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算「名义税率」的话,那我国的个税与国际水平相当,并不高。
如果考虑纳税人实际税负的话,那就是——又高又尴尬。
当然,这里的「高」,指的是最广大劳动者的真实感受。
而「尴尬」则体现在个税在国家税收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在调节收入差距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抱怨个税负担太重,但个税收入占中国总税收收入不到8%。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一直再推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际的进展。
因为个税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改革起来阻力极大。
而且针对个税的改革也不只是「减税」那么简单。
真正的目标实为减税、减负(税外负担)和适当增税(增直接税)的综合改革。
需要重塑整个社会对于劳动、贡献、公平、平等……这些基本价值的理解。
因为个税属于多级累进税率,我们以最高边际税率对比。
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一直维持在45%。
对比一下就知道这「45%」大概处的位置:
中国香港个税的最高税率只有15%,新加坡为22%;跟发展中国家相比,俄罗斯只有13%,巴西为27.5%。
但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最高税率反而是正常偏低。
如
G7国家个税最高税率 | ||
---|---|---|
1 | 法国 | 59.6% |
2 | 德国 | 57% |
3 | 日本 | 55.95% |
4 | 英国 | 50% |
5 | 美国 | 39.6% |
6 | 意大利 | 35.54% |
7 | 加拿大 | 33% |
按道理来讲, 以这样的税率我国的个税不应该引起这么大的讨论。
这与个税的征收方式和计税标准不同有关。
以美国举例。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是以家庭为单位综合征收的,除了对各种所得进行综合征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外,还有各种税前扣除。
而且,要对纳税人的全部所得无论其来源和性质,都纳入征税范围。
最终的应税收入,就是用调整后总收入-标准扣除项或者逐项扣除项-免税额度=应税收入。
我国则是统一按个人应税收入分类征税。
2018年税改之后已经加入税收返还,但数额有限。
此外,个税的位置和作用又显得有点尴尬。
个人所得税税率很高,缴纳的人却并不多。
税改前,个税税收收入仅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6%、7%之间。
税改之后,个税税收收入仅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约在8%-10%左右。
个税纳税人数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2%左右。
写到这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不知道有没有详细统计,缴纳个税的人可能与知乎的用户群高度吻合。
而更尴尬的是个税的「税制设计」。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中,对于劳动性所得普遍实施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制。
而对于资本性所得,如个人股权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则实施20%的比例税率制。
很显然,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这一税制设计都显失公平。
同等金额的一项收入,只因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的不同而导致税负差距悬殊。显然这更有利于富裕阶层,特别是拥有巨额财富的投资者,使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税后资本所得。纳税高的人不都是收入高的人,许多高收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非常低,大多数高收入纳税人甚至不缴纳任何个人所得税。
作为一种税收手段,个人所得税制度理应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但由于分类课税的制度设计,个人收入中工薪所得很容易被课税,而其他来源的收入则因为监管困难而很难被征税。
有人因此认为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际上是对「勤劳」课税。
个税就更像是「老实人税」,「工薪税」,或者「小镇做题家成人税」……
在评论区有一些可爱的讨论,集中回复一下:
税务及个税的问题极其复杂。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主要针对题主的提问:「工资税前1.9万,税后只有1.2多。。。光扣税2千。。。。年终奖19万多。扣了五万元税。。。感觉个税太重,中国个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这也是与我们大多数「打工仔」息息相关,大家通常理解的个税。
文中写到的「45%」也是指通常理解中的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中的「最高边际税率」。
实际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事项包括[1]:
综合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缴税问题要远比我们想象地更加复杂。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业务场景甚至不同的缴费时间,都会导致各种不同的税率。更别提再加上汇算清缴、专项扣除、税收返还等等各种叠加条件。
这一点,你有一天也深有体会。
想一想,《肖申克的救赎》的安迪就凭着自己能够报得一手好税,就能在监狱里面风生水起。
税负承担和税收缴纳是不一样的概念。
举例来说,你购买的每一件商品的税负的一部分都是你在承担,虽然不是你在缴税。
在有的国家,商品上会明确注明商品的税价。(如日本是8%的消费税,经提醒现在已为10%。)
我国的税收制度结构是一个以间接税(增值税等)为主体的框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的“逐渐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税制改革任务。但难度极大,因为这需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尽管个税征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偷税逃税」的理由。
