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3月25日何新在微博上不点名批评诸玄识、杜钢建?

回答
关于何新在3月25日于微博上不点名批评诸玄识、杜钢建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其中涉及了学术观点上的差异,更牵涉到知识圈子内部的权力博弈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潮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新与诸玄识、杜钢建三人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拥有追随者,并且都对传统文化、历史乃至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或者说颇具争议的)见解。

何新,从他过往的言论和著作来看,他更倾向于一种宏大叙事,常常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古代历史的演变以及中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寻找某种“规律”或“线索”。他的一些观点可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并且善于将零散的史料或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看似系统但又常被主流学界质疑的体系。他批评的“某些人”,很可能触及了他所认为的“正统”或“核心”观点,或是对他研究范式的挑战。

诸玄识,他的名声更多来自于他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解读和推广。他往往试图将传统哲学与现代社会、西方思想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批判。他的表达方式可能比较直接,甚至带有批判性,这很容易引起不同立场学者的回应。

杜钢建,同样是一位在历史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的一些观点可能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或者提出一些与主流史学观点不同的看法。

那么,何新不点名批评的潜在内容和动机可能是什么呢?

1. 学术观点上的分歧,特别是“中国文明起源”或“中华文明的特性”等重大议题。 历史研究往往是允许不同解释的,但如果批评触及的是对“中华文明身份认同”的根本性挑战,或者何新认为对方的观点可能削弱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历史深度,那么他很可能站出来表达不满。例如,如果诸玄识或杜钢建的某些研究,例如对中国古代文明源头的追溯提出了某种“颠覆性”的论断,或者将中国文明与某些西方文明的联系强调得过分,而何新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认为这是“不爱国”或“不尊重历史”的表现,那么他就会进行批评。

2. 研究方法或理论框架的冲突。 学术界内部对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争论是常见的。何新可能认为诸玄识和杜钢建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或者他们所依赖的理论基础站不住脚,甚至是对其自己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构成威胁。他可能会认为对方的结论是基于“牵强附会”的证据,或者是在“简单化”和“标签化”复杂的历史现象。

3. 知识圈子内的“话语权”争夺。 在任何领域,话语权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定位,往往会成为一个焦点。不同派别的人士会努力塑造自己被大众接受的形象和观点,并且可能将不同意见者视为竞争对手。何新作为一位在网络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他可能是在维护自己在某一领域内的“话语阵地”,不希望某些观点被广泛接受,从而稀释或否定他所倡导的理念。

4. “政治正确”或意识形态的考量。 虽然是“不点名”,但很多时候这种不点名批评本身就指向了某种特定的人物或观点,而背后往往可能隐藏着对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的隐忧。在一些敏感的历史和文化议题上,个人的观点很容易被解读为带有某种政治立场。何新或许是想借此表达他对某种思潮的警惕,认为这些观点可能不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文化方向或历史叙事。

5. 个人风格和互动模式。 何新本人在网络上的发言风格就比较直接,甚至有时会显得较为激进。他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包装成某种“揭示真相”的姿态。而诸玄识和杜钢建也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很容易产生火花。不点名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策略,避免直接的正面冲突,但又能精准地传达信息,让目标人物和知情者心领神会。

具体到“3月25日”这一天,如果在此之前有诸玄识或杜钢建发表了引起广泛关注或争议的言论,那么何新的这番“不点名批评”很可能就是在回应这些事件。例如,如果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评价过于悲观,或者对西方文明的评价过于正面,甚至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有所“贬低”,这些都可能触碰到何新敏感的神经。

总而言之,何新对诸玄识、杜钢建的不点名批评,很可能是一次基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知识圈话语权以及潜在意识形态考量的多层面互动。这种“不点名”的艺术,既能表明立场,又可以避免直接陷入泥潭,同时又能通过圈内人的传播和理解,达到其想要的效果。这种行为本身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知识界在如何理解和定位中国历史文化、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等问题上,依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张力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帮伪史头头们开会,给我的感觉就跟在看政经看民视一样。那帮人实际观点都互相矛盾,然而仅仅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些人才能尿到一壶里。

就跟台湾岛知名喜剧节目政经看民视一样,经常请的那几个嘉宾,比如时代力量的徐永明,这帮人政治观点典型偏左福利政府,反对大财团,支持LGBT,贼喜欢民主党;而曹科长典型右派大爹,信奉福利就是养懒汉,狂喷社会福利,大财团是人民的大救星,反对LGBT,狂热川粉;这节目还能天天奉一看就不可能的郭神经口嗨为圭臬(比如口嗨出TG操控梵蒂冈逼本笃十六世下台)。

