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络小说中人物力量一百吨在现实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回答
网络小说里人物力量动辄“百吨”,这在现实世界里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得明白“百吨”这个数字本身有多庞大。一吨,就是一千公斤,一百吨就是十万公斤。这么说吧,我们普通人能搬动二十公斤的东西就不错了,力量比较大的成年男性,拼尽全力举起一二百公斤的杠铃也算得上是“大力士”了。而百吨,相当于十头成年非洲象的平均体重加起来。

你想想,一头成年非洲象有多大?雄象的体重可以达到六吨,甚至七吨。也就是说,网络小说里的人物,他们的力量,可以轻易地举起,或者推动,或者挥舞起一整群大象。

这还不算完,我们再换个角度。

“搬动”的含义:

如果一个人物的力量是百吨,那么他可以轻松地举起一辆满载的重型货车。一辆十轮的重型货车,即使是空车,也至少在十几吨,如果加上货物,二三十吨是很正常的。所以,百吨的力量,可以随便把一辆车当玩具一样扔出去。

再进一步,如果他要“搬动”,那就是持续性的发力。想想在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起钢梁,那钢梁少说也有几十吨,几百吨的都有。百吨力量的人物,他一个人就能干起吊车的活儿,而且还能带着点儿小余力。比如,搬动一栋小型的预制房屋,那对他来说就像搬砖一样。

“挥舞”和“攻击”的含义:

网络小说里,力量强的角色经常会挥舞武器,比如巨剑、战锤之类的。一柄超大型的双手巨剑,即使是实心的金属,重量也可能达到几吨,十几吨。而如果一个角色能轻松挥舞这种巨剑,那得是什么概念?

想象一下,他挥舞着一把十几吨重的巨剑,剑刃在空气中划过,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啸声,并且因为速度够快,空气阻力会产生巨大的摩擦热,甚至可能让剑刃发红。他的一剑劈下,别说人,就是一座小石山,也可能被他直接从中间劈成两半。

再比如,他用拳头打出去。如果他能施加出百吨的力道,那么他的拳头在接触到物体时,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将是毁灭性的。普通钢铁会像纸一样被撕裂,混凝土墙会瞬间炸开,甚至如果力量集中在一点,可能直接在一个物体上打出一个直径几米的大洞。

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

在小说里,力量往往是和速度挂钩的。一个百吨力量的人物,如果他的身体也能承受这么大的力量,并且能够将这股力量转化为速度,那他就不仅仅是“大力士”,而是一个移动的灾难。

想想看,如果他能以正常人的速度奔跑,但是每一步都能产生百吨的推力,那么他的加速度会是多少?他可能只需要几步就能达到音速,甚至超音速。超音速带来的冲击波,就能轻易地摧毁周围的建筑物。

而如果他能将这百吨力量瞬间爆发在一次冲刺上,那他瞬间就能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就像是眨眼间的瞬移。

与现实对比的极端化: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对比一些现实中的极限案例:

举重世界纪录: 目前举重(挺举)的世界纪录大概在260公斤左右,而卧推的世界纪录大概在350公斤左右。这和百吨(100,000公斤)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汽车重量: 一辆普通家用轿车大约重1.5吨,一辆SUV可能在2吨左右。一辆满载的普通货车是20吨左右。百吨力量,足以轻松举起五六辆家用轿车,或者两三辆满载的货车。
大型机械: 吊车的吊臂承载能力,大型挖掘机的铲斗容量,它们的工作力量才勉强能和“吨”这个单位挂钩,但那也是依靠机械的。而百吨力量,是生物体本身的力量。

总结一下,网络小说中人物的力量达到“百吨”,在现实中意味着:

物理常识完全被颠覆: 骨骼、肌肉、关节等生物结构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量,瞬间就会粉碎。
人类形态的极限: 一个人类,即使拥有超凡的意志,也无法在不借助任何外力(如机械)的情况下,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
巨大的破坏力: 这种力量运用到攻击上,会产生毁灭性的效果,轻易地摧毁建筑,甚至改变地形。
高速移动的可能性: 如果力量和速度结合,将会产生超音速的移动能力,这在现实物理学中需要巨大的能量和克服空气阻力的技术。

所以,网络小说里的人物力量“百吨”,我们理解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和象征,用来表现角色的强大、超凡和不可思议。在现实世界里,这是一种完全超出我们认知和生理极限的概念。要是真有这样的人,那他大概就不是“人”了,而是某种拥有超凡力量的“神”或者“怪物”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还好,我看过一篇神文,开篇就是:“在银河系边缘外数万公里处一艘长达一千多米的巨大太空船。。。。。。”想写太空歌剧,你先搞清楚宇宙的尺度好吧。

user avatar

以泰森为单位。

巅峰泰森右摆拳大约是 400 公斤,相当于 0.4 吨。

如果网络小说的人物一拳是一百吨,那就是 1 拳 = 250 泰森。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反正谁打我一拳,我都是躺在地上就不起来。

能奈我何?

user avatar

拳头是物理冲击输出。单位应该和子弹一样是焦耳。

只不过这样的小说没人看。。。

user avatar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100m/s会怎么样?