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依法纳税都是一件神圣和光荣的事情。
想一想,我们交的税会变成孩子们免费午餐的鸡腿,边疆战士们的防弹衣、夜视仪……
是不是就有画面感了?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针对公共政策坦率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遵守法律、履行公民义务,都是一件特别值得的事情。
@李修宇 回答已经非常棒了。
我再换个角度吧。86年全国人均工资60元左右,当时个税起征点800元。说实话,个税是为老外准备的。中国当时的经济体量,人口收入,税制结构设计等诸多因素,个税就如同呱呱落地的婴儿。
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个税算是税种增速比较快的,但是占总收入的体量不大,维持在8%的水平。
为什么2019年以后,很多小伙伴会感受到个税变多了?我想从信息透明度来谈谈。过去,我们都是年终一张工资条,收入,税款等等,随手估计也就扔掉了。现在随着个税汇算制度引进,相应个税app的普及,税务部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的建设。我们小手一点,收入几何,税款几何一目了然。而且,有些高收入人群也成了专家。昨天一个纳税人咨询22万年终奖,财务给她算到收入了,导致她要补2万,如果是年终一次性奖金她可以退8000,相当于多缴纳3万。正是因为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带来的双向感受。
对于绝大多数税收问题来说,抛开税收结构只谈税率高低就是耍流氓。总体来看,中国的税收问题不在于税率高低,而在于税收结构不够累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劫贫济富的倾向。
从税率来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45%)和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差不多。“高收入人群的工资的一半以上交给国家”这种事情在西欧北欧的一众经济体里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即便是OECD国家里对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美国,在特朗普税改大幅减税后联邦层面的个税最高税率也是37%,如果再加上各州的自己的个税(美国的个税由州和联邦两个层面征收),不比中国低多少,甚至有可能还高一点。总之,单纯从个税税率来看,中国的个税不高。
从税基(纳税人的规模)来看呢?中国个税的税基小得可怜。2018年税改之后个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只有15%,而这之中,绝大多数适用的边际税率应该是微不足道的3%,要想边际税率超过10%,你就需要年收入20万了(在中国个人收入过11万就超越了90%的人口了)。换句话说,能够抱怨个税重的人,在中国怎么说也得算是一个上层中产阶级(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像楼上那个抱怨“45%,简直抢劫”的仁兄,年收入应该得到百万,否则他根本用不到这个税率...
然而,为什么社会普遍依旧会感觉到税负过重呢?根源在于税收结构不够公平,对资本太友善,因此比较而言对劳动者太严苛。和欧美国家不同,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最高到4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基本上只适用于劳动者,对于非劳动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房东收的房租、银行存款利息、企业的股息分红、转卖房产的差价等等,一律是20%的税率,远低于很多高薪打工人的劳动所得税率。而在很多欧美国家,资本收入与劳动所得税率是一样的。此外,中国没有任何财产税,持有房产和继承遗产这些事情在欧美国家能让old money掉层皮,而在中国却毫无成本。因此,在中国,人们可以看到的是,底层老百姓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也不用交多少税,最顶层的那些依靠投机所得、资本收入和地租的人享受着十分友善的税率(而且即便税率对他们很友善了他们也能有无数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逃税避税),依靠工资的中产阶级则需要承担略低于OECD国家的税负,相比之下,城市中产自然是最惨的。这种两头轻中间重的税收结构是最可怕的:一方面,由于税基不足,国家整体的税收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的公共需求,结果要么就是民生服务投入不够(比如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发不出教师工资了),要么就是入不敷出卯吃寅粮饮鸩止渴(地方政府单纯依靠税收根本填不上财政的窟窿,所以才会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用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土地财政);另一方面,由于中产税负日渐加重而权贵阶层税收较轻,财税起到了劫贫济富的作用,加剧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让底层难以跃升到中产,让中产家庭日渐困窘,却让食利者大肆扩张。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中晚期的税制往往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的特征——税基越来越窄,中产税负越来越重,总体税收却越来越低。自然,这种税制最终带来的结果,也必然是国家与民众的双输。
总之,中国的税收问题不是一句“太轻”或者“太重”就能概括的,重要的是税负分配的公正性。现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税负在富人和穷人,劳动者和收租人之间的分配,让地租和资本收入承担不低于劳动收入的税率,用针对有产者的财产税与遗产税来取代掠夺新中产的土地财政,用劫富济贫的直接税取代劫贫济富的间接税。
中国没有个人所得税,只有实质上的工薪税、劳务税,面对工薪阶层和劳动人群,别人人群是统治阶级,肯定不会自己给自己纳税啦!
税金=税基*税率
税感=缴纳/服务
你是说税金高?还是税率高?还是税感高?
