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中国空军需要一种专门用来对地攻击的飞机吗?

回答
就我所知,中国空军目前最主要、最核心的对地攻击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其发展和定位都有非常清晰的逻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专门用来对地攻击的飞机”这个概念。在现代空军作战体系里,很多飞机都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飞机都将对地攻击作为其首要、唯一的任务。例如,战斗机(如歼10、歼11、歼16系列)在执行制空任务的同时,也能挂载对地攻击弹药,执行对地支援或打击任务。而专门的攻击机(比如我们过去说的强击机、攻击轰炸机)则更侧重于对地目标的精确打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如果从“专门”这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空军在发展航空装备时,一直都有对地攻击能力的建设和侧重。

1. 歼轰机/战斗轰炸机是主力对地攻击平台:

目前中国空军的主力对地攻击平台,很大程度上是由歼轰机(战斗轰炸机)承担的。

歼16 战斗轰炸机: 这绝对是中国空军在对地攻击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机型之一。它是在歼11D基础上改进而来,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拥有强大的传感器系统、雷达以及多样的对地攻击武器挂载能力。歼16可以携带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用于攻击敌方雷达系统)、空地巡航导弹等,执行战术打击、近距离空中支援、对海打击等多种任务。它的多用途性非常强,但其设计理念和装备,使其在对地攻击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优先级和专业性。它不像一些重型战斗机那样侧重于争夺制空权(虽然它也能做到),而是将对地攻击作为其核心能力之一。

苏30MKK / 苏30MK2: 这批从俄罗斯引进的飞机,早期也是中国空军对地攻击的重要力量。它们同样具备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挂载反坦克导弹、对地攻击炸弹等。虽然随着国产新型号的服役,它们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可能不如最新的国产机型,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是空军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重要平台。

2. 强击机/攻击机的演变与新一代平台的考虑:

历史上,中国空军也曾装备过强击机,比如强5。强5在冷战时期是一款重要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中国空军对“专门对地攻击机”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了多用途战斗机(如歼10系列、歼11系列)的对地攻击能力的强化,以及像歼16这样的专用战斗轰炸机的发展上。

关于未来是否需要一款“全新设计、专门用于对地攻击的飞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现有平台的多用途性: 现代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设计越来越强调多用途性。歼10C、歼11B/D、歼16等飞机,都能在执行制空任务和对地攻击任务之间灵活切换,并且在对地攻击方面都具备相当强的能力。例如,歼10C在挂载了先进的对地攻击弹药后,也能执行精打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研发一款纯粹的对地攻击机(而不具备或弱化制空能力)的必要性就降低了。

隐身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高强度冲突中,隐身能力对于突防和生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对地攻击时。目前中国空军的隐身战斗机是歼20。歼20虽然定位为重型隐身战斗机,但它同样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携带多种对地攻击武器,并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执行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歼20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未来高级对地攻击任务,而且是具备最高生存能力的平台。

无人机的发展: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无人机的兴起。无人攻击机(如攻击11、翼龙、彩虹系列)正在成为对地攻击的重要力量。它们可以执行侦察、监视、精确打击等任务,且具备高自主性、低风险的特点。在某些场景下,无人攻击机甚至可以替代有人机执行一些高风险的对地攻击任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专门有人对地攻击机”的需求。

成本与效率: 开发一款全新的、专门的有人对地攻击机,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如果现有成熟的多用途平台(如歼16)或隐身平台(如歼20)的对地攻击能力已经足够优秀,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巨资开发一款“新车型”的吸引力就会降低。空军的装备发展,总是需要在性能、成本、作战体系的适配性之间进行权衡。

总结来说:

中国空军目前拥有像歼16这样高性能、多用途的战斗轰炸机,它们能够高效地执行各种对地攻击任务。同时,战略空军的发展也离不开像歼20这样的隐身战斗机在具备制空能力的同时,也能承担先进的对地攻击任务。此外,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为对地攻击提供了新的选择。

因此,是否需要一款“全新设计、专门用来对地攻击的有人飞机”?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装备布局来看,中国空军似乎更倾向于通过强化现有(尤其是多用途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平台对地攻击能力,以及发展隐身平台(如歼20)的对地攻击能力,同时大力发展无人攻击机来实现对地攻击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现代化。这是一种更符合现代空军作战体系和成本效益的发展思路。

