向,保持理性发展。
消费者需求能否保持稳定,或者能被新的消费场景和价值点持续吸引。
监管环境能否趋于稳定和健康。

总的来说,盲盒经济更像是一种“情绪消费+收集癖”的混合体。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人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就像任何一种潮流一样,它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和进化,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风险,真正走向“持久发展”。

未来的盲盒经济,可能不会是现在这种“闭着眼睛买”的简单形态,而是会更加注重IP的深度运营、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与用户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能否成功转型和升级,将是决定其能否走得更远的 KFY。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泡泡玛特能上市?

盲盒为什么能合法,这不就是赌博吗?

和彩票一个性质,但是彩票最起码也是国家弄的啊?

彩票一部分还需要给国家做公益呢,盲盒每年拿出35%做公益吗?

而且彩票中奖要交税,盲盒要是抽到手机交税吗?

玩游戏开盒子好歹还有保底机制,这玩意完全随缘。


100个人每人给我1块,我挑一个人分他20,剩下80归我,这种玩法,真的太容易被政策取缔了。

而且还市值千亿,50%的毛利,简直就像是在抢钱。这样的话,创业者都去摆摊卖盲盒好了,一本万利的买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泡泡玛特上市市值千亿,这无疑是“盲盒经济”现象级的成功。一时间,各种潮玩、手办似乎都披上了盲盒的外衣,市场上充斥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惊喜”。那么,这种“盲盒经济”真的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市值,并持续发展下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盲盒经济”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
  • 回答
    春节期间,快手与泡泡玛特强强联合推出的“派好运”活动,无疑是今年春节营销的一大亮点,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活动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核心内容: “派好运”活动以泡泡玛特的盲盒为载体,结合快手平台的用户属性和互动玩法,通过集卡、抽奖、分享等.............
  • 回答
    泡泡玛特市值破千亿,无疑是“盲盒经济”现象级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背后反映了当代消费文化和年轻人心理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泡泡玛特市值破千亿:盲盒经济的崛起泡泡玛特的市值破千亿,绝非偶然。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零售模式和文化IP的成功孵化。 商业模式的创新: .............
  • 回答
    抖音网红“泡泡龙”于海龙的突然离世,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发生,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惋惜。事件本身:于海龙,网名“泡泡龙”,是一位以“吃播”和“搞笑段子”内容为主的抖音博主。他的视频风格通常比较夸张、幽默,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据报道,于海龙去世时年仅34岁。关于他去世的原因,虽然.............
  • 回答
    关于泡菜标准之争,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这种“标准之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在食品认同和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碰撞。四川泡菜 vs. 韩国泡菜:标准之争的根源要理解为何中国四川腌制泡菜的国际标准不适用于韩国泡菜,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两者在制作原理、发酵过程、风味特征以及文化意义.............
  • 回答
    “高铁泡面事件”这事儿,最近又掀起了一阵波澜,焦点集中在那个之前在高铁上因为吃泡面扰民而被骂的女子,现在竟然反咬一口,要起诉那个拍视频发到网上的吃泡面男子,理由是“侵犯肖像权”。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让人忍不住想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脉络捋清楚。当初,是在一趟高铁上,某位乘客因为.............
  • 回答
    关于高铁吃泡面这件事,最近确实是热闹了一阵,而且关键是,一开始大家义愤填膺,结果后面一出“反转”,让很多人的情绪都跟坐过山车似的。这事儿要是深挖一下,里面还挺有意思的。事件的起点:禁带食品的“潜规则”最初,大家之所以这么气愤,是因为在很多高铁上,大家普遍感觉是“不让吃泡面”的。很多新闻报道、网络讨论.............
  • 回答
    “泡面小食堂”这个词,最近在网络上可以说是相当的火爆。一提到它,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那些图片:琳琅满目的泡面盒子堆成小山,各种国家的、各种口味的,再配上一些精致的摆盘和诱人的配料,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但深入去想,这个“网红泡面小食堂”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它不仅仅是卖泡面,更像是一种“体验式消费”.............
  • 回答