不妨说的更明白点。
个税很高了,但更离谱的是养老保险。我毕业那会工资才13k多,那会儿起征点是3500,最高的一个月交过八九百的税,但是我记得公司财务说过,实际上公司付出的钱达到了17k,大头就是养老保险。
所以愿意交五险一金的公司实际支出会比给你的工资还高出30%,这下把矛盾转移到你和公司了。
农村的父母一个月领着一两千的社保,大城市的子女996却要交远远大于这个数额的税。农民省吃俭用养大的子女,实实在在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想想生孩子养孩子真是为他人卖力,想想我们这一辈还是别生太多吧,辛辛苦苦都替他人做嫁衣
不单单是个税太高。
总有人在知乎发一些美国的汽车价格,说什么合资车厂太黑。
TMD的美国商品价格都是不含税的啊,中国车价里面含消费税、城建和教育附加费以及增值税啊。
一辆30万的车,其中3.45万是增值税(缴纳个税的普通人无法抵扣,硬生生地交了),大约3000元的城建及教育附加费,假设是2.5排量发动机,还有2.17万的消费税。
30万的车价,光税就有3.45+0.3+2.17=5.92万。这还不算完,你买车后还要缴纳10%的购置税,就是2.65万。你买一辆30万的车,要承担8.57万的税负。
是的,太高了。
先说税率,去年发达国家的个税税率是这样的:美国10-37%,法国11-45%,英国20-45%,挪威1.7-16.2%,丹麦12-42%,瑞典0-20%,芬兰6-31.25%。
这些发达国家最高的也没有超出45%(真不知道某政协委员怎么想出55%的税率,有没有经过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北欧国家一向以高福利高税收著称,但它们的个税税率其实并不算高。
这里美国的个税最有代表性,税率表面看不算低,其实抵扣力度很大,买房贷款都可以进入抵扣项,平均算下来实在25%左右。
这里你也许会问,发达国家的个税不高,那他们的高福利靠什么支撑?因为他们有财产税,比如我们一直想征又没征的房地产税,还有遗产和赠与税,这是真正向富人收的税。
我们这一块是空白,直接税里主要就是个人所得税,它的征税对象是工薪阶层,而真正的富人在资本市场的收益不用缴税,这就出现了老板在公司只拿1块钱象征性的工资,却把家人和二奶的消费都挂靠到公司开支,以此达到避税的目的。
我们现在的税收就是金税一期升到四期,打工者想逃税几乎没有一点可能性,而老板们却可以堂而皇之的避税,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
那么社会进步需要的科学技术主要依靠谁?是资本还是高科技人才?
现在的45%,近一半的税率严重打击了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收入超过100万,超过的部分就要被拿走一半,如果付出与收入要成比,那45%的税率已经把你的收入砍了一半,那你还会继续付出吗?
所以我国个税当务之急有三部分要改:一是提高个税起征点。现在5000元的起征点是2018年的数字,已经过去了四年,物价涨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油价可以跟着国际市场走,几天一调,调高不调低,个税起征点为什么不能跟着物价走。
二是降低最高边际税率。现在的45%实在太高了,不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现在深圳和海南为了吸引人才主动把45%降到15-25%,那他们人才是引进了,全国其他地方呢?
三是家庭为单位增加抵扣项,现在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六项附加扣除太少太形式化了,有它当然好,没它其他也没多大影响。年轻人最大的开支,比如按揭贷款,几十万上百万的贷款利息,你抵扣那点有什么用。应该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税,家庭主妇的家庭,二孩三孩的家庭,父母无退休金的家庭等等,都应该考虑进去。我不相信征税难度有多大,大数据时代在那吃早餐都能查出来,公民负担有多重搞不清楚?
最后强调一点,现在个税在我们税收总额只占7%左右,个税少收一点对财政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对工薪阶层消费能力却有很大影响。如果财政真的没钱,可以多从财产税想想办法,打工人这边还是少打点主意吧。
...................................................分割线.........................................
解释几个讨论区的疑问。
一、国外的个税税率准确吗,出处是那里?
本人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资料源自某财经杂志,是不是准确真不好说,欢迎指正。
二、关于45%的边际税率对劳动者不公的问题。
我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一个大学教授,每天都在大学里授课和研究各种课题,收入不错,一年怎么也有96万了(45%的分界线),但工作很忙,日程排的很满。这时候有人请我去上海讲课,一天给2万块钱,看起来很不错,但来回就要三天,这三天不能工作,回来就要加班或者利用休息日。如果是2万块全到手也行,但外出讲课费算劳务报酬,要并入工资汇总计税,这意味着2万块要砍掉近一半给税务局。明明是付出了价值2万元的劳动,却只收到一万,想想不值,可能就不想去了。
三、关于现行个税体系对劳动者不公平的问题。
按个税政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劳动所得的税率最高45%,而食利所得的税率最高为20%,相差一倍还多,所以上面的教授不应该出去讲课,应该把花时间研究炒房投资。
..........................分割线...................................