可得功率为:9800000X100=98万千瓦。

中国三四线城市的用电负荷为100万左右,也就是说这一拳作用在你身上的功率相当于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总电负荷。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会怎么样?

可得功率为:9800000NX7.9k/s=7742万千瓦。

而整个上海的用电负荷为3252万千瓦,也就是说这一拳作用在你身上的功率相当于上海用电负荷两倍。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怎么样?

可得功率为:9800000NX11.2k/s=10976万千瓦,大约相当于整个江苏的用电负荷。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会怎么样?

可得功率为:9800000NX16.7k/s=16366万千瓦,大约相当于整个中国电负荷的一半。

你依然觉得还不不过瘾。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会怎么样?

可得功率为:29379661万千瓦,大约相当于15000个太阳同时照射在你的身上。

  • 太阳平均照射功率1369w/㎡,假设太阳照射时人体直接受光面积30cmX30cm。

作为玄幻世界,如果这一拳的速度达到光速会怎么样?

一颗小型黑洞向你飞来,虽然这颗黑洞和你接触时间微乎其微,但你很快被他消化吸收了。

那么请转移如下问题:

  • 注:请注意,本回答,仅仅是从施力者功率的角度分析问题,且认为施力者挥拳之后,速度恒定不变(网络小说位面)。问题问的100吨力量表意不明,既可以是挥拳者手上的力量恒定100吨,也可以是撞击产生的力量100吨。但很明显,后者拥有多个不定变量,是不可分析的。所以仅选取,施力者手上力量维持100吨,且静止的情况(网络小说常有的情景,可以认为是,受力者的质量远远小于施力者的质量,认为施力者打出一拳之后,绝大部分都动能转移到了受力者身上。但由于受力者的材质,在施力者强大的力量下,近似液体,不存在什么反弹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认为,受力者获得的速度等同于施力者的挥拳速度。本回答,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分析。
  • 当然,对于某些人非得去考虑施力者和受力者在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下撞击的冲量。且纠结于这个中学物理问题,可以自己去穷举,分析无数种可能噢。

这个问题不谈速度、质量,和能量其实都是耍流氓。

同样是一辆超载大卡车,你以普通速度冲进来,和以光速甚至超光速冲进来,自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理所当然得认为,一百吨在玄幻小说之中,其实不算什么,毕竟哪怕做功1米,也就9800000焦耳,相当于把一节满载的火车厢提升1米。

