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国防部官宣,至3月25日俄军阵亡1351人、负伤3825人,如何看待俄军的伤亡情况?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在3月25日宣布了自2月24日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的伤亡情况,官方公布的数据是阵亡1351人,负伤3825人。这个数字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外界对实际战况的诸多猜测。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通常是经过筛选和发布的。在任何冲突中,军方对外披露的伤亡数字都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出于战术保密、维持士气、避免引起国内恐慌以及国际舆论压力等多种原因。因此,对于俄国防部发布的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从俄方公布的数字本身来看:

伤亡比: 阵亡1351人,负伤3825人,伤亡比大约是1:2.8。这个比例在军事行动中不算特别异常,但具体分析需要考虑伤情的严重程度。负伤者中,有多少是轻伤可以迅速返回部队,又有多少是重伤需要长期治疗甚至可能致残,这些细节并未披露。
阵亡人数: 1351人的阵亡数字,虽然俄方称是“自愿报告”的,但对于一场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地面大规模军事行动来说,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偏低。尤其是在俄军最初对基辅等地的攻势中,据说遭遇了乌克兰方面的顽强抵抗,以及一些战术上的失误(例如后勤补给问题导致部分部队受困)。

结合外部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审视这个伤亡数字:

1. 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估计: 各方根据卫星图像、情报分析、被俘士兵供词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给出的俄军伤亡数字远高于俄国防部公布的数字。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军事分析人士估计,俄军的阵亡人数可能达到数千甚至上万。如果这些估计接近事实,那么俄国防部公布的数字就显得非常保守了。

2. 俄军的军事目标与战术: 俄军在最初的阶段,目标是快速控制乌克兰主要城市,包括首都基辅,并推翻现政权。然而,他们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比预期更顽强的抵抗,以及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后勤和指挥协调上的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较高的伤亡。在俄军后撤并重新聚焦顿巴斯地区后,战斗强度和伤亡情况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3. 信息战与宣传: 战争期间,信息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双方都会利用信息来影响国内士气、国际舆论和敌方认知。俄国防部公布较低的伤亡数字,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国内民众情绪,避免过度的悲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外界一种“行动进展顺利”的假象,从而在谈判桌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4. 伤亡的定义: 官方公布的“阵亡”可能不包括那些在战场上失踪,但被认为已经死亡的士兵,也不一定包括在运输途中或因伤势过重在后方医院死亡的人员。同样,“负伤”也可能侧重于需要医疗救助的伤员,而轻微擦伤可能不计入。

5. 俄军的兵力构成: 俄军的兵力构成复杂,包括正规军、合同兵、以及一些非正规部队(如车臣部队、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武装力量等)。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否涵盖了所有参战的俄方武装力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而言之,如何看待俄军的伤亡情况,需要多方面进行审视:

俄方公布的数据是其官方立场,但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外部评估的伤亡数字普遍高于俄方公布的数字,其中不乏有信息来源和分析方法上的差异,但其提供的参考价值不容忽视。
伤亡数字背后反映了俄军在实际战斗中遭遇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 即使按照俄方公布的数字,近一个月的冲突也造成了俄军相当数量的人员损失。
伤亡数字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走向、俄军的士气以及后续的战略调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官方公布的数据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数字,它在最小化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试图展现出“控制局面”的能力。而真实的战损,往往隐藏在更复杂的军事现实和信息管控之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官方数字,也不能随意采信所有未经证实但耸人听闻的数字。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应该是在官方数字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来源,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判断。这场冲突的伤亡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信息的披露,可能会逐渐清晰起来,但短期内,我们看到的可能仍然是经过多重过滤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自己的伤亡数字,毛子还通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

首先,对乌克兰国防力量的评估,毛子掌握的数据是:

乌军在开战前正规军连同国民卫队的实有兵力数为260200人,其装备有坦克装甲车2416辆、各种火炮1509门、火箭炮535门、作战飞机152架、直升机149架、TB-2无人机36架、防空系统180套、雷达通信系统300套,乌海军若干小艇。

这个实力数评估基本是符合战前乌国防力量的,从这些装备规模来看,妥妥的中等军事强国,机械化程度很高,同时重火力和防空力量也不容小觑。

毛军在开战后打出的旗号之一是去军事化,因此对乌军军事装备的打击力度要比人员更优先。

按照毛军宣称的战果数据,其毁伤乌军技术装备的数量和比例分别为:

坦克装甲车摧毁1587辆,占比65%;各种火炮摧毁636门,占比41%;火箭炮摧毁163门,占比29%;作战飞机摧毁112架,占比73%;直升机摧毁75架,占比50%;TB-2无人机摧毁35架,占比97%;防空系统摧毁148套,占比82%;雷达通信系统摧毁117套,占比39%。

