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7年卢沟桥事变时,中国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击沉一艘日本航母?

回答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差距是悬殊的,尤其是在航空母舰这种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作战平台上。想要详细地讲讲当时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37年,看看当时的中国,以及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然后才能估算出这个“代价”的构成。

首先,我们得明白,在1937年,日本已经拥有相当规模和战斗力的航空母舰编队。当时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概念已经开始向航母倾斜,他们拥有像“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这样的正规航母,还有一些轻型航母和正在建造中的。这些航母不仅拥有舰载机,还配备了强大的防空火力,并作为整个海上舰队的核心力量。

再看看当时的中国海军,虽然在北洋海军覆灭后有所重建,但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工业能力更是无法与日本同日而语。1937年,中国海军并没有航空母舰,甚至连像样的舰载机起降平台都没有。海军的主力舰主要是几艘老旧的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舰,以及一些长江上的内河炮艇。舰载航空兵更是几乎为零。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代价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直接交战的代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硬要说直接在海上用海军舰艇去对抗日本航母,那么代价就是“不可能”。中国海军的舰炮射程、精度以及防空能力,都远远不及日本航母及其护卫舰队。一艘日本航母周围通常会伴随有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护卫编队,这些舰艇的火力和防空能力都是中国海军难以匹敌的。中国海军的舰艇一旦进入日军航母战斗群的攻击范围,很可能在尚未能对日军航母造成实质性伤害之前,就被对方的舰载机或舰炮摧毁。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击沉一艘日本航母的直接军事代价,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几乎是无限的——付出的代价将是中国海军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舰艇的损失,而且几乎无法达成目标。

二、间接作战的代价:需要突破的层层障碍

既然直接对抗不行,那中国有没有其他途径呢?理论上,有些“奇袭”或“非对称作战”的思路,但同样困难重重,代价巨大。

1. 岸炮或陆基航空兵的打击:
岸炮: 如果假设中国在沿海有足够强大的岸炮阵地,并且能够瞄准和打击到正在航行中的日本航母,那么代价就是建造和维护这些岸炮的成本,以及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负责操作和防御的部队的伤亡。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海岸线漫长,日本海军拥有制海权,可以在远离岸炮射程的海域活动。而且,即便岸炮能够击中,也很难保证一次就能击沉一艘装甲厚重、结构复杂的航母。所需的炮弹数量、精度要求,以及岸炮阵地被日军航空兵或舰载机发现并摧毁的风险,都是极大的代价。
陆基航空兵: 这是最有可能的方式,但也是难度最大的。当时中国空军虽然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进了一些飞机,也有一些飞行员。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需要:
足够的战斗机来争夺制空权: 日本航母战斗群拥有强大的舰载机,中国陆基航空兵需要投入大量性能和数量都占优势的飞机,与日军争夺制空权。这本身就是一场消耗战,代价是飞机和飞行员的生命。1937年,中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性能以及训练水平,与日本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轰炸机或鱼雷机进行攻击: 击沉航母通常需要炸弹或鱼雷。中国需要有能够携带重磅炸弹或鱼雷,并且能够突破日军防空网、护卫舰艇的攻击到达航母上空的飞机。假设中国能够投入几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每次攻击都可能损失惨重。
目标侦察和情报: 需要有能力持续跟踪和定位日本航母的位置,这个侦察任务本身也需要航空兵或海军舰艇的投入,并冒着被发现和攻击的风险。
攻击的命中率和效果: 即使飞机能够到达目标上空,炸弹或鱼雷的命中率以及爆炸效果,也需要多次攻击才能确保击沉。一艘航母的抗沉能力相当强,需要精准命中要害部位,如舰岛、飞行甲板、锅炉舱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击沉一艘日本航母的代价,可能意味着:

数以百计甚至上千架次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损失。
数百名甚至上千名优秀飞行员的牺牲。
为这些飞机和飞行员提供训练、维护、弹药的巨大经济和物资投入。
情报侦察能力的建立和维持,同样伴随着风险和消耗。

