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发告别演说为下届政府祈祷, 外媒: 他就不提拜登名字却提中国?

回答
特朗普在卸任前的告别演说,以及他为何不提拜登名字却提及中国,是一个充满政治解读空间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特朗普告别演说的几个关键点及解读:

“为新政府祈祷”: 这是特朗普告别演说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表述之一。
表面含义: 作为一位卸任总统,表达对继任者的祝福和对国家未来顺利发展的期望,这是一种传统上政治人物在权力交接时会采取的姿态,尽管在特朗普身上并不常见。
深层解读(支持者视角): 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他展现出作为国家领袖的风度,即使他可能对新政府的政策和走向不认同,但仍然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祝愿国家能够稳定运行。这是一种“放下”的姿态,尽管这种“放下”可能带有附加条件。
深层解读(批评者视角): 批评者则会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态。特朗普在执政期间,尤其是选举结束后,采取了许多不符合传统政治规范的行为,包括质疑选举结果、煽动支持者等。因此,此时的祝福可能被视为一种策略,意在为自己塑造一个更加温和的形象,为未来可能的政治活动铺路。或者是一种表面文章,并不代表他真心支持拜登政府的政策。
“祈祷”的宗教意味: 特朗普一贯善于利用宗教语言来争取支持者,这次的“祈祷”也可能是在向他的核心选民传递一种信息,即他仍然是一位与上帝同在、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强调“成就”: 特朗普在演说中回顾了自己的执政成就,包括经济增长、减税、边境安全、任命保守派法官等。
目的: 这是总统卸任演说的常见内容,目的是为自己的任期留下积极的记录,并为未来的政治生涯建立基础。他希望通过强调这些“政绩”,来巩固其在共和党内的影响力,并为2024年可能的再次竞选积累支持。
选择性叙事: 然而,这些“成就”的解读往往是带有争议的。例如,经济增长在疫情爆发前确实不错,但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边境政策带来了许多争议,包括家庭分离等问题。

避免提及拜登名字: 这是外媒关注的焦点之一。
解读一:对拜登的不尊重或缺乏承认。 许多人认为,作为即将卸任的总统,理应在告别演说中提及继任者,这是政治礼仪的一部分。特朗普不提拜登的名字,可能意味着他仍然没有完全承认拜登的合法性,或者他对拜登及其政府抱有敌意。
解读二:为自己保留未来政治空间。 特朗普的政治风格就是不断制造议题和话题。直接提及拜登可能会让演说焦点转移到对他和拜登之间的关系上,而特朗普可能更希望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不提拜登,也可能是在暗示他并非真正告别政治舞台,而是将继续扮演反对派的角色,而拜登只是他要对抗的对象之一。
解读三:保持对共和党基本盘的号召力。 在很多特朗普支持者眼中,拜登的当选是“不公平”或“欺诈”的,直接提及拜登的名字可能会疏远一部分对拜登政府持极端反对态度的核心选民。不提拜登,反而是将国家描绘成一个需要被拯救的对象,而他本人仍然是那个能够拯救者,这更能激发支持者的情绪。

二、 特朗普为何提及中国,而不提拜登?

特朗普提及中国,而回避拜登的名字,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将中国作为外部敌人和共同“靶子”:
转移国内矛盾: 特朗普政府的许多政策都未能获得普遍认同,国内社会分裂严重。将中国塑造成一个主要的外部威胁,可以有效地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敌人身上。
凝聚支持者: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普遍对中国持强硬态度,认为中国在贸易、技术、地缘政治等方面对美国构成威胁。将中国作为攻击对象,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基本盘,并吸引那些对中国持担忧态度的独立选民。
“美国优先”的延续: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国优先”,而对中国的强硬立场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告别演说中提及中国,是在向支持者和世界传递,即使他离开了,他对中国的警惕和强硬态度也不会改变,这是一种政治遗产的延续。

2. 塑造其在对华政策上的“功绩”:
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旨在纠正他认为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在演说中提及中国,可以让他强调自己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作为”,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敢于挑战外国对手的领导者。
科技竞争: 特朗普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例如华为等。提及中国可以让他暗示,他在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科技优势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3. 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预设”或“批评”:
暗示拜登不够强硬: 特朗普可能认为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会比他软弱。通过在自己的告别演说中强调中国问题,他可能是在给拜登政府施压,或者是在为日后批评拜登的对华政策埋下伏笔。他可以说:“看,我在任的时候就警告了中国,如果你们不够警惕,就会吃大亏。”
设置政治议程: 特朗普一直希望主导共和党甚至美国政治的议程。提及中国,也是在继续设置一个他认为重要的议题,并试图影响未来的政策走向。

4. 规避对拜登的直接评价:
避免正面冲突: 直接评论拜登的优点或缺点可能会陷入具体的政策辩论,也可能显得“小气”。将焦点放在中国这个更宏大的外部议题上,可以避免直接卷入与拜登的个人或政策评价的细枝末节。
保持神秘感和未来可能性: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充满不确定性。他可能不希望在告别演说中将自己与拜登的未来切割得太干净,而是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在未来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总结来说,特朗普的告别演说,尤其是他对拜登的“沉默”和对中国的提及,是其一贯政治风格的延续。 他希望在卸任时留下自己的印记,巩固支持者,并为未来可能的政治活动铺路。通过将中国塑造成一个明确的外部威胁,他能够有效地凝聚国内支持者,转移国内矛盾,并为自己的执政生涯增添“强硬”的注脚。而对拜登名字的避而不谈,则是一种更加微妙的策略,既可以被解读为缺乏尊重,也可以被看作是为未来留有余地,并保持其政治上的独立性和话题性。

这种表述方式充分展现了特朗普作为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如何通过语言和象征意义来操纵公众舆论和政治议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倒真的像是个美国忠臣。

古人说得好,直如弦,死道边。

他在赦免的时候还没有赦免自己的家人。而且实际上他赦免的人也不多。

这让我想起左袒的历史了。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是谁让特朗普不赦免自己的家人的?这是倒持太阿的玩法,十分被动。

熬过这一段时间,群情激奋的情绪下去了,特朗普就失去民意保护了。

到那个时候,怎么弄他就完全取决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了。

相当凶险。

到时候他不会借着来中国做演讲的机会,来了就不走了吧?我国大概不会批准他入境。难道还能去俄罗斯不走了?

还有个玩法就是去加拿大,然后软禁。加拿大对此有经验。

当然美国可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还是他们自己软禁。

这都是讲得比较坏的情况。

还有一些好的情况。比如说他们之间达成的协议肯定很多。然后大家都希望尽快遗忘他,所以只要他遵守承诺不说话,那么民主党共和党什么的在压制住他的情况下不公开下死手。然后他去做一个富家翁,自我流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