很多人其实不太明白我国的个税套路,我再科普一下。
按现在的个人所得税法,有9类所得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九类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所得和分项所得。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分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综合所得共有四项,全面都是劳务所得,要合并计税,比如劳务报酬,以前单独计税大多是收20%,现在合并总收入计税,如果工资低,可能会低于20%,到了年底一算可能还多收了,要退税。所以这个汇总对低收入劳动者是利好,但高收入的劳动者就很不友好——以前单项计税只要20%,现在一合并,要收45%了。
再看分项所得,这一大类基本都是财产(资本)所得,还是单项收,税率基本都在20%,其中利息、股息还是免征的。也就是说那位教授去外面讲课的钱要合并收45%,但他收的房租只要缴10%到20%,明显不公。为什么不能把分项所得并入综合所得?是怕老板们交得多吗?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 公众号 的问题。
不算土地出让金的话还行,要是把土地出让金算作“进城税”,那对城市化进程中被征收的个体来说,简直高得离谱。
先不谈个税,咱们来看看养老保险。
“个人8%,单位16%”
假设一个人的工资基数是10000块,那么每个月个人和单位一共800+1600=2400交了养老保险。
一个正常人25岁工作,65岁退休,一共工作40年,假设退休后能拿20年退休金,85岁死亡,这算不错了吧。
0、不考虑通缩或者通胀,因为通缩或者通胀会被投资回报率和金融系统流通所抵消。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下,货币和汇率政策不会改变“真实的货币价值”。
1、不考虑任何养老金的增长,仅仅只看自己每个月交的钱。
交40年,领20年,那么每个月的退休金翻一倍是最基本的吧?即,我交上去了100块,我拿回来100块,是天经地义的吧?
2400*2=4800,好了,有几个人有把握自己退休后一个月拿4800块的退休工资的?
2、考虑投资收益,咱们保守一点,年化2%不过分吧?
如果这笔钱自己存,每个月2400块,40年后,你的账上应当有176万左右,
退休后的20年,不考虑再投资,每个月自己可以花7344块;如果考虑再投资,还是按照2%算,每个月自己可以花8916块。
3、如果退休人员很早就死亡,比如刚退休几年。
若是按照当前的社保规则,也就是补给你的继承人几万块钱(一系列不同的复杂计算)了不起十几万块钱。
但是,如果你的钱是2里面的,如果退休后好比5年后死亡,你还能留下138万的现金资产给自己家人。
4、再回到开始,还是按照2%的收益率,如果要保证退休20年每个月3000块退休金,那么你40年来每个月其实只需要自己存807块就够了,
然而,你和公司实际支付了2400块(归根结底是你自己支付)。
我说明白了吗?
个税就是打工人交的税,越高级的打工人交得越多,在中国税率最高达45%
要说不高,确实,能交45%个税的人微乎其微,赚那么多钱交个一半给国家做做贡献,也是应该的。
但是税,不是高不高的问题,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搞再分配,就是劫富济贫嘛。比起资本家20%的资本税,企业销项不交税,房产不卖不交税,遗产继承不交税,高级打工人45%的税率还真不低。
年入超过14万就交20%,超过30万就要交25%,比交资本利得税率的资本家交得还要多。
年入30万,在北京多久能买得起一套房呢?以一套郊区房500万计算,假设打工人每月房租5k,生活费3k,每年花销约10万,再交3万的税,只要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就可以有一套自己的郊区小房啦。
这样的“高级打工人”,税率和坐拥千万亿万资产的富豪,用一样的税率,高不高呢?
真的“见仁见智”
上海,税前10000的工资
自己搜五险一金计算器,自动生成的饼图,另外以前公司支出是14600,现在少了700,13800了
因为支出多了,20的东西,商家就要卖30.商家也不能自己印钱.反正最后消费者付钱.
有本事你们找一瓶不含五险的可乐出来?
几乎就是二一税
拿不回来就是税,
当然你要是觉得五险不算税,随你.有本事你拿回来
一金不买房,不失业半年以上也别想拿回来
一年五险交50000很正常,十年就是50万
我十几年交了55万,疫情失业了,一分钱都没拿到过(换工作地工作,不满一年,不是当地户口不给失业保险)
医保停一个月就没了
反正我钱交了,福利呢?福利呢?福利呢?
说保险不是税的,我钱哪去了?
高不高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2万块钱 扣个几千块钱的税
用扣完税的钱去买苹果电脑,显示又扣几千
环环相扣???????????????
