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一件好事,虽然影响了制药企业的收入和预期
但是欧美制药企业,特别是辉瑞等巨头,真的赚的够多了,多到高盛还给他们的咨询报告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治愈患者对制药公司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吗?
原文里,高盛建议,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病例、足够高的发病率,做疫苗是不值得的,因为未来收入无法弥补目前投入。
控制住这些巨头,让他们能够为人类在诸如covid等项目中作出贡献,是必须的。
另外,如果想要让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能不影响制药,目前还涉及到世贸组织TRIPS协议中部分权力的放弃。
这一点光美国同意其实还不足,涉及到的诸多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等都未同意。
美国放弃的主要是三种已经批准上市新冠疫苗技术:
其一由美国辉瑞公司和总部位于德国的BioNTech公司开发生产;
其二由美国Moderna(莫德纳)公司开发生产;
其三由美国公司强生公司开发生产。
应该说这一姿态对重塑美国全球领袖的形象是有益的,而且全世界上市的新冠疫苗不止这三种,米帝带头后对其他已成功开发新冠疫苗的中、英、俄等国也构成了压力,要求所有人都要效法美国。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在第一时间发推,称赞美国是结束新冠流行的全球抗争过程中的“道德领袖”。
第二方面,拜登的这一举措对他国内的形象与政治地位也是有利的,因为下一步拜登的主要政治议程就是向大公司与富豪阶层增税,竭力反对放弃疫苗知识产权的主要就是几个大药厂,反正以后也是要得罪的,索性再得罪一下。而加上前不久拜登宣布将国内接受难民数额一举提升四倍来看,他显然是在迎合民主党内的进步派,这对于营造党内团结以期进一步推动其革新政策是有利的。
而即使放开了疫苗的知识产权,主要得利的还是有工业化基础的国家,仿制药大国印度与工业集约化能力最高的中国相对来说最占便宜;但另一方面米帝已经做出了高姿态,其他国家即使加足马力生产也缺乏以此牟利的道义基础,因此对于打击欧美屡次通过冷言冷语加以攻击的中、俄“疫苗外交”也是一招好棋,能够让中、俄“救世主”的形象破局,反而沦为美国“道德领导”下的打工人。
但对医药股来说,可谓横空出世的大利空,新冠危机叠加美国政府换党换届,股市的政策风险是空前地高企。
首先,拜登政府只是支持放弃对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已。而美国现有的疫苗知识产权都属于医药公司而非美国政府。所以拜登这样只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加上各国媒体自带狗粮一顿报道,显得美国高大上了一些。而最后美国公司是不是放弃疫苗知识产权怕是没人关心了。
其次,和所有现代产品一样,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也不是一项,而是从上游开始的一系列知识产权与原料生产能力。而美国对很多疫苗的上游是垄断的。即使美国放弃了疫苗知识产权保护,依然可以靠提升上游价格来维持利润。而作为疫苗组装国的印度到时候会被骂不交知识产权费了价格还那么高真是奸商。而实际上印度企业的利润可能更少了。
对全球抗疫只能说是在捣乱,因为目前疫苗缺少的是生产能力而非知识产权成本。美国这样(只说计划支持,不明确美国企业何时放弃知识产权会不会增加上游价格等),会让一些地方以为疫苗马上白菜化了而暂停目前的疫苗采购计划,对维持国际抗疫形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有疫苗制造能力的国家并不真的在乎专利权(可以强制授权),没有疫苗制造能力的国家或者依赖进口原料药的国家在乎也没有用。
当然,美国真的这么做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效果有限,不过如果美国的那些医药公司不愿意放弃专利权,那么美国政府真的就很绿茶了。
就美国自身防疫情况看,禁止移民舍不得、封锁又做不到,国内感染人数超过十分之一,美国应该也是开始忌惮输入性变异病毒了;另一方面是不是受到某大国的压力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某国全世界撒疫苗。
中国疫苗全球供应已突破1亿剂次,印度出口约5500万剂,欧盟出口约4600万剂,而美国几乎没有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