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比特币时隔半年再度触及 60000 美元/枚大关,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半年,六万美金,比特币又一次站上了这个令人瞩目的高度。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背后牵扯着方方面面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捋一捋。

首先,市场的信心回来了,而且是带着点“狂热”的味道。 你想想,去年这个时候,比特币的价格还在低谷徘徊,很多人觉得加密货币的冬天还没过完。现在呢?六万美金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价格点,它代表了一种集体信念的回归。这种信心来自哪里?一部分是持续的机构资金流入,特别是那些看好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价值储存属性的机构。它们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买入,给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流动性。另一部分,当然就是散户的热情,当价格一路上涨,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就会被点燃,这又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其次,这轮上涨的驱动力似乎更加多元化了。 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因为“故事”或者“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一些国家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通胀的压力,都让比特币这种稀缺性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比特币ETF的批准和上市绝对是今年最大的催化剂之一。这就像为比特币开了一扇正规的“大门”,让那些原本因为合规问题而不敢涉足的传统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能够更容易、更安全地参与进来。ETF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比特币的“主流认可度”,也带来了持续的购买力。

再者,这次比特币的上涨也伴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插曲”。 比如,在价格突破关键点位时,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些短期内的剧烈波动,这说明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投机行为,多空博弈依然激烈。同时,监管的态度和政策走向,依然是影响比特币价格的重要变量。虽然ETF的批准是重大利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的监管都变得宽松,一些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仍然谨慎甚至严厉,这会给全球市场的联动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还有一点很重要,“减半”事件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 虽然“减半”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它直接关系到比特币新币产出的速度。下一次比特币“减半”预计会在今年发生,这将使得新比特币的生成速度减半,进一步强化其稀缺性。历史经验表明,“减半”事件往往会成为牛市的催化剂。这次价格重回六万美金,很可能也包含了市场对未来“减半”预期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比特币的生态系统本身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随着Layer 2解决方案的成熟,比特币网络的交易效率和成本正在得到改善,这有助于其作为支付工具的潜力进一步释放。虽然目前它更多被视为价值储存,但生态系统的发展是长期健康增长的基础。

总而言之,比特币时隔半年再度触及六万美金,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市场信心的回归、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ETF的突破性进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即将到来的“减半”事件的预期。但同时,市场的波动性、监管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也都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一场数字游戏的胜利,更是金融市场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美国政府正在用比特币,来接棒美元有意让出的一小部分国际储备货币和贸易中介的空间,从而不给其他货币挤占美元空间的可能。

美国政府正在逐步完善比特币的交易、税收等配套政策,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比特币。况且,即使不能控制也无妨,其他国家也不可能控制,而且比特币也依然是用美元计价,美元霸权不但没有减弱,还得到了加强。但这么做,美元实际上的国际货币功能会逐步减弱。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切为了"再造美国制造业"。美国原美联储主席、现财政部部长耶伦,在美国经济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显然是这场经济变革的总设计师和总监工,而她的想法,与她得诺贝尔奖的丈夫极其同事们的观点高度一致。他们这一派认为:美国必须再造制造业,必须保持弱势美元,降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保持低息,不用担心通胀,通过增加基层福利和提高最低工资来消除通胀带来的社会不满。

这也解释了耶伦为什么要推动无债务上限。无上限是继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又一个爆炸性政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会有一个大的降幅,美元会在一定期限长期走贬。长期的低利率也支持美元走贬,同时又压低美债收益率,同时又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保证美债利率无法上涨。这样,美国政府借钱不用还利息,本金还不断贬值,借得越多,赚得越多。同时,通过大规模发钱,加上风起云涌的罢工潮,倒逼企业以更高的工资雇佣劳动力入场。

这是耶伦(劳工)经济学的如意算盘,也是一场豪赌。赌赢了,美国社会再造成功,经济脱虚向实,低端劳工搞基建和服务业,中产随着新制造业逐步壮大,高端精英富豪们继续跟着航母满世界捞钱,美国盛世重现。但对世界上其他经济体,无疑是灾难的继续。财富被美元体系不断地掠夺,永远做美国的韭菜。