-------------------------------------
不好意思 是我不够严谨了 2万多扣几千的税
这个个税吧,他不是高不高的问题,是畸形的问题,是名不副实的问题,你懂吗?
他名字叫做个人所得税,但实质上却是个人劳动所得税,你从劳动里得到的报酬越多,他就越朝你收税,至于那些躺着收钱的,反而不朝他们收税了。
所以你说个税高吗?他要真是个税,那就不高,可他是劳动税,那就高了。
利益相关!
21年12月23号之后,基本上北京个体户都收到一个短信,说22年个体户税务实行查账征收,大多数人一脸懵逼,不知道什么情况,就没当回事。个体工商户有多少人有会计???就算有会计,会计也是一脸懵逼,去税务局好几趟才知道什么情况!!
最明显的个税变化,下图。。
2022年增值税还是1%,每季度45万以下免增值税,是不是很好?
但是个人所得税最高35%,最低5%,最低档开3万普通发票,个税1500元,如果你有进项普通发票3万,等于免个税了。
开出发票3万-进项发票3万=利润0,不用交个人所得税,是不是也挺好?
当好多个体户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都开不少发票了,少的几千,多的10多万,现在收5%-35的个税,再说现在去哪找进项发票,你找你的上家要,你的上家呢,他也需要进项发票啊,
个体工商户有多少进项是有普通发票的,大部分是没有的,比如建材店 五金店,几千种物品,好多都是二道贩子送货的,你不可能什么物品都找厂家进货,因为量太少了,几千种,你不可能每种都有那么大的量。就算你的量很大找厂家进货,你要发票,厂家给你的发票都是13%专用发票,你要的货物费用也高了,再说13%专用发票给你个体户,你也不能当做你的进项使用。
现在就算这个情况---------////
货物量小--没进项发票---顾客要发票--国家收你开发票5-35%个税,(你给顾客上浮5-35%你试试???)
货物量大--厂家给专用发票13%,一般不要票下浮10%--你的货物费用高了,再说专用发票不能当进项发票使用的(你是个体户,是普通发票)---顾客要发票--国家收你开发票5-35%个税。
再比如街边小店,小超市,个体户居多吧,你让他怎么给你开票,如果开票他哪来的进项发票???
农贸市场卖蔬菜的个体户,像酒店去采购的话,几千到上万的都有,酒店都是要发票的,菜农开出去发票最低5%交个税,多了35%,他都是去菜农地里拉的,菜农怎么给他发票,对,菜农可以去税务局代开,税务局收他1.5%的税,关键是好多菜农不给你去税务局代开发票。
之前核定征收,个体户都自己报税。现在查账征收,必须找会计,这每年也是不小的开支。
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说中国
单就税收这事而言,有的国家税收高,但福利好,例如欧洲那边。
有的国家税收低,福利基本没有。
也有的国家税收高,福利低,本质是保护费,例如极个别非洲国家。
个税一方面是太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收的人群不合理
你以为街上开法拉利钓妹子的一个月收入10万, 然后要交一半的税? no! 他们的车都是公司名义买的, 房子也是公司名义买的, 不但没有税, 说不定还有什么高新技术补贴, 你没看一个卖裤衩的都是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就是为了套点补贴回来, 税? 不存在的, 他们年薪一块, 说不定还领着低保呢
你以为手里几十几百几千套房的房叔房姐们需要把收入的一半都交税了? 想多了, 他们根本没收入, 交什么税,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而真正交个税多的, 都是大厂程序员 , 各企业中层, 10年寒窗挤过各种独木桥, 从小就在班里名列前茅, 老师家长都称之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所谓天之骄子, 工作后一个月工资四五万觉得还不错, 结果个税社保上万, 到手的钱在房价面前就像是个笑话, 和别人还不能说, 别人都以为你是土豪大款, 只有你自己知道天之骄子和社畜之间的落差,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带着几十个人的团队完成了多大多牛逼的项目, 挣的工资是别人几倍, 结果资产还比不上城中村天天打麻将的老头是什么感觉, 而且你知道了也不能说, 你怎么说? 怎么算你都是全国收入的头部人家只会觉得你是在得瑟, 我tm得瑟我996还是得瑟我24H on call ? 挣点钱全贡献给银行了自己去DQ吃个冰淇淋都觉得是罪恶?
不过不交什么个税的低收入群体也别得瑟,你是不交什么个税, 但是隐形税天下第一, 全是穷人抗.....
