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临高启明》中的500元老所面对的虫洞是到十九世纪中期的临高,会采用何种战略战术?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如果说,咱们澳洲的这帮子五百元老,不是穿越到明末那个浑浑噩噩的时代,而是直接掉进了十九世纪中叶的临高,那场面可就热闹了。这可不是什么“大明王朝”那套玩法,而是要面对一个初步工业化、列强环伺的崭新世界。

咱们先得掰扯掰扯,十九世纪中期临高是个啥光景。那时候,中国虽然还挂着“天朝上国”的名头,但早已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鸦片战争刚过不久,各种不平等条约满天飞,洋行、租界在国内遍地开花。而临高,作为海南岛上的一处县城,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经济上、军事上,恐怕还是相对落后。或许会有一些海贸活动,但绝对比不上东南沿海那些大港。地方官府的管理能力、军事装备,也肯定不能跟西方列强比。

在这种情况下,五百元老面对的“虫洞”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临高,他们的战略战术,那可就得换一副天地了。

一、生存与扎根:第一要务是活下去,并且站稳脚跟。

1. 情报先行,低调行事: 咱们的元老们可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自己突然出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而且是个比穿越之初还要复杂的时代。所以,首要任务是“隐蔽”。不能一落地就张扬跋扈,那绝对是找死。
侦察: 第一时间派出最机敏、最善于伪装的元老(比如那些搞情报的,或者有社会经验的)去探查周边情况。包括临高县城的规模、守备力量、官府的运作方式、当地民情、经济状况、主要势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等等。要搞清楚谁是“主”,谁是“客”。
伪装与融入: 元老们得快速学会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甚至要能模仿当时的衣着打扮。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外来者”。这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科技优越感”,暂时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能力。
建立基础: 在不引起怀疑的前提下,迅速建立一个安全的根据地。这可能是在偏僻的山区,或者一些容易防御的小村落。然后,利用有限的资源(如果虫洞能带来一些基础物资的话)和掌握的生存技能,开始发展农业、采集等,确保温饱。

2. 技术与知识的低调运用:
有限的科技输出: 元老们手里那点穿越初期的科技,放到十九世纪中叶,很多可能已经不那么稀奇了,甚至会被别人视为“异端”。所以,不能大张旗鼓地展示蒸汽机、火药配方等。
改良与实用: 重点应该放在改良现有的技术,或者发展那些不容易引起注意但能极大提升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技艺。比如,更精良的农业工具(改良的犁、播种机)、更高效的水利灌溉技术、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消毒、解剖常识的应用)、简单的化工产品(肥皂、染料)等。
教育与人才培养: 这是元老们最宝贵的财富。迅速建立内部的教育体系,将掌握知识的元老传授给其他元老和发展起来的土著成员。重点培养那些在实用技术(农业、工程、医疗、管理)和基础科学方面有天赋的土著。这才是他们能够长期立足的关键。

二、发展与扩张:从生存到壮大,打出自己的旗号。

一旦初步站稳脚跟,元老们就会开始思考如何壮大。他们的战略目标不会是立刻推翻清朝(那时的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但地方统治基础还在,而且十九世纪中叶,列强也未必允许中国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势力,以免影响他们的利益),而是要在临高地区建立一个稳固、自治、并且能够自我发展的势力。

1. 经济先行,以商养军:
贸易优势: 利用穿越者对未来商品和生产方式的理解,结合十九世纪中叶的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利用临高的地理位置发展海洋渔业(改良的渔具、捕捞技术),或者发展一些当时比较稀缺的农产品(如果能引入一些高产的品种)。
手工业升级: 组织当地居民,利用学到的知识,改进手工业生产。比如,纺织(更精细的布匹)、陶瓷(更漂亮的器皿)、木器加工等。
金融与贸易网络的建立: 在具备一定实力后,可以尝试与周边的商人进行贸易,逐步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甚至可以考虑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或者利用当时已有的银两体系,建立初步的金融运作。

2. 军事建设:量体裁衣,以强克弱。
土洋结合的军事力量: 元老们自己那点人数,无法与当时动辄数千上万的绿营、勇营抗衡。所以,必须依靠招募和训练当地人,形成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技术优势的发挥: 即使不能直接生产先进武器,但他们可以:
改良现有武器: 比如,改良火枪的制造工艺,提高枪管的精度和寿命;改进火炮的铸造技术,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威力。
战术创新: 利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开发出更适合当时环境的战术。例如,依托地形的防御战术、快速的伏击战术、利用预设工事的阵地战术等。如果能有少量现代火器(比如穿越时带来的手枪、冲锋枪,虽然数量有限,但可以用作精英部队的破袭装备),那威力将是毁灭性的,可以用来作为威慑和快速突击的手段。
纪律与训练: 这是超越装备差距的关键。建立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让自己的士兵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铁军。