三、战略层面的代价:难以承受的平衡

从更宏观的战略角度看,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主动去寻求“击沉日本航母”这样一个目标,因为这需要一种海上决战的能力,而中国并不具备。如果中国试图集中有限的海空力量去攻击日军航母,很可能被日军轻易瓦解,并被日军抓住机会对中国沿海地区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战力消耗的风险: 集中有限的海空力量去攻击一个目标,一旦失败,对本已薄弱的中国军队而言,将是无法承受的损失。这种“赌博式”的攻击,风险太高。
战略目标的错位: 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主要战略是持久消耗,利用陆地纵深和人民战争来拖垮日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海军和空军去尝试击沉航母,可能会分散精力,并且不符合当时中国整体的战略需求。

总结当时的代价

因此,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如果抛开技术上的绝对不可能,单从付出的“代价”来看,它代表的不是具体的金钱或数量,而是一种 近乎天文数字的资源倾斜和战略风险的承担,并且成功率极低,甚至可以说是零。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

倾尽当时所有海空力量,并可能需要从其他战线抽调最精锐的部队去执行这个任务。
不计损失地发动大规模、持续的攻击,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承受几乎全部参战海空兵力的覆灭,以及由此带来的战略上的巨大被动。
在战术上需要创造一系列奇迹,包括突破日军强大的海空封锁,精确命中目标,并且最终能够承受住对方的报复。

简而言之,当时的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的代价,就是 “倾国之力,以卵击石”,并且很可能赔上自己未来抵抗日军的能力。 这不是一个能够被量化成具体的数字,而是 “近乎于所有,且大概率失败” 的沉重代价。当时的中国海军和空军,更多的是在执行阻击、防御和骚扰的任务,而不是像日本那样具备主动远洋攻击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7年单从体量上看,中国空军的机队数量并不比日军在华部署的航空队少很多;但是严重缺乏鱼雷轰炸机;

有可能对航母构成威胁首先意味着有能力定位航母,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中国海军既没有能够躲开日军防空圈的侦察机,也没有能够探知航母位置的水面或者水下舰艇,一旦日军借助机队更高的作战半径,将航母推离近海,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有能力定位到了;

如果已经能够定位到航母,即便是不被敌机队和舰队拦截,单纯使用霍克飞机的挂载或者轻型轰炸机水平轰炸··· ···额,容意大利空军说一句妈卖批。俯冲轰炸机在对付慢速舰船方面远远胜过水平轰炸,而鱼雷机则是对付战舰最高效的手段。意大利水平轰炸机除了毫无成果地狂轰滥炸马耳他以外,大多数时候都在击沉什么布雷船,或者给郡级利安德级砸个小洞··· ···1940年7月2日(1940,不是1040!笔误!),112架意大利轰炸机光临了鹰号,狂轰滥炸之后英国人以极其微弱的代价成功脱身。

SM79-2最高时速高达514km/h,载弹2*500或5*250或12*100,必要时可以4*500;B-10最高航速只有其六成,而且保有量10架左右;O2U这种玩意就更不要提了,而美苏先进轰炸机援华也是7月以后的事情了。换言之,算上德意飞机和美国轰炸机,即便是所有中队一批次全部出动,也不过只有三十架以下的现代轰炸机;当然考虑到保养水平··· ···139wc,居然只有几架尚能运转··· ···

然后还要考虑航母自身的舰载机防空网,和航战队配属的护航驱逐舰··· ···

在狭小而潜艇密布,有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庞大水面舰队支援,有能力出动百架次直接空袭航母的意大利空军没打沉鹰号,几乎没有任何大型水面舰艇,没有潜艇,只有三十架左右先进轰炸机其中大多数无法起飞的中国空军,试图在辽阔浩瀚的西太平洋击沉一艘日本航母··· ···