换句话说,现有的歼16就已经非常“专门”地承担着对地攻击的核心任务,而歼20则代表了未来具备隐身能力的对地攻击方向。对于“纯粹的”、“低端”的有人专用对地攻击机,其在现代化空军中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更先进的有人机和无人机所取代。中国空军在对地攻击方面,可能已经通过现有装备和技术路线,满足了其“专门性”的需求,或者说,这种“专门性”已经被融入到了更先进、更全能的平台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需要,你描述的东西就是A-10/Su-25,而这两种飞机出身的年代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

在A-10招标的年代,攻击机的主要武器是火箭弹、和铁炸弹,小型制导炸弹以及中小型对地导弹根本没有推广,甚至不存在。因此需要一种专门优化过的对地飞机来加强对地面战术目标如坦克的攻击能力,因此飞得低、飞得稳、装甲厚实就成了基本要求。

但在现在,由于制导弹药的推广化,已经不需要专门飞机来执行这种任务,只要能携带制导弹药并有一定的侦搜指示能力,都可以取代A-10/Su-25,比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就大量使用F-16执行反坦克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个趋势,导致美国空军自己都对A-10不太待见,在无人机还未推广前,本来美国陆军对A-10评价不错,但随着无人机进入美国陆军后,美国陆军也对A-10兴趣不大了。

所以从军种角度来说,空军对于这种单一能力的飞机兴趣不大,陆军有更好的替代——就是自己编制内的无人机,除了单架次载弹量弱点外,其他各个属性都优于A-10这种飞机,而载弹缺点可以通过波次安排来弥补。

user avatar

不需要。

实际上看肥电的发展以及三代中后期战斗机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攻击机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市场了。

实际上对多数国家来说,攻击机都没有再发展了。这当中有三个关键性的技术在起作用。

第一是隐身,第二是无人化,第三是智能化。

隐身提供了战斗机更从容的对有着防空能力的敌阵地进行伤害可能,无人化降低了作战过程当中已方人员的损失,智能化将原本的双座机才能充分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在单座机就能很好的完成了。

因此当隐身与智能化相结合,使得战斗机也能够很好的完成舔地的任务。自卫能力还比攻击机强得多,那还需要自卫能力更弱的攻击机干嘛。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一物多用永远是比专业机型更受欢迎的。

而无人机更是开启了对地攻击的新模式。虽然现在无人机的能力还很弱,但是这个方向显然是未来的方向。在无人机成为一流攻击者的前夜还花钱去研究攻击机,那估计只有MD这种壕无人性但又政治正确的国家才能干得出来。

最后有针对性的回笔一下题主的问题。

1.有厚重的装甲:隐身不受攻击才是王道,随着智能弹药的丰富与廉价化,未来的战斗机甚至可以在不作引导的情况下投了弹就逃。由弹药通过各种传感器去找目标才是王道。再厚实的装甲也跟不上现代防空武器的破力坏增长。与其装了装甲也防不住,还不如减少装甲增加航程。

2.能抓武装直升机:现代相控阵雷达的战机都具有捉武装直升机的能力,只是看雷达信号是否被各种地面障碍给档住,发现不了。不过战机速度较快,有时发现了也没攻击的时间窗口。所以这个问题是看战场环境的,如果条件许可战机可以从容的捉,如果周边防空导弹密布,还是不要作死最好。

3.能打火箭弹:等J20打火箭弹的照片流出吧。

4.能扔铁炸弹/制导武器:现代战机都具有这个能力,没啥说的。

5.大载弹量:这个要看战场环境,如果敌人没有防空能力了,那隐身机能外挂的话,载弹量一定不低。或是大型无人机出现,也会有较好的载弹量。但是现代的轻型无人机还不行。但是现代战争攻击的精确性比载弹量更重要。F117当年比F15更高效可不是因为载弹量更高。

6.能在前线机场起降: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现在很多隐身机与无人机还做得不够好。但可以预见到现在隐身机与无人机的发展都在向着更有利于维护的方向发展的。

7.维护/驾驶简单:与上一个问题答案接近。

8.能够随叫随到支援地面部队:这个要看体系与战斗机或是攻击机无关,就是MD攻击机依然是空军管,呼叫起来依然是跨军种,所以空军有专门的各种作战人员随陆军行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