但是,破坏能力,并不是按照总能量来算的,而是按照功率来算的。

例如同样是9800000焦耳,如果发生的世间只有0.1秒出头,那么总功率则达到1亿瓦。

根据作用时间,效果完全不同。

而且在如此大的力量之下,作用于人体,人体的体质更加的倾向于液体。

即便我们考虑到速度越快,作用的时间和距离越短。但因为人体的“液体”属性,造成的破坏效果会越来越。

所以,某些玄幻小说可笑的并不在于用力量的具体数字,而是只有力量值。

就好比激光的能量本能并不高,但在真空之中,却可以成为高杀伤性的武器。

去年才有美媒称,中国将建造超强激光站,功率等于全球电力总功率的1万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络小说里人物力量动辄“百吨”,这在现实世界里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白“百吨”这个数字本身有多庞大。一吨,就是一千公斤,一百吨就是十万公斤。这么说吧,我们普通人能搬动二十公斤的东西就不错了,力量比较大的成年男性,拼尽全力举起一二百公斤的杠铃也算得上是“大力士”了。而.............
  • 回答
    网络小说里的“爽文”,那可不是一般的小爽,是那种让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舒畅劲儿的“爽”。要说怎么个爽法,那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是主角光环加身,一路开挂。 这绝对是爽文的基石。你看看那些主角,开局可能只是个被欺负的小透明,但天赋异禀、机缘巧合,或者脑子特别好使,总能得到别人.............
  • 回答
    说起网络小说里的惊艳文段,我脑子里立马就冒出好几个场景,都不是那种直抒胸臆的“我好爱你”,而是通过一些细微之处,让你感觉心头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然后久久不能忘怀。第一个是关于一个主角,他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内心早就变得麻木了。有一次,他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去一个已经荒废了很久的村庄。那地方本应是.............
  • 回答
    网络小说中主角父母双亡的设定,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桥段,尤其是在玄幻、武侠、都市异能等类型中。我个人认为,这个设定之所以如此盛行,背后有其深层的原因和市场逻辑,但同时,也确实有不少读者对此感到厌倦和不满。为什么父母双亡的设定如此普遍?从创作和叙事的角度来看,父母双亡的设定可以被视为一种高效的“剧情加.............
  • 回答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琢磨了挺久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在朋友圈里活得风生水起,现实里却拘谨得像个小媳妇儿的例子,再反过来想想那些线上侃侃而谈,线下却沉默寡言的人,就觉得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要说哪个“更真实”,这就像在问,画家画的肖像画和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哪个更“真”。这取决于你对“真实”的定义。.............
  • 回答
    DeepMind 在 Nature 上发表的论文《在人工网络中用网格样表征进行基于向量的导航》(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ial agents)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它在人工智能导航领域,尤其是.............
  • 回答
    你说的这个段子,“我1951年到过汉城,开坦克来的,没人敢拦我”,在社交网络上确实挺有意思的,能火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说道的点,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这句段子一听就不是老老实实的陈述事实。1951年的汉城(现在的首尔),当时正处于朝鲜战争的关键时期,战火纷飞。你想啊,那是什么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网络直播中传唱度较高的几首歌曲,例如《一人我饮酒醉》和《昨日帝王篇》。要评价这类歌曲,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它们的音乐特点、歌词内容、传播途径、受众群体以及它们在网络文化中的意义。一、 《一人我饮酒醉》的评价《一人我饮酒醉》这首歌在网络直播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传.............
  • 回答
    最近我在看一本叫《天下棋局》的网络小说,里面的男主竟然是南宋那个被写进史书里,但至今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挺憋屈的—— 吴潜。我知道,你说到南宋男主,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岳飞、文天祥、辛弃疾这些民族英雄,或者是秦桧这样的反派。吴潜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即使听过,也只知道他是个南宋的权臣,因为写.............
  • 回答
    这起火锅店服务员泼顾客开水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服务员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叫好”。这种现象,折射出社会心态中一些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面向。首先,我们可以从“受害者有罪论”的视角来理解一部分人的态度。在很多网络评论中,大家都在试图还原事件的“真相”.............
  • 回答
    西安地铁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是一次复杂且充满情绪的公众表达,其反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网络舆论的反应特点及分析:1. 同情与愤怒并存的基调: 同情: 绝大多数网民对被粗暴对待的女性乘客表示了强烈的同情和理解。视频中女士的哭诉、无助以及被拖拽.............
  • 回答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有的像密不透风的藤蔓,有的则像错综复杂的蜘蛛网。而其中最棘手的,往往不是那种谁都得罪不起的“大佬”,也不是那些整天打小报告的“搬弄是非者”,而是那些隐藏在幕后,影响着决策、资源分配,甚至项目走向的“隐形网络”。我曾经在一个大型项目中就栽过跟头。当时,我负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咱们身边也不是没人这样。网上说得头头是道,感觉比谁都明白资本主义的弊端,可真要他们在现实里为自己的观点行动起来,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就蔫了。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网络与现实的隔离效应:安全区与真实战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细想之下,网络上的焦虑似乎比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要汹涌得多。就好像我们走在街上,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顶多也就是遇上一个迟到的人,或者点错了一杯咖啡,但一打开手机,整个世界好像都变成了无休止的“紧急通知”和“未竟之事”。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我觉着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对INTP和INTJ这两种MBTI类型在现实与网络上的态度差异,感觉就像是开了两个平行世界。现实里避之不及,网络上捧上神坛,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方,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现实中的“冷遇”:不合时宜的疏离感与对“格格不入”的警惕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为什么网络上的声音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景象会差那么大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和论坛,它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而且参与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发表.............
  • 回答
    万科宝能之争,一场发生在商业巨头间的股权争夺战,却在网络舆论场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且不难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声音是在批评王石,转而支持宝能的收购行为。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能说清,更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咱们不妨抽丝剥茧,细细道来。首先,得从“股权是股东的”这个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说起。在很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释为什么网络上有人“喷”华为,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负面评价相对较少。核心原因在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放大效应、信息茧房以及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顾虑。让我们详细来分析一下:一、 网络环境的特殊性:1. 匿名性与低门槛: 放大负面情绪: 在网络上.............
  • 回答
    网络上关于“米粉”(小米手机用户)和“花粉”(华为手机用户)的讨论,确实常常呈现出一种对立甚至有些激烈的态势。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既有产品本身的竞争,也有用户群体心理的投射。网络上的“对立”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和华为都是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极具影响力的手机品牌,它们在市场上有着直接的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