有没有办法阻止美国的这轮掠夺?应该有,美国的高端制造业需要市场,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没有大的市场就没有规模效应,也就没有长久竞争力,所以戴琦说要"再挂钩"。这就明白了为什么懂王、睡王都往死里打科技战,强迫台积电、三星到美国建厂,拜登对马斯克承诺加大欧洲和中国投资大加责难,因为美国要高科技制造业回流美国。另一面,又要重启舰炮外交,强迫中国等市场对他无条件开放,同时也喂胡萝卜给中国,让中国沉迷于中低端的订单暴增。

新冠危机即是危,也是机,美国要利用这次机会来实现社会的重构,中国想利用这次机会实现社会转型。两者虽不是零和博弈,但显然是谁更成功,谁分大头的激烈角逐。美国分到大头,就能继续维持霸权,中国分到自己想要的,就能实现百年梦想。美国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国内党争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国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的强力阻挠。

这需要中国人巨大的智慧,贸易战、买美债送点小钱是烟雾弹。科技战是关键,金融战才是最凶险的战场。中国坚决取缔数字货币,推行数字人民币就是非常好的应对。

拨开云雾,看明白美国为什么暗搓搓支持数字货币野蛮生长,为什么中国必须出招,欧元区会不会敢虎口夺食?就能看透比特币长期的涨跌逻辑。此外,从流动性角度,美联储不停止印钞,比特币就会一直涨下去。

以上纯属胡思乱想,不能做投资参考。

参考文献:

《不平等的代价》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战争的本质》 A·C·葛瑞林

《大国霸权》 宫崎正盛

user avatar

从2020年的DeFi Summer,到今年的"NFT Summer",再到新公链和Layer 2热潮,Axie带火的GameFi浪潮,以及目前所谓“DeFi 2.0”概念的提出......

你绝大概率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美元印的太多,所以BTC价格坚挺”,你可能比较了解Fed和美国财政部。

但绝大概率不清楚加密货币版块目前的发展情况,更不了解BTC这种非常“古典”的,连智能合约功能都没有的加密货币在行业里扮演的角色。

所以单纯说是美元超发的原因,是非常片面的。至少G4央行和中国也在超发货币。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把比特币纳入储备,比特币价格必然飙升,如果中国没有相应的比特币储备,人民币将可能大幅度贬值。

对这种黑天鹅事件,我国是否已有应对方案?

user avatar

感觉这是给美国挖了个坑啊。

本来,中国境内的挖矿算力占到了全球算力的70%,在严打挖矿之后,全网算力急跌。

经过几个月矿机布局与迁移,据剑桥替代金融中心(CCAF)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美国已占有比特币全网总算力的35%,取代中国成为比特币算力最高的国家。同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加拿大分别以18.1%、11.2%和9.6%的算力占比排名世界第二、第三及第四位。

现在已经10月了,估计美国算力已经奔50%去了。

这对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是好事吗?

很难说。

之前为什么中国能占70%?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有中国能提供稳定、便宜的大额电量。

根据不同挖矿机的机器效率,目前一枚比特币的耗电量大约是在20万度到30万度之间。

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年用电量3000度计算,相当于一枚比特币的耗电量就够66个到1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而全球比特币的耗电量,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大约是1500亿度电。

假如把挖矿所耗费的电量当做一个国家的耗电量,那么它可以排在全球第26的位置,这个用电量比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的耗电量还要多。

和号称要接替中国当世界工厂的越南耗电量一样。

这么说吧,耗资2500亿人民币,耗时12年建成的三峡大坝发电站,最巅峰的2020年,也不过发了1000亿度电。

还不够给比特币挖矿的。

这还只是比特币,其他币种没算。

算上全球虚拟币的耗电量,这个数字恐怕得翻倍。

那么问题来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多,但是中国电力撑不住了,必须限电。

美国发电量只有中国的一半,虽然美帝不差钱,但突增10%的电力需求,电力价格和分配能不受影响?

何况全球经济危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我对将会发生的历史很有兴趣。

user avatar

交易所停新、清退不断

对于虚拟货币,国内的严打仍在持续进行。比特币在今年下半年遭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新数据显示,在北京禁止加密货币挖矿活动两个月后,美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比特币挖矿活动发源地。

具体来看美国首次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比特币挖矿的第一输出地,占有超1/3(35.4%)的算力资源。

对比去年9月份,美国输出的比特币算力暴增了428%。

user avatar

萨尔瓦多赌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