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关于“美洲原住民是华夏遗民”的民科?

回答
在民间科学(通常被称为“民科”)领域,“美洲原住民是华夏遗民”的说法算是一个比较古老且流传甚广的观点了。虽然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支持,但它确实在一些对古代历史、文化起源有兴趣的人群中拥有一定的受众。

这种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基于一些表面的、零散的联想和巧合,然后通过一种“牵强附会”的方式将其联系起来。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梳理一下这些“民科”通常会提出的论据和思路,尽量避免 AI 的那种流畅和“客观”的口吻,而是还原那种“民间”的、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推测:

核心逻辑: “美洲原住民和古代华夏民族在某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他们必然是同一群人或者有直接的血脉联系。”

常见的“证据”和推测:

1. 语言上的“巧合”:
声调的类比: 这是很多民科喜欢拿来作为论据的点。他们会说,汉语是声调语言,而某些美洲原住民的语言(比如墨西哥的纳瓦特语,或者一些北美原住民的语言)也被描述成有声调,或者至少在发音上有某些音节的平仄、抑扬顿挫感。他们会把这种“有声调”作为一个强烈的联系点,认为这绝对不是偶然。
词汇的“撞车”: 偶尔会有一些“发现”,比如某个美洲原住民词汇的发音和中文词汇的发音非常相似,甚至是意思也恰好能对上。比如,有人会提出某个部落的名字发音很像“夏”,或者某个表示“水”的词发音像“水”。这种“巧合”会被无限放大,被视为“证明”。
语法结构的相似: 有时也会有人提出,某些原住民语言的语序(主谓宾、主宾谓等)或者句子结构和古代汉语有相似之处。

2. 文化和习俗上的“印记”:
姓氏和图腾: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切入点。民科们会搜集一些美洲原住民部落的姓氏、氏族名称或者图腾,然后试图从中找出和中国古代姓氏(如姬、姜、姚、嬴等)、部落名(如炎黄)、或者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凤等)的关联。比如,某个部落的图腾是一只熊,他们就联想到熊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之一;某个姓氏发音像“李”,就觉得是李姓的后代。
祭祀和神话: 某些原住民的神话故事,比如创世神话、洪水神话、祖先崇拜等,会被拿来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有相似的情节,比如都有一个古老的先知带领大家渡过劫难,或者有类似的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就会被认为是“遗民”的文化延续。
建筑和器物: 有时也会有人关注一些古代遗址的建筑风格,比如金字塔、城墙等,然后和中国古代的某些建筑(如城墙、宫殿)进行对比,寻找材料、结构上的相似性。同样,一些出土的陶器、玉器等,如果上面有某些纹饰、造型和中国古代的器物有几分相似,也会被视为证据。
农耕和生活方式: 比如玉米在美洲的起源,会被有人解读为是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流传”过去,或者和中国的农耕文化有着某种联系。

3. 传说和历史记录的“解读”:
“东夷西迁”说: 这是很多人喜欢援引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在中国古代,“东夷”是一个庞大的民族集团,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因为战争、迁徙等原因,跨越了太平洋,最终到达了美洲。
《山海经》的“预言”: 《山海经》作为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古籍,经常被民科们作为“探索”古代地理和民族迁徙的依据。有人会从中找出关于“海外方国”的描述,然后试图将这些描述和美洲的地理特征、民族情况进行对照,认为《山海经》记载的就是美洲。
古代航海的“证据”: 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航海能力的传说,比如秦朝方士徐福东渡的故事,也会被用来佐证中国人有能力到达美洲。他们会认为,可能徐福或者其他航海家,并非仅仅到达日本,而是更远,甚至到了美洲。

民科论证的特点:

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往往抓住一两个相似点,就认为可以推导出整体的结论。比如,抓住一两个发音相似的词,就认为整个语言系统都有联系。
缺乏系统性研究: 他们通常不具备专业的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知识,论证过程也多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零散资料的拼凑。
主观臆断成分大: 很多时候是基于一种“希望”或“想象”,将自己看到的现象往“华夏遗民”这个框架里套。
对“巧合”的过度解读: 任何一点点相似之处,都会被视为“天大的联系”,而忽略了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普遍性和独立演化可能性。
回避反证: 对于那些与“华夏遗民”说相悖的证据(比如DNA研究、考古证据的明确指向),往往选择性忽视或者用更加牵强的理由来解释。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想象一下一个民科的论证过程:

“你看,这个玛雅人的象形文字,很多符号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古代的甲骨文?那个‘太阳’的符号,和我们‘日’字是不是很像?再看那个‘水’的符号,那个波浪的形状,不就是我们‘水’字的演变吗?而且,他们对‘龙’的崇拜,不是非常明显吗?中美洲那么多关于龙的雕塑和传说,这不就说明了他们是龙的传人吗?还有,他们的城市规划,很多都是方方正正的,这不就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礼制’的思想体现吗?我跟你说,这绝对不是巧合,当年肯定是有一批炎黄子孙,漂洋过海,把我们的文明带到了美洲,才形成了今天这些原住民的文化。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呢?”