3. 政治与社会建设:恩威并施,收服人心。
争取民心: 积极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比如兴修水利、赈济灾荒、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对欺压百姓的劣绅和贪官进行打击,树立正面形象。
招降纳叛与控制地方: 对于一些有能力、不愿屈服的乡绅、商人,可以采取招降纳叛的方式,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让他们为己所用。对于顽固抵抗的势力,则毫不留情地清除。
建立地方自治: 在临高地区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行政管理体系,但要注意避免与当时的官方体系正面冲突。可以先建立一个类似于“地方自治委员会”或“民事管理处”的机构,逐步扩大其影响力。

三、对外关系:在列强夹缝中求生存。

这是最棘手的部分。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已经相当庞大。元老们必须非常小心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1. 避免直接对抗: 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与列强正面冲突是自取灭亡。他们必须采取一种“避其锋芒,待机而动”的策略。
保持中立: 在列强与清廷或其他地方势力冲突时,尽量保持中立,不介入其中。
隐藏实力: 不要向列强展示自己真正的技术和军事实力,以免引起他们的觊觎或警惕。
有限的合作与交易: 在某些领域,如果能够以非常有限和受控的方式与列强进行贸易或技术交流,也许可以换取一些急需的资源或信息,但这种合作必须有极高的警惕性。

2. 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信息收集: 密切关注列强在中国及全球的动向,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利益冲突和争夺。
“借力打力”的可能性: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某个列强与另一个列强或者清廷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元老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资,或者在关键时刻提供一些信息)来影响局势,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或发展机会。

3. 寻找潜在的盟友(极其谨慎):
本土反清势力? 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反清运动虽然不断,但大多缺乏组织和明确的目标,而且也容易被列强利用。元老们更倾向于自己建立秩序,而不是依附于任何本土势力。
其他被压迫的民族或群体? 如果临高地区或其他附近区域,存在一些与列强有矛盾的本地民族或群体,并且他们有独立发展的意愿,元老们或许可以在评估风险后,进行有限的接触和扶持,但前提是不会危及自身安全。

战术上的具体体现:

“点”的突破: 比如,在某个小型贸易冲突中,利用精锐部队和少量先进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对手,但事后立刻撤回,不恋战,不占地盘,制造“鬼知道是谁干的”的神秘感。
“线”的建立: 通过建立秘密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将分散的根据地连接起来,并能快速转移人员和物资。
“面”的经营: 通过经济手段和怀柔政策,逐步影响和控制临高周边的村镇,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形式上依然要保持对官方的“尊重”。
情报战: 建立强大的情报网络,渗透到官府、商界甚至列强的商业机构中,获取最关键的信息。

总结来说,五百元老在十九世纪中叶的临高,他们的战略核心就是:

生存优先,隐藏实力。
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积累实力。
军事上以精锐和技术优势弥补数量劣势。
政治上争取民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对外策略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避免与列强直接冲突,利用时局变化为自己创造机会。

这与他们在明末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明末是“无中生有”,要从零开始;而十九世纪中叶,是“在现有体系下争夺空间”,要面对更加复杂和成熟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他们的优势依然在于知识和组织力,但必须更加谨慎和灵活地运用这些优势。他们的目标,或许是将临高变成一个不受任何外来势力(包括清廷和列强)控制的“特殊经济区”或“独立王国”,然后伺机扩张,甚至改变中国当时的格局。这绝非易事,但对于这群“不按常理出牌”的元老来说,或许是他们另一个精彩的舞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正如题主所说,跟十九世纪中期相比,原书的1628年是个难度很低的年代。


如果元老院穿越到的年份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年代(1853年),那么难点至少有这些:

1.科技树跟不上。

这时候欧洲已经进入工业时代。

英国钢铁产量已经上百万吨。伏波军的米涅步枪也不再是超越时代的黑科技,而是和欧洲强军一个水平的产物。法国第一艘蒸汽战列舰也下水了。

单凭科技树这一条,元老院就得夹起尾巴做人。

2.国内局势会很复杂。

1853年,太平军已经攻克南京,正处于锐不可当的时期。

1853年,捻军也已经和太平军联合起来活动。

1854年,广东天地会就会发动洪兵起义,一度围困广州城。

1854年,广东的土客械斗也进入高潮,波及广州肇庆十余县。

3.国外势力的干预更复杂。

1628年元老院见到的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台湾的荷兰人、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外加少量欧洲过客。