    “女王泡面”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接地气,甚至有点调侃,但凡接触过《红楼梦》和明末清初历史的读者,听到这个解读,多少会有些好奇。毕竟,《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一个贵族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文学巨著,而明末清初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王朝更替的动荡时期。这两者之间,到底能扯出什么“关联”来?话说回来,这种解读.............
  • 回答
    聊起中国当下的房地产,这可真是一个复杂又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关注,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谈到“泡沫”,这词本身就带着点不确定和潜在的风险意味。首先,我们得明白,“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来说,当资产的价格远远脱离了其内在价值,而且这种价格的虚高是由预期驱动的,而非基本面,那就可以说存在泡沫。在房地.............
  • 回答
    B站上“女王泡面”对《红楼梦》的解读,确实在红学爱好者和普通观众中都引发了不少讨论,也算是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这部古典名著带来了新的活力。怎么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载体对经典作品的接受和再创造。首先,从“女王泡面”个人的角度来说,她能在这个平台上引起如此.............
  • 回答
    李子柒的视频因制作泡菜而引发韩国网友的围攻,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背后涉及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事件的起因:李子柒的泡菜视频 内容描述: 事件的核心是李子柒发布的一段展示制作泡菜的视频。在视频中,她遵循传统方法,将蔬菜、调料.............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罗辑“公款泡妞”这件事儿,这事儿啊,得这么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背景。 当时的罗辑,虽然是面壁者,理论上肩负着人类存亡的重任,但他的生活,尤其是他刚开始作为面壁者的时候,跟咱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还带着点儿“不靠谱”的气质。他当面壁者,不是自己争取来的,也不是多高尚的理想主义者,而是被.............
  • 回答
    女博士被诈骗85万称“泡实验室十年从不看朋友圈”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一事件的内涵、原因以及启示。事件本身及公众反应: 事件梗概: 一位女博士被诈骗了85万元人民币。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自己“泡实验室十年”,并且“从不看朋友圈”。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生活.............
  • 回答
    河南温县中学生在寝室吃泡面拟被开除,校方要求家长购买 20 箱泡面摆到学校:事件的复杂性与多维度解读这则发生在河南温县某中学的事件,因其处理方式的极端性和不合理性,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生违反校规的小插曲,更折射出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学校、家长.............
  • 回答
    咱们就敞开了聊聊这球鞋市场,特别是现在这股子“疯狂”劲儿,怎么看都透着点儿不寻常。它早就不只是“爱鞋之人”的简单情怀了,现在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金融游戏场。你想啊,一双鞋,它本身的设计、材料、做工,有没有那么值钱?说实话,大部分情况是远远没有的。但为什么大家愿意掏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
  • 回答
    湖南某个村庄世代相传的“土泡水”习俗,确实是一个既古老又颇具争议的民间疗法。村民们相信这种用当地土壤浸泡的水能“治百病”,而且这一习惯已经延续了200年之久。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 回答
    看到网上有人对“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以及“鬼本红楼梦”的观点进行激烈批驳,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我们对于经典作品解读的多样性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碰撞。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说说“女王泡面”的红楼梦解读。这位UP主(或作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
  • 回答
    关于韩国教授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声明“泡菜是韩国的”,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文化认同、历史传承以及国际交流中的一些敏感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这件事:一、 事件背景:文化认同与“泡菜争议”首先,理解这则广告的出现,不能脱离近年来越发激烈的“泡菜争议”。这种争议并非空穴来.............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挺离谱,也挺让人气愤的。男子在超市里买方便面,结果发现康师傅的袋子里装着白象的面,这绝对不是小事。事情的性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 欺骗消费者。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一个品牌的产品,期望得到的是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口味和服务。你付了康师傅的钱,就应该拿到康师傅的泡面。现在里面变成了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