在战时状态下,毛军的宣称战果数跟乌军的实际损失肯定是有出入的。所以上述的这个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中间肯定有水分。

不过由于毛军控制了战场,而且占据了主动地位,因此一般来说这种战果宣称能够反映出战场的一定态势。

结合乌军自开战以来难以机动、装备基地屡遭打击的事实也能看得出来,乌军在总体上是缩城自守、被动挨打的,武器装备的损失不在少数,只不过未必像毛军战果宣称的那个程度罢了,不过按常规来说,乌军现在的实有装备应该要高于毛军估计的比例。

同时,毛子也给出了开战以来杀伤乌军人员的数据。

毛军认为乌军的作战阵亡数约14000人,负伤约16000人,伤亡合计约30000人,占乌克兰全部军事力量的约11%。

对于战时宣称的战果,同样也只有参考意义。但还是那句话,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话,相对掌握的战果数字会比较确实,毕竟如果一方被打得连连后退,那么基本是难以评估对方的准确战损数字的。

以毛子宣称的己方伤亡及战果数,双方战损比将近1比6,阵亡比大约为1比10。

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此前宣称,乌军在与毛军的作战中,双方的阵亡比也是1比10,只不过乌军是这个1,毛军是这个10罢了。

以俄乌两军的总体实力差距及当前的战场形势,乌军显然是打不出来1比10阵亡比的,但要说毛军打出1比10的阵亡比,其实也是高估了。

因为毛军的统计数据中,战损数仅仅是毛军战损,而战果数却是全部战果。在乌克兰战场,除了毛军,还有东乌两个共和国的武装部队,以及一些为毛方而战的雇佣兵人员,这些人同样是会有战损的。

以顿涅茨克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阵亡人员数为594人、负伤数为2851人,伤亡合计达3445人。这其中大部分伤亡,应该都是最近开战一个月来的战损,其中最近一个星期的战损就达1103人。

那么合理估计,顿涅茨克方面在开战以来的战损数应该也有3000人左右。卢甘斯克武装的规模不及顿涅茨克方面,战斗烈度也相对低些,估计伤亡数会少些,但也绝非没有。

按照这个毛军公布的伤亡数据5176人,加上顿涅茨克方面大约3000人的伤亡,这就超过8000人了,如果加上卢甘斯克武装及佣兵武装的战损,那么小万把人的伤亡还是有的。

所以毛军自身的战斗损失不代表毛方战线上的全部战损,如果按照小万把人的战损跟宣称乌军伤亡30000人来看,其实这个战损比已经非常难看了。

当然,如果要说单纯看阵亡比的话,那么差出来的就比较大了。

由于毛方处于进攻状态,且占据了主动权,所以它的作战伤亡中,阵亡数相对占比会少,因为伤员可以相对及时地后送收治。以毛方公布的阵亡负伤比来说,为1比2.83,大体符合正常作战中1比3的阵亡负伤比。

当然其数据相对于1比3略高些,主要是因为毛军小部队遭袭比例高,阵亡人员会偏高些。

而顿涅茨克武装的阵亡负伤比为1比4.8,它的阵亡数占比要更低些。这主要应该得益于其作战经验较为丰富,且在当地作战更为熟悉地理环境,不易遭到小规模团灭所致。因此在常规攻防战中,出现了阵亡比例偏低的情况。

相对于毛方伤亡中阵亡比例较低的情况,乌军之所以出现阵亡比例偏高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制空权、没有掌握战场主动权所致。

由于乌军无法相互支援,而且火力也绝不占优,实战中会出现伤员难以后送的情况,而且毛军大威力武器攻击乌军集结地的话,会使得乌军出现单次大规模的阵亡人员,如对尼古拉耶夫第79空突旅基地的导弹打击,很多乌军连尸体都不好找到。

当然要说乌军的阵亡、伤亡数究竟有没有30000人,这个只能是当个参考,因为战时宣称数不足以作为绝对真实数据,关键还是看自情自报。但是乌军现在是各自为战状态,它自己其实也统计不出己方的真实伤亡,更不可能对外公开,所以乌军的真实损失恐怕要到战后才能了解到了。

而以毛方宣称的战果数来看,其实乌军的人员伤亡也并没有大到很离谱,只不过是30000人而已,日均1000人左右。这一千人的伤亡分摊到每天的远程打击战损,以及北部、东部、南部战线上来看,每个方面也就二三百人,俄乌之战这个烈度应该还是有的。

至于西方有分析认为毛军伤亡高达3到4万人,问题是毛方宣称的乌军损失也才3万人,毛军再拉胯不至于自己损失比乌军还大。而且这一个月毛军自损加上东乌武装战损,也有小万把人了,战损数其实也不低了。