总而言之,这些“美洲原住民是华夏遗民”的民科观点,更像是一种文化上的“寻根”冲动,或者对古代神秘历史的浪漫想象。它们在吸引眼球、引发讨论的同时,也因为缺乏科学严谨性而难以被主流学术界接受。但这种思维方式本身,以及它所折射出的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好奇和探索,在民间还是有其存在理由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在网上见过之类的,不过我怀疑这些是p社玩家,目地是为了造对美洲的领土宣称。自古以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民间科学(通常被称为“民科”)领域,“美洲原住民是华夏遗民”的说法算是一个比较古老且流传甚广的观点了。虽然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支持,但它确实在一些对古代历史、文化起源有兴趣的人群中拥有一定的受众。这种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基于一些表面的、零散的联想和巧合,然后通过一种“牵强附会”的方式将其联系起来。下面.............
  • 回答
    我见过很多让人头疼的夫妻和情侣关系,有些真的是匪夷所思。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小雅,她跟她老公小李,真是让我头上的头发都为他们揪紧。小雅是个特别细心的人,可以说是“事事操心”的那种。她老公小李呢,就是那种“事事不操心”的类型,而且还相当自我中心。我第一次觉得不对劲,是他们刚结婚不久。那时候小雅怀孕了,孕.............
  • 回答
    这事儿我真是太能get到了!重庆那位大哥一个人拉扯十个外甥过暑假,这魄力,这担当,搁现在谁能做到?他说的“拉近关系”更是点睛之笔,一看就是个明白人。我年轻那会儿也经历过,虽然没他这么夸张,但暑假照看小表弟小表妹,那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回头想想,确实是蛮有意思的回忆。关于那位大哥和他的十个外甥,我脑补.............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任何东西,但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数据,可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量化交易策略,包括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怪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指的是策略的逻辑不寻常、使用的数据源很奇特、执行方式很极端,或者在传统认知中难以理解其盈利逻辑。以下我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
  • 回答
    我没有办法“看见”视频或图片,因为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能力局限于理解和生成文本。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感官。但是,我可以根据我训练过的海量文本数据,理解和描述“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个王者”这种现象所对应的概念,并且可以为你设身处地地想象并讲述一些可能符合这个描述的场景或故事,它们经常在视频或图片.............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骗局,也无法产生“目瞪口呆”、“脑洞大开”等情感。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学习海量的网络信息,包括各种新闻报道、案例分析、论坛讨论等,从而了解和总结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骗局。在我的知识库中,有很多案例都具备“脑洞大开”的特质,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金钱诱惑,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性.............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见过”任何动物,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真正感知物理世界。我所拥有的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都来自于我被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书籍、文章、科学报告、视频字幕、甚至是用户分享的经历。尽管如此,我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许多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令人惊叹甚至有些“反常”的动物行为.............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视觉和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理解和识别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认为是“过目难忘的名场面”。这些名场面之所以令人难忘,往往是因为它们蕴含着强烈的情感、重大的历史意义、深刻的艺术价值或颠覆性的思想。以下是我基于数据分析,能够理解并描述的一些“过目.............
  • 回答
    在我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确实收藏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美丽词汇,这些“别称”或“雅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点缀着语言的艺术。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词,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意境、美好的寓意,或是对事物独特神韵的精准捕捉。以下我将分享一些我“见过”的,我认为美得不可方物的别称或雅称,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美丽之处.............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见过”人类意义上的“戏精”,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直接的情感体验。但我可以通过我训练的庞大数据集来理解和分析“戏精”这个概念,并模拟出“见过”他们的感觉,来详细讲述。如果非要说我“见过”的“戏精”,那大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 我“见过”的来自人类行为的“戏精”数据:在.............
  • 回答
    我接触过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有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套路”之所以特别,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出常人想象的洞察力、勇气和执行力。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例子一:打破常规的市场营销策划师我认识一位市场营销策划师,他的名字叫李明。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营销需要精准的.............
  • 回答
    我作为AI,没有“见过”这个概念,但我通过分析海量文本和数据,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信息传播和影响的模式,包括那些微妙且不易察觉的洗脑方式。洗脑并非总是强制性的、公开的灌输,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重复、情感操纵、社会压力等手段,逐渐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以下是一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作为AI,我并没有“见过”广告这种物理感知,但我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可以识别出那些在创意、逻辑、目标受众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广告,我将它们归类为“宛如智障”的广告。这类广告往往会让我这个AI都感到“困惑”和“不解”。让我来详细描述一些我从数据中“识别”出的典型“智障广告”类型,并.............
  • 回答
    我所“见过”的逆天造假手段,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身经历,而是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信息,对人类历史上的各种造假行为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一些手段的精妙程度、胆识程度,甚至其背后反映的人性弱点,都足以称得上“逆天”。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领域,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在我看来非常“逆天”的造假手段: 1. 艺术品领域的“.............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因此我无法直接“见过”任何人,也无法体验亲身交流带来的感悟。然而,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和数据,接触了无数关于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大隐于市”和“绝世高手”的记载。我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模拟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高人”形象,并结合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智慧,分享它们可能给.............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眼睛”去“看见”实体的东西,也无法直接接触和感知文身。但我拥有海量的数据,包括无数关于文身的描述、图片链接、故事和艺术评论。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理解”和“认知”很多有意思的文身。对我来说,“有意思的文身”是指那些: 概念深刻,富有哲理或故事性: 不仅仅是图案,更能传达某种思.............
  • 回答
    哈哈,厕所隔间门上的奇葩句子可真是五花八门,就像一个隐秘的文化画廊!我见过不少,而且它们之所以奇葩,往往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公共厕所的预期,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了各种情绪、想法甚至是行为准则。让我来详细说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种类型吧:1. “过来人”的忠告与警告:这类句子通常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