你把养老和公积金算进去才是真实的税率。
税还行,其他成本太高。比如说商店一双鞋300,其实进价一百,翻了三倍卖,商家最后还赔钱。
一个煎饼8块钱,材料成本两块钱,其他成本可能得有5块钱,最后可以赚一块。
其实就是熟悉的东西换了个形式,更隐蔽了。
觉得讽刺
小时候别人在玩在混,你在埋头学习,被人骂书呆子,近视了眼睛,爆了一脸痘,女子的滋味都没尝过,好不容易考学出众。
工作了,其他人在享受生活在混,你扑在工作上,放弃了大部分个人生活,好不容易工资出众。
然后 45%白白拿走,我为什么要服?
对主要依赖劳动性收入高,对资本性收入很低。
首先别看税法规定个税最高45%,阶梯累进。实际很难收到这个比例。也就打工人可能被收到30%这个档冒天了,再高,公司换期权奖励等方式给你,这个不行权就没税,公司也乐得暂时少一笔支出。
再说非打工人,资本性收入。典型如私人房东、银行大额存款超级VIP。 虽然理论上房租收入会收税,但是实际不太容易征收到,而且利率卡在20%以内(个人在某些条件下还只是10%);存款利息完全不收税。而能做到吃存款、收房租就活得很好的,阶层不一样。也许有更多手段,我这里只是想起经典的两类。
中国个税应该叫劳动税,劳动所得越多税率越高。
反而财产税偏低……
而且搞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税收核退税制度,大多数人搞不懂……
越是不懂,越是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变成名副其实的傻子税……
□□□□□□□□□□□□□□□
中国很多人就像这个答主一样,各种啥也不懂,还特别爱嘚瑟,哔哔自己上不得台面的观点。
首先从没有20%涨到45%,薪税改革没改最高税率,原来也是最高45%……
其次,个税从没有真正意义,让高收入多交税……
最近几个上热搜,逃税几个亿的,人家收入不走个税……
我国个税是真特么的高,这种对个税丝毫也没了解也敢哔哔的人,实在太多了……
各种抵扣项,就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成本。
加强监控,也意味着更多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中国高的已经很离谱了,中国收的税,很大一部分是纯消耗,既没有用在国计民生,也没有用在建设国家,也没用用在任何对国家有益的地方,就是生生在收税过程里作为消耗成本,毫无意义的消耗掉了……
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压低征税成本,减少百姓负担,增加国库收入……
啥也不懂的玩意,咋整呢?
高,非常高,特别是新个税。
新个税加税了。
以前是以月收入为基数来计算扣除,现在是按你年收入来计算扣除。
也就是如果你月薪、五险一金不变,以前每个月缴纳的个税是不变的。新个税则是越到后面的月份扣的个税越多。一年下来总的个税就比以前扣得多了。
宣传误导,说什么起征点提高了。但是人家这个征税梯度已经变成你的年收入为基数了。一个月5000的人数不多达到,一年收入5000达到的人还是很多的。
中国的个税也不算太高。但有太多间接税了。商品制造流通过程中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进口商品的关税。都是看不到的。一个10块的商品扣除增值税、所得税、关税乱七八糟可能成本就5-6块。比如个税后到手十万,我们用交完个税的10w买的商品里面还有几万的间接税,综合税率到底有多少。有大神算算吗?
更何况我们还有土地出让金这种一次性缴纳70年的变相房产税。综合来说,个税不高,但综合赋税还是有点高的。
汇算清缴时候吓我一跳。真是肉疼。高还是不高,香港4级累进,最高17%,我们45%,比比不就知道了。
具体100万税前年薪,算法是这样,(100-扣除项)*0.45-上一档的速算扣除数,算你扣除15,速算数是大概18,扣税要20。到手多少呢,这100里面还要交三险一金,最后能到手大概60差不多吧。
这是什么概念呢?年薪100大概率是高管了,大概率是想要留在深圳的,深圳房价象点样子的10万一平,就算买个90平小三房吧,要900万。60万扣掉吃喝养孩儿孝顺父母能留多少?多少年能买房?高管又能干几年?不是谁都能创业上市的,创业是99死一生的事。
45%这条线,我估计多少年内也不会动。这条线以上,企业再加钱也到不了个人手里多少,员工队伍也不稳,因为尽头是条死路。
工薪尽头没出路,这对国家,对企业,对民心安定,都不算是好事情。
数字上看,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39亿元,同比增长10.7%,个人所得税13993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没多少,减掉一半国家撑得住。并且这减掉的一半,都会转化为高质量的消费和增长潜力,会带着杠杆驱动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