但1853年,元老院的对手将不再是早期殖民者,而是成熟的殖民列强。这时英法美等国在清朝境内都已经有了租界。

英国已经据有香港岛,法国将要进逼越南,美国就在这一年把黑船开到了日本,俄国也在这一年侵占了库页岛。


可见跟1628年相比,1853年对元老院来说完全是地狱难度。

user avatar

下面是我在微博问答已经免费阅读的一篇文字:

问:如果临高启明穿越的目的地不是1629年而是1909年,穿越众能在临高站稳脚跟并统一海南吗?

答:不能,甚至1880年也不行。我认为,如果把目标定为:以临高为中心,在东亚建立工业化国家。临高众的穿越时间就必须在1850年以前,绝不能晚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能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萌发的年代。

首先,我们清点一下临高众的本钱。他们有一艘超时代的货轮,但是相对19世纪的欧洲军队,并没有超时代的火炮。而且这艘货轮的油非常有限,不可能进行长途机动,所以海上力量必须自己打造,从帆船和早期蒸汽船做起——英国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派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拖轮过来。

其次他们有一批20世纪中期水平的步枪,几百支,其中不乏自动武器。这些武器可以在19世纪陆军火炮的射程边缘开火,进行猛烈而有效的杀伤,算得上压箱底的武器。但是,即便穿越众人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这不过是一个营的20世纪轻步兵,在没有陆军火炮配合的情况下,很难对付19世纪中期后成千上万的正规军。考虑到大多数人只是受过几天军训的平民……算他们一个20世纪的步兵连都算抬举了,这么一支枪械难以修理,子弹几乎不能补充的现代轻步兵分队,在19世纪后期不算难啃的石头。

当然,他们还有一批20世纪中期水平的工业物资,以及对历史走向的精确预判。如果有那么三四年稳定时间,未必不能逐渐体现自己的超时代优势。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两个前提:

1 初期创业的伤亡不能大。

一支由平民组成的武装团体,如果遇到5%的伤亡,士气就可能丧尽,遇到10%的伤亡,就可能崩溃。考虑到军事素质问题,穿越者和自己对面的军队有一个代差是不够的,必须差两代以上。即20世纪步枪打前膛枪,才能保证穿越者应付早期的小战斗。如果对手也有了后膛步枪(19世纪中期开始装备),哪怕数量不多,初期也站不住脚,保不住自己的基地。

2 绝大多数对手不能有任何工业化思维。

务必记住穿越众不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队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连女仆分配有个先后,都会导致内部革命的组织,你凭什么相信元老不会叛变?

在明末,你可以对元老放心,因为他到哪里也享受不到现代人所需要的物质-精神生活,到哪里也无法发挥自己的超时代能力,更不可能像在临高那样当人上人。所以,临高启明这个时代,大胆向外派元老授权。

但到了19世纪中期,除了英国,全世界其他国家也都知道了工业的好处,都知道重用人才,也能提供很多工业化的物质享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临高发展一帆风顺还好,如果遇到挫折——考虑到武器装备没那么大优势,那是一定的——你如何保证不会有元老卷上工业技术资料和历史书逃跑?你还敢收了每个元老的笔记本电脑不成?那样会更早激发内部矛盾的。所以,穿越时间绝不能选在世界上多于一个工业国的时代。19世纪中期,法国德国美国都在工业化,再晚上几年,临高集团的团结性就很快变成0了。

总之,如果临高500宅男变成500个有信仰,有组织,有相互信任,能为穿越集团承受危险和伤亡的现代干部,那么凭借他们的超时代武器,超时代工业物资和知识,我觉得哪怕是1911年也大有可为——很多省份反清势力还没这强呢(比冯白驹的部队更是强到天上了)。但考虑到他们的组织、纪律和军事素质,我觉得1850年都有点悬……还是18世纪完全没有蒸汽船的时代保险。

顺便说一下,临高启明的平装版出了,欢迎大家找吹牛者订购。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我为啥不把虫洞献给国家?

按国家法律,虫洞这个东西悬浮在我家浴缸上面,可以说完全的是属于我的(一开始是落到楼下并接触到地面的话那就是国家的)。所以我想拿它干啥都行,所以我选择最大公无私的行为。

顺便,在我召集大家之前,这个虫洞和各位并无任何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