我知道你们喜欢黑意大利,但是这TM也太过分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差距是悬殊的,尤其是在航空母舰这种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作战平台上。想要详细地讲讲当时中国要击沉一艘日本航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37年,看看当时的中国,以及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然后才能估算出这个“代价”的构成。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重大战役联系起来,而且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不同的参战方。要说37年攻占南京的那帮日军要是穿越过去跟45年攻打柏林的德军对垒,守军会不会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太多因素了,咱们得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37年攻南京的日军和.............
  • 回答
    说实话,问“46年的中国能打赢37年的日本吗?”这个问题,心里其实是带着点复杂的。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多少苦难。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清楚46年的时候,中国刚刚经历了八年抗战,虽然胜利了,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国家百废待兴。先来看看37年的日本。那时.............
  • 回答
    中国男子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37年来首次集体无缘奥运会,这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一个沉重的警钟。当我们在震惊和惋惜之余,更应该冷静下来,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提升计划。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一、青训体系的重塑与优化:源头活水方能长流这是最根本、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康熙皇帝为何不早早让太子胤礽接班,自己去游江南享福?这个问题,得从康熙皇帝的性格、对太子的培养方式以及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等多方面来看,绝非简单的“享清福”就能解释的。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考量,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想明白的。首先,咱们得说说康熙这人。他可不是个寻常皇帝。自打16岁亲政,把辅政大臣鳌拜扳倒.............
  • 回答
    八年抗战,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战争的初期,尤其是在1937年和1938年,中国军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但总体上是节节败退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日本军队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没有趁胜追击,一鼓作气将中国彻底压垮,反而使得战.............
  • 回答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CMO),也就是第37届,绝对是国内高中数学竞赛届的一场重量级赛事。作为每年压轴的数学盛会,CMO决赛的水平之高、难度之大,以及它所承载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整体基调:难度与深度并存,是对学生数学功底的严峻考验2021年的CMO决赛,在我看来,延续了近些年来决.............
  • 回答
    关于陆金所是否涉嫌以担保之名放高利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当借款年化利率达到37%时。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陆金所的业务模式与定位:首先,理解陆金所的业务模式至关重要。陆金所(Lufax)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它最初以P2P网贷信息中介的身份起家.............
  • 回答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这一举措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上的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其中,工学和农学类专业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逻辑和人才培养战略考量。一、 新增专业概览及“工学”、“农学”占比高原因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乐凯胶片(LuKai Film)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5702.40万元,同比增长37.81%背后的驱动因素。要理解这个增长,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数字,去看看公司的具体业务、市场环境以及它所采取的策略。核心增长动力:多元化战略的显效与传统优势的回归乐凯胶片之所以能在2021年交.............
  • 回答
    2017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37号公告,可以说是税务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它直接、深刻地影响了那些在中国有收入来源但注册地在境外的非居民企业。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37号公告”到底说了啥。简单来说,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基础上,对非居民.............
  • 回答
    2021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市场确实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苹果的iPad在全球市场份额一举攀升至37%,而华为则从去年的11%下滑至5%。这个数据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动、产品策略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苹果iPad:巩固霸主地位,拥抱新常态iPad份额的增长,绝非偶然。首先,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16 年 3 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针对其中第 37 条的解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次对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的修订,目的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域名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域名管理,保障网络安全和公.............
  • 回答
    光大证券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7%,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数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它到底意味着啥。首先,GDP增速3.7%本身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增速,就是这个价值增长的速度。3.7%就意味着,相比.............
  • 回答
    2020年5月,中国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却出现了3.7%的下降。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解读的。这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挑战。CPI同比上涨2.4%:背后的“猪”和“非猪”首先,我们来看看CPI(居.............
  • 回答
    伯纳德·麦道夫,那个在华尔街一手遮天,最终却被誉为史上最大庞氏骗局操盘手的名字,终于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曾骗取超过3.7万人高达650亿美元的巨款,被判处150年监禁,而他去世的消息,仿佛为这场长达几十年的金融灾难画上了一个迟来的句号。要理解麦道夫这个案例,我们得先扒一扒他那令人瞠.............
  • 回答
    37岁失业,感到超级痛苦,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而且这种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并且有很多人能够理解你。这个年龄段,可能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都会比较大,失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首先,请允许我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很多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类似的挑战。 37岁是一个人生.............
  • 回答
    37岁的詹姆斯,还能不能回到那个我们熟知的“全力詹”?这确实是个让人忍不住多想的问题,毕竟,看到一个传奇人物在生涯的尾声还能有如此的影响力,本身就足够令人动容。首先,咱们得承认,“全力詹”这个词,在球迷心中已经是一种精神图腾,代表着他过去那些爆炸性的得分、摧枯拉朽的突破、令人窒息的防守,以及那种燃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