中国现在征收的薪资税里面,个税不高。真正高的是养老保险。
但大家认为养老保险不是税。
确实太高了,而且不讲道理。
我们这里需要一些论文的编译,就是把一篇论文按照格式总结成1000字左右的小文,请博士生来做,一篇400块钱,其实已经不高了,但是学生如果认领的多,就要交税。
假如一个博士认领了4篇,就有1600的收入。但是超过800就要交20%的税,所以实际上他只拿到1440元,有足足160块钱被交税,很多人都觉得接受不了,被坑了。
所以聪明的人都只领1-2篇,这导致我们不得不找特别多的人来做,做账的增加了非常非常多的成本。
ps我遇到的学生们都不会办理退税,也不关心这个,他们只是觉得钱少,或者太麻烦,所以不做了,或者只做1-2篇。
另外这个个税的申报也挺有意思,里边的奖金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一开始以为差别不大,选了第一种,结果显示我需要补3000元。
后来经过别人提醒,换成第二种,结果是退给我2000元。
一来一去,整整5000元的差距。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自动选一个老百姓交税最少的?这样设计的结果,就是知道门道的自己就去选一个交税最少的,不知道门道的就有一定概率多交税,当冤大头。至于这样赚傻子的钱吗。。。
额,老衲再法院拿工资那会每天都说月薪5万还怕什么纳税
结果风水轮流转真的到自己身上了一算综合一下一年要交XX万多的税当真有点睡不着。但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给自己留个隐患,还是交了。结果发现其他合伙人都有家人是做服务公司的,而且公司法代还都是残疾人,他们每年都花大把钱从这些服务公司买服务。啧啧啧~~
中国的个税单说最高45%,岂止是高,简直是高。以年收入50W为例(以个税app展示为准),光个税就大概要交5w,养老保险更不用说(随着人口下降,等80后退休,不知道还有没有退休金可领)。
但是,注意了啊,中国每年只有6500万人交个税,占总人口的4.6%,说明能交个税,收入已经很高了,更何况年入百万呢。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最高收45%,也没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
1、比例问题!4.6%一听很低了,能进去表示收入很高了。为什么我们身边都是月入上万,很少听说低于五六千的?
为解释这个问题,这里需要把4.6%这个比例中的分母重新计算一下。第一,未成年人是不工作没有收入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为2.53亿,占比约18%,没有15到18岁的详细数据,我们等比例加上4/14*18%=5.14%,也就是18岁以下,大概23%。老年人领退休金,也不用缴税,60岁以上为1.9亿,约占13.5%。这部分就占36.5%了!再加上大学生、残疾人、失业等无收入人员加上,这个比例不会低于40%!
2、无就职单位人员。如自由职业、农民工、大部分农村人口、摊贩、个体户等,该数据无法统计,没有五险一金,也不用缴纳个税,他们的收入高低不等,但上限也很高。2020年城镇化人口比例为60%,我们简单以这个数为比例计算,实际能统计到的个税缴费基数为:1-40%-60%*(1-40%)=24%。
在这个基数下,个税缴费比例就变成了18.5%。那这个比例就很高了!
城市越大,这个比例越大,公司越大,比例也越高。最终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前面说过的感觉周围人人都月入过万。
这叫做幸存者偏差!!!
中国那么大,用全国来做分母算比例,已经没什么用了。
相对于比例,更严重的问题是分配!
1、由于一刀切的政策,八线小城和一线税率相同,但问题是,相同生活质量,八线5000=一线两万。
2、家庭负担!虽然有儿童、老人减税,但仍然杯水车薪,家里如果只有一个高薪劳动力,那高额个税明显不合理。不如欧美的以家庭为单位计税,可最大限度保证其合理性。
3、真正的富人通过避税,反而不用缴税。当然,国家最近几年也在重点整治。
4、公务员、国企。这些就不用细说了。
总结下来就是,税率从来不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如何征收、向谁征收的问题。
个税的本意是调节过高收入,补贴低收入人群,不要让它沦落为工薪税!