为啥能聊到一起,曹科长还会夸徐永明讲得好,还不是有个共同的敌人。要不然放美利坚节目这几个人早现场真人快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何新在3月25日于微博上不点名批评诸玄识、杜钢建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其中涉及了学术观点上的差异,更牵涉到知识圈子内部的权力博弈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潮流。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新与诸玄识、杜钢建三人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拥有追随者,并且都对传统文化.............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在3月25日突破5万大关,这个数字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里程碑,也让我们不得不更深入地审视这场疫情在美国的走向。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一、 数字背后的严峻现实与增长态势首先,5万这个数字本身就代表着数万人受到了病毒的感染。这不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
  • 回答
    2021年3月25日,国学大师网站的突然关站,无疑是在当时的国学爱好者群体中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的消失,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节点,触动了许多人心中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网络发展的复杂情感。事件本身:一个时代的落幕国学大师,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群人的热情.............
  • 回答
    谈到 2019 年 3 月 25 日拼多多(PDD)在斗鱼的复播,这绝对是当时电竞直播圈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风波过后的一次重量级回归。想当年,PDD 的直播间那可是无数粉丝心中的“圣地”,他的复播,消息一出来,简直是万人空巷,关注度爆棚。咱们先得回顾一下当时是什么情况,PDD 为什么停播了那么久。那.............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在3月25日宣布了自2月24日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的伤亡情况,官方公布的数据是阵亡1351人,负伤3825人。这个数字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外界对实际战况的诸多猜测。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通常是经过筛选和发布的。在任何冲突中,军方.............
  • 回答
    2018年2月3日,俄罗斯空天部队一架苏25攻击机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执行任务时被击落,飞行员罗曼·菲利波夫(Roman Filipov)在弹射逃生后被叛军杀害。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暴露出叙利亚冲突的复杂性和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所面临的风险。事件经过的细节: 任务背景: 当时,叙.............
  • 回答
    2022年3月25日,董路在一场直播中,针对中国足球的现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呼吁:改善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他多年来深耕足球领域,观察到中国足球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软肋”所发出的心声。要理解董路这次直播的意义,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提出的核心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时中国足球.............
  • 回答
    2023年3月15日,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显著下跌,A股跌破3100点,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两天蒸发7000亿港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市场逻辑: 一、市场表现回顾1. A股跌幅 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当日下跌约1.5%,跌破3.............
  • 回答
    关于万门大学3月22日解散用户微信群、创始人童哲失联的事件,目前网络上存在多种猜测和分析,但具体细节仍需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初步分析1. 万门大学的业务模式 万门大学(原名“万门教育”)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在线课程、职业教育、K.............
  • 回答
    关于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Komsomolskaya Pravda)发布并随后删除关于俄军阵亡人数的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涉及信息战、媒体操控和国际舆论博弈,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过程1. 新闻发布与删除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主流媒体《共青团真理报》.............
  • 回答
    3月12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180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5例的数据(注:根据公开信息,该数据可能为2022年3月的疫情情况,具体需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反映了中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形势。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波疫情的严重性及其可能原因: 一、疫情严重性的表现1. 病例数量激增 18.............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时间(2024年4月),乌克兰的局势并未被官方定义为“内战”,但俄乌冲突自2022年全面爆发以来,双方在顿巴斯、哈尔科夫、巴赫穆特等地区的激烈交火已持续数月,并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关于3月12日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当天的实际动态进行分析,但由于信息的时效性限制,以下内容基于冲突发展的.............
  • 回答
    您好!关于3月18日郑州疫情的具体情况,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到目前为止(2023年10月),中国已经进入了“乙类乙管”的常态化防疫阶段,新冠病毒的日常疫情信息已不再像之前那样每天公开详细通报。因此,关于“3月18日郑州疫情”的精确、详细的官方通报信息,已经很难找到。 大部分关于疫.............
  • 回答
    世卫组织在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溯源报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报告中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的最初来源”的结论,以及其他信息,都非常值得详细分析。关于“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最初来源”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提出,并不是说华南海鲜市场与疫情完全无关,而是基于目前收集到的证据,认为病.............
  • 回答
    3月16日A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场显著的上涨,多项重要指数均录得可观的涨幅。要理解这场大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经济背景、市场情绪、政策导向、资金流向以及技术面因素。一、 宏观经济背景与预期调整1. 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号: 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但在3月16日前后,市场可能消化了.............
  • 回答
    3 月 16 日A股市场出现的“先抑后扬,V型反弹”走势,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市场现象。这种走势通常意味着在经历了早盘的下跌后,市场出现了强大的买盘力量,迅速将股价拉升至盘中高点,并收复失地,甚至进一步上涨。要理解这一走势,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市场回顾与现象描述: 开盘低迷: 3 .............
  • 回答
    3月24日,联合国大会以140票赞成、5票反对、38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重申其对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承诺。这项决议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近一年后通过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象征意义。决议的内容和目标: 重申支持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这是决议的核心内容,明确谴责了俄罗斯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1 年 3 月 4 日发布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首先需要明确的是,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一个年度性的评估,每年都会更新。因此,3 月 4 日发布的 2021 年 QS 世界大学学.............
  • 回答
    3月28日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公告,将中国KN95口罩排除在豁免的口罩标准之外,意味着从即日起,在中国生产并符合KN95标准的口罩将无法再豁免FDA的审查,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事件背景:FDA的豁免政策与KN95口罩的流行在新冠疫情.............
  • 回答
    关于法国在3月28日向中国订购10亿只口罩的事件,以及法国的疫情走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法国3月28日向中国订购10亿只口罩事件:原因、背景与影响事件背景: 全球口罩短缺的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作为防护的重要物资,口罩的全球需求量骤然激增。然而,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