由于现在西方对毛子的全面打压,使得他们自身获取毛方信息也较少,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

其数据来源多自乌克兰所得,而乌方出于各种因素往往会夸大毛军战损,故而使得西方的评估也出现了严重偏差。因此有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乌克兰方面的数据也颇为抱怨,认为这难以跟现在的战场形势对应上。毕竟乌军处处挨打,且难以发起有效反击的态势,这是数据掩盖不了的事实。

而提到现在的战场态势,毛子这次也放出了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战场地图。

从这个作战形势图上来看,毛子在对乌克兰全境进行打击,其现有的控制区为南线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的大部、尼古拉耶夫州的一小部;卢甘斯克的93%和顿涅茨克的54%;哈尔科夫州和苏梅州的大约一半;切尔尼戈夫州和基辅州的一部分。

自开战以来毛子占领的区域已不下1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半数国家的领土,所以俄乌战争的规模绝非小打小闹。

而从这个作战形势图上来看,毛军进展最大的显然是在南线;在东线最主要还是合围乌军的顿巴斯集群,“围三阙一”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至于北线的基辅等地,毛子应该是有攻取之心的,但这是建立在乌军一触即溃的预期之下。如果乌军选择坚守,那么以毛军兵力是难以攻城得手的,因此后续这些毛军便转入到了围困和牵制任务。

在毛子的官方消息中,这一判断也得到了确认,其承认在基辅、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苏梅和尼古拉耶夫等地只是被毛军封锁而已,所以毛军的作战重心应在顿巴斯方面。

按照最新的消息,毛子宣称,第一阶段作战已经完成,乌克兰军队的作战潜力已大为降低,毛军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顿巴斯方向。

所以毛军所谓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只是削弱乌军作战潜力,不过是给自己个台阶下,属于是理想向现实低头的结果。毛军最初之所以突击基辅并全线进攻,应该是有寄望于乌军可能会全线崩溃,而想要快速收割战果的。

在乌军的抵抗力度超过俄军预期后,毛军各种混乱都能看得到,其在第一周战损即超过了2000人,也是这种混乱的直接体现。

而当毛军的设想被打破后,才在第二周转入到了按部就班的作战模式中,这样伤亡数便大大下降了,在后续第二、三、四周也的确看不到像第一周那样,乌方大肆宣传战果的情况了,而在乌军的战报上后续宣称的毛军损失也是直线下降。

很显然,毛军在接受现实后还是选择了回到解决顿巴斯乌军的问题上,毕竟连顿巴斯都吃不下的话,所谓特别军事行动也就成了笑话了。

以毛子现在的实控区域来看,在卢甘斯克州已打下93%,在顿涅茨克还只有54%。毛军评估认为乌军的顿巴斯集群兵力应有59300人,这个兵力数虽然只占乌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当然精锐不精锐不止看人数,还要看质量,乌军现在最能打的部队几乎都集中在顿巴斯集群。

毛军认为在过去一个月的作战中,在顿巴斯方向取得的战果为毙伤16000人,其中击毙7000人,这个战果数要占到了毛军宣称战果的一半稍多。

也就是说,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哈尔科夫、赫尔松、尼古拉耶夫等方向,毛军宣称的乌军全部战果都没有在顿巴斯方向多。由此可以大致评估,其他方向战争的烈度了。

现在的情况是,毛军正在围攻马里乌波尔,并在顿巴斯乌军主力方向步步紧逼。

所以毛军真正死磕的就是马里乌波尔,该城拿下后围城部队将北上围歼受损严重的顿巴斯集群。如今来看,毛军也的确会采取类似的步骤。

而以毛军现在的伤亡程度及作战进程来看,下个月的作战重心就是顿巴斯集群,一旦这股乌军被歼灭,毛军事实上拿下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全州的话,其很可能就会宣布作战结束。

此时毛军已控制顿巴斯全境,且还占据着乌克兰大片国土,仍然兵临基辅城下。乌军大量技术装备损失,最有战斗力的集群也不复存在,那么无论是后续谈判还是以实力维持现状,对毛子来说才算达到最低要求。

user avatar

2月24日到3月25日,美国新冠病毒死亡33552人。

United States COVID - Coronavirus Statistics - Worldometer

比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两军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还要多不少。

然而,美国的舆论却一边鼓吹“病毒死亡率极低,应该与病毒共存”,一边鼓吹”俄罗斯杀死了太多乌克兰人,要狠狠惩罚俄罗斯“。

美国人对”双重思想“的运用,真的是炉火纯青。

user avatar

数字看看就行。

但是有消息称,乌西部欧美组织的军事人员培训基地,被高超音速导弹攻击时,未发出防空警报。

目前还不清楚是探测不到,还是探测到了来不及拉警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