补充一条:
在现有个税优惠政策下(年终奖单独计税),99%(估值,您要说98.31415926%也行)的原有纳税人缴税额是下降的,当然合并计税后就是另一码事了。
以50W为例,其中年终奖20w。优惠政策下,个税约5W,合并计税后提高到7到8万。
我记得有个阈值,大约是45W(实际情况跟五险一金、个税抵扣有关),超过后会多交税。这样看来,政府起码是真的给广大低收入人群减税了。
还是那句话,虽然工薪阶层容易制定规则,也容易统计,但羊毛也总不能逮着一个薅啊,您说是不是。
插播一条个税冷知识:
公司给个人的福利,按照法律是需要缴个税的!譬如: 公司给员工买的保险(除五险外的),如意外险、医疗险等,是需要个税扣除。公司给员工发放的奖励物品如米面油,也是需要按照购买价格缴纳个税的。
虽然大部分公司(包括公务员)这部分都不上报计税。
就是税太高了,工资个税起征点太低了,
且在北京买二手房需要缴纳差额的20%,
这种压榨都快赶上旧社会了。
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相当高了。其不合理之处在于个税正经都是收的工薪阶层,都是公司给发工资的打工人,都是勤勤恳恳诚实劳动的人,结果最高要收到45%,将近一半贡献出去。真正要发财要暴富的有几个是靠工资的?靠资本运作靠割韭菜的才多少税率?更何况那些人还有各种避税手段。而且交个税的人,衣食住行都要自己负责,而制定规则的人,大概率大部分衣食住行都国家给解决了。
总的来说现行规则就是告诉你,劳动不能致富,劳动一点都不光荣!
是不应该只盯着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迟迟不敢收,遗产税也没有声音,资本利得税更是绝口不提。
不能可着穷人欺负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算是提高到一万都没有问题的,五千实在是太低了。
国内的个税问题不在于个税太高了,而是以个人为主体征收极不合理,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合并征收。
目前这种制度对于从农村出来的极不合理,全家就一个人有稳定的收入,可能还要缴纳高额的所得税,而父母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既要交税又要养家。
个税其实还好,关键是隐性税。
税率高得离谱。
我认为个税税率超过20%就是不合理。工资是大家辛苦工作的报酬,结果需要比彩票税率高。
你只要明白国家这个虚拟物本身是不生产任何物质财富的。
你的目及所至全部都是一个一个鲜活的劳动人民创造的。
不要认为国家各种政策与你无关。
不要认为分配不均与你无关。
不要认为新闻上哪个贪官又贪污多少亿元与你无关。
不要认为路边的绿化带常年维修与你无关。
不要认为体制内工资高低与你无关。
这些钱全部来自于劳动人民。
或者说,都来自与你兜里的一部分。
看起来,你没交税,可是你除了呼吸,一举一动都在交税。
我国普通老百姓履行了纳税人的义务,却没有纳税人的权利,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有权利。
哪有什么个税,只有老实人税
小老太举报公司发工资用多个账户发放
去年开始举报的,至今税务局还没回应
不过残酷的是她自己先补缴了个税和社保的钱
一共花了十几万
结果税务局说这只能证明了公司给你一个人偷税,不能证明整个公司都偷税了
这特么不P话吗?
难道我还能掌握整个公司的财务信息?
一个低级打工仔都少交了十几万的个税和社保,你给我说公司老板是为了她一个人偷税?
老板认识她是谁啊,她都没见过老板
这玩意儿真是吃定老实人
不举报偷税,反而省了十几万现金
我都看好车了,这又得推迟购买
我心爱的小摩托啊……
我觉得我国税收还有很多不合理。
例如。2000年你在上海内环花200万买一套房子,2020年可以花2000万卖出去。增值部分1800万。
可是你只需要交大概3%的税。也就是说你只需要缴纳60万的税,就可以获得1800万的收入。
我个人认为如果追求税收公平性,应该将炒房作为个人收入进行纳税。
例如超额部分就按照45%的进行个税缴纳。
凭什么工薪阶层赚1800万。个税几乎要扒掉900万而炒房只需要缴纳这么少的税
有次我们单位外聘了一个人,是从一个第三方公司聘请的,这位大哥水平挺高,经验丰富。
我们对他非常认可,一来二去就跟他挺熟悉的。
第二年合同期的时候,按理需要继续签合同,合作。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新公司,内容还是他提供服务。
我们就管来做事的人水平行不行,至于跟哪个公司签,对我们来说无所谓。
后来这位大哥告诉我,这个公司就是他的个人公司,以前他的收入要经过另一个第三方过一手,总得交个20-30%。现在好了,虽然发报价打了9折,还能多挣10%以上。
最关键的,以前收入得交个税,他收入高,发到手里的时候,公司早就帮他扣完了。
现在他是以公司为主体,以前和个税可不是一个税率。
最关键的,他买个车,租个房,租个办公室,甚至吃饭,只要有发票,都可以有抵税空间。
这税率一下降了不止一个档啊!
真香啊!
个税高不高,全球比下就行了,应该还可以吧。
关键在于公平,打工人几乎没有避税空间,还得多亏了专项扣除,能省个几千块。其他的真没了。
而公司主体,甚至富裕阶层的人,抵税五花八门,更别说各种账目手脚了。
富豪买个游艇都能享受优惠,打工人只有工资收入,辛苦钱都得交税。
不是高不高,是公平不公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